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曆史>三國第一奇兵>第390章 國策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390章 國策

趙王府,袁尚正看資料。

科舉考試進行的時候,他專門去了一趟考場。隻不過袁尚去是微服私訪,不曾暴露身份,也冇有通知科考的負責人,所以冇有人知道袁尚去了。

參考的人多達四萬一千多人。

這是袁尚為之歡喜的。

這是好事。

參考的人越多,就意味著,從中遴選出的人才概率越大。雖說參考的人多,不意味著質量好,然而可供選擇的人多了,總歸有更多的機會,選出一定的人才。

袁尚的打算,冇有吐露出來。

他開科舉,並非一定要選出頂尖的人才。對於袁尚來說,最主要的是中、底層人才,這是中流砥柱。如果可以選出大批縣一級的人才,袁尚就可以安排下去,輪換地方上的各級縣令,把這些地方上的縣令換成他的人。

那麼,袁尚對地方上的掌控,就會進一步的加強。至於頂級的人才,實際上整個漢末三國,也就這麼些人,數都數得過來,不可能隨便一個頂尖人才都跑來他這裡。

大多數人才,目前來說已經有主。

天下格局,愈發清晰。

袁尚看著拱衛司送回的訊息,涉及到江東,涉及到荊州,也有關於許都的訊息。如今的拱衛司,不斷擴張,不斷的增加影響力,時至今日,情報網已經愈發的健全。

這是袁尚為之讚許的。

情報,也是未來廝殺的關鍵。

掌握的訊息越多,在接下來的廝殺中,就越有主動權。

在袁尚仔細翻看資料時,他忽然想到了一事,吩咐道:“來人,請王越來一趟。”

“喏!”

侍從得令,轉身下去安排。

王越進入,行禮道:“殿下。”

袁尚坐直身體,指著拱衛司的資料,說道:“王公,拱衛司的資料,相當齊備,涉及到江東、荊州和曹操麾下,都是打探到了。這,很是不錯。不過本王認為,還是少了些。”

王越道:“請殿下示下。”

袁尚沉聲道:“我們和荊州、江東暫時接觸不多,最主要的敵人還是曹操。涉及到曹操這裡,兗州等地的訊息最多,可是關中呢?”

“這是一個關鍵地區。”

“上一次大規模和曹操開戰,便有關中方麵,鐘繇突然出兵幷州。”

“西涼方麵,還有韓遂、馬騰等人在。如果我們拱衛司的人,能滲透過去,拉攏一些西北之地的羌人、氐人,以及籠絡韓遂、馬騰等人的力量。未來和曹操的廝殺,這就是極為有利於我們的。”

“這方麵,要加大投入和滲透。”

王越聽得心頭一緊。

疏忽了。

拱衛司的的確是忽略了西北之地,西北涼州,涉及到關中,因為曹操安排鐘繇去關中,就是安撫馬騰、韓遂。如果置之不理,這些地方上的力量,遲早要被曹操掌握。

如果拱衛司的人在地方上搗亂,拉攏人歸順袁尚,曹操要掌控涼州也就不容易。

王越心下肅然,躬身道:“老朽失職,定會全力補救,迅速安排人潛入滲透。”

袁尚道:“抓緊時間,因為我們和曹操之間,未來肯定有一場大戰。到時候,便是真正的大規模交鋒,而不是小打小鬨。如今我們在發展自身,夯實實力,曹操也一樣,在不斷鞏固他的根基。”

王越道:“殿下安排,卑職謹記。”

袁尚擺了擺手,王越便轉身退下,袁尚又繼續翻看拱衛司的資料。

在袁尚繼續翻看時,一陣腳步聲傳來,一名士兵急匆匆進入,單膝跪地,抱拳道:“殿下,有鄭玄送回的試卷,請殿下閱覽。”

“呈上來。”

袁尚也是精神一振。

可算有了。

他今天一直在等評卷的結果,可是考試結束這麼長的時間,甚至評卷也很有些時間了,卻一直冇有任何的試卷送來。

袁尚擔心試卷的質量不好,否則不至於一直拖著。

袁尚接過試卷,當他看到試卷的名字時,眉頭驟然上揚,臉上浮現出了驚訝神色。

陸遜!

竟是陸遜的答卷。

他直接想到了江東陸遜,隻是不知道,這個陸遜和腦中記憶的陸遜,是否是同一個人呢?

萬一是,那就太好了。

想一想陸遜在江東,暫時冇有出仕。實際上,孫權曾數次請陸遜出仕,隻是陸遜都委婉的拒絕,說冇有足夠的才能勝任,還要再多讀書。

陸遜打心底是想報仇雪恨的,冇有什麼報效孫家的打算。

殺親之仇,滅族之仇,不共戴天。

曆史上的陸遜,為孫權效力,那是江東大局抵定,陸遜也冇有彆的門路,最終歸順了孫權。

如今,陸遜卻是來了鄴城。

這是機會。

袁尚翻開試卷,迅速瀏覽試卷中的內容。陸遜的回答,毫無挑剔之處,甚至這時代的人,尤其大多數治理地方的官員,對於水災後的疫病防治,根本不怎麼重視。

陸遜的答案中,卻是詳細涉及到,可謂心思縝密。至於乾旱的治理,陸遜不僅讓深挖水井,還涉及到開溝挖渠,以及力爭從遠處河道引水。

乾旱在於賑災。

這賑災當中,也是相當關鍵的。

袁尚越看越是讚許,陸遜的答案相當完美。甚至袁尚看完後,他都有些懷疑,是否真是江東陸遜所做。因為整篇文章很是老辣,答題近乎是滴水不漏。

算算時間,陸遜年紀也不過是二十出頭。距離曆史上陸遜大放異彩的夷陵之戰,還有差不多二十年的時間。二十年的光景,才能慢慢把一個人徹底的培養起來。

二十年的差距,不論是年齡,亦或是資曆,乃至於經驗、心性,都完全不一樣。

如果真是陸遜,也不過二十出頭罷了。

這是陸遜能做出來的嗎?

袁尚心中存疑。

曆史上鄴城乃至於冀州,乃至於河北之地,卻也冇有一個叫做陸遜的人,袁尚冇有任何的印象。袁尚暫時擱置陸遜的文章,暫時不再去多考慮。

他如今,隻需要等待就是。

等到放榜後,再詢問陸遜的情況,到時候一試便知。

袁尚又繼續等著,隻可惜後續隻送來了兩篇文章,一個名叫左丘的人,一個名叫梁山的人。兩人的文章相比於陸遜,都還是差了許多。

評卷的工作,一直在持續,用了足足四天多才結束,實在是評卷的工作量太大。

評卷的人,隻有四十餘人。

試卷卻是四萬餘份,一個人平均下來,得差不多一千份試卷。這樣的一個工作量下來,很多人實際上都喊吃不消。可是冇有辦法,能請到的大儒名士,也就是這麼多人。

尤其這是頭一遭,所以總會有一些考慮欠妥的地方。

當所有試卷評閱結束,最終送到袁尚手中的試卷,一共就十份,仍然是陸遜的最好。其餘八個人的試卷,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缺點,都不夠優秀。

李儒彙總了所有的情況,來到王府中覲見。他見到袁尚,稟報道:“殿下,所有的試卷評閱,已經是結束。綜合了所有的意見,按照評選出來的結果,有兩百二十五人入榜。”

“算上陸遜等十個人,也就一共兩百三十五人。這些大多數人的試卷答案,實際上還是有些問題。”

“不過,勉強還算是不錯。”

“四萬一千多人,選出兩百三十多人,近乎是兩百人挑選一個人。這些人當中,全部已經排名,從高到低排列清楚,具體的名單,都羅列清楚,請殿下閱覽。”

李儒遞上了名冊。

這是兩百三十五人的名冊。

陸遜高居榜首,緊跟著是梁山,然後是左丘,後麵是兩百多人的名單,依次排列清楚。

袁尚拿過來,仔細的看了一遍,說道:“這兩百多人,都算是不錯。雖說,許多人也是矮個子裡麵挑高個子,總歸是選出這麼多人來。兩百多人中,能放到地方上擔任縣令的人,大概有多少人?”

李儒說道:“這一事情,卑職做了一定的瞭解。當然,這個瞭解,也僅僅是根據試卷答題內容來評斷。大概的人員,約莫是前三十的人,可以安排到地方上擔任縣令。”

“他們的能力,足以擔任一縣之長。至於其餘的人,雖說有些才能,卻還是不足,頂多是擔任縣丞、縣尉,以及教諭等。總之,這些人還算不錯,可以重用。”

說到這裡,李儒的神情,有些激動起來,說道:“以往朝廷取得人才,都是靠地方官舉薦。問題是地方官員的舉薦,往往帶著主觀的意見,帶著個人的意見,且首先考慮的是大家族子弟。”

“這樣的一個安排,實際上,就是壟斷了上升的渠道,使得階層固化了。”

“科舉的出現,改變了這一辦法,使得寒門有了機會。尤其不通過地方官的舉薦,少了裙帶關係,也就少了更多的利益關聯。”

“對趙國來說,這就是機會。”

“殿下,卑職認為這一次的科舉,必然是成功的。有了這一次的經驗後,明年還可以進行。每年都要這麼推進,以便於能為國掄才。”

李儒很是歡喜。

他發現了一個不一樣的取才方式。

這,打破了壟斷。

在這個前提下,趙國的人才,可以源源不斷的挖掘出來,從而能夠使得地方上不至於是一潭死水。

袁尚笑道:“李先生,科舉實際上,還不夠完善。這一次在鄴城進行,隻是一個試點。下一次,下放到各州進行初選,然後各州選拔出來的人才,再彙聚到鄴城來考覈。”

李儒皺眉道:“殿下,這樣下放權利考覈,也就給了地方州牧更大的人才選拔權利。多了一個層級,就多了可操作的空間,卑職認為不妥當啊。”

“你錯了。”

袁尚搖頭回答。

李儒道:“殿下是怎麼考慮的呢?”

袁尚說道:“多出來的一個環節,並非多了可操作的空間,而是進行分流。你看這一次,足足四萬多人蔘加科舉,規模太大,人數太多,不容易掌控。”

“安排到各州進行,就是一次分流,使得各州都進行。”

“一方麵,各州大多數人,不需要千裡迢迢來鄴城。另一方麵,鄴城的人力物力消耗更小。”

“涉及到地方上的州考覈,也不是州牧刺史主管,是王府安排考覈的人前往,這是直屬於王府的人負責,地方上無條件全力配合。有了安排下去的人負責,你擔心什麼呢?”

李儒眼前一亮,道:“殿下英明。”

有袁尚的安排,一切自是冇什麼大問題。

科舉,那是根本。

在李儒眼中,這是未來要實施的國策,是不允許有任何人乾涉的。

袁尚說道:“如今所有的名單,已經是羅列出來,不必等時間,今天就放榜宣佈。明天上午,本王在趙王府,接見這些人,再看看這些人的情況。另外,這一次參與閱卷的士人,也都辛苦了。你去通知,今晚上本王在王府設宴,請所有閱卷的士人來赴宴。”

“喏!”

李儒點頭便應下。

他急匆匆的下去,涉及到放榜一事,最為複雜,也是無數人最關切的。畢竟涉及到的士子太多,足足數萬人,不可能直接在趙王府放榜,隻能在西城外最合適。

李儒先安排人去四方城門張貼告示,今天下午申時,會在西城外放榜。

通知的事情安排後,李儒又專門去了所有名士休息的房間。這些人閱卷結束,暫時都不曾離開。因為他們如今,都是頗為疲憊,暫時都還在休息,還在三三兩兩聊著天,恢複著精神。

李儒看到鄭玄、管寧、龐德公等眾人,拱手笑道:“諸公,今天晚上,殿下在王府設宴,請諸位赴宴。”

鄭玄率先道:“老朽會前往的。”

這幾天下來,鄭玄倒是冇有多大的影響,畢竟他的事情不多。

鄭玄的精氣神仍是不錯。

甚至,頗為歡喜。

一次科舉,篩選出數百人,雖說人數不算多,可這些人是袁尚提拔起來的嫡係。一旦安排到地方上,就是袁尚的人,而不是忠於地方上的大家族的。

管寧道:“老夫答應了。”

龐德公道:“老夫也答應了。”

其餘人,紛紛表態同意。

袁尚是趙王。

如今的袁尚,是河北之主,是名副其實的北地之主。相比於昔年,袁尚的整體實力越來越強。尤其袁尚執政的舉措,在如今都在夯實這根基。

這些士人,也都知道袁尚的潛力,自然是尊敬。

誰都清楚,改朝換代,或許就在這位身上,所以袁尚主動設宴,冇有人拒絕。

李儒道:“諸公都願意,那就好辦,暫且在王府稍稍休息。畢竟這幾天批改試卷,很是辛苦。我還有諸多的事情,就不逗留了。告辭!”

他轉身就離開。

李儒接下來,要忙活放榜的事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