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屈著身子,勾住可兒道,“今後你不要我幫你,我也要口口給你抹胭脂畫眉毛的。把你打扮的美豔無方,我好天天秀色可餐。”
可兒望著小白一嘴一臉的胭脂,抹得猴兒屁股似的,笑道,“傻瓜!不說這些了,我們今日回父母親那裡去看看好不好?他們這兩年拜你所賜,受我拖累,口口不少心呢。”
“你說去哪我就去哪。你去哪兒我也跟著。”小白還是一臉無辜的樣子說著死皮賴臉的話。可兒也拿他冇辦法。“對了,你是坐轎子回去呢,還是....."小白握著可兒的手問道。
可兒心中一陣感動,想來小白平時去哪裡都是禦風而行,難為他這麼細心對待自己,“咱們走回去好不好?讓那些看了我兩年笑話的人也瞧瞧,我可嫁了個好相公。”
“誰笑話你?今後你跟著我,誰在笑話你我就給他好看!”小白有些激動地說道。
“好了好了,你這樣子我就不和你回去了。”可兒撅起嘴巴。
“我錯了我錯了,我又惹娘子不高興啦。我給你賠罪,你說怎麼樣就怎麼樣,我給你當跟班當護衛,好不好?”可兒就是抓住了小白的弱點,自己一生氣他就急的不行賭咒發誓的。
說是走,可兒雖然貞靜,可是畢竟年輕,小白修行千年,隻是蛇物心思單純,不似凡人狡詐,兩人又熱熱鬨鬨的調笑了一會,這等閨房之樂又持續了好些時候。
終於,兩人收拾好了,手牽手走出白府----小白以白公子的身份蓋起的一座華府。這裡距離盧府不過兩條街的距離。小白就這樣緊緊握著可兒的手,一點也不顧及路上行人或是豔羨或是不屑的眼光。
走到一個拐彎處,隻見街角停了一輛馬車,馬車邊隻一個車伕與一個小丫頭在與幾個大漢拉拉扯扯,爭辯著什麼。走過去一看,原來是馬車不小心撞了一個老漢,老漢的留個兒子全部聚集過來與那車伕推推搡搡,又有六個媳婦在旁披頭散髮的坐在地上,哭哭喊喊。場麵很是混亂。那車伕與丫頭一麵道歉,一麵說隻是陪小姐去通化寺燒香禮佛,不料回來路上撞了這老漢。
隻聽轎子裡的小姐隔著簾子說,“實在對不起老伯,早起拜佛,想著到寺廟神聖,並冇有帶很多銀子,身上這五十兩先給老伯拿去看大夫,先讓我們回去,等會我們再送五百兩銀子來給老伯養身子,可好?”
那六個媳婦聽了這話,便知是個有錢的主。來本撒潑打滾想著能騙個三二十兩就很滿足了,冇想到這轎子裡的小姐這樣大手筆。便想乘機多敲詐一筆。還是不起來,嚷嚷道,老父年紀大了,又傷的這樣重,五百兩豈能看好,最少要一千兩。
轎裡的小姐便道,“一千就一千。老伯冇事便好,多用幾個錢療養是應該的。隻是這時我們有些急事,幾位嫂子可能讓路,讓我們先回去,一千兩等會兒一分不少送來。”
那幾個媳婦本是市井之人,還是放賴道,“這怎麼行,把你們全放走了,你們跑了,不回來了,我們找誰去?”
“那你們待怎麼樣?”轎中人又說道。
“轎子裡的人留下,你家兩個奴纔回去拿錢。”年紀最大的大媳婦說道。
“你們彆欺人太甚!”聽到奴才兩個字,那丫頭氣的臉色通紅,那轎伕直接衝了上去,卻被幾個大漢攔住踩在地上,亂哼哼。
正是要大打出手的時候,小白上去三下五除二解決了那幾個大漢,說道,“人多欺人少,對方又不是故意的,又這麼謙虛要賠償你們,你們太貪了!人啊····”突然發現自己有些口誤,便從懷裡掏出一張銀票,改口道,“這是一千兩,你們拿了去,不要得寸進尺了。讓人家姑娘回去!”
那幾個媳婦見丈夫被打,正準備撒潑,忽見一千兩銀票擺在眼前,馬上喜笑顏開,也不顧丈夫捱打,也不顧老公公還躺在地上,都擁了上來搶銀票,拿到銀票,也就散開了,估計是回去算計怎麼分錢了。
可兒見小白做事老成了很多,對他微微笑了笑。兩人複又牽起手,轉身準備離開,身後卻傳來個冷清清的聲音,就是剛纔轎裡的聲音,“官人請留步!"
二人止住腳步,轉過身來,隻見轎內走下一個女孩兒來,隻見她身量纖細,柔柔弱弱,眉間似有病態,卻清麗脫俗。“多謝公子慷慨解救,容小女子一拜。”說著盈盈福了下去。小白不便扶她,可兒便上前去扶起她。她看到可兒,便問,“不知這位是?”
“這是我娘子。”小白一聽她問,就扶著可兒答道。
“公子好福氣,娶了這樣美貌的娘子。”雖是誇著可兒,但她還是把眼睛留在小白身上。
“那是自然的,我的娘子是全天下最美貌最溫柔的女子。我廢了很大氣力才娶到她呢。”小白得意道。可兒扯了扯小白的衣服,示意他不要再說了。
“不知賢伉儷可有閒暇,到府上一聚,我備一桌好酒菜謝二位解圍之情。”那姑娘還是柔柔說著。
可兒道,“今日可不行了,我們有事情要辦。改日吧。”
“那二位留下可方便留下姓名,我改日登門道謝。”
“西街白府,要找我們就去那兒吧。”小白急著與可兒去盧府,便趕緊回答她。
“白府?”那姑娘一聽,微微露出訝色,“我擇日一定去。”說著,邊上了馬車上的轎子,走了。
小白猶自看著馬車走遠,可兒拽了拽他的衣角笑道,“那姑娘好柔弱,好美,你可看了動心嗎?”
“娘子想哪裡去了,我在想她是誰家的姑娘,看著有些古怪,不知什麼來頭。”小白皺著眉說道。
“那是周家二小姐。。。。。。”旁邊幾個大媽嘰嘰喳喳道。
可兒聽了變了臉色。小白眉頭皺的更緊,“怎麼救了他家人。。”
旁邊也有很多人知道當年的事,議論聲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