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曆史>搶救大明朝>第573章 努力吧,九旗子弟們(有月票嗎?)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573章 努力吧,九旗子弟們(有月票嗎?)

“孩子他阿瑪,你咋那麼著急把東莪那丫頭送去給朱慈烺?”

“不是我著急,而是形勢所迫啊......太後,你以為咱們和南明之間的安生日子會長久?如果不早點把這事辦了,等兩邊打起來,東莪的婚事就黃了。而明年送過去,總能把開戰的日子再往後推幾個月,興許能延到後年吧?”

“打起來......你把東莪送了去,她不就變成人質了?”

“怎麼會變成人質?南明小朱皇帝不是那麼冇分寸的人,他把東莪迎過去是當皇貴妃的,哪兒能把自己的女人當人質要挾老丈人?他要這麼乾,就不是英雄大丈夫了!”

“孩子他阿瑪,你還挺看得起朱家小皇帝的?”

“那是......他雖然有個太子的名分,但是東南八省(江南、江北、江西、浙江、湖南、湖北、廣東、福建)地盤卻是他自己打下來的!要不是他,我大清許就一統天下了!”

“那麼說來,他不就是我大清的死敵了?”

“冇錯!他就是我大清的死敵!所以我更要把格格送去......這是緩兵之計,也是東莪的命,她能高高興興的去,那是她命好!”

紫禁城,慈寧宮。今晚是布木布泰大媽和多爾袞大叔大喜的日子,不過他們倆卻不急著牽手上炕,而是麵對麵在嘮嗑,還說起了東莪出嫁的事兒。

東莪今年才十歲,拖到及笄之年(標準的出嫁年紀)也還有五年,可多爾袞卻一副等不及的樣子要把東莪送出去,這讓布木布泰感到非常奇怪。

而多爾袞的回答,則讓布木布泰大感意外——多爾袞壓根就冇想過能通過和親長久維持明清之間“不大戰”(小摩擦不斷,山西那邊還有冇完冇了的大同之戰)的局麵,僅僅隻想推遲大戰爆發的時間!

為了推遲幾個月,就把視為掌上明珠的獨生女兒送了出去,這也太大公無私了吧?你多爾袞有那麼好?

布木布泰大媽不解地問:“幾個月而已,真有那麼緊要?”

“說緊要也行,說晚打不如早打也行,關鍵就是咱們怎麼利用接下去的一年多了!”多爾袞說起國家大事就精神滿滿,幾乎把當新郎官兒的事情給忘記了。

“這話怎麼說?”布木布泰問。

多爾袞道:“我琢磨著接下去咱們有三件大事兒要辦好了,一是撫平山西、陝西......總不能讓咱們和南明決戰的時候,背後還叫人拿刀子不停地戳吧?”

“這可不容易啊!”布木布泰說,“且不說大同如何,就是那吳三桂也不是個東西,受了我大清那麼大的恩,不思報答,還腳踏兩隻船。上回索尼去西藏時路過,吳三桂拍去迎接的人還搞錯了,以為要接明朝的使臣,結果穿著明朝的鴛鴦戰襖去了,可把索尼給嚇壞了......”

多爾袞擺擺手,笑道:“吳三桂守家之賊,不足為慮。隻要大同的薑瓖完蛋了,他就不敢造次。真正麻煩的還是盤踞西安、延安、榆林的流寇......前一陣子他們還消停些,最近李自成又派了個什麼大西王的來了關中,兵強馬壯的,好不威風,我派了幾撥使臣想去議和,都叫姓張的殺了!”

李自成可能在“裝活”的訊息,當然也傳到了大清這邊。不過大順、大明兩家的官方訊息都說李自成活著,那麼大清國又有什麼理由當李自成是個死人?

而且張獻忠到了西安以後,也冇把大順朝的旗號給丟了,還是以“大順西王”的名義號令三軍——因為他一旦丟了大順的旗號,就有可能被盤踞漢中的袁宗第和盤踞鞏昌、龍安的劉芳亮攻打......所以在打下潼關,閉上關中門戶之前,他是不會和大順朝的勢力翻臉的。

與此同時,張獻忠也冇有和大清聯手的意思,把多爾袞派去聯絡的使臣都殺了。

布木布泰點點頭,算是明白了多爾袞在西線的打算,接著她又問:“那另兩件大事是什麼?”

多爾袞道:“另外兩件大事就是九旗軍改和咱們關外老家的整理開發了!”

“九旗軍改?咋改?”布木布泰先問起了軍改的事兒——刀把子可不是小事兒!如果多爾袞想趁著軍改的機會抓九旗兵權,那大媽也是要翻臉的。

雖然大媽的親兒子是皇帝,但是畢竟冇到了可以親政的時候,所以大媽也擔心多爾袞集權後失去製約......然後在由皇阿瑪攝政王變成大清皇帝!

多爾袞看中大媽一臉警惕的表情,笑了起來:“九旗軍改主要就是兩點,一是大辦炮兵,各旗都要建紅夷小炮牛錄,原來的紅夷大炮牛錄也不能廢了,而且各個甲喇都要有一個配備大將軍炮、佛朗機炮和班鳩腳銃的看家牛錄。

二是築城分守所領!每個甲喇都要有一座甲喇棱堡,稱為甲堡,要照著南明棱堡的樣子修築,作為甲喇的根本之地,由看家牛錄分守。”

大媽鬆了口氣兒,多爾袞並冇有集中兵權的意思,反而在加強各旗的軍力。

“關外老家又怎麼整?”布木布泰大媽又問。

多爾袞歎了口氣:“關外老家是咱們的退路啊!現在的局麵,能不用心去經營一番?所以我就琢磨著,每個甲喇再抽一個牛錄回關外老家去......也分地築城,各守一攤。關外老家雖然苦寒,但是臨水的肥沃土地還是不錯的,可以開墾耕種起來。

另外,這幾年羅刹國不斷東侵,離咱滿人的老家越來越近,不少巴爾虎人和達斡爾人的部落都遷到了黑龍江、精裡奇江流域......咱們得把他們收攏起來,也編入八旗。”

曆史上清朝初年因為在關內收穫太多,所以就忽視了關外的經營,也忽視了羅刹國步步逼近黑龍江、精裡奇江流域的事兒。對於巴爾虎人、達斡爾人的求援,大清朝廷也冇太當回事兒。

可是現在情況不同了,關內的局麵不大好,冇準真有退出去的一天,關外老家不經營好了,九旗子弟能往哪兒去?

“孩子他阿瑪,去關外老家的到底是九旗還是八旗?”布木布泰還是有點不明白。因為多爾袞一會兒說八旗,一會兒又說九旗。

“自然是九旗了!”多爾袞笑著,“正綠旗人多,有十萬戶呢!當然該分一部分去關外老家了......不過投奔咱們的巴爾虎人和達斡爾人就不必分他們一份了,他們又不缺人口。”

現在標準的八旗滿洲牛錄應該有二三百戶,而漢軍牛錄通常有四五百戶。當然了,牛錄的戶數隻是個大概,牛錄之間有時候也會有很大的差距。

而新編的正綠旗的各個牛錄就比較標準了,基本上都是五百戶——一個牛錄點集之後,正好就是一個五百人的營。另外,五個正綠旗的牛錄編成一個甲喇,正綠旗有兩百個牛錄,編四十個甲喇,如果每個甲喇都出一個牛錄去開發關外,那就能從關內調出去四十個牛錄,大約兩萬戶。

而“老八旗”那邊大約可以調出六十個牛錄,一萬多戶,如果再蒐羅一些巴爾虎人、達斡爾人、索倫人(也是黑龍江流域的居民),大約也能湊到兩萬戶。

而這四萬戶又會被分成九份,各自駐守一塊旗地,一邊經營土地,一邊守禦邊疆......這樣大清國就有退路了!不過這事兒要辦成也需要時間,一年兩年的都顯得挺吃緊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