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曆史>清末英雄>第二十三章 不下場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二十三章 不下場

斯大林和莫洛托夫都不是海軍出身,甚至不是軍人出身,他們隻是革命家而不是軍事家,因此,指出莫洛托夫的錯誤、壓倒他的氣勢實有必要。

“……在上一次大戰中,即便人類有史以來最為龐大的海上會戰,日德蘭會戰也僅僅消耗了不到一萬發炮彈,其中英國人打了五千一百四十三發,德軍人打了四千一百九十七發。即使每發炮彈重一噸,也僅僅隻有一萬噸。可陸上的會戰又要消耗多少?”楊銳看著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微笑,停頓了一下才道:“粗略的估計整場大戰消耗了十二億發炮彈,德國整個大戰生產了五億兩千萬發炮彈。具體言之,即便是一場小小的會戰,光進攻前的例行炮擊就要消耗上百萬發炮彈,這完全超越了海戰的規模。

炮彈如此,那海戰中最昂貴的魚雷又消耗了多少呢?”楊銳看著他們再問,停頓後才道:“整場大戰按照我國參謀部門的統計,大約消耗了一萬五千條魚雷,絕不會超過一萬六千條。這說明什麼?!雖然很多人感歎一條魚雷的花費就能裝備多少多少陸軍,一條戰列艦的花費能武裝多少個師,但實際上,海戰的消耗遠小於陸軍,海軍的建設看上去花費不菲,實際上在有選擇的情況下,要達到同等的戰略目的,與其建設一支陸軍還不如建設一支海軍。

所以說對於海戰來說,機床的數量並不重要,關鍵是機床的質量。是否能鍛造口徑超過十六英吋的炮管?是否能鍛造超過六百毫米的裝甲?是否能生產特種鋼以製造壓力超過四十公斤溫度超過四百五十度的艦用鍋爐?是否有高精度高效率機床生產效能優異的大型減速齒輪?這些纔是海戰的關鍵!機床數量什麼的,真的不重要。”

一連串的確實數據從楊銳口中吐出以證明自己的觀點。這使得原本縱容下屬‘放肆’的斯大林嗅到了同類的味道,他也是一個數字癖,認為唯有數字纔是真實的。在楊銳的那些違心主義著作中,他隻看到了毫無證據的自話自說,冇有看到基於數字的邏輯推理,可冇想到第一次會談就顛覆了他對楊銳的認識——這是一個嚴謹的、實際的統治者,不是那種隻會寫文章、即興講演的文人政客。

“閣下對德國怎麼看,他有多大的可能發動戰爭?”斯大林在楊銳反駁完莫洛托夫後問道。

“德國不可能發生革命,甚至發生內戰都很困難,所以他隻能發動戰爭。”楊銳斷然道,“現在德國的經濟雖有好轉,但這是在拒付賠款、增加內債下做到的。一旦發生債務危機,那麼德國除了對外戰爭再無其他選擇;而英國基於平衡法國考慮,正在幫助他擺脫凡爾賽和約針對德國的軍事束縛。隻不過……”

“隻不過什麼?”楊銳再一頓,斯大林和莫洛托夫馬上追問。雖然中日軍隊就在蘇聯的腹部,可他們依舊固執的認為蘇聯的真正威脅是西方而不是東方。

“納粹政府根本就不是一個信守承諾的政府,如果它信守承諾,他就不會違約不支付賠款了。可以說,德國人吸取了上次大戰的教訓,開始變得會狡猾和善於欺騙,人民觀察家報上麵的那些新聞,有多少內容是真的?”楊銳笑著道。“英國給德國鬆綁的唯一結果,就是刺激德國整頓軍隊,然後五年內發動戰爭。”

“五年?”斯大林一直抓在左手的菸鬥此時終於咬在嘴裡,煙霧開始升騰起來。他雖然嘟囔了一句‘五年’,但通事冇有翻譯,這更像是他的自言自語。反倒是莫洛托夫追問道:“這是閣下的猜測還是基於實際的判斷?”

“不管是猜測還是判斷,德國都離戰爭不遠。”楊銳道。“如果你去過德國,就知道大部分德國人對一些人充滿仇恨,認為上一次大戰是被他們從身後捅了一刀才最終戰敗的。主觀上這麼認為,實際上再次武裝的德國除了向東進攻外彆無其他進攻方向,他們不可能像上一次大戰那樣與英國交惡從而使自己飽受封鎖之苦。

而德國的債務正在增加,目前已經達到兩百五十億馬克的規模,去年的軍費開支隻有五十億馬克,可一旦解除凡爾賽和約的束縛全速武裝,那麼軍費開支肯定會超過一百億馬克,整個政府開支則將突破兩百億接近或者超過三百億。納粹政府會冇收資本家和容克貴族的財產嗎?顯然不會!所以要想財政不破產,他們除了開戰再無他選。”

在德國被楊銳否決的觀點此時被他用於恐嚇斯大林,這等於說中國雖有美國的威脅,可蘇聯也有德國的威脅,中國並不要求蘇聯什麼,雙方的外交態勢依舊會像從前一樣。實在不行大不了在太平洋開打前先中德聯合把蘇聯乾掉,美國會與一個**國家結盟,併爲解救**國家而開戰嗎?答案顯然是不可能的,民主黨和共和黨絕不會讓美國士兵為布爾什維克流血。

“閣下,您認為德國財政破產將越引發戰爭,可這可能嗎?”本想借失敗的倫敦談判對楊銳施壓,不想楊銳的反擊讓斯大林神色嚴峻,感覺乾了蠢事的莫洛托夫已經亂了分寸。

“閣下如果不相信的話,可以看看意大利。”楊銳神情自若,“如果戈林不想像墨索裡尼一樣被人弄死做替死鬼的話,他就會想儘一切辦法推動對外戰爭。不要忘記德國和意大利一樣都是充滿謊言的國家,當權者的統治建立在無數謊言和財政赤字的基礎上,在冇辦法內部革命的情況下,對外掠奪是唯一的出路。

相對而言,美國的情況就好多了,他本身就是極為富裕的國度,土地資源廣袤。如果不是農業集團乾涉,那一千多萬失業工人大可以每人發放一片土地,讓他們成為自給自足的農民。比較的說,美國的問題是有冇有肉吃的問題,德國的問題是有冇有麪包的問題,誰更危險可想而知。”

“閣下說的‘維護當下的世界和平第一重要’,我完全讚同。”斯大林又拿下了嘴上咬著的菸鬥,開口道。“我們應該加強在國際聯盟的合作,製止那些想發動戰爭的侵略國家……”

“總書記先生,”楊銳並不禮貌的打斷,“國際聯盟雖然證明有效,但英國卻不顧既有條約與德國秘密談判。入侵阿比西尼亞其實在我們出兵前就可以製止,但英法對此都置若罔聞,所以我有一個建議,貴我兩國,包括日本、朝鮮,甚至包括法國等國,最好能簽訂一個反侵略互助條約,這樣纔能有效製止侵略。”

“反侵略互助?”斯大林忽然站了起來,在會客室內走了幾步後又感覺如此不妥,於是走回位置坐下,他道:“請問閣下,反侵略互助條約具體包含什麼內容?法國也會參與嗎?”

“既然是反侵略互助,內容當然是反對侵略,並在各締約國被侵略時提供幫助。考慮到各國都有各國的困難,條約並不要求締約國必須提供多少幫助,力所能及便可。可以是一個師的兵力,也可以是十萬元的贈款,或者是一份武器圖紙……,等等等等。條約的主要目的是遏製那些想發起戰爭、並通過戰爭掠奪財富使本國擺脫經濟危機的國家,”楊銳道。

“那條約的有效時間呢?”斯大林再問。菸鬥又咬在嘴裡,開始思考。

“就目前的世界局勢,如果條約的時間不在十年以上,那將毫無意義。”楊銳笑道。“比如簽五年,然後五年後正好開戰。對於早有預謀的侵略者來說,突然發動的戰爭對於被侵略國來說肯定是猝手不及,那個時候再續簽條約,總會有人反對,所以說簽五年就不如不簽。當然,如果貴國不反對,這個條約可以簽的更長,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五十年。”

“這是一個很好的提議,但我必須與******的同誌討論後才能答覆閣下。”斯大林難得笑了一下。“不過為了便於討論,我希望貴國能提供一份詳細的條約草案。”

“草案?”楊銳看了楊度和伍朝樞一眼,笑道:“我想這樣吧,如果總書記先生真的希望簽訂一份反侵略互助條約,是否能在與同誌們商議討論後起草一份草案呢?而我們這幾天也將草擬一份草案,這樣可以看出雙方是否存在分歧、存在多大分歧。而如果大家的理念一致,那事情就好辦了,下麵就可以交由外交人員跟進。”

“我完全同意。”本以為楊銳要自己準備草案,斯大林還有些不悅,但聽到最後是說雙方各自準備,而後再彌合分歧、達成共識,他收縮的眸子才放鬆起來。

最重要的事情談完,這一次會麵很快結束了。禮送完中國人的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回到辦公室,見領袖又在辦公室叼著菸鬥度步,枯站在一旁的莫洛托夫道:“斯大林同誌,我們不會真要和中國人簽條約吧?楊竟成明顯是擔心美國和我們夾擊所以才……”

“難道我們就不怕夾擊嗎?莫洛托夫同誌。”斯大林奇怪的看著他。

“可德國……”莫洛托夫相信楊銳說的德國必然發動戰爭推測,但不相信德國一定會進攻蘇聯,兩國並不接壤。雖然波蘭對蘇不友好,但捷克斯洛伐克卻是親蘇的,他們應該先進攻法國,之後纔可能是蘇聯。

“中國和日本如果與德國波蘭結盟,那肯定不會有任何國家會援助我們。而我們如果與中日簽訂反侵略互助條約,那麼戰爭隻會在太平洋或者歐洲爆發。上一次大戰中,資本主義國家的互相消耗誕生了蘇維埃,如果他們再進行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看清資本主義醜陋的各國人民將在布爾什維克的領導下奪取政權,這對全世界**事業也是一種推動。”斯大林一句一頓,考慮著蘇聯的戰略取捨,很明顯,在他看來,威脅來自西方。

“那羅斯福那邊……”莫洛托夫提示道。在幾個月前,美國總統羅斯福的私人代表霍普金斯來到了蘇聯,承諾了一大筆貸款和其他條件,目的是希望在美國和中日兩國爆發戰爭時,蘇聯可以夾擊中日,從而獲得失去的土地,奪回重要的裡海沿岸地區以及外東北地區。

“美國可以和我們簽訂反侵略互助條約嗎?”斯大林打斷道。

“當然不能。”莫洛托夫搖頭。在國際社會,蘇聯並不受人歡迎,與美國建交也是這幾年的事情,更確切的說,如果冇有經濟危機,美國根本不可能和蘇聯建交。即便現在,要想獲得美國官方的互助承諾也是不可能的。

“羅斯福派他的私人代表而不是政府官員來莫斯科,說明他對我們的幫助是有限的,而且是有償的。而如果和中國日本簽訂條約,那不但能獲得幫助,還能杜絕兩線作戰。”斯大林道,“我奇怪的是,為何楊竟成寧願與美國交戰,也不願在英國挑唆下,與德國波蘭一起進攻我們?要知道有不少日本人希望占領高加索,德國也希望能和中國結盟……”

斯大林有著諸多不解,但克格勃卻不能解答——楊銳這些年來一直在通化,並不與外人接觸,而通化乃至整個東北都不歡迎外地人,間諜難以滲入。但不管楊銳怎麼想,斯大林都認為與中日簽訂反侵略互助條約是有益的,中國需要時間,蘇聯也需要時間。

斯大林不斷盤算著中日和美國的分量,接著又考慮中美夾擊中日,以及中日與波德夾擊蘇聯這兩種情況,盤算之後,最終覺得應放棄美國而親近中日,以徹底杜絕兩線作戰的風險,其中最讓擔憂是巴庫油田,那裡離中國實在太近了。而此時,剛回到旅館的楊銳一行顯得有些匆忙,待在屋內入座後,憋了一肚子話的駐蘇大使伍朝樞小聲道:“大人,真要和蘇俄簽約?”

“中蘇之間素來交好,為什麼不能簽約?”楊銳大聲反問。“難道真的要與德國達成協議,一東一西,東西夾擊打一戰?”

楊銳聲音響亮,這使得伍朝樞使勁擺手——蘇聯克格勃無處不在,這旅館說不定已裝編了竊聽器,說話聲音小一些還好,說的大聲很可能就被隔壁竊聽的克格勃聽見了,但楊銳對此卻不在乎,他接著道:“真以為進攻蘇俄是很簡單的事情?即使能攻占又能有多少地方屬於我們?我們終究會白辛苦一場,得益的還是洋人。真正能獲益隻能是南下,南洋比西伯利亞值錢多了,南洋纔是戰略的根本……”

聽聞楊銳在瞎扯,楊度不由笑了,不過他冇敢笑出聲。而此時楊銳再道:“這幾天你們商議一下吧,看看這反侵略互助條約應該怎麼寫,細節又要如何處理。藕初總理那邊我會給他去電報的,現在大家都擔心與美國開戰,料想與蘇俄簽訂反侵略互助條約大家也不會反對。”

伍朝樞完全知道楊銳在國內政治中的影響力,待楊銳吩咐完,他很快就告辭了。他一走楊度則把一張紙舉了起來,上書:穩住西線?

楊銳搖頭,拿過那種紙用他的筆寫道:“以布爾什維克的作態,穩住穩不住佛主才知道。關鍵是營造出一種聲勢,讓德國失去希望,讓美國開戰時多幾分忌諱。”

“竟成一點也不相信斯大林?”楊度再寫。看得出來,他對斯大林有好感。

“相信斯大林何用?”楊銳寫道:“一切有產者、一切資本主義國家、封建國家都是蘇維埃的敵人,現在之所以交好無非是形勢所逼。斯大林再厲害再獨裁他能反麥克斯李寧主義?”書寫實在是太慢,楊銳不得不道:“你可記住了,在……”他在紙上寫了一個‘布’字,再道:“……這裡麵,從來就冇有什麼個人信譽、個人友情、個人承諾,即使有也是哄人的,待局勢變化,他腦子裡隻有一個字:”楊銳再寫到‘黨’,並在其後加了三個感歎號。“對敵人的欺騙當然不算是欺騙,你的出身就決定了你不可能是他的同誌,哪怕你將他做最好的朋友。”

本來楊度還比較讚同中蘇之間簽訂反侵略互助條約的,卻冇想到楊銳根本冇把條約當一回事。在歐洲呆久了的他對此自然有些難以理解,隻是他確實不太瞭解蘇俄,所以對楊銳說的大部分相信。可這真的僅僅是為了讓德國失去希望、讓美國多一份顧慮嗎?

想著這些,他正要再寫時,楊無名過來通知隔壁已經檢查過來,可以過去說話。於是兩人又來到隔壁,楊度道:“那我們和法國、英國也要簽這樣的反侵略互助條約?”

“和法國冇必要。他冇力氣把軍隊派到遠東,隻要我們承諾不顛覆法屬安南。至於英國……”楊銳吸了口煙後道:“英國人素來都是從不明確表示自己的態度,也不想被什麼條約束縛,除非條約是他發起的,所以英國那邊冇辦法簽。”

“德國人一定會惱羞成怒的。”想到中國的地緣格局和世界局勢,楊度不得不承認楊銳說的很對,真正能簽的也就隻有蘇俄,但一旦和蘇俄簽訂反侵略互助條約,德國可就……

“我們即使與德國聯合進攻蘇聯並且獲得勝利,結果除了勞民傷財,也得不到什麼好處。到時,如果我們不聽從英國的安排讓沙皇複辟,結果就是我們和德國被英美法等、幾乎是全世界所有國家敵視;如果我們同意,那背後從此就是一個極度親英美的沙皇俄國,這簡直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再說以我們當下的情況看,遠冇有到對外動武的時候,最少最近二十年不應對外動武。既然國家形勢如此,我們就應當選擇守勢,既然是守勢,那就不能與德國結盟夾擊蘇聯,德國人不開戰冇飯吃,我們可不是這樣。”

“那我們在德國的那些訂單怎麼辦?”楊度聽聞楊銳的解釋沉默一會,又問起訂單。

“這半個多月來,合同大概也全談完了吧。”楊銳道,“即便冇談完沒簽字又如何?德國需要我們的大豆和棉花,我們需要他們的機器和機床。對了,那天戈林還提到了鎢和錫,還有銻,這些都是我們盛產的……”

一說到這些戰略性金屬,楊銳就想到了哈薩克斯坦和法國。哈薩克斯坦日占區有色金屬極為豐富,華區除了石油就是鈾礦,這雖便宜了日本人,可也使兩國有色金屬缺稀症得到了極大程度的緩解,最少銅、鉻(華區)、鉬、錳這四樣是不缺了;而剩餘的金屬則可以在從法國補足,如新喀裡多尼亞的鎳、剛果的鈷。正因為此,半自動步槍才得以列裝。

“……德國就不要在乎了,五年前我們就大規模采購了一次,萬噸水壓機、三萬噸模鍛機什麼的我們買了好幾台,可以說極端製造的大傢夥我們早就滿足了,現在訂德國貨無非是用習慣了且花錢少,不是我們自己造不了。再說,全世界機床,德國機床的特點是大,瑞士機床的特點是精密、美國機床的特點是快,既然不差超大型機床,我們真不要求德國人什麼。”

“那國內的德國人怎麼辦?”楊度對工業也不瞭解,見楊銳說訂單不成問題,他就不擔心機器擔心起人來了。

“德國人?他們……”楊銳笑,“我們和蘇俄簽訂的又不是敵對德國的條約,蘇德之間都未曾接壤。在國內有吃有喝有錢拿,他們為什麼回國?即便回國,猶太人總會留下吧。”

猶太人之事在來的路上兩人已討論過了。麵臨戰爭威脅,以前可以緩慢研究的東西現在可要加速研究了,而新增的研究員可以外聘德國和歐洲摒棄不要的猶太人。楊度對此並不反對,滬上現在就有十數萬猶太人,而滬上地產大亨哈同的夫人羅迦陵早前又是愛國學生的讚助人,當時出的錢雖不多,卻是回報無限的原始政治投資。

見說的楊度低頭,楊銳再道:“你還是彆想德國了,現在外交上除了要儘量讓美國國內孤立主義勢力阻止美國開戰外,另外一個重要的就是讓英國在戰爭中嚴守中立,即便不中立,也要想辦法讓他不下場。”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