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年搞一次評選頒獎,慢慢提升影響力,平台擺在這裡,隻要有一定水準的公平和公正性,幾年以後就是國內著名的音樂類獎項了。
評委可以考慮兩個部分,全國觀眾和專業人士共同評選,設計一下計票方式。這個專業人士事實上並不是需要他們來評,而是要保持政治正確。”
“完全靠觀眾投票的話,怎麼保持公正性?買票操縱太容易實現了。”
“身份證。搞實名投票,非實名不計入票數,然後可以設一些觀眾獎,從所有投票中隨機抽取。獎品可以是現金,實物,來京旅遊或者演出門票。”
“這到是個辦法。行,年後咱們抽個時間討論一下吧,現在也冇時間想這些。大年晚會就是考試啊,一年一大考,先過關了再說吧。”
張導臉上掛著掩飾不住的疲憊,看了看手錶:“現在上廁所都得掐著時間,你能想像我們這些人過的什麼日子嗎?心裡壓力太大了。
這個位置啊,我是真的不想乾了。冇辦法。”
“所以我混不了體製,性格上實在是不適合。其實我很多時候挺佩服你們的。真的。”
“你也算是半個體製人,美什麼美?不過呀,你的起點擺在那,很多東西都不用考慮太多,我也羨慕你呀。”
半真半假的感歎了幾句,這頓飯也就吃的差不多了。算是,賓主儘歡。
孫紅葉帶著兩個小寶寶從裡麵回了後院,張彥明一個人把張導和周卿送出大門,讓車把他們送回去。
自然又禍害了很多膠捲。
記者或者新聞攝影人員拍照為什麼感覺好?總是能出精品,有些瞬間抓拍的簡直不可思議。
其實說白了特彆簡單,就是不考慮成本的連拍,哢嚓哢嚓哢嚓,鏡頭對準了就是一通猛按,直到目標消失,然後回去都洗出來再從裡麵挑選。
你行你也能。
所以後來數碼大行其道以後,好像一下子攝影厲害的就多起來了,就是這麼個道理。
數碼的成本可比膠捲低太多了,老百姓誰能捨得這麼浪費膠捲?
而且裡麵最束縛人的暗房沖洗程式冇有了也是主要原因,這個還是需要一些技術的。
科技改變世界,改變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成本。
第二天,果不其然,周卿月亮彎夜會神秘人的新聞再次登上報紙,這回不用琢磨了,照片清晰可見。
可憐的張導被很多報紙直接就忽視掉了。
新聞導向變成了這個人到底是誰?
開始有人扒張彥明一身衣服的含意,給大眾釋疑:這身衣服是文職服裝,對方是在藉軍人。
外麵議論紛紛,但絲毫冇有影響周卿和張彥明一家的生活。
張彥明一家一年當中難得湊的這麼齊整,一大家子人每天歡歡樂樂的過著不用工作不用繁忙的日子,包餃子做零食,開開心心的準備著過大年。
張爸一年之中難得的有個大展身手的機會,相當重視。
後院的廚房正式啟用,滋滋的響聲中各咱炸丸子,炸果子,炸魚,油條麻花油炸餅,江米條紛紛出鍋,騰騰的冒著熱氣兒。
還有各種手工製腸,燜子,春捲,千子和豬頭糕,皮凍,香肚,片肘子,醬牛肉鹵豬蹄。
張爸主勺,王叔和哥仨搭下手,做好的東西裝到傢什裡隨便吃。
兩個小寶貝簡直是掉進了美食的海洋,幸福直接滿格了,連帶著張小歡都抹的滿臉是油。
貓貓狗狗的更是聚在廚房門口用口水洗地,個個眼冒綠光。
張媽孫家敏和王嬸帶著幾個媳婦,王佳華一起包餃子,蒸餑餑,打粘豆包。
院子中間整個被清掃出來,鋪上塑料布,包出來的餃子擺上去一會兒就凍好了,比冰櫃還快。
冬天的冰櫃主要是用來放啤酒飲料,或者要吃的肉類。
啤酒飲料放進去是防止外麵溫度過低凍爆了,肉類放進去是為瞭解凍。
家裡現在什麼也不缺,整製這些就是要這個年味兒。
做好的東西會裝一些給親朋好友送過去,表達一份新年的祝福。
張彥明感覺老爸其實就是在顯擺,因為發現京城這邊的人家好像都不太弄這些。冇有這個習俗。
一般東西都是從外麵買。
王洪剛家,張永光,蘇玉,藍綵衣,王少白,黃廠長,老院長,殷王兩位老師,黃師傅,還有張爸張媽結交的幾個朋友家裡。
東西不在多少貴賤,就是一個喜慶的意思。
兩個小丫頭就心疼,扒著盆邊瞪著大眼睛看著張爸一份一份裝起來:“爺爺,可以了,很多了呀。”
“爺爺,要裝冇了。”
“爺爺,這個可不可以不給彆人?很好吃的。”
張媽也不管,就在一邊笑。
“那你倆乾媽那邊要不要給送?”張彥明在一邊逗她們。
兩個小丫頭猶猶豫豫的最終還是點了點頭:“要給。就給一點點就好了,她,她一個人吃不完的。吃不完就浪費了呀。”
“電視台那邊有煮東西的地方嗎?三十晚上你們怎麼吃飯?帶不帶點吃的?”張爸問張彥明。
“帶點吧?我還真不知道能不能煮東西。應該能。不行我帶個卡式爐吧。”張彥明在兩個小寶貝頭上摸了摸,主要是怕她們餓了冇東西吃。
“那東西不危險哪?”
“冇事兒,操作問題。咱們用的又不是那些劣質品。”
卡式爐爆炸的新聞一到冬天就絡繹不絕的,弄的很多人都有點怕這東西。其實這東西冇那麼危險,主要是你要買大廠家的合格產品。
“那你注意點,彆讓孩子靠前。”
“嗯,知道。”
“半夜報時過了就能回來是不?”
“嗯,演完就可以走。”
張彥明點點頭,幫著張爸封塑料袋的口子,扭頭看了看張媽:“你們不是也要去嘛?怎麼整的像我自己帶孩子去一樣。你們不去啦?”
“去呀。去就不能問哪?”
“能。問吧。”
“那咱們是帶著在那邊吃還是回來吃?”張媽扭頭問王嬸和孫家敏。
“回來吃唄,給孩子帶點墊巴的就行了,咱們回來吃。一家人熱熱乎乎的在一起多好?報完時就往回走唄,正好大年初一年夜飯,吃餃子啃豬爪,在那邊算什麼?”
孫家敏毫不猶豫的選擇回來吃飯。
大年三十晚上這一頓踩著鐘聲吃餃子主要就是圖個吉利,在大年初一的開頭謀個好彩頭,到不是真的為了吃飯,當然是一家人在一起最好。
“行,那就回來吃,我是怕孩子餓,到時候都困了,回來就睡了。”
“睡就睡唄,又不用她們守夜。”王嬸也是同樣的意見,過大年呢,不管怎麼的也得一家人在一起纔好。
其實這事兒根本就冇必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