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辛苦。”張彥明諂笑著抱拳行禮。
他是真對付不了孩子水汪汪的大眼睛,一點兒硬話也說不出來,隻有心疼和心軟。
“德興。”
“我這邊我和光子,帶四個安保員,你那邊要帶幾個人你自己安排好,讓辦公室去訂機票。”
“光子也去?他現在事兒越來越多了,能不能照顧得過來喲。”
“商業街這塊他在弄啊,肯定得去。我打算給他配個辦公室,幫他處理一些事情。”
“行吧,你心裡有數就行。我帶兩個人吧,多了用不著,跟你走也不用我乾什麼。”
“嗯,那就這麼定了,你安排人訂機票吧。我去趟王哥那邊兒。”
“嗯。開車小心點。”
“好。”
……
羊城。
羊城遠郊一座不算高的山丘上,張彥明和孫紅葉被一群男男女女西裝格履的工作人員圍在中間,正在由一個打著紅領帶的乾部介紹情況。
“這裡是當初最早提出來的新機場地址,後來因為種種原因這個方案被放棄了,主要原因是考慮到民航規模的不斷提升,還有一部分交通問題。
最後新機場定在了花都,這裡被規劃成了將來的物流園的一部分。當初因為新建機場的原因,這裡大部分住民都已經遷走了,到是能省了不少事情。
這裡比新建中的國際機場要小一些,長五點六公裡,寬大約在一點九公裡,按照貴司的預案是完全夠用的。張董事長,感覺怎麼樣?”
“地質各方麵都冇有問題吧?”
“冇有,這個絕對可以保證。因為這裡當初是第一方案,對這邊的各項檢測做的是最詳儘的,所有機場建設的材料都是現成的,完整的。”
“居民都遷走了?那就是說,我們這邊隻要定下來馬上就能開工建設?”
“完全可以,當初不但人遷走了,連平場工作都做了大半,您仔細看,這一片的草勢還能看出來樣子。馬上週邊物流園就會正式上馬,對貴司來說,也是相當便利的。”
“進出交通怎麼解決?重載大車的通行條件有點苛刻,未來園區路網都有很大的影響。”
“園區一期規劃圖紙已經出來了,您可以看一下,主乾道就從機場邊上經過,將來會連通三條高速,這裡。”乾部指著工作人員打開捧在手裡的地圖講解。
“這邊是立交橋,這一片是物流園,這裡是工業園,這邊是輕工業園,這一片是規劃的高檔住宅區,不管是從地理上來講,還是從產業上來講,我們認為這裡都是最合適的。”
“這邊正好於三個城市的交彙地帶,西邊是羊城,東邊是我們省最大的電子製造基地,南麵是我們省最集中的電器製造基地,公路暢通發達,水網也多。”
“怎麼樣?”張彥明扭頭問孫紅葉。
“看著還可以,這邊地理位置確實挺不錯。”孫紅葉看著地圖說:“但是咱們都算是外行,還是聽聽劉伯伯怎麼說吧?”
孫紅葉扭頭看向站在一邊和市裡大佬說話的一位老人。
張彥明想了想,問:“劉伯伯,您感覺這裡怎麼樣?可以不可以?”
“我看還可以,位置還是蠻好的,也省不少事情。”老人笑著點了點頭:“你放心,這麼大的事情,大家都有利,他們是不敢騙你的。我給你撐腰。”
大家都笑起來,這事兒根本不可能存在什麼欺騙,這是開玩笑。
“行,那我聽您的,就定這裡吧。還要麻煩軍區這邊派人過來清理一下把攔牆建起來。”
“準備是有的,這些事情不需要你耽心,事情定下來把合同簽掉,其他方麵由我們來接手。”老人大氣的擺了一下手。
這是羊城軍區的副長官,代表軍區過來的。
按照協議,羊城物流機場將由羊城地方,軍區,楓城實業,烈火旋風物流公司,鴻建斯投資公司五方合資建設,地方占百分之二十三,軍區百分之二十,其他三家公司百分之十九。
合同簽署後,建設將由軍區接手,按軍用機場級彆建設。當然,工程款一分錢不能少。
因為是物流機場,軍用機場的標準完全可以滿足需求,比民用機場能少一大塊費用下來。民用機場大半費用都在候機樓上了。
接下來就簡單了,孫紅葉,張彥明,張永光做為公司代表,和市裡軍區一起簽署了協議,機場建設進入日程。
如果是普通民航機場,簽了協議也是冇用的,還需要交納材料向上麵申報等待批覆,國院批了再去軍部,軍部批了還要去發改委,最後由空總下文。
整個手續辦下來冇有一年兩年時間根本不可能。
一般申報機場的地市就得派一支級彆規模相當的小組蹲在京城,每天跑部打探訊息,四下聯絡關係啃關節。
要知道全國六百多個地市,每天需要檢覈批複的檔案像山一樣,什麼時候能輪到你這項目全得靠運氣。不是一般的繁瑣艱難。
好在張彥明這邊不需要這麼麻煩,軍部那邊直接下了檔案,省去了很多環節。
不過付出就得有回報,張彥明心裡也清楚,自己這五座機場在關外梁司令的協調下,變成了預備役機場,也就是說,一旦發生重大情況,軍方將無償接管機場用來保障行動。
國內的軍用機場普遍不大,跑道都在兩點五公裡左右,大型飛機的降落起飛有一定難度,或者根本飛不了,張彥明的物流機場計劃正好補上了這一塊。
張彥明無所謂,如果真發生了那種情況即使冇有要求自己也會主動交出控製權,這是一個公民的基本素質罷了,要不然自己也不會堅持去建4F 級混凝土路道。
記憶裡那幾場巨大的災變是那麼清晰,好歹到時候自己也能儘一份心力。
在大自然麵前,不管人類怎麼發展,怎麼變得強大,都是顯得那麼柔弱渺小不堪一擊,而且毫無辦法。
就像關外,每年的洪水襲擾就像人們頭上揮之不去的夢魘,一到夏季就會如期而來,大家都知道,但誰也冇有辦法,隻能儘力減少損失,時刻準備救災。
今年張彥明又填了一千多萬進去,好在洪災規模不大,涉及地域小,資金大部分用在救援物資上了。
可以想像,隨著張彥明連年不斷的投入,洪水對關外造成的影響會逐年遞減,最終降至可承受範圍。張彥明有這個信心。
很多事情的損失都是在不可控上,即然有了預案,那事情就隻是個麻煩而已。殺傷力大大降低。
如果不是有些方麵需要掩飾,甚至連幾年都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