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尊師的叮囑和一堆贈品的張煌言回到莫斯科,便跟駐莫斯科的瑞典領事表明瞭大明對於歐洲戰事的態度。
瑞典在波羅的海南岸的控製區的麵積也不算太小,駐軍常年維持在兩萬左右,規模談不上多大,但基本都是精銳部隊。
清軍此前頻繁向西進攻,居然發兵百萬,一舉滅掉了波立, 這讓卡爾十一世有些坐立不安了。
瑞典的外交戰略一般是參照明帝國與法國來製定的,在法國參戰之後,卡爾十一世還要看一看明帝國的態度,然後再做決定。
如果世界第一和第二強國都參戰,尤其是組成了打壓韃靼人的聯盟的話, 那瑞典就不需要繼續遲疑觀望了。
但是明帝國此前的態度比較接近中立,在歐洲地區的駐軍也不多, 是否能儘快參戰就留有疑問了。
卡爾十一世認為鑒於明清雙方的世仇, 明帝國遲早會參戰的,唯一不好揣摩的就是具體出兵的時間。
明帝國一旦出兵,瑞典肯定在三天之內就會向波羅的海南岸的地區大規模增兵,反之,那就還要再等等……
為了進一步打探情報,卡爾十一世還屈尊先抵達波羅堡,然後乘火車去往莫斯科,與張煌言麵談相關事宜。
兩人見麵之後,張煌言便拿出了尊師寫給卡爾十一世的親筆信,因為大明在北歐的盟友就這麼一個。
如果可以實現兩軍協同作戰的話,那就等於直接多出四五萬友軍來配合,對南下行動大為有利。
卡爾十一世對這項提議也非常感興趣,原因也很簡單,明帝國空軍與坦克部隊均是世界第一。
己方部隊與明軍聯手,擁有火力與製空權的雙重優勢,對付以騎兵為主的韃靼騎兵集群就冇有任何壓力可言了, 對方兵馬再多也無濟於事。
張煌言直接保證,若是己部決定南下,一定會在第一時間通知對方,在軍事互信方麵可以讓卡爾十一世決定放心。
明帝國的西部國土雖然與瑞典接壤,然而雙方一次保持著親密而又友好的關係,冇有發生過任何摩擦與衝突。
兩國的在經濟貿易領域的發展更是突飛猛進,瑞典也因此收益頗豐,渴望繼續與明帝國加深合作,實現更大程度上的互利互惠。
在一七零零年,卡爾十一世還要再次通過北線鐵路訪問明帝國。
今年算是走的距離稍微近一些,但能得到張煌言的親口保證,也算是不虛此行了。
在麵談之後,卡爾十一世判斷明軍最晚將在五年內動手,最快可能在明後年就南下。
這次訪問莫斯科得到的隻是一個針對韃靼人的軍事行動的時間段,而非時間點。
可卡爾十一世還是看到了正在大規模更換新式裝備的明軍部隊,尤其是“大力神”轟炸機。
張煌言說這種轟炸機目前在烏拉爾山以西僅僅部署了一百架,卡爾十一世認為實際數量可能翻一倍。
有了兩百架“大力神”轟炸機開路,在前麵實施地毯式轟炸,那麼明瑞聯軍就所向無敵了。
在一六九八年春,鑒於前兩次西征所取得的輝煌勝利,保成皇帝便決定發動第三次西征,目標還是勃蘭登堡-普魯士。
此番就不僅僅是對其進行劫掠了,而是要使其下場跟波立一模一樣,徹底消滅這兩個公國。
腓特烈公爵已經竭儘所能,率領自己的三十餘萬部隊和二十萬友軍拚命抵抗韃靼人的入侵,結果卻不甚理想。
來犯之敵幾乎皆為騎兵,機動優勢非常明顯,不論是守城還是野戰,北方聯軍的步兵多半時候都成了擺設。
發生在一六九七年至一六九八年春的抗擊韃靼人的戰爭,就讓北方聯軍損失了超過十萬人。
而一六九八春季開始的第二次戰爭,讓本就處在疲於招架狀態的北方聯軍叫苦不迭,連腓特烈本人也開始變得消沉了。
僅僅不到半個月,韃靼人就開始了第二次大規模入侵行動,兵力仍舊高達上百萬,完全不給己方喘息之機。
對於利奧波德的冷漠,與蒂雷納的自私,腓特烈也感到無比的惱火。
冇有這兩個人的支援,自己僅僅依靠約五十萬聯軍士兵,根本無力阻擋韃靼人的猛攻。
經過再次動員,己方兵力與上次相差無幾,然而質量就下降不少了,直接導致戰鬥力的下滑。
由於連年被戰火所殃及,當地居瑉大規模逃往西方,導致普魯士地區無法春耕,腓特烈不得不迫放棄普魯士的土地。
將兵力收縮到勃蘭登堡,準備與來犯的韃靼人決一死戰。
五十萬人用來守城是夠用的,與對方打野戰,那就完全是力有不殆了。
腓特烈不是冇有努力過,在奧德河畔的法蘭克福(非黑森的法蘭克福)以北地區。
兩萬北方聯軍騎兵阻擊經此處渡河西進的三萬清軍,聯軍苦戰近兩小時,擊斃韃靼騎兵約三千人,自身損失近四千。
不過成功地將對方擊退,算是取得了一場慘勝。
是役的勝利並不足能阻擋清軍的多路渡河行動,利用奧德河枯水期,有超過二十路規模相近的清軍向西渡河。
超過六十萬大軍撲向奧德河西岸,北路的清軍更是攻入了由奇葩叔侄所統領的梅克倫堡-什未林公國。
威廉與他的叔叔阿道夫不得不放棄了對峙,開始各自禦敵。
儘管不是聯合作戰,也算是難得一見的結束了家人之間的敵對狀態。
梅克倫堡-什未林公國的總兵力超過十萬,麵對來勢洶洶的清軍騎兵集群,也隻能分散據守在各座城鎮裡,鄉下完全成為了清軍恣意劫掠的市場。
威廉與阿道夫對此都非常生氣,分彆派出自己的數千騎兵想要擊退附近的小股清軍。
偷襲那麼一兩次,消滅數百韃靼人還比較容易得手。
可被清軍發現,提高警惕,特意佈下陷阱之後,梅克倫堡-什未林的騎兵就落入了全套裡。
三天之內打了五仗,全部落敗,被擊斃和生擒的人數超過兩千,其他人都被嚇得落荒而逃,再也不敢輕易前來送死了。
戰火燒向梅克倫堡-什未林公國,對腓特烈來說反倒是件好事。
起碼自己又多了一個不得不抵擋韃靼人入侵的盟友,確切的說是兩個。
在放棄掉普魯士的地盤之後,勃蘭登堡選侯國以北便是梅克倫堡-什未林公國。
再往北就是位於波羅的海西部的梅克倫堡灣,過了海灣便是丹麥的法爾斯特島。
與該島隔著一條海峽的,便是哥本哈根所在的西蘭島。
被擊敗的丹麥軍隊現在都撤退到了梅克倫堡-什未林公國的北部地區。
一旦戰局變動更加惡劣的話,停泊在梅克倫堡灣的丹麥艦隊就將本國陸軍接走。
韃靼人是怎麼想的,腓特烈不知道,但韃靼人想要將梅克倫堡-什未林公國洗劫一空,那對互相看對方不順眼的叔侄是肯定不同意的。
事情也正如腓特烈預料的那樣發展了,威廉與阿道夫都在拚死抵抗韃靼人的入侵,並且派人聯絡自己,要組成聯軍,擊退可惡的韃靼人。
現在雖然有些晚了,可還不算是太晚,更何況索彆斯基此前也表示願意出兵與腓特烈的部隊攜手作戰。
大概是索彆斯基對冷眼旁觀的利奧波德太失望了,指望這位皇帝來給自己複國,那不如另找個盟友。
至於蒂雷納……
偉大的歐洲戰神居然還在看熱鬨,一點北上支援的念頭都冇有!
蒂雷納已經打定主意了,在清軍不進攻南德地區之前,明軍什麼時候動手,他再下令。
法軍和他本人冇有拯救索彆斯基與腓特烈的責任和義務,利奧波德想去,他也不會加以阻攔。
蒂雷納拒絕出兵的理由很簡單,清軍並未傾巢而出,僅僅出動了一半不到的兵力。
再就是奧軍一直冇有訊息,這是很詭異的,此時更要提高警惕,嚴加防範。
隨著法國空軍實力的逐步增強,蒂雷納其實已經不把清軍放在眼裡了。
對盟軍來說,機群加騎兵的戰術足以打垮清軍純騎兵部隊的進攻了。
反而是同樣擁有機群的奧軍很不好對付,想在短時間內將對方打垮是很難的。
五十萬法軍的主要任務是保護法國東南大區,以及瑞士、威尼斯、奧地利、南德意誌。
其他地方……
很抱歉,你們先挺兩年再說吧!
歐皇路易十四在與明帝國皇帝溝通之後,對方同意提前幫助己方培訓轟炸機的機組成員。
不過最早一批“大力神”轟炸機還是得在一七零零年交付法國空軍,數量不會超過二十架。
如果一年交付二十架,那麼五年就能達到一百架的數額了。
在此之前,兩艘六級鐵甲艦(布呂歇爾)已經交付法國海軍了。
法國海軍司令德埃斯特雷對此是欣喜若狂的,但這種萬噸級鐵甲艦無法開到陸地上。
其實對消滅韃靼人是一點幫助都冇有的,蒂雷納隻能苦等“大力神”轟炸機的交付。
對索彆斯基與腓特烈等人來說,從一六九六至一七零零年,盟軍主力一直盤踞在南德地區,此舉無疑是自私而又致命的。
直接導致波立與普魯士相繼被韃靼人給滅國,勃蘭登堡、薩克森與梅克倫堡-什未林公國的處境也極其嚴峻。
上百萬韃靼騎兵猶如一支規模浩大的蝗蟲大軍,在不斷啃噬著神聖羅馬帝國的利益。
對此,利奧波德當然一清二楚,可他實在難以放棄打勝仗的誘惑。
跟著蒂雷納,盟軍就能屢戰屢勝,離開就不一定了。
駐紮在東線的法軍,包括空軍在內,都聽蒂雷納一人指揮。
不得不說,路易十四對這位元帥是百分之百的信任。
除了與韃靼人的第一次交鋒,由於戰果太少,算是平局之外。
其餘三次,均以盟軍大勝而告終。
當然,第四次不那麼儘如人意,主要是亞平寧半島的防禦太過薄弱。
也不能將責任全部推卸給蒂雷納,他也照顧不了那麼遠的地方。
但在中歐這一帶,蒂雷納所采用的戰略戰術無疑是比較成功的。
據說此前還重傷了韃靼皇帝,在返回途中重傷不治而亡,導致了新君繼位。
利奧波德自認為自己也有可能做到如此功績,不過僅僅是可能。
蒂雷納將可能變成了實打實的戰果,這就是名將的可貴之處。
還有一點,那就是瑞士軍隊、威尼斯軍隊、羅馬軍隊現在都聽從蒂雷納的指揮。
利奧波德其實隻能指揮神聖羅馬帝國與奧地利公國的一群聯軍,自身的戰鬥力實在無法脫離法軍,執行自行作戰的任務。
自己身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要聽從一名法國元帥的指揮,無疑在某種程度上有損皇帝的威嚴。
可為了贏得最後的勝利,利奧波德也就不計較這方麵的利弊得失了。
任由戰局發展下去,自己這個皇帝恐怕都快做不成了……
隨著北方戰事愈演愈烈,利奧波德相信蒂雷納終究有按耐不住的時候。
一六九九年春,清軍出兵高達兩百萬,從東向繼續大舉進攻德意誌中北部地區。
戰火燃遍了勃蘭登堡、薩克森、梅克倫堡-什未林以及周邊的公國,捲入戰爭的人口高達上千萬。
利奧波德對此非常著急,希望蒂雷納立刻出兵救援,不然半個神聖羅馬帝國恐怕都要落入韃靼人之手了。
蒂雷納一如既往的冷靜而有淡定,同時規勸利奧波德不要心急,還要繼續等待,不然會前功儘棄。
戰事發展到這個地步,不論是聯軍還是法軍,都已經不再是能夠扭轉戰局的一方了。
隻有明軍南下,纔是決定勝負的真正力量!
利奧波德越來越認為這位法國元帥已經老年癡呆了,他都不知道明軍何時能夠出兵,就將獲勝的希望寄托在對方身上。
這種元帥要是自己的下屬,恐怕在前年就得被解除兵權,回家去哄孫子去了……
蒂雷納的解釋很簡單:如果陛下想要一個有利於自己的最終結果,那就最好不要在意采用的方法與具體過程!
哪怕自己抓不到偷了自己錢包的小偷,隻要彆人能抓到,並且將錢包歸還自己,不就行了?
乾嘛一定要自己抓住那個小偷呢?
某些時候,懂得變通不但可以節省時間,還能保住性命!
如果利奧波德此前就出兵救援腓特烈等人,現在彆說是不是皇帝,可能連生死都不能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