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5月10日,德意誌帝國國防部長赫斯曼離開了德國首都柏林,和裝甲兵總監克萊斯特元帥一起,抵達了維也納附近的多勒謝姆軍營。
這裡是原奧地利陸軍的訓練場,在奧地利併入德國後就歸德國裝甲兵總監局管理,經過一番改建之後,就成了裝甲兵總監局測試新式裝備的秘密基地。周遭都成了軍事禁區,在基地最核心的坦克試驗場外10公裡就拉起了鐵絲網,嚴禁任何冇有通行證的無關人員出入。
赫斯曼和克萊斯特則是乘坐專列,通過一條專用鐵路從維也納過來的。然後在陸軍軍械局局長威廉.馮.托馬裝甲兵上將的陪同下,前往坦克試驗場觀看第501重裝甲營的演示6號坦克,也就是虎式重型坦克的各項效能。
被命名為“虎”的6號坦克,以及被命名為“黑豹”的5號坦克都秘密進行了多年的項目,在1935年就開始前期研製工作了。根據當時擔任第一軍需總監的赫斯曼提出的要求,5號坦克被定義為新型40噸級坦克,項目代號VK4001。而6號坦克則被定義為新型50噸級坦克,項目代號VK5001——這和曆史上5號和6號坦克從20噸級、30噸級項目逐步演化而來的流程大不一樣。赫斯曼在提出了“過高”要求,以至於項目進展緩慢的同時,也避免了許多彎路,讓5號和6號坦克的研製有了更長的時間。
另外,赫斯曼也給這兩款坦克提出了一些非常“先進”的要求。比如使用傾斜式裝甲、700匹馬力汽油引擎(當時的柴油機比較占地方,分量也重,不一定合適坦克使用,而且在VK4001和VK5001項目開始的時候,德國還冇有拿下中東,這兩款坦克可以選擇的燃料隻有合成汽油)、80mm/100mm正麵裝甲、50mm-85mm兩側裝甲和100mm-150mm炮盾裝甲,以及使用75mm/88mm大倍徑主炮並且具有一定的升級可能性(5號可升級到88mm炮,6號可升級到105mm炮)。
在經過了長達6年的開發和測試後,VK4001和VK5001這兩個項目,終於在1942年初定型,開始進入試生產階段。與此同時,德軍總參謀部也下令組建了第501-第509,一共9個獨立重裝甲營,全部配備技術和經驗最出色的官兵,用於試用5號“黑豹”坦克和6號“虎”坦克。
按照計劃,這9個獨立重裝甲營都擁有一個裝備虎式坦克的坦克連和一個裝備黑豹坦克的坦克連,另外還有一個指揮連、一個修理連。而每個坦克連的裝備編製也和標準的坦克連一樣,都擁有22輛虎式坦克或黑豹坦克。9個營一共擁有198輛虎式坦克和198輛黑豹坦克。
而這個第501營則是所有9個獨立重裝甲營中第一個完成裝備和訓練的。根據裝甲兵總監局的計劃,501營在5月中旬就會被運往波蘭,在即將到來的實戰中檢驗虎式和黑豹坦克的效能。
現在,屬於501營的44輛大個頭的坦克就全部塗上了標準的橄欖綠戰地塗裝,排成炮口相對的兩列,出現在了赫斯曼和克萊斯特的眼前。
其中的黑豹坦克和曆史上的黑豹G型坦克外形相差無幾,看著都有點像放大版的T-34坦克。而虎式坦克的外形則因為采用了斜式裝甲,因此和曆史上的虎式相差很大,倒有點像“黑豹”坦克的放大版,和曆史上的虎2重型坦克差不多,隻是冇有那麼大。
陸軍軍械局的局長托馬上將已經在多勒謝姆軍營呆了一個星期,還親自駕駛過虎式和黑豹坦克,看他現在的神采,顯然對這兩種坦克極為滿意。
“帝國元帥,元帥,這兩種坦克的表現絕對可以用完美來形容,防禦、火力、速度和可靠性都冇有任何問題。”托馬上將說,“我相信在E計劃完成前,全世界不會再有比它們更強大的坦克了。”
E計劃是有陸軍軍械局下屬兵工廠的一個名叫海因裡希.克尼坎普的總工程師提出的。他建議在現有坦克和裝甲車輛與未來坦克和裝甲車輛間尋找一個結合點,開發零部件具有高通用性,而且方便大量生產的未來坦克/裝甲車輛發展計劃。
在1942年5月,該計劃就被赫斯曼和凱塞林批準,目前已經開始實施。
根據赫斯曼批準的E計劃,未來將會開發E-10、E-25、E-50和E-75等四個係列的坦克/裝甲車輛,用於取代現有的各種型號繁雜的坦克/裝甲車輛。而且未來可以得到國防軍開發合同的坦克/裝甲車輛項目隻有這4大係列(原本還有一個E-100,也就是100噸級坦克/裝甲車輛,不過被赫斯曼取消了)。
也就是說,現在展示給赫斯曼的黑豹坦克和虎式坦克在未來兩三年內,也會被E-50坦克和E-75坦克所取代。而38t、3號、4號等係列的坦克/裝甲車輛,則會被E-10和E-25所取代。
不過E-50和E-75必須在黑豹坦克和虎式坦克的基礎上才能發展出來,所以通過VK4001和VK5001這兩個項目取得了技術和經驗,也是非常有價值的。
“我也希望虎式和黑豹坦克的效能足夠優越。”赫斯曼點了點頭,對克萊斯特元帥說,“元帥,如果今天的測試真的達到了預期,那就儘快組織量產吧。現在蘇聯已經蠢蠢欲動,我擔心4號H型坦克擋不住斯大林的T-34和KV-1啊。”
T-34和KV-1在另一個時空是絕密項目,不過現在德國的裝甲兵早就知道它們的存在(主要是赫斯曼知道),連大致的效能指標都知道了。
所以德國從1941年開始就啟動了反坦克炮升級計劃,所有屬於國防軍/黨衛軍陸軍的反坦克連的37mm、47mm、和50mm口徑的反坦克炮全部被1940年定型的Park40反坦克炮替代。
這種反坦克炮發射的普通穿甲彈可以在1000米距離上直角穿透116mm的均質鋼鐵裝甲,在著彈角度為30度時,還可以擊穿94mm裝甲。如果換成在眼下的德國國防軍中幾乎可以敞開供應的鎢合金穿甲彈的話,Park40反坦克炮的威力還會增強,完全可以在1000米外擊穿KV-1重型坦克的裝甲。
同時,從1941年的地中海戰役後,屬於德國國防軍裝甲兵的4號坦克也進行了升級。原先普遍裝備的G型被淘汰給了意大利、克羅地亞-匈牙利、西班牙和保加利亞等德國的友邦。德國國防軍裝甲兵的4號坦克全部換成了擁有48倍口徑75mm炮的H型,火力也足夠擊穿KV-1的裝甲。
“帝國元帥,我可一點也不擔心東線的蘇聯坦克。”裝甲兵總監克萊斯特和大部分德國國防軍的將帥們一樣,並不太看得起蘇聯紅軍的戰鬥力,哪怕他們擁有T-34和KV-1。
克萊斯特說:“我們的4號H型、Park40和鐵拳反坦克榴彈發射器都能對付它。而且我們還有一種專打坦克的飛機Hs129攻擊機呢。上個星期我在庫爾蘭半島的空軍武器試驗場見識過它的厲害了……那是一台長著翅膀的3號坦克,關鍵部位都有裝甲,20mm炮都很難把它打下來。而且它還有一門50mm反坦克炮,足夠對付T-34和KV-1坦克了。”
這種在另一個時空被德國人稱為坦克開罐刀的反坦克攻擊機的提前誕生並不是因為赫斯曼的行政指令,而是因為地中海戰役後法國的全麵投靠和資源供應情況的大幅改善,讓德國一方的飛機和飛機發動機產能一下變得非常寬裕。因此許多總參謀部早就想要,但是因為產能不足而無法上馬的項目都得以上馬。
用來替代老爺的Hs-123攻擊機的Hs-129攻擊機就是在1941年初得以上馬的項目。
而且因為德國在1941年初就把BMW601和BMW801和DB601等比較先進的發動機的生產授權,給了法國的土地神-羅納公司和西班牙-瑞士公司,所以Hs-129現在從法國人拿到的不是700匹馬力的G.R.14M型發動機,而是功率更加強大的1000匹馬力的BMW601發動機——就是福克零式使用的那款小雙排14缸發動機。
因此這個時空的Hs-129攻擊機的效能比曆史上原有的Hs-129還要強大一些,在裝備了沉重的50mm反坦克炮後,仍然飛出440公裡的最高時速(3800米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