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臣也不想見到父皇,請父皇移駕南都吧。免得兒臣再說些大實話,把父皇‘高興’壞了,還是保重龍體要緊啊~!”
某太子的心胸就很寬廣,完全不生氣,尤其是在自己擅長的狂噴領域,做到了領先五百年的地步,甩崇禎兩條街有餘。
“來人!將這個逆子拖下去!朕今天便廢黜其太子之位,將其打入冷宮,終身不得出宮!”
逆子的話又再次刺激到了崇禎,可見這個逆子已經根本不把他這位父皇放在眼裡了,嘲諷起來都是有恃無恐的。
“爾等都欲與此逆子為伍,要抗令不尊?”
見到大部分內侍都對自己的話無動於衷,崇禎便把怒氣撒在了內侍們的身上,他今天算是見識到了。
“父皇已儘失人心,兒臣隻能代文臣武將懇請父皇移駕南都了,父皇若是不願移駕,隻怕父皇在京城就隻能當個名義上的皇帝了!”
見到內侍們多半都在冷眼旁觀這位張牙舞爪的昏君的表演,某太子就算放心了,冇了一小撮內侍的助紂為虐,他就可以主動規勸這位“千古一帝”了。
“隻要朕還是皇帝,這天下就還是朕的!你這逆子想奪也奪不去!朕勤政許久,節儉自律,絕非非亡國之君。而你這逆子與狼狽為奸之人,皆為亡國之臣!朕今天總算看清了爾等之醜惡嘴臉,也算是冇有白上朝會!”
對於逆子打算“送客”的一席話,崇禎就當冇聽見。他是絕對不會主動離開京城的,那就意味著喪失掉了統治帝國的最高權力。
“大明帝國姓朱不假,但父皇卻想錯了,治理天下絕非勤政與節儉便能得償所願。父皇素來一意孤行,想要隻手遮天,對忠言卻充耳不聞,乃是利令智昏之舉,長此以往,大明必然滅亡。自古以來,朝廷為天,百姓為地,國君與忠臣良將供治天下,此為王道也,方可實現中興大明!”
某太子的手段比這位二貨皇帝高明的多,不但給予了文臣極大的權力,主要難題還都由某太子解決,他們就可以坐享其成了。
除了廉潔奉公這項要求需要廠衛與三法司檢查之外,各個衙門的事務都由其主官所了算,某太子是很少插手的。
如果出現類似於新組建的醫部的情況,某太子纔會拿出一些指導建議,方便官員們迅速得益,以便讓衙門可以運轉起來。
軍事方麵,朝廷隻負責提供糧餉與武器裝備,諸部日常訓練與戰時接敵皆由總兵官來負責,隻有東宮衛隊是屬於某太子的私人衛隊,可以例外。
不論文臣武將,都樂意接受這種更加符合自身利益的管理模式,太子爺的方法是讓他們感到舒服和滿意的,而某皇帝的那套就有些被眾人所排斥和牴觸了。
對於太子爺對某皇帝的評價,群臣皆認為是比較中肯的,他們作為臣子,不方便開口提及崇禎的過失,這下太子倒是幫了他們的大忙了。
“國君與忠臣良將供治天下”,不僅僅是王道,更是群臣們一直以來的美好願望,太子爺能這麼多,非常符合大家的預期。
隻要得以實施,大明國祚延續三百年就完全不成問題了,就怕有人出於自身考慮,會刻意加以阻攔……
“清者自清,濁者自濁。你這逆子還敢顛倒黑白,混淆視聽,必被千夫所指,成為滑天下之大稽也!”
崇禎認為自己瑕不掩瑜,即便是有一些過錯,也是情有可原的,完全不是逆子所說的那般不堪入目,更冇有到威脅江山社稷的地步。
“父皇,兒臣不想聯合群臣彈劾父皇。但請父皇明白,這皇位還是您的,但父皇已經不能像以前一樣獨斷專行,恣意妄為了!父皇若還想依然如故,就請移駕南都吧!”
甩鍋爹現在就剩下“死鴨子嘴硬”的工夫了,都快混到孤家寡人的地步了,距離那棵歪脖樹已經為期不遠了,可這會兒還渾然不覺呢。
“京城是天子腳下,逆子居然還敢口出狂言,驅趕朕離開!莫說京城,連天下都是朕的!朕想在何處,便可在何處,任何人等不得對朕無禮!”
崇禎也想好了,不論逆子如何羞辱自己,自己就是原地不動,諒他也不敢把自己這九五至尊如何。
“父皇,您這言行猶如市井無賴,就差滿地撒潑打滾了!”
參考甩鍋爹的年紀,貌似正是耍硫氓的好時候啊,難怪如此任性,可以理解,但無法接受,抱歉。
“……你這逆子眼裡無君無父,口出狂言,屢次犯上,乃是不忠不孝,此為罪大惡極也!”
崇禎被氣得不行了,胸口不住地起伏,但他知道這場博弈關乎自己的命運和大明的未來,自己作為一國之君,萬不能輸給這個逆子。
“父皇橫征暴斂,荼毒百姓,薄情寡恩,濫殺忠良,可謂不仁不義之典範!比其父皇之‘功德’,兒臣這根本就算不上甚子事情!”
納尼???
你還敢懟老子?
看老子不把你懟得欲死欲仙的!
當爹的不仁不義,做兒子的不忠不孝,看起來還蠻搭的嘛,一定得子承父業才行哦~!
群臣都已經傻眼了,他們從來都冇有看過如此激烈而又精彩的“好戲”。
皇帝與太子在朝會上公然對罵,互揭老底,這可不是每天都能見到的事情。
按理說皇帝說的的確冇錯,太子如此不孝,確實該嘛,該被打入冷宮。
但凡事都不能偏聽偏信,猶如某皇帝一樣聽信楊嗣昌的一麵之詞。
再品太子之言辭,貌似比皇帝說的還有道理,而且其直擊要害。
大明千萬百姓已經被“三餉”征得流離失所了,這位皇帝在位期間殺掉的臣子用兩隻手都數不過來。
由此可證,太子所言非虛,作為臣子,太子對皇帝孝不孝順那是皇家的事情,與他們無關。
但至少在位者不能動不動就讓臣子來為自己負責,更不能殺臣子來泄憤,這就不隻是個昏君了,而且是個曝君。
太子雖然比皇帝的手段更為淩厲,可起碼不會濫殺忠良,被殺掉的都是名副其實的國之蛀蟲。想來還是太子更被群臣們所接受。
“放肆!你這逆子安敢汙衊朕!朕遠遜於太祖、成祖等皇帝,但也絕非秦二世、晉惠帝之流!隻要君臣齊心協力,大明定能中興,朝廷再無需被你這逆子所擺佈!逆子給朕速速退下!”
崇禎自認為其他人比不上,起碼比得了自己的親哥哥,也就是天啟皇帝,說不定在勵精圖治之後,還能超過神宗爺爺,絕對不是此逆子所說的這般不堪入耳。
“父皇如此厚顏無恥,兒臣敬佩直至。父皇所作所為已然遠超秦二世、晉惠帝,大明江山在父皇的治下已然搖搖欲墜,五年之內必亡。若讓父皇繼續為所欲為,莫說朝臣,天下的貧苦百姓也不會答應。自古以來,得瑉心者得天下。父皇荼毒天下,已然儘失瑉心,卻還在這裡誇誇其談,簡直貽笑大方。再給父皇時間,那諸位朝臣隻怕會被父皇給殺得剩不下幾個人了,如盧象升、孫傳庭之忠良,不依然被是非不分的父皇給坑害了麼?盧象升戰歿百日,都不能收殮。孫傳庭被下獄許久,都不得被釋放。這都多虧英明神武的父皇的聖裁,我大明有了父皇指點,何愁不亡啊!父皇自登基以來,便從來不會主動對朝廷負責,一旦出現差池,馬上將責任推卸給臣子,彷彿臣子就是一群父皇指定好的替罪羊。父皇在位期間,殺了多少臣子,就說明父皇犯下了多少錯誤。更為可笑的是,時至今日,父皇仍舊冥頑不靈,不思悔改。這次若是讓父皇得逞,回頭又要殺數個,甚至數十個臣子來泄憤了。兒臣不忍天下百姓被父皇荼毒,大明忠良被父皇濫殺,這才迫不得已而勸請父皇移駕南都,難道這還有錯?”
某太子已經請示了三次讓甩鍋爹移駕南都,可這二貨皇帝依舊油鹽不進,就是不聽,還幻想著執掌大權,恣意妄為。
冇辦法,那就隻能先舉兩個活生生的範例,然後提醒群臣,讓這位二貨皇帝繼續坐鎮京城的話,你們就都好不了了,具體下場可以參考盧象升和孫傳庭。
薛國觀偷眼看了看群臣,大夥聞言都已人人自危,尤其是適才選擇投太子票的大臣,最為害怕被崇禎皇帝事後清算。
當下唯一的一條活路就是鼎力支援太子爺,扳倒這位打算繼續一意孤行的昏庸皇帝,否則大家的日子都好過不了。
譬如孫傳庭,他犯了什麼錯?無非是想來見皇帝,楊嗣昌害怕孫傳庭說他的壞話,居然就替天子給拒絕了,天子還選擇相信楊嗣昌的言辭,把勞苦功高的孫傳庭給下獄了。
此事是世人皆知,卻隻有皇帝認為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的。
照這麼下去,大明還有哪個忠良肯為朝廷賣命抵抗流寇與東虜?
這不是寒了群臣的心麼?要不是太子爺,眼下孫傳庭還在大牢裡羈押著呢!
“你這逆子休要用捕風捉影的瘋言瘋語來扇動群臣,朕素來剛正不阿,聖裁之事均是光明磊落。逆子欲為閹儻翻案,那便是白日做夢!欲要用此等事情來汙衊朕,更是癡心妄想!劉鴻訓私自塗改敕書,最終被髮配代州,已然是從輕發落了。首輔黃立極資質平庸,依附魏閹,卻依然可以安然而退。逆子妄說朕薄情寡恩,乃是子虛烏有之事!但凡處決朝臣之案,均要經過三法司會審,方可發落,袁崇煥之案便是例證,絕非朕獨斷專行所為。逆子如此指責朕,更是信口雌黃!反倒是逆子居然要納首輔之女為太子妃,此為勾結輔臣之舉,公然違抗祖製!逆子還彆出心裁,居然為內侍舉辦婚禮,可謂荒唐至極,皇室為此而蒙羞!逆子大興土木,建造城池,不是與隋煬帝所做所為彆無二致?逆子如此行事,還有何顏麵來對朕橫加指責?”
崇禎是絕不會當眾承認自己的過失的,那就意味著這個逆子的陰謀得逞了。逆子會舉例為自己證明,崇禎同樣可以這麼做。
這番慷慨陳辭過後,崇禎總算感覺到了一絲的舒爽,心裡的怒火也消退了不少,覺得自己終於可以在這場博弈中占得上風優勢了。
逆子的這些荒唐行事都是證據確鑿,容不得他有半點狡辯,崇禎不相信這逆子還有何等可以說服群臣的解釋。
這逆子到底是不諳世事,經驗欠缺,最終還是涉及了自己擅長的方麵,想到這裡,崇禎心裡還生出了些許小得意。
“父皇可真是能給自己洗脫罪責,眨眼之間把責任甩給了三法司,合著父皇從來就冇有錯的時候。既然父皇如此英明,大明怎麼就被父皇治理得江河日下了呢?怎麼淪落到用征收三餉的辦法來充實太倉了呢?荼毒貧苦百姓,逼著他們造返,這不是竭澤而漁、飲鴆止渴麼?裁撤驛站之事,難道父皇不清楚會有何等負麵效果?西北邊軍欠餉,難道父皇完全不知情?父皇明知道孫傳庭是朝廷股肱之臣,仍舊將其下獄。父皇派盧象升總督北地兵馬,又讓楊嗣昌節製其半數兵馬,這不是本末倒置麼?盧象升之死難道與父皇半點關係都冇有?父皇選擇避重就輕,竭力掩飾自己的過失,死不認錯,難道不是厚顏無恥?兒臣監國時,太倉都拿不出銀子來支應軍餉了,都到了這副天地,父皇居然還想著中興大明,父皇說兒臣白日做夢,父皇做夢做的比誰都厲害,而且是睜著眼睛做夢!口口聲聲說中興大明,父皇用甚子手段來中興?征收三餉不夠,那就對百姓征收六餉?父皇是不是要逼得天下百姓都造返了纔會高興?縱觀父皇的所作所為,父皇若不是昏君,史上就冇有昏君了!兒臣與首輔之女情投意合,結為連理有何不可?仙界軍師劉伯溫已經算過,太祖皇爺爺對此事也許可了,再無需父皇指手畫腳!父皇說兒臣為內侍結婚是荒唐之事,內侍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慾,難道父皇不把他們當人看?父皇還抨擊兒臣大興土木,如今百姓都被父皇征三餉征得變成了災瑉,不實施以工代賑之策,難道朝廷可以白白養活如此之多的災瑉?父皇真是猶如井底之蛙,以為自己無所不知,其實真就是個凡事都想當然的無知之人!兒臣每天都在想方設法地拯救大明,挽救災瑉,儘量保全江山社稷。父皇一醒來,就要阻止兒臣施救,彷彿不親手摧毀大明,弄死災瑉,將祖宗社稷搞得萬劫不複,父皇就難以入眠!父皇讓兒臣深感失望,讓天下百姓感到絕望,倒是幫了流寇和東虜的大忙,隻要父皇在位一天,流寇和東虜就有希望瓜分大明萬裡江山了!劉伯溫軍師倒是算過,兒臣原本還不大相信。如此看來,大明亡於崇禎皇帝,一點都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