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曆史>三國縱橫之涼州辭>第476章 折衝樽俎董公仁(上)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476章 折衝樽俎董公仁(上)

王必終究不能夠和郭嘉持相同意見。

他雖然主張趁著閻行陣營與天子朝臣暗鬥明爭之際,出兵赴雒,再利用朝野的潛在勢力,奉迎天子離雒,可像郭嘉這種視閻行陣營為大敵,主張先一舉撲滅後患的建策,王必還是覺得太過激進冒險,他實在不敢苟同。

兗州纔剛剛控製了大半個豫州,淮南的袁術、荊襄的劉表依舊對豫州南部虎視眈眈,而且與曹操為敵的呂布隨後襲取了徐州,兗州東麵又增添了一個不穩定的因素。

這個時候,再與閻行陣營不死不休,豈不是四麵樹敵,自取滅亡。

於是,主張趁虛而入的王必與主張以“勢”取閻的郭嘉,最終選擇各自擬信,派遣快馬送回兗州,以供曹操參詳決策。

···

數日後,兗州昌邑。

王必和郭嘉的書信已經被送到了曹操的案頭,頭戴皂色帢帽、身著輕綃褻服的曹操端詳著這兩封書信,不禁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其實不僅僅是郭嘉與王必之間有爭議,兗州內部的文武對於西迎天子一事,也是各有看法,甚至還會當堂爭論起來。

不看好曹操奉迎天子的文武認為,奉迎天子雖然好處很多,但與閻行陣營開戰,難度和風險也太大了,加上雒陽本來就是國朝京都,又豈是說遷都就能夠遷都的。

試想一下,長安作為國朝的西京,可當年董卓想要遷都的時候壓力還會那麼大。

現下兗州奉迎天子之後,想要把京都遷徙到自家的轄區,這等出格之事,天底下士民的悠悠之口,又豈能夠饒過曹操,可彆一著不慎,身為兗州牧的曹操被天下人指為像董卓、李傕那種亂臣賊子,那就麻煩了。

而看好曹操奉迎天子、遷徙京都的毛玠、荀彧、程昱等人,則力主要趁著閻行控製下的雒陽朝廷立足未穩之際,趁虛而入,利用朝野的反閻勢力,搶先一步將天子和朝廷都護送回到兗州的轄地。

曹操本人絕不是泥古不化、固守常規之人,他內心也是讚同毛玠、荀彧等人的建議,隻不過他還需要知道更多雒陽朝廷的內情,才能夠更好地把握好時機,出兵赴雒、奉迎天子。

隻是冇想到,王必和郭嘉探查了雒陽朝廷的內情之後,分歧會如此之大。

王必的想法和毛玠等人類同,依舊跳脫不出“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窠臼,但是郭嘉往河南尹走了一趟之後,敏銳毒辣的目光已經從朝堂的少年天子、袞袞諸公轉到了河東的軍政製度上,主張利用和河東之前有過交兵的河北勢力,一同來對付、消滅河東這股蓬勃向上的新生勢力。

郭嘉的建策很大膽,也很有誘惑力,哪怕果斷乾練如曹操,看完了郭嘉的書信之後,也不由沉吟思索起來。

正在曹操思索不語的時候,堂外傳來了中軍校尉史渙渾厚的聲音。

“明公,董都尉已至!”

“快請他進來!”

思索中被打斷思緒的曹操一聽到是掛著騎都尉頭銜的董昭前來,不怒反喜,哈哈大笑,起身移步,親自迎接。

堂門處,一襲青衫、白麪微胖的董昭一見到曹操親自起身相迎,他臉上的肥肉頓時堆起笑容,泛出了受寵若驚的表情,趨步惶恐地向前行禮說道:

“何勞君侯親迎,昭內心著實惶恐!”

“哈哈,公仁不必多禮,此次孤邀你前來,是有要事相商的,來,先入席!”

曹操笑嗬嗬地拉著董昭入席,並與之並坐,談笑之間宛如故人之交一般。

但其實,董昭在曹操麾下的身份很是特殊。

董昭是濟陰名士,本來是投奔河北,並得到了袁紹的重用,他也在袁紹與公孫瓚爭奪冀州的鬥爭中立下大功,隻是因為董昭的弟弟董訪在張邈軍中,而張邈與袁紹矛盾激化,袁紹聽信讒言,想要怪罪董昭,董昭見勢不妙,逃離了河北,途中經過河內,被張楊強留下來為他效力。

董昭慧眼擇主,雖然遭到張楊的強留禮待,但是他已經看出張楊並非這個亂世的明主,無心為張楊效力,於是也隻是為了苟全性命,才與張楊虛與委蛇,內心一直留意著天下局勢的變化。

後麵因為呂布襲擊邊邑挑起事端,輕啟邊釁的河內與早有準備的河東隨即陷入大戰,河內軍隊連戰連敗,連張楊也被河東大軍圍困在了野王城。

在此期間,董昭眼見不妙,又再一次提前逃脫,跑回了兗州老家,與已經控製兗州的曹操開始有了交集。

因為顧忌到了袁紹的存在,所以曹操雖然知道董昭的才能,卻不敢堂而皇之地辟除董昭入府,隻能是以禮相待,不時派遣親信給董昭送去禮物、書信。

後來曹操平定兗州叛亂,攻滅張邈勢力的時候,也因為董昭的緣故,赦免並繼續任用其弟董訪。

對待董昭,曹操並非不用,隻是在靜候時機,而現在,就是將這位大纔派上用場的時候了。

在交談之中,曹操與董昭談論了雒陽朝廷的內情,一點也不將董昭視為外人,甚至將郭嘉的書信交給董昭觀看,以此來向董昭問計。

曹操心中糾結的是,他既想出兵赴雒、奉迎天子,又不想在西麵與閻行這等強敵大打出手,四麵樹敵,讓虎視眈眈的袁術、劉表、呂布等舊地、隱患有機可乘。

他既想要采用郭嘉的建策,利用袁紹的龐大實力來對付閻行,又怕讓河北的勢力過多介入,一旦袁紹臨時起意,也想要奉迎天子,那曹操無力阻攔,就反而是引狼入室,辛辛苦苦穿針引線一場,卻白白為他人做了嫁衣。

因而,他想要谘詢董昭的意見。董昭曾經在袁紹麾下效力,在河內時也曾與長安朝廷打過交道,對河東的閻行勢力也頗有一些瞭解,更重要的,是董昭擅長折衝樽俎之道,在這一點上,連他麾下的荀彧、程昱都要稍遜一籌。

毫無疑問,董昭就是曹操心中想到的破局第一人選。

而董昭,在看完書信之後,沉吟許久,方纔張著小眼睛,看向曹操問道:

“昭心中思得‘兩虎相爭’之計,卻不知君侯能用否?”

曹操撫須微笑,他也是才思敏捷之人,自然聽得出董昭的言下之意,兩虎一是袁紹,一是閻行。

因為董昭逃罪於袁紹,而曹操又與袁紹乃是好友、同盟,所以不僅曹操不能夠明目張膽地辟用董昭,兩人平日裡交談也是儘量避開袁紹這個話題。

現下,董昭在獻策之前,隱晦地提到了袁紹,就是想要試探曹操的心意,若是曹操隻是想要奉迎天子,內心深處卻無與袁紹相爭的雄心壯誌,那董昭的建策,不獻也罷。

“公仁但說無妨,孤願聞其詳!”

得了曹操篤定的回答,董昭點點頭,開始說道:

“君侯心中所患,小者為河東,大者為鄴城,故而昭以為,郭參軍此計可行。袁本初行事雖曰持重,實則遲疑,一遇大事,麾下文武各言利害,袁本初難決於心,必然久拖不決。”

“君侯不如遣使前往鄴城,遊說袁本初一同出兵赴雒,鄴城出兵與否皆無妨,隻需以河北之勢分三河之勢,兗州再乘便進軍,搶先一步,奉迎天子,必告功成。事後再假言移駕鄴城,袁本初多疑無斷,必疑而緩之。”

說到這裡,董昭頓了一頓,瞧了曹操一眼,又繼續說道:

“如若袁本初疑緩,君侯再可遣人說服天子朝臣,定都於兗、豫之間,如此,則朝廷歸於兗州,君侯也可奉天子以討不臣,成就王霸之業!”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