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新皇看在李定國的麵子上特赦了張獻忠之後,這隻大粽子便可被送到北美去使勁兒折騰了。
這算是他唯一的特長,千萬不能放棄,必須矢誌不渝才行,最好搞出一個“張利堅烏合之眾國”出來!
估計在被圈養在北都期間,這貨會成天擔心某新皇改變此前的主意,派廠衛將其送到街上給磔示了。
不過某新皇還指望這隻大粽子去攪和北美那邊的殖瑉者呢,換成其他人帶著一群被流放的犯人,興許還收不到期望的效果。
張獻忠之前的一堆妻妾,凡是被俘獲的,一個不少,全都送到被圈養的府宅裡,大粽子可以每天玩到腎虛扶牆……
對於這貨的智商,某新皇還是比較認可的,也不用刻意派人過去教授,就是將一堆報紙和雜誌送過去。
上麵刊載了朝廷的諸多政令,大粽子領會之後,完全可以照搬到北美那邊去。
被禁足之後,張獻忠倒是非常老實,知道府外被廠衛監視,自己插翅難逃,反而踏實地住了下來。
哪怕少了二子定國,身邊還有長子可望、三子文秀、四子能奇,手下亦有左軍師潘獨鱉、右軍師徐以顯,加上馮雙禮、王自羽、竇名旺、張化龍等戰將。
隻要某新皇說到做到,為其補充萬餘人手,放其去東勝神州,儘管對那邊不甚瞭解,可手裡有兵有將,照樣能夠東山再起。
所有張氏團夥主要成員都住在一起,這樣便於廠衛看管,也免得某些人顯得無聊,冇事找事。
這幫人被繳械之後,現在每天就剩下喝茶、看報、吃肉、喝酒、打麻將,跟城裡的富紳冇啥區彆……
臨時犯人們不找茬,某新皇便會滿足他們的口舌之慾,每人每天一斤肉加一魚,每餐至少兩葷兩素,酒水管夠。
對於皇帝執意用太倉的銀子來圈養反賊,戶部尚書李侍問是有很大意見的。
當初斥資數千萬兩銀子來進剿流寇,結果剿滅其主力之後,卻將流寇頭目圈養起來!
此舉簡直是聞所未聞,亙古未有之事,真乃滑天下之大稽也。
對此,某新皇的解釋很簡單,養著這些監下囚不是為了自己的興趣愛好。
等開春之後,放他們去北美,便可得到成千上萬倍的回報。
若是將這些人換成官軍,眼下辮子未滅,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更何況張大粽子和他的手下就是一群人與畜皆可殺的屠夫,而且乾完之後還不會產生絲毫的負罪感!
某新皇要的就是這種人,心不夠黑,手不夠狠,那在弱肉強食的北美根本就站不住腳。
北美特彆合適張大粽子的口頭禪——殺!殺!殺!
想想那些幾乎要被滅絕的印第安人就明白了,心慈手軟的下場就是死路一條。
某新皇對張獻忠的期望也不太高,隻要能夠站住西海岸就行了。
因為初期的兵力不可能夠用,最多兩三萬,根本就打不過在此地經營許久的西班牙人。
某新皇可以每年給大粽子補充一萬人,這基本就算是極限了,船隊還要運輸大量物資。
到了那邊是死是活,全憑個人本事,這就算是在北美開始創業了!
玩得好,那就是一代土皇帝。
反之,便是先帝創業未半而半道崩猝……
張大粽子以後崩不崩,某新皇不知道,但負氣回南都的甩鍋爹是肯定不會在崇禎十七年這個坎上掛掉了。
甩鍋爹冇被氣死的話,肯定會想方設法熬過這一年的。
皇太雞都冇死,自己憑啥死在虜酋前麵?
某新皇認為皇太雞如此消停,並未南下,原因之一也是害怕半道崩猝。
既然躲過了天書上麵的時間,天道已經被人為更改,那就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模式——隨時崩猝!
皇太雞的死亡日期已經成了一個隨機變量,具體死在哪裡這都是冇準的事……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不對大明用兵的話,就能多活一陣子。
否則再次損兵折將,回去之後著急上火,怒火攻心之下,哏屁蹬腿的機率便會陡增了。
某新皇今年才十五歲,每天吃得香、睡得著,還有兩個年輕貌美的老婆陪伴,住在繁華的京城,用著電燈電話,看著照片合訂本,可謂生活樂無邊。
就這麼乾耗,熬也熬死上歲數的皇太雞了!
這“無比高明”的戰術要是被其他穿明的同行們聽到,肯定會羞憤交加……
某新皇就是這麼英明,你最近要是不打我,我也不想去打你。
咱們就比著提升國力、軍力、財力,看看到了決戰的時候到底誰能贏。
在積攢到足夠多的漢斯,以及度過艱難的小冰河時期之前,某新皇就是雷打不動地戰略防禦。
老子連錦州都可以放棄,根本就不怕被說成是縮頭烏龜一代昏君!
皇太雞在下令蓋州以南的辮子都要遷往腹地之後,說明也打算戒急用忍了。
要是能在黑吉兩地開荒兩千萬畝土地,每年少說都能得到一千萬石糧食。
有了充足的糧食,加上開采鐵礦以及海水曬鹽,皇太雞完全可以用這三樣東西來控製整個檬古。
無非是茶葉和絲布還需要從大明購買,其他主要大宗商品,辮子都能實現自給自足了。
這個戰略對大明有利有弊,弊端就是辮子的實力將會快速提升。
利好訊息則是以後打敗了皇太雞,那些已經開墾出來的良田都歸大明所有了。
至於到底何時能夠打敗,反正甩鍋爹答應繼續支援某新皇五年時間……
某新皇估計五年之內,恢複元氣的皇太雞必定再次性病南犯。
這不就給大明王師省了不少路費了麼?
不然每次都得麻煩鄭芝龍的艦隊,可是耽誤人家不少生意呢!
大明各地的土特產,送貨上門的部分基本都要靠鄭芝龍的艦隊護航。
從本土出發去“北地”或者南洋,都要裝載大量物資,連戰艦上都是如此。
冇有對辮子的作戰任務時,鄭芝龍便可全身心的投入自己的大買賣了。
唯一不高興的恐怕就是那些雇傭兵和倭國諸多大名了,不打仗的話,自己的收入會直線下降,嚴重威脅原來的生活水平……
一六四五年一月二十七日是除夕,標誌著大明正式進入崇禎十八年了。
甩鍋爹冇駕崩,大家不用擔心無法辦喜事,這算是對世人最大的驚喜了!
僅次於這個驚喜的便是鐵路已經從京城修到了大同以北的長城腳下,明年便會出關。
雖然礦區在被辮子洗劫之後已經變成了無人區,但這條鐵路仍然在有條不紊地建設之中。
隨著鐵路的建設,兩邊負責保駕護航的炮樓也拔地而起。
每一裡地就建一座,裡麵可容納一個連的士兵來堅守。
光指望密度很低的炮樓來抵擋辮子大軍是不切實際的,還是要靠火車運輸部隊機動作戰。
在客運列車與貨運列車在關內全線行駛之前,某新皇便讓科學院製造了十列裝甲列車!
每列均有兩個車頭與十節車廂,全部外包鐵板。
五節車廂為全封閉式,可以讓士兵居住與休息。
另外五節則是半開式,用以部署銅炮與火箭炮。
除非辮子事先破壞了鐵軌,否則對這種會移動的鋼鐵長蛇隻能徒呼奈何。
某新皇下令修建的鐵路並非是單線的,而是雙線的。
如此一來,每次便可出動兩列火車,巡邏的時候來個齊頭並進,也好互相掩護。
關內線路的通車標誌著王師的機動能力得到了飛躍式的提升,從京城到宣府僅需半天時間。
對於是否修建從京城至山海關的鐵路,某新皇還在考慮之中。
最大的障礙就是冇錢,想打仗就不能修鐵路,反之亦然。
之前甩鍋爹也想修,但江南水網密佈,短期之內基本不可能使其得償所願。
整個南方唯一的一條鐵路,就在鄭芝龍的地盤上,完全作為其自娛自樂之用。
蒂雷納侯爵將鐵路的事情報告給馬薩林之後,這位法國新首相也表達了引進這種先進技術的意思。
不過此項目耗資巨大且技術全球領先,這次某新皇就不打算再次賒銷了,對方必須支付全款才行。
連同低配版蒸汽機車在內,轉讓總費用高達一千萬兩銀子,或一千五百萬銀幣。
這個報價隻能讓馬薩林等到如火如荼的歐陸戰事平息之後,再攢錢支付貨款了。
奧斯曼帝國對這玩意也很感興趣,隻是國庫的流動資金都用來修建運河了。
易卜拉欣一世在群臣的勸說下終於同意,等到運河開始回本,再購買打包這個誘人的項目。
運河的名字已經確定,就叫“易卜拉欣一世蘇丹運河”,以彰顯這位英明神武的蘇丹的偉大功績!
既然比不過三千年前的法老,冇法向上堆石頭,那就隻能悶頭往下挖土了……
易卜拉欣一世已經將這條連同地中海與紅海的運河,喻為世界第二大奇蹟!
這位蘇丹已經決定在運河通航當天,親赴當地去剪綵,而且還要拍照留念。
某新皇覺得奇蹟不奇蹟另說,能創收倒是真的!
與奧斯曼帝國交惡的法國與西班牙或許不敢走這條路,但務實又貌似畜人無害的荷蘭人絕對願意交錢。
這條新航線至少能比繞道好望角節省十天以上的時間,絕對是非常劃算的事情。
羅馬方麵也基本同意,默許術士們走這條路,好去往遙遠的明帝國。
因為背後的商業利益巨大,一旦運河航線興起,首先受益的便是亞平寧半島。
文藝複興使這裡經濟復甦,運河航線便可使這裡經濟騰飛。
沿從亞曆山大港出來的部分西方商船,其實無須再繞過伊比利亞半島,在靠近羅馬的亞德裡亞海北岸卸貨就行了。
從此向北不到二百英裡便進入哈布斯堡王朝的腹地了,對於東方的土特產,他們也有極大的需求。
按照每艘船繳納一千枚銀幣的標準來計算,每年走運河的船隻達到三千艘,總額便是三百萬銀幣。
繳納費用翻倍的話,那奧斯曼帝國收的錢也就更多了,這絕對是卡口經濟典範之作。
要是水手們下船采購蔬菜、水果、肉類,運河及其周邊服務的總收益極有可能達到每年上千萬銀幣。
某新皇扶持奧斯曼帝國,目的就是要從西邊來遏製二哈帝國,同時從南邊遏製羅刹的擴張。
大明帝國與奧斯曼帝國交好,符合兩個帝國的根本利益,而且也是曆史友誼的延續。
除夕的春節晚會就宴請了奧斯曼帝國駐大明的大使,以及主要人員。
這個帝國是第一個與大明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的國家,考慮到其戰略牽製作用,某新皇自然對好吃牛羊肉的大使額外照顧。
不同於上次結婚,這次就不能連吃那麼長時間了,一天就完事,剩下半個月,直到正月十五,官吏們除輪流執勤之外,均可在家休息。
“陛下!普特曼斯送來一封信!”
“哦?拆開看看!”
“是!”
這是用漢字書寫的,應該是普特曼斯口述,由其翻譯來代筆。
某新皇瀏覽了一遍大致內容,便覺得此前告訴這貨部分天機,這下算是得到了應有的回報。
信裡的內容很簡單,那就是歐陸那邊已經在去年達成停火協議了。
在進攻巴黎失敗,且帝國部隊遭到重創之後,麵對士氣高漲且越戰越勇的法軍與瑞軍,斐迪南三世與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均已無錢再戰了。
新出現的飛艇與全新的戰術,也是促使這兩位放棄霸權的主要因素,因為再糾集二十萬士兵,也未見得能打贏宿敵。
再說背後的金主已經不願意再借錢給這兩個廢柴了,之前借給他們的錢都不知道猴年馬月能夠還上。
法國財力雄厚,用的是自己的錢。瑞典是部分花自己的錢,部分花荷蘭人的錢,還有一部分是打敗丹麥,摸屍摸來的銀幣。
如果反二哈聯盟還能打五年的話,那二哈帝國連五個月的高強度戰爭都支援不下去了,隻能投子認輸。
居普特曼斯從本土來的朋友那裡的瞭解,法軍在停戰之前已經攻入了巴伐利亞境內。
馬克西米利安一世見到情況不妙,就隻能求和了。
這位主要盟友一倒,坐鎮維也納的斐迪南三世就冇辦法孤軍奮戰了。
西邊的腓力四世就是個廢物,完全指望不上。
最終雙方在慕尼黑簽署了和約,一方為法國、瑞典、荷蘭、丹麥、英國,另一方為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巴伐利亞、薩克森。
法國成為了最大的受益方,馬薩林得到了夢寐已求的阿爾薩斯和洛林,以及薩伏伊。
由於心高氣傲的腓力四世拒絕簽字,所以法國並冇有如願得到西屬尼德蘭。
也就意味著法國與西班牙仍舊處於戰爭狀態,雙方還會接著打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