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一旦展開,就以最為慘烈的方式打開,雙方迅速進入短兵相接。
楊嗣昌曾經組建了一支又一支的部隊,他們部署在華夏軍的大炮射程之外集結,一衝鋒就是幾千人,幾千人的衝城,雖然敵人的火力非常猛,但絲毫冇有打消敵人的士氣。
明軍優如餓狼,饑餓久矣,就等著肉吃或餓死。
當然在下雨天,雙方的困難都極大,華夏軍的火炮發揮不了最大的威力,而負責進攻一方的明軍,也都傷亡十分的慘重,他們披著蓑衣,戴著竹笠,但是這些在雨中效果並不好,並且現在天氣寒冷,他們都穿著厚厚的棉衣,令他們身材臃腫行,行動遲緩。
很多受傷的人倒地以後,就再也冇有醒過來,但是明軍不計傷亡的猛攻,確實是有用,華夏軍由火槍和大炮組成的防線,是無法抵擋住他們有如驚濤駭浪一般的攻擊。
劉飛雲親自上城牆督戰,但是效果也不是很好,劉飛雲就在歎,軍中新兵太多了,老兵太少了,新兵冇有完成磨合,就全部都推了出來作戰,他們大多冇有上過戰場,冇有見過血,被敵人這種猛烈的攻擊方式所嚇怕了,再加上惡劣的天氣,十成戰鬥力都發揮不了五成,居然在第一天,他們就讓敵人攻上了城牆。
雖然敵人被打了下去,但是也給他們的士氣帶來了巨大的打擊,而在城下觀戰的洪承疇則大為振奮,他就在想,用這種方式進攻,果然是對的。所以他下令士兵,不計傷亡也要發動進攻。
本來下雨天和黑夜就是軍事的禁區,晚上和雨天打仗,都很要命的,但是即使到了晚上,洪承疇也都冇有停止進攻,而是命令他手下十幾支部隊,輪番的對滄州城展開了猛烈的攻擊,晚上點不了火把,他們就使用燈籠或者摸黑作戰,對自己也算是狠到了極點。
滄州城,就相當於在驚濤駭浪拍打中的一座孤島。
劉飛雲看見事不可為,隻好命令部隊撤退,在撤退之前,他們炸燬了大炮和彈藥,燒燬了糧倉,然後全力向南門突圍。
劉飛雲的策略也是對的,他手上隻有一個師防守著偌大的德州方向,還要分兵鎮守滄州,守滄州的兵不過是一個團,防守著這這裡已經非常吃力,而敵人卻是無邊無際,一眼望去,至少多達十萬之眾,在彆無選擇的情況下,他還是選擇了撤退。
作為師長一級的人物,他也算是華夏軍的高層,也算是瞭解華夏軍的策略,那就是焦土抗戰,誘敵深入,等敵人拉長了他們補給線,糧草不足,兵力分散,就會令他們銳氣受挫,行動遲緩,各種缺點予盾凸顯,正是他們反攻之時。
所以在他們的戰術之中,有一項是十分重要,這就是焦土抗戰,上麵的策略已經說得很明白,守不住的你可以撤退,但是不能把糧食和能用的軍事物資留給敵人。
在這普遍餓死人的年代,你把糧食燒掉了,其實是喪儘天良,滅絕人性的事情,因為這些糧食可以救活很多的人,但是上麵可是下達了明確的命令,一旦確認不能防守,就得把糧倉給燒掉,一顆都不能留給敵人。
東昌知府王文升更是派人來告訴了劉飛雲,朝廷不會追究你失地之責,但是如果把這些物資留給了敵人,就會追究你一條資敵之罪。
大規模撤退和疏散百姓,也是出於這一考慮,不能將有用的東西留給朝廷。
華夏軍意識到,一旦雙方陷入長久戰爭之中,人口和糧食就成為了關鍵,隻是現在凸顯的是糧食。
所以華夏軍在撤退之前,一把大火把滄州城都給燒了,這在他們以往所有的戰鬥之中,都是從來冇有,從來不會這樣乾的。
楊嗣昌看見敵人撤退,冇有下令阻擊,他知道搶奪城市,搶奪物資纔是他們的關鍵,以戰養戰,纔是王道,而且華夏軍全力要逃,他們也都難以抵擋,畢竟現在是晚上,對方又全力以赴的向外突擊,歸師勿遏。
劉飛雲率領他的剩下的半個團,迅速的突圍,往德州方向撤退。
當他撤出了城外,看著滿天火光的城市,他就在想,以後不知道滄州的老百姓,會怎麼看他?
才一天的功夫,居然就拿下了滄州,這令楊嗣昌十分的振奮,這是旗開得勝啊!
但是看見城中處處升起了大火,他的心就高興不起來,華夏軍就是一把火把這座城給燒了,也不留給他們。
楊嗣昌就知道這世界上冇有愚蠢的人,特彆是先說到實在利益的時候,誰都會很清楚。
據說皇帝他以前是很清高的人,說錢都會覺得汙了他的耳朵,但是現在他不同了,變得鎦銖必計,朝廷打的是就食於敵,以戰養戰的策略計劃,就去山東這裡搶,缺什麼就去山東這裡籌備。
這種戰術如果去關外,對付建奴和蒙古的話,隻怕他就是有一百萬人,都得餓死在關外的冰天雪地或者是白山黑水之間,因為關外經常就是千裡無人煙的地方,你想籌備足夠的糧食,這是非常的難。
但是這裡是大明的腹地,精華之地,富裕之地,到處都是城市,到處都是百姓,要弄來養活百萬人的糧食,都不是什麼問題。
所以朝廷中的官員,他們纔會想出這麼一個如此陰損的策略,雖然他們是被迫無奈纔想走這種策略的,但是終究還是過於的陰損了。
隻是你狡猾陰損,彆人也不是傻的,楊嗣昌等人也都聽到了對方傳遞過來的訊息,華夏軍也都定好了他們的策略,這就是焦土抗戰,誘敵深入,他們會節節敗退,又引誘他們深入到了濟南一帶,再進行決戰。
從戰爭爆發到濟南,已經打了這麼久,進入這麼大的地方,如果明軍無法在這一帶搜到糧食的話,他們進入了濟南,也都陷入了缺糧或者是缺響的地步,兵無糧無響,除了自我崩潰和解散,也就冇有彆的辦法了。
華夏軍的應對策略是對的,就算換做了是自己,他也會這麼乾,但是真看見華夏軍這麼乾,撤退之時把城市都燒了,這還是令楊嗣昌感到十分的失望,他知道這就意味著滄州是攻下來了。
但是這卻是跟攻下來一個普通的城市或者山頭差不多。
攻打山東,他們一方麵是要收複失地,另外一方麵則需要收集到足夠多的糧食,如果冇有足夠的糧食和軍響,他們也是無以為繼,最終還是會敗的。
本來攻下了滄州,他手下的這些大將,他們是十分高興,十分興奮的,他們紛紛地為之歡呼,但是聽到敵人撤退前,把城中一把火都燒了,眼見現在火光沖天,估計他們成功攻下來,城中也剩下不了什麼有用的東西了。
眾將為之憤怒,有人建議救火,有人建議追敵。
楊嗣昌無奈,隻得下令,一邊派兵追敵,一邊入城救火,看能不能搶救下來一些東西。
但是結果是令他們失望的,華夏軍是有計劃撤退,所以城中很多地方都淋了猛火油和堆放乾柴,根本就無法救火,楊嗣昌雖然派出了大量的士兵進入城中,希望能夠救火,但是這些兵,最終還是迫於大火,退了出來。
這火有多大?天上下著雨,雖然隻是微風細雨,但是居然在下雨的情況下,都把城中大多數的建築物和糧倉都燒了,這可見這火該有多大?
楊嗣昌攻下了滄州城,冇有獲得他所想象中的糧響和物資,隻有一座化為廢墟的城市,還有在一角的無家可歸的百姓。
華夏軍已經提前一個月開始撤離和疏散這些百姓,但是終究還是有許多不願意背井離鄉的,冒險留在了這裡。
華夏軍心狠手辣的時候,可不會管你是不是百姓,可不會管你無辜與否,他們直接就下令把這些百姓粗暴地趕出家中,在敵人抵達之前,把他們的家一把火給燒了。
麵對百姓的苦苦哀求,劉飛雲也都無動於衷,因為他知道就是上麵所下達的死命令,一旦你拒不執行,事後很容易會受到軍部督察科的追究。
軍部裡麵可是說的很明白,可以撤退,但是不能把有用的東西留給敵人,這些百姓如果願意追隨華夏軍去,他們可以提供保護,提供糧食和住處。
如果捨不得家裡麵那點罈罈罐罐,堅持要死守留下,要去做大明的順民,那就不好意思了,這是絕對不會允許的,他們不會做出屠殺這些人以絕後患的做法,但是一樣會把他們的房子燒了,糧食燒了。
他們不能夠成為大明的助力,隻能夠成為大明的包袱。
一場大戰下來,人口數十萬的滄州城,隻剩下幾千人了,其它的人,要麼是遷移,要麼是死於戰火,楊嗣昌看著這剩下來的,嗷嗷待哺的幾千百姓,他有一種想哭的感覺。
一場辛苦下來,最終一無所獲,令人失望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