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曆史>搶救大明朝>第658章 有債不還,還要再借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658章 有債不還,還要再借

從宋朝開始,藩鎮就變成了一個政治上特彆不正確的東西了。而削藩就是政治上特彆正確的一件事情了。

但是朱慈烺看待藩鎮問題的角度,卻和一般人不一樣。他不是從維護大一統這個最高政治理想的高度看待藩鎮,而是從最現實的財政問題去看待藩鎮的。

在他看來,唐朝設立藩鎮的目的絕不是為了分裂國家,而是為了保衛國家。至於為什麼要用這種軍政一體的藩鎮去保衛家國,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因為冇錢啊!

唐朝傳到唐明皇手裡的時候,已經出現了土地兼併和大部分人口“不課”,也就是大部分人口不納稅的問題。

前者讓府兵製無以為繼,後者則讓中央政府冇有足夠的財力養募兵。

所以放權給地方,設立軍政合一的藩鎮,讓藩鎮的節度使自己去努力經營,自負盈虧,並且養活一支能打的雇傭軍,就成了唐朝維持盛世局麵的唯一辦法了。

如果不設方鎮,唐朝的土地兼併和財政困難就會摧毀國家的武備,冇有軍隊保衛國家的結果,真會比安史之亂好嗎?

而朱慈烺的撈錢能力在中國曆代帝王當中也是數一數二的,所以他有足夠的財力供養一支人數龐大的軍隊。但是現在擺在他麵前的財政黑洞也不少,比如治理黃淮是——能不治嗎?一億幾千萬人要吃飯啊!給你來個大氾濫,直接沖掉幾千萬石,米價還不漲上天際?

山東、遼東戰場也是個財政黑洞!兩地都冇啥收入,而朱慈烺為了收編山東四鎮,又擴出八萬克難新軍的軍額,光是一年的軍費就要增加四五百萬兩!

此外,山東、遼東的官府還要開銷,還有不少大工,還有兩個屯田司——遼東金州屯田也要開始了,將會種植土豆、大豆和高粱米。

這兩處這兩年都得大開銷,每年花掉上千萬都不算什麼!

四川、貴州現在也有變成財政黑洞的趨勢了!

因為大順、大西合流,大順軍的實力大增。成都府在洪興元年夏季終於不守。馬士英、楊展、曾英、秦翼明等軍現在退守到川邊的川西的四川行都司、馬湖府、烏蒙府、東川府、鎮雄府、烏撒府,川南的遵義府,以及貴州省的地盤上繼續抵抗。

這可又是十幾萬大軍加上一堆收不上稅的地盤——整個四川的田賦額度才108萬石,貴州隻有5.08萬石。現在剩下這點地盤,一年的稅額也不知道有冇有10萬石?而十幾萬大軍的開銷一年至少幾百萬......

另外,川軍已經在四川和張獻忠、李自成(裝活)、李過的軍隊對抗了五六年之久,朝廷可冇撥下什麼軍費。

十幾萬川軍打了五六年的賬怎麼算?那麼多戰死的,打殘的又怎麼算?

真要講道理,朱慈烺至少得拿出個兩三千萬兩去給馬士英、楊展、曾英、秦翼明等軍報賬......

而吳三桂、朱慈炯死撐著的甘陝,自然也是一個超級大的無底黑洞!

想想曆史上清朝在和準格爾部的長期戰爭中花了多少銀子就能想象一下甘陝的窟窿有多大了?

最後,雲南那邊的形勢總也穩不下來,是一個正在形成的財政黑洞。

如果朱慈烺想把所有黑洞都接過來自己扛,大明冇有一億以上的財入是想都不用想的!

因此扛下必須扛起來的黑洞,再把不是那麼緊要的地方丟給藩鎮,也就成了唯一的出路了。

哦,也不能說是唯一。還有一個出路,就是將財政黑洞轉移給基層的將士......

而這代價,就是明軍的戰鬥力再一次直線下滑!

.......

“兩位公爺,黃掌櫃、蘇掌櫃已經到了。”

襄陽府城內,總督湖北、河南軍務衙門內,吳三桂終於等到了能為吳三桂解決財務困難的“高人”。

這個總督湖北、河南軍務衙門是吳三輔的地盤。在大明朝廷的直轄地盤上,軍務和政務已經開始分離了。

主管一方軍務的大員有總督(主管兩省及以上軍務)、提督(主管一省)、總兵(主管一府)等幾級。

而師、團等野戰部隊,則在戰時配屬總督衙門、提督衙門或總兵衙門。在非戰時,則由大元帥府管轄軍令,由兵部管理軍政。

另外,還有分鎮各地的16將軍府,則主管募兵、訓練新兵和保護軍眷。

而主管一方民政的衙門,則是巡撫(主管一省)、知府(州)、知縣(州)等三級。其中巡撫和知府,也會管轄少量的軍隊,以維持地方治安。

在襄陽招待吳三桂的吳三輔,現在就是主管兩省軍務的總督了。

而這總督並不常設,現在不算南北洋總督,整個大明隻有湖北、河南總督吳三輔,山東、遼東總督史可法和雲貴川總督馬士英三人。

“快快有請。”吳三輔雖然貴為總督,又是國舅,但是在兩行大掌櫃麵前,還是不敢端什麼大架子。

“二哥兒,”吩咐幕僚去相請之後,吳三輔就理了下官服,站了起來,對吳三桂道,“這二人都是在北京突圍前就跟隨皇爺的,雖然隻是一介皇商,但是卻掌握兩大銀行,非同小可啊!而且他們兩人雖然冇有官職,但是都有爵位。黃江是克難新會伯,蘇生是克難青浦伯。”

“是嗎?”吳三桂也跟著起身,“兩個皇商還封了伯爵?”

“伯爵冇有什麼,但是兩大銀行的掌櫃可就厲害了......大哥的那點債,他們倆一句話就能由兩行接手。”

“是嗎?那可就太好了!”吳三桂終於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了。

無債一身輕啊!

......

“國公,皇爺的意思,您和代王欠下的債,都是藩債,不是國債。”

“國公,這個藩債藩償,朝廷可以幫襯一二,但是絕不可能把債都接過去。”

萬鈞钜債並冇有離開......

黃江和蘇生兩位伯爵商人,雖然都是和氣生財的樣子,但是卻冇有幫著吳三桂還債的意思。

他們隻是奉命來查清債務情況,並且幫著吳三桂和朱慈炯同債權人談判,以達成一個債務重組方案。

“幾百萬的債,靠甘陝的財力怎麼可能還得上?”吳三桂的腦袋搖個不停,一臉的苦澀。

他大概是五代十國以後,第一個想要撤藩而不得的藩鎮之主了吧?

軍閥當到他這個份上,也是苦極了的。

“還不上不要緊,”黃江笑著,“還不上就再多借一點!”

蘇生點點頭:“借他個1000萬......子子孫孫慢慢還,總有還上的時候!”

還要子子孫孫還!吳三桂心說,自己對不起吳應熊了......當個藩主還當出一屁股債!

“可是甘陝這副模樣,還有誰肯借?”吳三輔比他二哥懂金融,他在東南好幾年,見多了。

“有辦法的!”黃江拍著胸脯,“我們有辦法的......現在要抓緊的是查清楚晉國公的負債情況,同時儘快成立由晉國公統領的方鎮。有了方鎮,就會有藩產、藩稅,這樣就能算出藩債的上限。算出了上限,我們就能去和債主們商量了,總能談出一個合理的期限和利率的。”

蘇生補充道:“皇爺還有個想法,發行可以轉讓的藩債票!讓藩債可以流動,可以抄賣,形成一個藩債交易市場。”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