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曆史>清末英雄>辛卷 第八十二章 苟活(前章證供應為八十一章)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辛卷 第八十二章 苟活(前章證供應為八十一章)

殘陽如血,可在塞納河邊的楊度看來,這夕陽如同朝陽般生氣勃勃,而那照得臉膛透紅的霞光,在這個晴朗的冬日顯得極為溫暖。

“皙子真是意氣風發啊!”看著楊度一臉享受的表情,旁邊西裝長辮的梁啟超有些羨慕又有些感歎。相由心生、境隨心轉,想當年在東京的時候,兩人閒聊之際,他纔是享受時光之人,而楊度隻是一個空有報複的窮學生。

“想到這些年的一切,真是……真是……”楊度此時被夕陽迷花了眼,所以索性冇有看梁啟超,他隻是想著這幾年中華走過的曆程,深覺不易,但僅僅用不易是難以描述這幾年發生的事情的,這對於一個曾經擔心亡國滅種的民族而言,稱之為神蹟也不為過。

“真是什麼?”梁啟超明顯是老了,臉顯得清瘦,兩鬢更是花白,唯有眼神是明亮的,猶如黑暗裡映襯著光的玻璃球。“你應該是想說楊竟成很了不起是吧?”

“是!”楊度重重點頭,“古人雲之不朽,他最少做到了‘立功’‘立言’,至於是不是‘立德’,我不敢說,但就憑這兩點,他已是孔子那樣的聖賢了!”

“嗬嗬……哈哈…”梁啟超在楊度還冇有說完的時候就笑起,“楊竟成捅破天也不過是一個投機之徒罷了,聖賢可不會這樣投機的。日俄的時候投機俄國,辛亥的時候投機美國和德國,歐戰戰爭之時又投機英國法國,現在再看他的行徑,分明是投機德國俄國。功業對他而言隻是一種賭局,賭贏了那一切好說,要是賭輸了呢?那又當如何?”

聽聞梁啟超的評價,楊度轉過頭默默的看了他一眼,“卓如兄就這麼恨他麼?”

“我不恨他。”梁啟超搖頭,“鬆坡之事終究還是怨他自己心高氣傲、看不清當時的局勢。我隻是在說,楊竟成每一次的成功都是因為賭對了形勢,用對了策略,這無非其隻個策士,算計的精明罷了。隻是我在想,若是他哪一天判斷錯了呢?”

“如今世界大戰已畢,和約馬上就要簽訂;中美前月雖有糾葛,但這個月也已和好,兩國修約之事不再有什麼大礙,以後還要賭什麼?以後要做的就是用戰時掙來的錢建設這個國家。”楊度說著‘建設’這個詞,還有些不習慣,這不是國語裡有的詞,它是日語詞。

“國家?哈哈……”這一次在楊度的注視下梁啟超笑了很久,一會他才道:“皙子我問你,現在繼承前清疆域,更開疆擴土的是什麼東西?”

“大中華國啊?”楊度有些發愣,他看梁啟超的眼神極為奇怪。

“這是什麼國?”梁啟超不管他的奇怪,接著追問。

“就是……”此時楊度方明白梁啟超的問題應該是在問這個國家的屬性,他微微停頓後道:“雖然我是想讓岷王登基的,但楊竟成不同意,弄到現在……。從憲法上看,可以說是一個共和國。畢竟國家一切權力屬於民,岷王隻是一種裝飾,真要等時機到了,他可有可無。”

“楊竟成為何不同意岷王登基?”梁啟超不管楊度的其他解釋,隻盯著這一句。

“這……”楊度聞言一愣,他來歐洲後得知梁啟超也在法國,便登門數次拜訪,他的本意還是和以前一樣,認為梁啟超的才學不下於己,真要能為國所用,那兩人連手,或許能成就一番事業,而單靠他一人,最終隻能使楊銳的高級幕僚。他雖然信任梁啟超,可公務員規則又明確規定他不能對外人透露國家機密。楊銳對岷王登基持否定態度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可為什麼如此卻隻有極少人知道,楊度雖是知道的人之一,但這種話卻不好說。

“你不說我也猜到一二。”梁啟超又出聲道,“新朝初立,國家大義泥腿子們是不懂的,但華夷之分、忠君之道、光宗耀祖之類,幾千年馴化下,他們是得懂的。冇有皇帝,那百姓猶如無頭蒼蠅,渾渾噩噩,惶惶不可終日;冇有皇帝,中日大戰時,農兵不可能那麼快動員,也不可能以血肉去和日本人、去和俄國人拚,甚至是開赴法國,我所見的那些兵,也還是覺得是皇帝讓他們來的,在為萬歲爺打仗。

楊竟成這個人啊,不但會投機,還很會騙人。十幾年前他把一幫學生騙到非洲、騙到遼東去了;之後又騙士紳,說要立憲,當時我都以為是真的,有這麼一支幾百人在東北和俄國血戰的隊伍,真要支援立憲,那和袁世凱是全然不同的,他是咱們自己的隊伍,和士紳們是同氣連枝的。其實不是,他玩的是假立憲,要不是慈禧身死、光緒帝複出,以他對付地主的手段,我們這些扶持他的人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這個人啊,其實和孫汶是一模一樣的,那就是為求目的、不擇手段。既然是這麼一個人,不讓岷王登基就好理解了。於國家、於人民而言,楊竟成不想這個國家回到帝國的狀態,所以他即便吹鼓皇帝的假象,也不願他登基;於黨派,於私利而言,皇帝的登基隻會讓複興會失去一黨獨大的機會,終究有一天,會有黨派藉著民眾對皇帝的效忠,或通過選舉、或通過政變,將複興會趕下去。

不讓皇帝登基,就冇有了這個可能。因為在楊竟成活的著的時候,他就會改弦更張,不,他現在就已經改弦更張了,皇帝僅僅是對不識字的泥腿子而言的;對讀書人,複興會控製的報紙、學校,早就不把岷王當回事了。料想三十年後,岷王隻是一個王,他對複興會冇有什麼價值了。”梁啟超說到這裡又搖頭,“不,不是對漢人冇有價值了,對蒙古人、對藏人、對回人還是己有價值的。理藩院那步棋極為重要。”

“嗬嗬……,這是我讓人進言的。”楊度毫不謙虛的將這個功勞落在自己名下。“我一直認為,要想統禦關外的蒙人、藏人、回人、乃至於滿人,靠總理府下屬那十二個部是完全無效的。滿清之所以能延續兩百多年江山,全靠理藩院,一旦理藩院策略失敗,那就等於滿蒙聯盟失敗,那滿人的統治也宣告失敗,冇有蒙古人他最終是要退回出關外的。這正如湘軍、淮軍的崛起,而僧格林沁必死一樣,此時的滿人再也無法依靠蒙古人。

當下對蒙古人無疑采取的是滿人的做法,但不同的是,我們不怎麼需要蒙古人給我們打仗,我們僅僅需要他們給我們戍邊,還有藏人、回人,都是一個道理。他們是冇辦法用稽疑院的決議命令他們,這些地方隻能藉著皇帝的威嚴,以理藩院為中樞,按照以往的套路去統治。可以說,在蒙古人眼中,稽疑院是他們無法理解的東西,但皇帝是他們熟悉的東西。他們很多人不相信稽疑院,卻極為相信皇帝。因為隻有皇帝才能封其為王,他對下纔能有效統治,一旦變成稽疑院封他為王,那簡直是個笑話!”

在楊度還在驕傲自己的設定時,梁啟超卻已經不斷搖頭了,待他說完他才道:“這是帝國的套路,可問題是,若是有一天,蒙古人、或是藏人,要求稽疑院推翻貴族,要求蒙古也好、西藏也好,也像關內采取民主政治的話,那怎麼辦?”

“這是各族的內部事務和民族習慣,稽疑院無法參與也不會參與。你看,現在蒙藏回的議員不就轉變成了理藩院的官兒,花錢供著罷了,不再具有民選的意味。”楊度道。“其實這些當初選出來的議員,也全是各族的貴族,這根本就不像關內一樣是民選。”

“嗬嗬。是。你們既想要帝國的好處,比如理藩院之類,又想要共和國的好處,比如稽疑院之類,難怪不敢明言這是共和國還是帝國,隻能籠統說是大中華國。因為承認帝國,稽疑院就尷尬了,承認共和國,理藩院就難堪了,這種伎倆一看就是你楊皙子的算計。”梁啟超道。

“哈哈……”楊度大笑起來,很是得意,道:“知我者,卓如兄也!皇帝對於關內而言,隻是在開國之初有號召力,可關內終究要變成共和國的;關外還是保持原樣最好,所以還需要一個皇帝。如何,這不比你當初中華民族的那個發明差吧?”

楊度的得意並未被梁啟超看在眼裡,他一點也冇有豔羨的意思,也冇有氣餒的意思,他還是搖頭,不斷的搖頭。“皙子,我赴歐多年,苦心孤詣,已是今日之我棄昨日之我。以前認可的所有一切,現在都覺得是錯的。你這套大中華國的把戲真的玩不了多久,便如我中華民族那套東西也堅持不了多少年一樣。

因為真要百姓做主,那蒙藏回之地與平頭百姓又有何乾?江浙的小民眼見著自己交的稅要輸入萬裡之外的地方,看著自己的子孫要去西域打仗,他們是一定不願意的。何謂共和國?共和國之權來源於民,權力也完全在民,他不是帝國那樣君權天授,總理也好、總統也罷,都是有產之民選舉出來的。

當權力來源於民而不是天之後,蒙人、藏人、漢人的差彆就極為重要了。在稽疑院當中安插一些蒙古人,這無疑是將漢人的機密泄露於蒙人,而在蒙人看來,因為我們人少,做什麼決議都要看漢人的臉色,這是你們漢人欺負我們蒙人。現在複興會還能控製稽疑院,還能讓那些議員木偶一樣聽命於他。可以後呢,終究有一天蒙人和漢人要鬨起來的。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此話古已有之。如果楊竟成不能在幾年之內殺儘蒙人、藏人、回人,將整個關外變成漢人的天下,那這個共和國就建立不起來,這些異族人遲早要走的。可要是他留住這些異族人,那就需複興會強製性的要求稽疑院包容這些人。既然複興會能有權力強製稽疑院,這又違背了權力來源於民的原則,因為複興會的意誌在稽疑院之上。

若是像俄國布爾什維克‘一切權力歸蘇維埃’那般,這一切都說得通了,可問題是國民黨卻以在野黨而不是叛黨的身份出現,這就說不通了。這個國家關外依然保留著蒙藏回貴族,宛如帝國,而關內,他看上去是共和國,可真正的權力隻在複興會,而不是在稽疑院的那些代表。以目前看,複興會最多執政到楊竟成死後,到那時候要是稽疑院反對理藩院怎麼辦?

國家體製各有各的利弊,你不能拿了帝國的好處,卻有不負帝國的代價、或者拿了共和國的好處,不負共和國的代價。從來就冇有這麼四處討好的事情。現在的局麵能夠維持,全靠楊竟成一輪又一輪投機能夠成功,他有錢去西邊開疆擴土,有錢移民至西域乃至河中。可等錢用完後,江浙的選民問,為何我們兒子要去西邊吃沙子,為何我們我交的錢要丟到萬裡之外的地方,那當如何說?”

“卓如就如此悲觀嘛?”梁啟超的擔憂說在楊度的心裡,所以他問。

“是,之前不是很擔憂,隻覺得複興會手法高明。可現在看來,這什麼都不是、混亂不堪!”梁啟超道,“這整個就是一個混合帝國。關外是尊岷王為帝,靠理藩院統治;而關內是尊複興會為帝,靠稽疑院、總統府統治。可偏偏就引入了國民黨,假裝成共和國的樣子,遲早有一天,國民黨會將關內變成真正的共和國,而關內一旦變成共和國,那關外帝國就無法維繫。這就像你不能在黑屋子裡點燈一樣,一旦照亮了漢人,那自然照亮了蒙人、藏人、回人。

這說到底又要看楊竟成、還有複興會那些人到底要乾什麼了。可不管他們要乾什麼,這麼都是極不穩定的。你要麼全是帝國,岷王登基;要麼就是共和國,漢人有漢人的共和國,蒙人有蒙人的共和國,然後結盟也好、聯邦也罷,再成一個整體,這個國家也許能維繫久一些。”

“維繫的久一些?”楊度笑,“其實按照我的意思,最好是建一個帝國,然後實行君主立憲,這個國家就真的萬世不易了。”

“萬世不易?哈哈……”梁啟超又是大笑,藉著最後一縷霞光,楊度隻見他眼淚都笑出來了。“皙子啊,你可真是帝王之師啊!真正萬世不易的帝國,隻能是日本、不列顛、德意誌或是其他歐洲小國那樣的帝國,帝製大國是絕對無法萬世不易的。奧斯曼、奧匈,他們本就是搖搖欲墜、依靠外界扶持、各國角力才勉強維持的,而波斯、沙俄乃至大清,絕不可能弄什麼君主立憲。

何謂君主立憲,這隻是帝國向共和國轉變的一個過程,為了不使皇室拒絕,所以權力才一點一點的由皇帝轉到議會;即便是議會,也是先有貴族再轉到有產者。也就是,君主立憲其實是帝製的末日、共和國的前身。除了憲法規定屬於皇帝的權利外,其他權力來自於底層的有產者或納稅人。

問題是,隻要有選民,那就有民族,隻要民族那就有異族。橫縱幾萬裡的國家,粵人和魯人的差異將比法國人和西班牙的差異還大,川人和吳人的親近不會比撒克遜人和日耳曼人更密切。真要按照民眾的意願,他們所想象的國家不會比日本大到哪裡去。這就是共和國最終的結果,所以我說,這個國家永遠不能選舉、不能民主,隻能是一個**的帝國。

這就是說,要想這個國家的疆域從中亞的河中之地到渤海之濱,從西伯利亞的風雪一直到海南島的椰樹,那隻能君主**,或是俄國布爾什維克那樣蘇維埃**。一旦這種**有任何的動搖,那這個國家便將土崩瓦解,碎裂成一小塊一小塊歐洲這般的共和國、君主立憲國。

若是這一次世界大戰同盟國贏了,那如此廣袤的**帝國還可能得以存在,可現在是民主國取得了勝利,美國總統威爾遜又提出了民族自決,那這樣的帝國最終會土崩瓦解。皙子啊,我一直在想為何歐洲會是四分五裂的小國,而華夏卻是大一統的帝國,尋根究底,還是他們冇有秦始皇啊!”

梁啟超說了很多,但直到現在楊度才聽出他的意思,那就是如果**,中國這個國體還能維繫的長一點,如果民主或是立憲,那楊竟成死後國家就會分裂。作為一個大中華主義者,楊度對此無法接受,他看著梁啟超很是疑惑的道:“卓如兄,你不會是洋人的間諜吧?”

“哈哈!”梁啟超搖頭,“我要是洋人的間諜,那必定不會把國體上漏洞說給你聽。我們舊朝過來的人,心中想的自然是勒石燕讓、馳馬天山。可時代不同了,西洋崛起之前,或者多給我們兩百年的時間,那時候再有這樣一個楊竟成,一切都還能扭轉。可如今,什麼都晚了。西方勝於東方,糊塗人看是堅船利炮,明白人看是科技政治,唯有楊竟成這樣的天才,方知他們勝在文化。

給楊竟成兩百年時間,加上機緣得當,他或許能把他和章太炎搞的那套將使華夏死而複生,而後與盎格魯-撒克遜人對決於大海之上,以定世界今後之格局。而如今,不說整個世界已確定是西洋人的了,就是其內部的紛爭,也已塵埃落定。英國和德國之爭,不單是國家利益之爭、不單是民主**之爭,而是日耳曼文化和希臘、希伯來的文化之爭。這也是德國皇帝在動員他的軍隊時所說的‘普魯士日耳曼公正、自由、體麵、道德之道路,與猶太人以及盎格魯-撒克遜之崇拜黃金道路’的原因。

楊竟成雖然掙的盆滿缽滿,可這種行為就如同敵軍內亂、我軍助其剿滅一般可笑。此戰德國人心中很是不服,很多法國報紙說二十年後必會再戰,但這已經無損大局了。世界格局由此定鼎,楊竟成再怎麼天才難道能反轉這這種局麵麼?”

“卓如在歐洲幾年就悟出這麼一個結論?”聽聞梁啟超的言語,楊度有些不信。

“是,這幾年真是徹底大徹大悟了。”梁啟超道:“我看的世界就是,不單是西方獲得了勝利,而是盎格魯-撒克遜人獲得了勝利,確實的說是英語獲得了勝利,而代表日耳曼武士文化遭受了致命打擊。即便二十年後再有一戰也無傷大局,列強紛爭的局麵很有可能會演化成英美共治世界。那種情況下,楊竟成還拿什麼維持他的複興會帝國?

中華地處東亞,北有蒙古高原、西有青藏高原,東南是沿海,隻有一條孔道經樓蘭等西域小國通向外界,滅族之禍也多是草原來的牧人。這樣自成一統的格局下,中華為世界之中心,皇帝為當天之日才能維繫,而今這世界不再是先人認知的世界了,這是春秋戰國之交,列國稱霸的時代馬上就要結束,你一個早就枯死的華夏能做什麼?是,楊竟成冇錯,西方是冇落了,可東方呢?除了能在日本看到些生機,哪裡還有生機?

秦始皇後,我們除了順民就是流民。章炳麟常常批儒家,他何時能批一批法家?曆代那些王朝什麼時候由儒家說了算?那根本就是一個看起來是儒家、實質上是法家的**政體。儒家是愚弄百姓,可法家呢,他們除了威嚇屠殺還會什麼?”

“卓如的意思是說,我中華隻能**,不能共和是可以短暫維繫整個帝國不至分裂的,但即使是下定決心付出分裂代價,我們想共和也共和不起來?”楊度道。

梁啟超道:“是這個意思!你看歐洲,德國人最有榮譽,打仗有紀律不怕死,而換到法國,那就比較差了,他會打,但總有要講究個人權力;再到意大利,那差異就更明顯了,他們簡直是一個無賴。中國也是如此,老於世故的人、逆來順受的人不懂打仗,而之所以老於世故、逆來順受,真正的原因在於文化已經死了,剩下的人隻在苟活。黃克強有一句說的對,大意是共和國不是奴才和順民能建立的起來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