當前位置:萬卷經笥>曆史>崛起之第三帝國>第467章 共同的利益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467章 共同的利益

1941年3月18日,在柏林威廉77號的國防部大廈內召開的統帥部會議上,總參謀長赫斯曼元帥正式提出了實行國民經濟總動員,並且將國家轉入總體戰模式的建議。

“總體戰”的概念是前總統魯登道夫元帥在總結德國一戰失敗教訓的基礎上提出的,每個有資格參加統帥部會議的高管或高級將領都拜讀過魯登道夫的著作《總體戰》,自然知道總體戰是什麼。

不過知道總體戰並不等於就能實行總體戰,因為總體戰是極度耗費資源和勞動力的。一旦開始實行總體戰,就意味著德國乃至德國領導下的歐洲各國的工廠都要開足馬力生產軍用品。而這種大規模的生產,必須要充足的能源和原材料供應,必須要有充足的勞動力才能維持。

而德國過去恰恰冇有充足的能源和原材料供應,因此無法將魯登道夫的理論變成實踐。反倒是英吉利海峽對岸的英國,因為有龐大的殖民地資源和美國的支撐,可以更快更好的將國家轉入總體戰模式。經過1939年和1940年的動員和不斷提升產能,現在英國的造船總噸位和飛機總產量,都超過了德國,甚至連坦克的產量也不比德國少。

再算上正在不斷擴大軍備工業的美國,英美一方在1941年的各種武器裝備的總產量是可以對德國領導下的歐洲形成碾壓的。

另外,還有一個“同誌加兄弟”的蘇聯,同樣在不停的擴軍備戰。如果蘇聯也在未來的什麼時候投靠到英美一邊,那麼至少在軍備生產方麵,德國將會處於非常不利的劣勢之中。

而要扭轉這種劣勢,唯一的辦法就是儘快讓德國乃至歐洲轉入總體戰模式,將巨大的工業和科技力量完全釋放出來。

在這個時候,所有的人都認識到了赫斯曼在地中海戰場上取得的勝利是多麼有價值了。如果冇有地中海戰場的勝利,德國即便強行進行動員,生產出來的坦克、飛機,也會因為缺少燃油而無法開動,甚至連開動這些飛機和坦克的駕駛員也會因為冇有燃料而無法進行訓練。

所以在奪取了蘊藏量巨大的中東石油產區後,德國纔有可能讓自己的飛機海、坦克海發揮出真正是威力。

不過要在德國乃至其領導下的歐洲轉入總體戰模式也不是一道命令或一句話的事情,必須要有一個推進的過程。如果想讓德國和歐洲的軍備在1943年、1944年達到頂峰,那麼現在就要開始行動起來了。

因為軍備擴張是一個龐大的係統工程。想要擴大坦克和各種車輛的產量,同時又要保證艦船生產的規模不斷增加,就必須要提升鋼鐵的產量,而且還不是一般的普通鋼材,而是各種專用的特殊鋼。這就涉及到各種有色金屬的開采和消耗。

而要增加飛機的產量,同樣要先提高鋁合金、特種膠合板(用於生產木質飛機)和發動機的產量,這就需要高強度或者耐高溫的鋁合金材料的生產。這也涉及到大量稀有金屬,比如鎂、鎳、錳、鉬、鎢的開采和加工。

而要讓更先進的飛機和坦克發揮威力,人員的訓練也必須跟上,這其實纔是最花時間和精力的。

在流水線上製造一架飛機是很快的,但是要按照現在德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標準訓練一名合格的飛行員(駕駛員),起碼得20個月,還得耗費許多珍貴的航空汽油。

“一切問題的核心還是石油!”赫斯曼在今天的統帥部會議上說,“有色金屬不足還可以通過降低設計使用壽命和增加重量的辦法來彌補,如果冇有油就真的冇有辦法了。因此歐洲的總體戰還是應該從增加石油和各種合成燃料開始。

過去我們是冇有油田,因此無能為力。但現在我們已經掌握了盛產石油的地區,有了基爾庫克和胡齊斯坦兩個超大型油田,所以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竭儘全力增加石油產量。而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我們不僅要發揮德國的石油開采能力,還要發揮整個歐洲在這方麵的能力。為此我建議成立歐洲共同體石油委員會。”

赫斯曼提出了第一個建議,集中全歐洲的力量開發中東石油!這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德國自身的石油工業並不發達——德國冇有油田可以開采嘛。而法國、比利時和荷蘭的石油開采業都比較發達。法國在敘利亞擁有油田,還在間戰期間參與了波蘭的石油開發,還在阿爾及利亞長期從事石油勘探和加工。比利時石油財務公司則參與了羅馬尼亞油田的開發工作。而荷蘭更厲害,荷蘭殼牌公司是全世界著名的大型石油公司,在荷屬東印度和英屬馬來亞開發了許多大型油田。

而且法國、荷蘭和比利時國內都有石油加工工業,特彆是法國的石油加工業還非常發達,在戰前的加工能力甚至超過德國。法國和比利時的重工業還非常發達,可以生產石油工業所需的全部設備,因此有條件迅速擴大本國石油工業的規模。

如果讓這些國家參與中東石油開發,不僅開采的速度會大大加快,而且還能保證這些好不容易開采出來的石油都能被提煉成高質量的成品油。

另外,法國、荷蘭、比利時還有丹麥等歐洲國家還擁有規模龐大的船隊和造船能力,可以將開采出來的石油能夠運回歐洲。

因此德國想要加快開發中東石油,就必須拉上法國、比利時和荷蘭等國。

而且拉上這三國去中東挖石油還有一個很大的好處,這是有錢大家賺的節奏啊。有了共同的石油利益,法國、比利時和荷蘭纔會真正和德國站在一起。

“我想我們可以將共同開發中東石油作為一張吸引法國、比利時和荷蘭等國的王牌。”赫斯曼笑著說,“這會讓他們和我們擁有真正看得見摸得著的共同利益!”

擁有共同利益不能空口白話,必須得拿點什麼出來。而中東的石油無疑是一塊最吸引人的大蛋糕,遠比希特勒拿出來的每月幾萬噸十萬噸的石油供應有吸引力。

希特勒彷彿有些不捨得——荷蘭人也就算了,連法國人和比利時人都能染指中東石油……

“領袖,”赫斯曼看著希特勒說,“如果我們贏得了戰爭,雅利安民族得到的將是整個世界,拿出一些中東石油利益根本不算什麼。

而且我們如果把中東的利益拿出來和大家分享,那麼我們就能要求法國、比利時和荷蘭把它們在非洲、美洲或彆的什麼地方的殖民地拿出來和德國分享,這對我們整合歐洲很有好處。”

“好吧,”希特勒點了點頭,對赫斯說,“魯道夫,你明天到了法國,就和貝當元帥提及此事。至於荷蘭,可以讓皇儲殿下去說。”

現在希特勒政府正在積極拉攏法國、荷蘭和西班牙三國入夥,裡賓特洛甫昨天下午就啟程去馬德裡了。而和法國進行的談判則由不管部長赫斯負責。荷蘭的外交工作交給了和荷蘭王室關係密切的德國皇室,由於威廉皇帝年老體弱,因此就由他的繼承人威廉皇儲在德國和荷蘭之間往來了。

“如果法國和荷蘭願意加入,”赫斯曼笑著說,“那麼總體戰的推進就比較容易了,我們可以把更多的生產任務交給法國和荷蘭,這有助於我們迅速擴大產量。我認為,到1943年我們需要把常用飛機的數量增加到18000架,常用坦克和突擊炮的數量應該增加到12000台。”

赫斯曼提出的都是“常用數量”,這是指裝備到部隊,隨時可以投入作戰的飛機和坦克。而實際上的武器年產量一般是要超過這個數字的!

戈林被這個數字嚇了一跳,馬上提醒:“元帥,如果要保持1.8萬架常用飛機和1.2萬台常用坦克、突擊炮。那麼工廠的實際年產量將是這個數字的1.5-2倍。”

赫斯曼想了想,說:“坦克和突擊炮按照和常用數量相等的規模製定年生產計劃就可以了。突擊炮暫定以3號為主,同時還要研究更加低成本的坦克殲擊型突擊炮,如果能有更低成本但是威力和3號相當的坦克殲擊車,則可以替代部分3號。坦克則以4號為主,應該占總產量的60%,剩下的分配給5號和6號。”

坦克和突擊炮打壞了是可以修理的,隻要德軍能一直保持勝利,消耗量是不會太大的,說不定還能越打越多。但是飛機就不行了,被擊落的飛機可冇本事修。

“至於飛機,”赫斯曼接著又說,“考慮到我們有可能會和英美髮生激烈的海空戰爭,年產量至少要達到常用數量的3倍!另外,我們必須要加快飛行員和坦克乘員的訓練。今年的飛機員學員和坦克學員的招募數量,應該比1940年增加100%。”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