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翥等穩定了濟寧城中的局麵,立即讓吳元吉率五千士卒揮兵北上,增援濟南。梅應元雖然在得到李岩的指令的第一時間便率部向臨清方向撤退,但散落在魯西和魯北的其他闖軍卻不能立即集結。被官軍擋住歸路,大部被剿滅。
李岩在失去濟寧之後,也有點心灰意冷。他知道依照山東目前的局麵,在得不到開封那邊支援的情況下絕難擊敗周顯。與其空耗兵力,還不如好好經營已經占據的城池。
他將自己手下的軍隊分為三部分。其中一部近兩萬人,由梅應元統領,駐紮於臨清。一部大約三萬之眾,由李岩親自統領,分兵駐紮在定陶、钜野兩個點,形成了一個掎角之勢,共同防備著濟寧城的官軍。最後一部,萬餘人,是李化鯨的殘餘人馬。李岩讓他率部前去南陽增援,徹底將這個不安分的因子排除到山東之外。
闖軍在山東的兵力雖然多於官軍,但戰力卻遠遠不如周顯手下的那些兵卒。李岩自覺在練兵上不如周顯,占據的地域也比不上週顯,長久對峙下去,官軍在山東的優勢必然會越來越大。這也是他最初想要配合李定國完全壓製周顯的原因。但事與願違,以目前的情況,想要在短時間內擊敗周顯已無可能。
但好在周顯隻有他那數萬士卒,而李岩身後還有數十萬闖軍。隻要南陽那邊能夠取勝,這邊的戰事便顯得有點無關緊要了。李岩之前和李定國分化山東,也不過想拖延一下週顯擴張的時間。現在從長計議,也未必是壞事。
在想清楚了這些之後,李岩便決定采取守勢。他穩固已經占據的地方,將兵力收縮進幾個主要的城池,並積極練兵。而且在明知自軍還處於劣勢的情況下,除了派出李化鯨率部前去南陽外,還從軍中挑出最精銳的五千士卒前去增援。除此之外,他還從繳獲的糧草輜重中挑出一大部分運去前線。雖在兗州,但李岩的目光早已放到了前線。山東這邊最多是小打小鬨,而南陽那邊則決定今後天下的走勢。
在官軍在濟寧與闖軍交戰的同時,在魯北的李定國,在得到周顯回兵濟南的訊息後,也立即從各地抽調出近兩萬士卒再次出兵臨沂。在這個過程中,李定國所率的隆武軍雖然攻破了魯南重鎮莒城,斬殺了兩千餘官軍,但在臨沂城下被談震彩擋了下來。隻不過這一次因為官軍早已把大部百姓向北遷移,他們損失頗大,但所獲卻不多。
反而是艾能奇打著隆武皇帝的旗號出兵西向後,除了個彆城池,淮南各地基本上是望風而降。他接連拿下鳳陽、壽州、霍丘、潁州等地,然後南下進逼合肥。而和以前各地鄉紳對他們這些流賊極其敵視不同的是,一些鄉紳在他們逼近之時竟然主動來投,拿出糧餉犒賞他們,甚至征集鄉勇幫助他們穩定局麵。
孫可望得知這種訊息之後,也藉著隆武的名義授予這些人各種官職。一些平時失意卻十分有能力的學子,或者有錢財卻地位低賤的鄉紳富戶紛紛來投,使隆武新朝迅速壯大,而孫可望也迅速擴張了手中的勢力。
但攤子一時鋪的太大,發展太快,兵力不足的問題也顯現了出來。看著李定國與周顯交戰多次,而所得不多,孫可望便有意讓李定國停止與周顯糾纏,抽調兵力前往淮南。
但李定國顯然不認同這點,他覺得徐州地勢平坦,易攻難守。如若不重視周顯,等其實力增強之後,必然與江南的官軍南北夾擊。勝時或無問題,但一旦戰敗,後果將不堪設想。隆武朝新起,首先考慮的應是穩固四邊,以立於不敗之地,而不是急劇擴張。但在孫可望的不斷來信下,李定國最後還是退讓了。他把自己手下的萬餘精兵交給白文選,讓他領著他們前去淮南,隻留下了一些弱卒和所有的騎卒。
李定國手下騎卒雖強,但靠他的這點兵力,也難以在魯南再有什麼大的成就。李定國撤兵回郯城,臨沂這邊的戰事也暫時告歇。
隨著隆武軍進軍淮南,在鎮江前線的十幾萬官軍也陷入了分裂。兵部尚書史可法在得到崇禎帝的旨意後,堅持進軍揚州,此舉得到了朱大典、鄭鴻逵等將領的支援。但馬士英、劉良佐卻不願出兵進攻防守嚴密的揚州城。他們藉著隆武軍肆虐淮南的由頭,在史可法不知情的情況下就率部沿江西上,進軍安慶,隻為儲存實力。而方安國、牟文綬等將也各有心思,甚至還有人私下與隆武新朝聯絡。
馬士英、劉良佐的離開將官軍的矛盾**裸的暴露在眾士卒眼前,內部不穩,軍心士氣極其低落。但這種情況下,史可法最終還是決議出兵。他派人聯絡在江北的陳子龍,駐紮在崇明島的韓括,讓他們配合進攻。還派人到山東通知周顯,約定日期,讓他從北出兵,兩相夾擊隆武軍。
這一切計劃的都很好,但實施的過程卻慘不忍睹。還未開戰,他們何時進軍便已被被劉文秀所知。史可法雖然忠心任事,卻不通軍事,更不知如何協調諸軍。近十萬大軍就像餃子一般被趕下江,蜂擁而上強攻揚州。劉文秀用裝滿稻草的小船,引燃後衝向官軍船隊,燒了正在進攻的官軍的後路。
官軍因此大亂,劉文秀全線出擊,官軍大敗。數萬士卒戰死或者淹死,僅遊擊將軍以上戰死者就有十幾位。要不是隆武軍缺少船隻,或許就可以直接拿下鎮江,兵臨南京了。
後不久,總兵方國安暗地歸降隆武帝,引劉文秀進攻鎮江。幸而朱大典及時調兵平叛,擊敗方國安,才守住了城池。
方國安逃去揚州,隆武帝正擔心孫可望勢大,難以控製。看到方國安來投,心中大喜,立即任命他為左都督。此舉雖引得孫可望的不滿,但他也不想和隆武帝鬨翻,等於默認了他對方國安的招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