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曆史>李逵的逆襲之路>第360章 大宋要完!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360章 大宋要完!

被人陰了一把的蘇轍,心中萌生了決絕的念頭。

你做初一,我做十五,大家走著瞧。

與其坐以待斃,還不如絕地反擊。

雖然結局已經註定,必然是慘敗,但蘇轍認為自己應該硬氣一把。免得讓人把他給看扁了。

冇錯,蘇轍給人的性格圓滑倒是不至於,但善於調節矛盾的本事絕對不是他哥哥蘇軾做不到的天賦。

之所以他不忍了,隻有一個原因。皇帝既然認為宣仁太後和這幫老臣子都是錯的,那麼就乾脆不再讓皇帝礙眼了,與其讓章惇這些人個個擊破,還不如乾脆些,將事情挑破算了。

之前,或許還有讓他不太放心的人。

但如今已經冇有了。

蘇軾很神奇地連上了三道致仕的奏章,最終被皇帝允許了。冇有任何加銜特進以示恩寵,更冇有賜予貴重的賞賜,在不聲不響之中,蘇軾完成了隱退的所有程式。這讓蘇轍提著的心終於鬆懈了下去。畢竟致仕的官員,最多也就是被剝奪優待,可蘇軾根本就冇有優待。

中大夫的身份致仕,對於一個在大宋家喻戶曉的文壇大宗師來說,這已經是莫大的羞辱。

但對蘇轍來說,這是莫大的安慰。至少他倒黴的時候,他關照了一輩子的兄長,可以幫忙照看他的家人。

冇有了後顧之憂之後,蘇轍的決心更大了一些。

當然,在殿試過程之中,他不可能直接阻擾李清臣的出題,以為這有擾亂朝廷掄才大典的嫌疑,直接被按上個不識大體的罪名貶謫嶺南。這個把柄,蘇轍還不想給李清臣。所以,他選擇殿試之後的第一個朝會的時候,將奏章遞上去,直接在朝堂上遞送。

繞過尚書省,秘書省,直接在垂拱殿上讓滿朝文武和皇帝給一個明確的答覆。

讓皇帝親口說:“他恨宣仁太後!”

蘇轍心中不免冷笑起來,皇帝真要是這麼做,向太後都不會乾休。因為下一個被拉出來鞭笞的就應該是她了。但要是皇帝冇法說出不滿宣仁太後的話,那麼李清臣就不能將臟水潑在保守派的身上,因為理由不夠充分,皇帝也冇辦法下場支援。

事實上,皇帝根本就不敢說任何宣仁太後的壞話。雖然心裡恨得牙癢癢,但他真要是對他皇祖母心懷不滿,還在朝堂上說出來,那麼這個汙點將伴隨著皇帝一輩子。甚至在宗室皇族都會對皇帝產生不滿情緒。

不孝之人,何以為天下共主?

隻是這樣一來,自己的侄子蘇過想要在仕途有所斬獲就難了。當然,蘇過即便是中了進士之後,前六年基本上都不太可能獲得升遷。六年之後,誰知道朝堂會變成什麼樣子?再說了,蘇轍也瞭解到一些蘇過的想法,他的這位侄子,可能並不喜歡當官。

這可能很他幼年的經曆有關。

至於蘇過之外的人……李逵倒是冇什麼可惜的,在蘇轍看來,李逵的能力更多的是急智。巴結皇帝的水平都快趕上宦官了,他甚至擔憂,李逵會成為蘇門弟子之中第一個佞臣。至於範衝倒是有點可惜,省試第一的名頭,這份榮譽來的不簡單。但範衝仕途肯定不順,更多的原因應該是他的父親範祖禹,而不是他蘇轍。

就在蘇轍心中衡量得失的時候,李逵已經開始了下半場的考試。

策論,雖是策在前,論在後。但實際寫文章地時候,論在前,策在後。

辦法總會比原因少很多。

神宗的變法冇有達到預期的水準,肯定不會說是因為神宗病故的原因,更不會說是宣仁太後垂簾聽政之後的原因。

繞過這兩位,纔會輪到元祐黨人倒黴。

想到這裡,他眼神複雜的看向了李逵。對於二哥悉心培養的這個徒孫,蘇轍充滿了好奇。尤其是在他發現自己擺明瞭對他不待見的態度之後,李逵卻能夠被黃庭堅等接納,甚至在入京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儼然成了皇帝身邊的紅人,上一個如此蠱惑皇帝的人,應該叫周邦彥吧?

可週邦彥文章確實一絕,尤其是吹捧皇帝的手段,如同春歸風潛入夢中,讓人不經意間,就全身舒坦的直哼哼。但是,李逵可冇有周邦彥的才名,倒是靠著麻將和蹴鞠,獲得了皇帝的重視。

從本質上來說,如今的皇帝趙煦,怎麼看都不像是個明君的樣子,做派像極了昏君。而李逵恰巧是昏君身邊的頭號大奸臣,蠱惑皇帝的手段,簡直讓他這個副相都心頭髮冷。

此時的李逵,正漸入佳境的寫著策論。

他的策論題目上是《治平策》,表麵上看,這應該是治理朝政,平天下的策略。但這真要是這麼以為,肯定是看了題目,冇有看文章。實際上寫的是人口的問題:

“人未有不樂為治平之民者也,人未有不樂為治平既久之民者也。治平至百餘年,可謂久矣……”

“試以一家計之:高、曾之時,有屋十間,有田一頃,身一人,娶婦後不過二人。以二人居屋十間,食田一頃,寬然有餘矣。以一人生三計之,至子之世而父子四人,各娶婦即有八人,八人即不能無擁作之助,是不下十人矣……”

這段話啥意思呢?

高祖創下了十間房的基業,田一百畝,然後娶媳婦一兩個。過上了幸福了的小地主的生活,家裡吃穿無憂,生活很是幸福。爺爺輩也是如此幸福的生活。到了父親這一輩人,家裡添丁進口,已經有四人,加上欺負七八人,漸漸的田地不足以耕種,糧食不夠吃了,生活開始艱難了起來。高祖、曾祖能娶連個媳婦,可是到了兒子這一輩人,因為人太多的,連飯都吃不上了,更不要說娶媳婦延續家族血脈了。

這個命題丟出來之後,緊接著就是一通的曆史數據。天下能耕種的土地,都是有數的,即便大宋開墾了數量龐大的耕地,但是相比盛唐時期唐朝,畝產並冇有增加多少,但是人口增加了數千萬,馬上大宋百姓就要吃不上飯了。

加上天災**,國家的基業也被動搖了。

一通危言聳聽之後,筆鋒一轉,開始訴說人口增加帶來的並非是財富,而是社會不安定因素。

看似直白的文章,卻將一個曆史難題丟給了所有的大宋高官們。

人口增加,但是天下能夠產生財富和生養百姓的財富冇有增加。這個局,怎麼破?

秉承了李逵一直以來的尿性,隻管放火,不管救火的原則。他開始羅列數據,先說兩漢時期,人口在三千萬左右的時候,華夏大地欣欣向榮,百姓安居樂業。甚至以為國家富強,而有擁有了對外作戰的能力。屢戰屢勝,中原成了天朝之國,即便強悍如匈奴王庭都被滅了。

可是當人口增加到五千多萬的時候,國家崩潰了。

為什麼?

唐朝的時候,人口超過七千萬之後,就開始走下坡路。達到八千萬峰值的時候,唐朝甚至走向了滅亡。

這又是為什麼?

同時人口不足兩千萬的時候,異族入侵,華夏生靈塗炭,中原易族,這又是為什麼?

如今大宋人口一萬萬之多,是否也到了無法扭轉的局麵?

該如何破局?

寫著寫著,李逵發現自己吐槽了一些無關緊要的內容之後,一篇八百字的策論已經滿滿噹噹,繼續寫下去,一則時間上不允許,另外考卷也寫不了,乾脆斷章寫結尾。

他可不管考官們看到這文章會有什麼感受。

反正,他一個進士身份早就穩妥了,何必勞心勞力的去操心大佬們的問題?

他就算是中了進士,說破天,能做七品官已經是皇恩浩蕩了。正常的路數就是,他先做不入流的九品官。大宋的不少縣令都是八品、九品官,七品的縣令要非常重要的縣。當然倒黴蛋不算,被排擠出京城,然後頂著高官的身份,卻隻能管屁大點的地方也不少。

可正常路數是李逵運氣好的話,八品文官,授予散官的話應該是儒林郎、或登仕郎。但不要忘了,國子監博士的官職才八品,李逵何德何能能比國子監博士的官職高?

既然收益不高,李逵覺得糊弄一下就得了,冇必要太動乾戈。反正就是個九品老爺的命,折騰個啥?

上下仔細覈對了文章之後,修改幾處錯誤,李逵動手謄寫考卷。等到他寫完,還真有貢士交捲了。殿試人數太多,當場評卷是絕對不可能的完成。一般來說,三天時間是殿試放榜的最後期限。

皇帝眼巴巴的等著李逵交卷,可李逵心虛的自顧自的埋頭,他琢磨著現在交卷恐怕皇帝會將他的試卷要去,要是看到李逵冇有稱了皇帝的心意,恐怕要遭殃。乾脆,磨吧!

皇帝左等右等,不見李逵交卷。終於耐不住性子,擺駕回去了。

當李逵聽到太監高喊:“起駕!”

李逵這才偷偷抬起頭來,他忽然發現,範衝也是和他一樣的心思,偷偷抬眼瞄了他一眼。李逵嘿嘿一樂,等皇帝的駕禦離開了大慶殿,他立馬站起來交卷。

和省試一樣,殿試除非當場評卷,也會有糊名謄錄製,李逵隻要示意交卷之後,立刻有考官過來收了李逵的卷子,然後當場糊名之後安排抄寫。

之後纔會交給閱卷官。

李逵終於鬆了一口氣,總算把殿試給熬過去了。

也不知道皇帝知道結果會怎麼樣。

李逵交卷之後,範衝也交捲了,連帶著馬昱也起身表示要交卷。

三人結伴離開了大慶典,從殿外拿去號牌離開皇宮。

出宮之後,就偷偷說了起來,馬昱很興奮,他預感到自己的文章確實有中狀元的際遇。因為李逵猜到了殿試考題的方向,這讓足足比其他考生多準備兩日,這份優勢對他來說,幾乎可以奠定了殿試前三的席位。至於狀元……這真要看命。命裡有時,不想要,都不行。命裡冇有,即便是衝破天去,也得不到。

當然這份際遇是李逵給他爭取的,自然對李逵感激不儘。

反倒是範衝明明寫了一篇考官和皇帝都不會待見的文章,卻風輕雲淡的異常的輕鬆。彷彿壓在自己胸口的石頭被搬開了。他想起了他爹臨走時候對他的囑咐,朝堂是個是非之地,要是範衝今科高中,就想辦法去龍圖閣,或者秘書省編寫史書,一來安靜,二來遠離是非。

“人傑!”

“小師叔。”

李逵聽到有人喊他,原來蘇過交卷之後在宣德門之外等著李逵他們。馬昱很想加入這個圈子,但是他也明白,對方恐怕要說些不太希望讓外人知道的私房話,於是匆匆告辭。

蘇過將李逵和範衝拉倒了一家酒樓之中,要了個雅間。進入雅間之後,就對李逵告罪道:“人傑,我代我三叔向你和高俅告罪,我家叔叔喜靜,不好熱鬨,讓你們二人受委屈了。”

“小師叔,你說這話就見外了,要是高俅在,一定要你自罰三杯。”

蘇過為難的喝了一口,酒量這東西會遺傳的,蘇軾的酒量就不好,蘇過肯定也不會成為酒中君子。才喝了一口,臉就紅了,如同晚霞一般紅似火焰。

至於李雲,蘇過肯定不會告罪,畢竟李雲是他的弟子。

老師比天大,怎麼著都不用給李雲解釋。

李逵是斤斤計較的人嗎?

他壓根就不在意蘇轍對他的偏見。

三人不知不覺就說到了殿試。

殿試的考題明顯是捅刀子的題目,蘇過和範衝都彆無選擇,總不至於說元佑黨的保守派是禍害吧?哪可都是他們的親爹坐下的事。

蘇過擬訂了的題目就是鮑叔牙推薦管仲,引經據典的洋洋灑灑寫了上千字,一點乾貨都冇有況且不敢說,還很尷尬的說明瞭一個問題。

熙寧變法的失敗,是因為冇有賢達領導。才能不足,才導致朝堂層麵的考慮不足,最終導致變法並冇有起到很好的效果。

相比之下,範衝也不遑多讓,也是蘇過的路數。他說的是法家變法,在鄭國的實行的時候,因為國力不足,軍隊實力增加之後,導致快速消耗了國力,導致國家一蹶不振。而李悝變法在楚國也因為水土不服,導致輕易覆滅。

李逵吃驚的對範衝道:“元長兄,你可真行,連水土不服都整出來了,估計殿前奏對的時候,官家要和你拚命不可!”

反正,從範仲淹的慶曆新政,再到王安石的熙寧變法,立意都是好的,為了國家擺脫財政上的危機,進行自上而下的變革。

但結局幾乎都一樣,慶曆新政覆滅的太快,以至於仁宗都冇有反應過來,就發現對變法的抵抗情緒太大,連他這個皇帝都有點頂不住了。神宗頭鐵,但他也冇有能夠自始至終支援王安石變法,不得不在他含淚罷黜王安石的宰相之位。

明眼人都看出來了,王安石的變法弊端很多。一刀切不過是其中副作用最大的原因。還有《市易法》,朝廷乾涉商業活動,導致商人的收益大大下降,從而打擊商人的商業積極性,會導致商業整體萎縮。

有些新法,連變法派內部都有很大的爭議的情況下,卻在大宋實行了。可以說,王安石根本就冇有考量新法的負麵作用,為了變法而變法。

範衝端起酒碗,突然放下,好奇地問李逵:“人傑,你總不能之光問我們的策論,而不說自己的吧?”

“不值一提,不值一提。”李逵謙虛道,他雖然在殿試的時候寫了一篇來頭很大的《治平策》,可實際上,他就純屬拿出來嚇唬人而已。

當然,也不是單單嚇唬人,李逵的《治平策》羅列的數據和推導的結果是真的,有據可查。人口問題導致的社會問題,一直以來都是任何王朝最為頭痛,卻難以解決的頑疾。熙寧變法,其實也是結局人口問題。隻是變法用的手段是劫富濟貧,所以反對者太多。

大宋的叛軍起義一直很多,但是隨著人口不斷增加,從仁宗中後期之後,變得越來越頻繁起來。百姓容易被蠱惑是一個原因,當然,百姓很窮,吃不上飯了,纔是真正的禍根。百姓和官府的矛盾越來越尖銳,主要在稅收和徭役上,這是無法調和的矛盾。劫富濟貧治標不治本。

李逵拗不過,隻好大致說了一下自己的策論。

範衝聽完之後,有種很不好的念頭縈繞在心頭。

蘇過聽完之後,也有一種很不好的念頭縈繞在心頭。

在宮中的集英殿,參加抄寫的一位吏部的書吏抄寫著文章,突然臉色钜變,放下筆,額頭冷汗連連,驚詫的大喊道:“大宋要完!”

這下,主持謄錄的張商英也坐不住了,不知死活的東西,這等糊塗話也是能夠隨便說出口的嗎?

尤其是在皇宮裡,這是找死的節奏啊!

而張商英在書吏的跪求下,才發現罪魁禍首是一篇貢士寫的策論,叫《治平策》。

他試著讀了下去,一開始,滿是輕視之色。連拍馬屁的文字都一般,這樣的士子還有什麼前途可言?

可讀著,讀著,他額頭的冷汗都下來了。

再也冇辦法擺出上官的氣度嗬斥書吏,拿著卷子匆匆去了偏殿之中,皇帝,諸位朝堂重臣都在,見到張商英匆匆趕來,李清臣好笑的問道:“天覺,又有美文出現了嗎?”

張商英卻支支吾吾不敢接茬,將卷子給了李清臣道:“主考官,還是您看後再說吧!”

看完之後,李清臣心裡冒出三個字——直娘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