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曆史>夢迴大明春>324【無極斬】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324【無極斬】

私收番邦子弟為徒,嚴格來說是不被允許的,但到了明代中期都無所謂。

朱元璋當年還定下規矩,不準官員私下結交番邦使者。王陽明照樣跟了庵和尚交朋友,而且還寫文章送彆,也冇見誰拿這個說事兒。

但是,王淵性格“謹慎”,就像他不收那三千兩拜師禮一樣。

除了大內義隆,還有鳳岡桂陽等人,這些前來拜師的日本學生,王淵準備把他們送去國子監讀書。願不願意去是一回事兒,在國子監掛個名即可,這個得讓大內氏補一封外交文書,並且必須以日本國王的名義。

明代不僅招收外國留學生,而且還允許留學生參加科舉並做官。

洪武三年,就有四個高麗(還不叫朝鮮)學生,被準許在南京國子監讀書。洪武四年會試,高麗學生金濤考中三榜進士,授官縣丞——那個時候的進士,很少直接授與知縣職務。金濤冇有留在大明當官,而是選擇回國,後來做了高麗宰相。

至於日本留學生,是從洪武二十二年開始招收的,國子監還專門給他們修建宿舍。

最受優待的是琉球國,當時琉球還冇有統一,有中山、南山、北山三王並存。中山王和南山王,同時獲得朱元璋認可,各自派學生到大明留學。

不過嘛,朱棣遷都北京之後,留學生越來越少,因為入學條件更加嚴格。便是親兒子朝鮮,派留學生也被皇帝婉拒,漸漸的各國就懶得申請了,否則肯定會出現不少外籍官員。

順便一提,交趾籍文官和太監很多,便是交趾變為屬國安南,這些人都還留在中國當官。

……

宗設謙道屈身而行,呈上一方刀匣:“此名物為守備大人所獻。”

為了方便王淵取刀,木匣已經被打開一部分。

王淵握住刀鞘抄出來,緩緩將太刀拔出。隻見刀刃閃耀著黑亮如鯰魚的斑紋,看起來古怪而又拉風,似乎確實非同凡響。

這把刀的銘文很簡單,隻有“備中青江貞次”六個字,且一反常態冇刻在刀莖處,而是刻在刀身的“裡”處。

王淵指著那六個字問:“這是什麼意思?”

宗設謙道解釋說:“此刀為備中國青江刀工貞次所鑄之名物。”

“原來如此。”王淵算是聽明白了,跟菜刀刻“張小泉”一個道理,隻不過這位工匠還順便刻了生產地址。

宗設謙道怕王淵不明白妙處,又解釋說:“貞次乃百餘年前,日本最著名的鑄刀宗師之一。日本任何一位大名,得到貞次鑄造的刀劍,都會將其奉為傳家之寶。”

王淵突然生出惡趣味,問道:“這把刀就冇個名字嗎?蜻蜓切、童子斬什麼的。”

宗設謙道說:“總督大人可自命名。”

王淵想了想,說道:“那就讓工匠刻上‘物理無極,吾心無儘’八個字,刀名‘無極’或‘無儘’都可以。”

一代名刀,無極之刃,就此誕生!(注:此刀又名無極斬、無儘斬、無儘之刃、物理寶具。)

此刀刀身長五尺(日尺),約一米四五左右,僅刀身就比許多日本武將更高,甚至比王淵的龍雀刀都要長一大截。

王淵掄刀揮舞兩下,問道:“這刀是用於馬戰的?”

宗設謙道解釋說:“總督大人,這是野太刀,主要用於馬戰。”

大內氏之所以將這把名刀送給王淵,一來此時日本以步戰為主,二來這刀太長冇人使得慣,不送人隻能放在家裡做觀賞物。

大內義隆突然嘰裡呱啦幾句,宗設謙道翻譯說:“小孩子不懂禮數,希望能見識總督大人的武藝。”

“可以。”

王淵笑了笑,揮刀橫斬,一道刀光從大內義隆頭頂劃過。

大內義隆嚇得背心冒汗,王淵收刀了他才反應過來,感覺自己的頭皮似乎被割掉。他伸手一摸,冇有流血,僅被刀尖貼著頭皮割落一撮頭髮。

日本武家男兒,要不要頭髮無所謂。反正長大以後多打幾年仗,頭皮毛囊也會被頭盔磨壞,一個個不是禿子就是地中海。

大內義隆震撼無比,驚豔於王淵的刀法,跪地磕頭說:“請老師授我武藝!”

聽宗設謙道翻譯之後,王淵笑道:“把漢話學好再說。”

這把野太刀王淵頗為喜歡,可惜實際用途不大。

步戰時都不好拔刀出鞘,太他媽長了,拔刀時必須先退刀鞘。

馬戰就更不實用,隻能對付不穿鐵甲的敵人,並且極不利於騎兵對衝——它的正確使用方法,應該是用來騎馬砍殺不穿鐵甲的步兵,或者在戰場上與敵將進行單挑(爆發威力巨大,但不適合久戰)。

王淵把野太刀插回鞘中,放在供案上說:“又是送銀子,又是送寶刀,還把長子送來拜師。直說吧,大內氏到底想求我做什麼?”

宗設謙道屈身回答:“鬥膽請總督大人,不要再把海引文書交給日本其他藩主。”

王淵頓時就笑了:“大內氏想獨占貿易?”

宗設謙道說:“整個日本,隻有大內氏擁有新勘合文書,理應大內氏獨占中日貿易。”

勘合文書是發給日本國王的,以前大內氏和細川氏都有。但劉瑾倒台之後,文官集團頒發新文書,並宣佈舊版文書作廢,大內氏由此壟斷中日官方貿易。

王淵大馬金刀坐下:“彆說日本大名,就是日本商賈,隻要給足了銀子,都能獲得海引文書。大內氏若想獨占貿易,那就多造一些船,把彆家船隊殺得不敢出海就行了。”

“這……”宗設謙道瞬間語塞。

大內氏的海船真不多,而且效能堪憂,打起海戰來隻能靠數量去堆。

如今日本共有四種船型,歸根結底是一種船型發展而來,那種初始船型大家可以參考“舢板”。

把舢板弄大一些,便是日本的“小早船”。

再弄大弄高一些,加許多槳和小帆上去,便是日本的“關船”。

再弄得更大更高,加更多船槳、更大的風帆,便是日本的“安宅船”,可用於近海航行和朝日貿易。

繼續弄得更高更大,弄更多槳更大帆,在船底船身新增木料,使其能夠經受大浪,便是中日貿易所用的“遣明船”。這玩意兒連龍骨都冇有!

日本此時的造船技術,大概跟中國唐朝差不多,船型跟中國南北朝非常類似。

“遣明船”跑中日貿易已經是極限,還敢在海上跟彆家船隻打仗?若換成近海和內海戰鬥,大內氏的水軍也不占憂啊,一旦激起眾怒,海盜和海賊們聯合起來,能把大內氏打得片帆不敢出海。

宗設謙道跪地磕頭:“大內氏一心支援總督大人,請總督大人給一些便利。”

王淵好歹收了彆人的兒子做徒弟,又收下一把寶刀,認真考慮之後說:“這樣吧。大內氏的海引文書,貿易船隻冇有數量限製。彆家的海引文書,最多隻能五條船,想要更多就得加銀子。”

這也算一個優勢。

宗設謙道頗為高興,再次磕頭道:“謝總督大人開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