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蕃在左翼嘶聲呐喊,對自己麾下所有的人馬進行最後總攻的動員。
麾下五千騎兵聽到全麵進軍的號角聲也是熱血上湧,他們紛紛攘臂高呼,響應著王蕃的號召。在發出排山倒海般的長嘯後,王蕃一馬當先,帶著五千騎兵彙成一股勢不可擋的洪流衝了過去,前進道路上來不及避開的,不論是漢軍士卒還是涼州士兵,都被雜亂的馬蹄直接踏了過去,變成一灘灘血肉泥團。
而王國最關心的右翼在聽到左翼的號角聲響起後,過了一會,終於也響起了全麵進軍的號角聲。最終來自三麵的號角聲彙聚成一片,在戰場上此起彼伏,韓遂的將旗也開始向前挪動,跟隨著將旗所向,右翼的全部兵馬也緩緩壓上了漢軍的陣線。
與此同時,王國也看到了漢軍旗幟招展下,中軍不斷分出兵馬去支援兩翼的陣線,與之相對的正麵陣線上的漢軍旗幟一下子稀疏了許多。王國對此哈哈大笑,他要的就是這個結果,現在皇甫嵩身邊可以用的預備兵力已經寥寥無幾,自己親率兵馬加入戰局,必能旗開得勝,馬到功成。
“全軍出擊!”
王國長劍所指,正是皇甫嵩大纛所在之處。他身邊的三千人馬也轟然響應,簇擁著王國向對麵漢軍的中軍位置衝去。
“君侯,叛軍全麵進軍了!”
一直侍從在皇甫嵩身邊的梁衍臉上儼然變色,轉首麵向安坐在馬上的皇甫嵩。雖然他是幕僚文官,但是自詡膽色,不肯落在其他人後麵,追擊以來就乘馬跟隨在皇甫嵩身邊。隻是這種近十萬人的交戰的場麵絕對是超乎他麵對兵書時的想象的,所幸他跟隨的是皇甫嵩,在氣勢洶洶、人數眾多的叛軍麵前三軍之帥依然是屹立如山、指揮若定。不過當看到叛軍全軍壓上,彷彿要劈開漢軍正麵的防線時,梁衍還是心跳不已,兩眼直直看向了在場的漢軍主心骨皇甫嵩。
皇甫酈比起梁衍來臉色要好一點,但也是表情沉重,他心中暗暗惱怒身為後拒的董卓大軍竟然敢遲遲不至,此人此心即可誅之。不過當下戰局正是吃緊,正麵防線的得失已經關係到全域性的勝負,他甩頭丟掉那些不合時宜的念頭,正色抱拳向皇甫嵩請令:
“叔父,請撥給孩兒五百中軍鐵騎,侄兒定當摧鋒破陣,親自斬下王國的狗頭,獻於叔父階前!”
在皇甫酈看來,隻要自己有五百隸屬中軍的漢軍甲騎,定能夠一舉擊破當麵之敵。漢軍的中軍騎兵是真正的鐵騎,能夠護衛在主將身邊都是武藝精熟、驍勇善戰的漢軍銳士,人馬裝備就更是精良,這支騎兵不僅人人身披兩重甲,就連馬匹也披掛了精良的馬鎧,戰馬的麵簾、雞頸、當胸、身甲等等一應俱全。這些重騎是軍國利器,所向無敵,先前逼退涼州精銳騎兵隻是牛刀小試,就已經殺得他們膽寒潰逃。現在用在擊破王國親率的兵馬上,正當其時,也該是自己和這些精銳鋒芒儘顯的時候了。
皇甫嵩淡然地看著身邊已經色變的幕僚文官和踴躍請纓的侄兒,沉吟一下,最終果斷開口:
“毋急,此時還不是時候!”
皇甫嵩安坐在馬上,神融氣泰,長鬚飄飄。他胸有成竹地對著身邊諸位幕僚和皇甫酈說道:
“自古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王國力竭而欲求勝,猶如籠中之獸,呲牙頑鬥,徒勞無功耳!”
說完,他又看了皇甫酈一眼,揚鞭指點王國兵馬說道:
“此時正麵我軍陣線已經收縮,猶如一張蓄力已久的強弓,正候著叛軍兵馬往裡麵衝。叛軍想牽製我軍兩翼來尋求中路突破已是不可為,兵法有言‘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正是此理!傳我將令,中軍的長矛陣壓上,迎擊來犯叛軍!”
隨著皇甫嵩遊刃有餘的指揮,漢軍中軍的兩個長矛方陣大步向前,擋住的正是王國親率兵馬衝鋒的道路。須臾之間,席捲而至的王國兵馬就撞上了嚴陣以待的長矛陣,頓時人仰馬翻,而後麵跟著的聯軍步卒則藉著騎兵衝過的空隙冒死衝了過來,企圖擴大戰果,兩軍將士也知道此刻戰局攸關,就在這幾百步的陣線上互不相讓、來回割據。
看到王國親臨的人馬在兩個長矛方陣的夾擊下寸步難移,皇甫嵩身邊的幕僚文官頓時鬆了一口氣,對皇甫嵩的指揮鎮定和對全場戰局的掌握心悅誠服,紛紛褒讚皇甫嵩用兵如神、堪比孫吳。
皇甫嵩笑了笑,他統兵多年,對這些口頭上的褒揚稱讚已經免疫了,轉而將視線投向己方的左翼,自己的右翼有河灘蘆葦掩護,再加上全軍的蹶張士、引強士都是佈置在那裡,叛軍的人馬絕對冇有能力突破。
反而是自己的左翼這邊,叛軍在這一麵佈置的兵馬最多,皇甫嵩也看到了韓遂的將旗向前推進,可是這一麵叛軍的攻擊依然乏力,更像是隻為纏住漢軍而已。一向謹慎的皇甫嵩當然不會輕敵,做出低估對麵叛軍的戰鬥力的判斷,所以他一直密切關注著左翼的動態,隨時防備叛軍做出驚人之舉,突襲己方的陣線。
就在皇甫嵩將視線投向叛軍右翼的時候,右翼的韓遂也在張眼打量著漢軍的中軍大纛的位置。當韓遂看到漢軍中軍位置旗幟招展、大纛紋絲不動的時候,歎了一口氣,不過很快又冷笑幾聲,他輕蔑地望瞭望了已經攻入漢軍陣中的王國中軍方向,轉頭對一名護衛在身邊的親兵統領說道:
“我觀漢軍中軍所在,穩如磐石,不可輕犯。王國不知漢軍虛實就一味鼓譟進軍,正是自尋滅亡的之道。阿英,派往左翼的信使可回來了!”
那名親兵統領聞聲一動,立馬在馬上欠身說道:
“稟主公,信使剛剛已經返還,少君已經接令,正帶著人馬趕來和主公彙合!”
“大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