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一向為人低調,即便被封太尉其實並未就任,一向很少露麵,本想混在段煨軍中,等風波平息之後轉回西涼,冇想到劉和纔出現就直呼其名,讓他心驚不已。
正當他猶豫不決之時,段煨已經帶著劉和來到麵前,隻見劉和氣宇軒揚,卓然不凡,隻好抱拳道:“在下賈詡。”
劉和看著這個乾瘦而普通的老者,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難把他和毒士兩個字聯絡在一起,笑道:“先生周旋於李傕、郭汜等人之間,保全陛下及群臣,楊司徒已經告知我了,二位皆是護駕有功之臣,我們一同去麵聖吧!”
段煨和賈詡反倒有些疑惑,這劉和來得突然,做事卻也奇怪,從河內行軍而來,不去安邑見駕,卻先跑來這裡,來了又不抓人,到底是為何而來?
第二日一早眾人來至安邑,麵聖見駕,一應繁雜的程式讓劉和頭疼不已,此時的獻帝才十五歲左右,雖然董卓說他比劉辯聰明,但劉和卻半點也看不出來。
也許是獻帝這幾年被董卓挾持,又經曆幾場戰亂,早已膽戰心驚,冇有了當年剛從宮裡出來的那股銳氣,隻剩下唯唯諾諾,敬小慎微了。
楊彪早到城中,將洛陽之事告知眾人,雖然如今的劉和同樣是尾大不掉,但他畢竟是劉家人,明顯看出來獻帝臉上帶著笑容,整個人也輕鬆多了。
見駕之後,黃琬等人商議封賞之事,劉和卻並不著急,先奏明天子,安邑畢竟是小城,不能久留,洛陽荒廢,將行宮先設在鄴城,待洛陽修複之後,再重回洛陽。
眾人皆知劉和已經統一河北,局勢穩定,到了那裡再也不用受罪,紛紛點頭答應,等到了鄴城之後再重新委任官員不遲。
馬超自見了趙雲之後,發現又多了個對手,但偏偏趙雲忙著護駕,不肯與他交手,急得馬超團團轉,眼看就要回長安覆命,便來找劉和,請他說情與趙雲一戰。
劉和笑道:“子龍忙著護駕,豈能兒戲?你若真要與他們切磋,隨我一同前往冀州豈不更好?”
馬超為難道:“可我奉命救駕,如今已經完成任務,再不回去覆命,如何向家父交代?”
劉和言道:“這倒簡單,孟起護駕有功,我可表奏天子封你為奉車都尉,隨駕出行,這樣令尊也不好勉強,而且到了冀州,我們的下一個對手便是呂布……”
“呂布,這三姓家奴!”馬超一聽呂布的名字,頓時雙目放光,這幾天和張飛交手,總是提起呂布,而他也久聞呂布大名,隻恨不能一戰,這怎能不讓他動心?
劉和點頭道:“中原人才輩出,武將極多,能做你對手者不下十餘人,那時候不用切磋,也能讓你揚名立萬,若回到關中,便要與天下英雄失之交臂,將軍意下如何?”
“好,我跟你去!”馬超目光熠熠,滿口答應。
馬岱著急了:“大哥,我們出兵近一月,再不回去覆命,叔父他老人家等得心焦。”
馬超擺手道:“你帶著人馬回去覆命,我和二弟留下一千精銳即可,大哥我現在是奉車都尉,不伴隨王駕成何體統?”
馬岱知道馬超脾氣桀驁,根本勸不住,隻好無奈答應,先回去向馬騰說明情況,再做定奪。
眾人在河東休息一日,馬上便啟程趕往冀州,由趙雲和馬超隨行護駕,徐榮也從河內趕到安邑,整個河東將由他來鎮守。
王邑在河東太守任內一直恪儘職守,依然掌管政事,劉和將張繡、衛覬等邀請往鄴城,忽然想起他那個嬸嬸鄒氏,這個幾乎讓曹操喪命的女人。
本待要去見見,但人家正在服喪期間,又是自己的長輩,實在找不到喪命藉口,便讓王邑為她在東城單獨安排了一間小院,暫時在這裡安身,為張濟守喪。
先不管劉備和馬騰是否真心忠於漢室,現在河內有張遼,河東有徐榮,有這兩人防備關中人馬,可保萬無一失。
這一日車駕到河內休息,劉和與賈詡閒談,問道:“今天子東歸,君臣無恙,雖保住王庭,但漢室衰微,詔書傳下,恐各諸侯不肯聽命,有損天子威儀,先生以為當如何整肅朝綱?”
這幾日賈詡與劉和相處,依然明白劉和心意,見他對自己如此重視,又胸藏大誌,再想起李傕等人的愚蠢和固執,兩下對比,簡直是雲泥之彆。
賈詡是個識時務之人,自知劉和此番問話,便是拉攏之意,略作思索之後答道:“將軍本為漢室宗親,如今又奉天子以討不臣,詔令傳下,天下莫敢不從,然不可操之過急,急則生怨,若諸侯聯手反來彈劾,於將軍大為不利。”
劉和歎道:“我正是為此事煩憂,自朝廷任州牧以來,各地擁兵自重,視朝廷於無物,各自為政,一旦其根基穩固,天下必會大亂,又不可緩圖,先生可有良策?”
雖說他是漢室宗親,奉天子行事比曹操名正言順多了,但現在的諸侯早已有了野心,不遵從聖旨的可能性極大,一旦第一道詔書發出去收效甚微,以後可就更難辦了。
劉和並冇有奢望隻憑獻帝這一張牌就能讓天下歸心,但也要讓他發揮最大的作用,第一炮一旦打出去,就一定要打響,至少要威懾眾諸侯才行。
賈詡的小眼睛微微眯起,撫須道:“今天子無恙,卻因洛陽荒敗不能回朝,暫居鄴城,此並非長久之計,將軍當務之急便是重修洛陽城,安定聖駕,可詔令各地州府捐贈錢糧修複宮室,此為人臣之道也!”
“哦?”劉和一怔,忽然領會了賈詡的意思,點頭笑道:“太尉所言極是。”
賈詡也不再多言,二人相視一笑,一切儘在不言中,這是個最折中卻又不會觸怒諸侯的計策,也能試探出各諸侯的心思,一舉兩得。
毒士果然名不虛傳,既不下詔強行改變各諸侯,以免局麵尷尬,也不能讓皇權變得可有可無,這個計策就是投石問路。
到時候看各諸侯繳納錢糧多少,就能試探出其態度如何,膽敢有抗旨不遵的,也有了出兵討伐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