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耽美同人>李朝萬古一逆賊>30 前景愈發顯光明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30 前景愈發顯光明

京仁鐵路的開通給洪景來打上了一記強心針,說明隻要洪景來肯去推動,雖然途中會有困難,但是前途是光明的,未來是遠大的。

剛和洪景來表白心跡的趙萬永也跑來了江南,望著正在卸貨的火車,深感蒸汽機的偉力。此番裝載的都是萊商和灣商轉運至仁川港的貨物,原本這些東西隻能仰仗以前京商,現在鬆商的漢水航船載運,現在終於多了一個選擇。

而且像是海產鮮貨啥的,用船那需要隔天才能運到漢陽。用火車,上午捕撈到的海鮮,下午就能擺上漢陽的市場,就這一點,也比船運便利不少。

原本還有些藏著掖著意思的洪景來現在大大方方的讓眾人圍觀,畢竟事情辦的挺漂亮,而且讓這幫漢陽大佬認可了,也方便將來更好的推動到整個朝鮮八道。

“這車能不能載人?”趙萬永很顯然冇有看到那個顛的七葷八素的萊商行首,故此一問。

在閒聊的眾人突然聲音都變得小了一些,悄悄地豎起耳朵,等待著洪景來給趙萬永回答。一個多小時從漢陽到仁川,這速度太快了。

以此推斷,漢陽到義州隻要一天一夜,漢陽到東萊也隻要一天一夜,橫穿整個朝鮮國隻要三天而已。咱有明朝鮮國那可是號稱三千裡江山豎著量的“大國”呢,用這個火車居然三天就能橫跨南北,若是憑兩條腿的話,怕是要走兩個月吧。

“能載,但是震的慌,還需要安置更穩當的車來。”洪景來照實說。

眼前的火車不光是震動很大的問題,雖然洪景來已經很努力的改善這個交通環境了,但是畢竟技術所限,還需要繼續改進。其他的問題也很大,比如煤煙問題,坐在火車後麵的人,一趟下來絕對是滿臉的菸灰。

又比如車廂的保暖問題,前頭那個萊商行首那可是就坐在露天裡,一路跟過來的。這火車跑起來時速三四十公裡,外邊又下著雪。真就是一個風雪交加唄,能把人給折騰的夠嗆。那個萊商行首下車直哆嗦,顯然也有被凍著的原因。

總之問題很多,但是真要是拉人也冇問題!

“此物於國家有大用!”小趙點了點頭,立刻下了一個判斷。

火車當然有大用,快速的交通最淺顯的好處就是方便漢陽的中央軍人馬能快速投放到整個朝鮮任何鋪設了鐵軌的地方。要是像洪景來當年那樣幾千人草草起兵,過上三五天漢陽的上萬大軍就殺到了,直接給你來一個直搗黃龍,保教你不得好死。

哈哈哈哈哈哈……

果然人換了屁股,這思考問題的方向就不一樣了,洪景來現在竟然想著鎮壓彆人了。

“隻是鋪設這軌道需要大量鋼鐵。”洪景來雖然樂觀,但是清楚自家的短板。

“鋪設數十裡之鐵軌,想來所費確實頗大。”趙萬永望著一眼望不到頭的鐵軌,表示理解。

“所以應當設法開坑冶鐵,大展鐵道!”

“應當如此!”

不僅是小趙覺得洪景來說得對,在場的其他人也表示認可。這火車的好處太顯而易見了,若果哪天能夠全國鋪設,對於這些中央官僚的好處更是令他們興奮。

中央到地方的時間大大縮短,跑遍朝鮮南北隻要三天的話,地方還有什麼東西能夠隱瞞的?

漢陽朝廷隨便派個禦史下去,今天出事,明天禦史就到了,你就是毀滅證據怕是都冇這麼快。想要欺上瞞下啥的,那難度可是大大增加。

封建朝廷最煩的就是地方尾大不掉,和中央打太極,朝廷的政令不能及時的下到地方,就不得不給與地方相當的自主權。對於任何一位幻想著完全的中央集權的君王而言,這都是如鯁在喉的事情。

有了火車,上情下達變得極為快捷,那麼收權就更加容易了!

命令李禧著繼續運行這京仁鐵道,洪景來迴轉漢陽就立刻給工曹下令,在鹹境道茂山郡,有一座亞洲最大的鐵礦。重點在於他有三成左右的礦脈是可以露天開采的,以他那五十億噸的儲量而言,百分之三十,那也是恐怖到難以置信的數量了。

更加方便的是,茂山鐵礦距離朝鮮北部的重要良港清津港隻有幾十公裡,交通條件極為便捷。冶煉好的鋼鐵在清津裝船,那就是偌大朝鮮,儘可去得,可以載運到任何一處港口。

冇得說了,乾就完了!

洪景來的命令很快就得到了貫徹,開發礦山又冇有侵犯到什麼人的利益,還能給土地狹小,生活貧困的鹹境道百姓多一條出路。而且茂山的鐵礦實際上已經在開采了,隻不過因為以前全靠牛車人力載運外送,所以規模始終提不上去。

現而今隻要從礦區往港口鋪一條鐵路支線,什麼問題都能迎刃而解,大規模的開采可以儘快展開。那句話咋說的嘛,跑步進入工業時代。

時間就在洪景來緊張的忙碌中,來到了公元一八零八年,這一年拿破崙入侵西班牙,歐陸的拿破崙戰爭正是如火如荼的時候,在東方的小國朝鮮,因為洪景來的堅持和努力,一大批近代工礦產業開始興辦,並逐步成型。

新設立的仁川府,除了轟鳴往赴的京仁鐵道外,籌辦許久的官辦仁川紡織所也終於建設完成。載運著自對岸山東、河南、江蘇等地收購來的棉花的貨船,在此地卸貨,棉花源源不斷的進入工廠,日夜不息的紡出棉紗,複又轉運回對岸。

不出意外的,先進的梳理機、紡紗機戰勝了那單戶的小小木質紡車,不僅是速度上大大加快,在成本上也遠遠低於手工紡紗。

即使定價低於本地土紗,朝鮮的棉紗依然能夠獲得足夠的利潤。初見成效的林尚沃那真是鼓足了勁,四萬萬人的龐大市場,怎麼可能會是一間小小的仁川紡織所能填滿的。那些許的棉紗投入市場,連浪花都掀不起來。

一切的一切,都在朝著洪景來所期待的方向前進。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