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景來現下算是明白當年趙萬永和自己對談時,認定自己纔是能改變國家的改革者的原因。
他小趙有能力有謀略,而且也清楚的意識到改革的必要性,以及改革的著手之處,但是他當年和洪景來說的很明白。論及才學能力,他甚至可能比洪景來還要強上一些,但是他有一個最大的弱點。
牽掛太多!
豐壤趙氏數百年傳承,現在趙萬永站在了有明朝鮮國的頂峰,已經成了豐山洪氏勢道政治的二把手,軍國大事儘皆與聞,甚至許多都出於其手,八道的權柄儘在掌握,好不風光。可他背後卻有成百上千的人,宗族、父老、鄉親、姻戚、故交、好友,數不清的人在他們身後,每一個人一條線,在牽扯著他,在操弄著他。
回到家裡,父親的講話要聽,兄弟的請求要幫,宗族的利益要全,都要靠他趙萬永來維繫來幫襯。一個人一條線他可以輕易的斬斷,百個人百條線呢,千個人千條線呢,他做不到鐵石心腸,斬斷一切恩義,將所有拉扯著他的線斷開。
就是認為洪景來也許可以做到這一步,他才決定傾心相隨,以自身的才能相托,協助洪景來完成改革的大任!
現在談到書院的問題,趙萬永很顯然因為各種牽掛而無法真正的下手處置,他本身階級所附帶的某種軟弱儘顯無疑,他想但他卻不能去改。
錯不在他,但他有錯。
“所以你覺得清查書院對國家是有利的對嗎?”洪景來說的話很慢,幾乎是一字一頓。
“有利,且有大利!”趙萬永回答的也很慢,十分鄭重。
“那我該不該去做?”
“做不得!”
“該不該去做!”
“該做,但是做不得!”
“隻要該做就行!若是我做了,你會如何?”洪景來希望得到一個回答,一個支援的回答。
“不知道……”趙萬永低下頭,帶著某種糾結,聲音變得很小。
這與平時那個意氣風發,一直恬淡安然的貴公子模樣完全不同。不僅原本的那種自信全部消失,連常人那種平淡都不見了。肉眼可見的,趙萬永的雙手在顫抖,連拳頭都握不緊了。
“也罷,是我過於操切了,你回去吧。”洪景來長歎一聲,有些落寞。
“……”趙萬永抬頭看了一眼洪景來,一步一步的走出屋內。
萬萬冇想到,連曾經棄官不做,千裡來投的趙萬永都無法全力支援洪景來的改革。要知道那時候洪景來孤身潛逃出漢陽,身背逆賊的罪名,手下不過隻有十幾個護衛而已。誰能夠知道洪景來居然最後拉起了上萬的隊伍,從平安道一路又打回了漢陽。
整個有明朝鮮國,隻有趙萬永堅定的相信洪景來一定會獲得勝利,一定能夠走向巔峰。其他人雖然也支援洪景來,但那都是源於洪景來本身恩義相結,出於對洪景來個人的崇拜和敬佩而已,並非從一開始就知道洪景來能贏。
像是李禧著,無論洪景來做什麼,隻要是洪景來要做的,李禧著一定會全力支援,豁出性命去幫助洪景來做下去。他並不能確定洪景來做的到底對不對,能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其他人也是這樣,他們帶著些盲從。
唯有趙萬永,雙眼洞悉世事,他能看明白洪景來要做什麼,能不能做成!
可現在趙萬永居然在糾結要不要支援洪景來清查書院,足見他對於洪景來清查書院這事的態度和預見。他肯定是覺得這事情辦不成,纔會這般的糾結。不然連起兵造反的事情都乾了,為什麼卻不願意乾這事。
“等等!”洪景來追了出去。
不可思議的是趙萬永就站在台階下,靜靜地肅立,彷彿早就猜到洪景來會追出來,還有什麼事情需要問他。
“我隻問你,我若是決意要做,能不能做得成?”洪景來站在走廊上,居高臨下,帶著些焦急,卻又帶著些期許。
“能成!”趙萬永仰著脖子抬頭望著洪景來,說出了他的答案。
“能成?”
“能成!”
“好!有你這句話就夠了!”洪景來心中的鬱結一掃而空,光著腳從長廊上一躍而下,根本顧不上穿鞋。
快走兩步趕到趙萬永身邊,先是握住他的手,緊緊地握住猶覺不足,隨後便一把抱住趙萬永,甚至激動地流下淚來。
“此事我不能幫世兄什麼,一切都要靠您自己了!”趙萬永說的十分誠懇。
“有這便足夠了!”
隻要以趙萬永為代表的的豐壤趙氏保持沉默的態度,不明確持反對的立場,那麼以他們家五代塚宰,門生故吏滿天下的名望,就會有很大一批人保持觀望,不會跳出來反對。而且許多人會因為冇有領頭羊和串聯者,隻能是單打獨鬥,不成氣候。
洪景來自信可以說服洪妃和洪守榮,至於老嶽父閔景爀那邊,可能會棘手很多。但是作為一個圓滑的老政客,隻要洪景來堅持,想來他也會最終表示支援,或者最起碼和小趙一樣,不表態反對,隻是沉默以對。
至於原先最大的地主李王家,洪景來這是在擴張漢陽朝廷的權勢,延續國祚,老李家是絕對不可能反對的。甚至他們會在明裡暗裡的給予洪景來一定的支援。當然這種支援需要看反對洪景來的聲浪大小來決定,反對聲越小,支援便會越大。
眼下還不是開始清查書院的最佳時機,畢竟洪景來冇有一下全部撤換整個朝鮮八道所有郡縣主官的人才儲備。但是洪景來有傲視整個朝鮮八道的兵權,上萬教導兵可以碾壓一切反對者。
如果想要正式的推動書院的清查工作,所依賴的絕對不是什麼文吏和百姓,唯有自己手中這支完全由自己帶出來的兵馬纔可以仰仗。
把軍隊撒下去,配合部分洪景來提拔選用支援改革的官員,慢慢把攤子鋪開,無非就是時間長短而已。
(部分內容參考自興宣大院君李昰應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