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來說,中華電腦的生產規模不算大,或者說很小,產量也不高。
電腦這種東西本身的科技含量基本是無,技術全在配件裡麵,在軟件上麵,但利潤卻相當高昂。
因為運輸成本和損毀率的關係,台式電腦一般都不會建設太大規模的生產基地,而是隨著市場的擴張不斷建造小型生產中心。
筆記本電腦則完全不同,可以建設大型巨大型工廠。運輸成本低,損毀率基本為無。
因為暫時隻需要供應劉承力單亞男他們的浪潮科技連鎖網咖,生產規模上也冇急著擴張,現在完全夠用,還夠支撐幾個銷售點兒。
電腦銷售公司正在布點準備開店。
接下來就是擴張生產規模,國內起碼二十個生產中心肯定是需要的,好在規模都不用太大,隻要能供應一定範圍內的店麵銷售就可以。
整體都是采用零配件運輸。
這會兒電腦的整體配置差異不大,各個品牌都差不多,賣的是牌子還有資源,利潤超級高,台式機的售價基本上在六千塊錢以上,過萬很常見。
而且翻新件氾濫,基本上國內的所謂品牌都是搞翻新件起家的,那真是掙錢。
電子垃圾在九十年代成為國內發財的利器,其實不隻是電子垃圾,舊衣服舊電器舊車,反正隻要是外國的什麼都能賣出去,還能賣上高價。
買舊貨是九十年代的潮流,感覺還相當牛逼。那會兒誰有關係能借到紫外線燈相當有麵兒,給舊衣服消毒。
到了2000年這會兒,舊衣服市場已經高階化了,冰箱電視什麼的不再那麼受歡迎,汽車冇什麼變化,電子垃圾大放異彩。
沿海很多地方變成了世界垃圾處理中心,人們瘋狂的在裡麵淘金,也確實發了大財。
冇有人在意帶來的汙染和疾病。
這個時候的電腦售價,用全新件的利潤差不多對半開,用翻新件能達到七成。這個市場的發展壯大國企功不可冇,整個流通體係得虧有他們建立。
張彥明不打算搞什麼代理經銷,直接自己鋪店,雖然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相當大,準備週期也會很長,他不在乎。正好屯貨嘛,建廠。
專用係統已經出到了2.0,完全滿足裝機要求,硬體上,目前除了處理器和內存,其他的都已經達到自產。處理器和內存的相關進程其實也差不多了。
這東西本身在技術上並不是高深到什麼程度,難點是工藝和設備,也就是電路的設計和印刷。也叫光刻。
不過,因為過於敏感,在國內建廠暫時來說問題很多,技術設備可以用錢砸,但並不代表用錢可以解決一切。
所以張彥明把工廠放在了歐羅巴和腳盆,正好藉助於那邊成熟的相關體係。放在哪裡無所謂,要的是技術的迭代還有市場占有率。
反正大把的砸錢就是了,砸人砸設備砸研究所,包括控股和間接持股。
正好今年網絡公司雪崩,相關聯的行業公司集體跳崖,正好低價切入,毫無違和。
……
今天星期六,除了生產這邊都在休息,張彥明也冇叫誰,就是到車間轉了轉,看了看產品。其實冇什麼用,就是心裡有個數,必竟是第一款。
中華電子公司下麵分了五個事業部:台式計算機,筆記本記算機,商務手機,常規手機和軟件關聯事業部。
另外單獨成立了中華電子銷售公司。
現在中華電子隻有台式計算機一個產品,筆記本還處於實驗階段。
常規手機到是已經定型,正在聯絡代工廠,張彥明並不準備自己建廠生產。
商務手機就比較慢了,預計要明年年中的時候能拿出實驗室產品。
之所以慢是因為這是一款真正的PDA,需要軟件支援。還有攝像頭。
這會兒已經有了手機攝像頭技術,畫素從一百萬到千萬級都已經成熟,不過價格是個問題。
而且張彥明想上雙鏡頭自動對焦和光學變焦的成熟產品,屬於人為製造了產品研發難度。
幸好他有鈔能力,直接找到了施奈德,控股後砸錢研發,給出了VCM音圈馬達和高昂的階段性獎金:研發時間越短獎金越高。
施奈德曾經也是光學鏡頭界一顆璀璨的明星,不過已經在蔡司和徠卡的擠壓下漸漸失去了光芒,好在還冇像很多同行一樣倒閉退出,還在堅持。
如果不是因為這樣想控股也冇這麼簡單。
兩款手機的外觀都是張彥明‘設計’的,包括功能和要求。
常規手機他選擇了V3刀鋒,商務手機是A760i睿智,兩款摩托在0304年推出的精典機型,都曾經是市場的霸王,刀鋒的售價高達八千八。
睿智的價格要低一些,不到七千塊,主要是這款手機並不是主流,大,重,搭載的攝像頭隻有十一萬畫素,連一寸照都列印不出來。
事實上,一直到09年,國內的手機拍照都像是在開玩笑,完全就是個噱頭。
諾基亞和蔡司轟轟烈烈的合作產品也不過兩百萬畫素,就是後來水果一代上麵那款。
三星06年到是推出過千萬畫素級手機B600,不過七千多的價格讓人望而止步:我買台相機好不好?
其實很多時候,產品靠的就是一個想法,很多技術或者工藝都是原來已經存在的,隻不過冇有人去琢磨去組合,就像大猩猩玻璃。
……
中華電子公司最神秘的部門,就是軟件關聯事業部,之所以起這麼個名字,是因為他經常要和軟件公司那邊打交道,密謀一些什麼。
其實就是在寫手機軟件,睿智的核心也是他們這邊支援出來的。
不過,不隻是軟件。
做為一個有著無數夢境記憶的人,怎麼可能錯過智慧手機?這纔是張彥明的目的所在。
前麵的常規手機隻不過是打名號掙錢,商務機是為了給智慧機引路,這兩款手機基本上也就是中華電子前期全部的產品了。
一切都要看後麵。
當年水果調集了一千多人,用時三年多才推出來水果一代,而且還是個功能不全的坑爹玩藝兒,又是降價又是送禮包的纔算糊弄過去,然後二代補全了功能大爆。
為什麼用了這麼多人用了這麼久的時間?所以說探索者很偉大。真的很偉大。
當時的工藝技術完全冇有這方麵的東西,連設備都是自己來造。
至於張彥明這邊,一百多人,十幾個輔助工廠,完全就可以搞定了。
什麼都在腦子裡,畫出來就好了,技術人員隻管去實現,就這一下就縮短了至少兩年時間。
現在,需要特殊工藝的設備已經出來了,差的就是軟件,玻璃還有攝像頭,處理器和存儲都冇有問題,自家有晶片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