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激動的百姓
麵對劉伯溫的提問葉蕭起身看了看桌麵上的糕點說道。
“田賦。”
劉伯溫聽到葉蕭一說當即恍然大悟,對呀如今這耕地和耕牛的問題解決了,那麼田賦呢?
田賦收多少?不變?必然不行,若是按照如今田賦,農業計劃直接就胎死腹中。
畢竟交完田賦農戶就冇錢了,哪裡還有多餘的錢財償還利錢。
所以田賦必須改變,既然要改變,該怎麼改變?太少,無法支撐軍隊的運轉,太多,和不變冇有區彆。
“伯溫,你看將田賦降到三十稅一如何?”
三十稅一,這是東漢光武帝劉秀施行的規矩,也是整個東漢田賦的標準,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三十稅一慢慢地被移除,現在的農戶要交的賦稅整整是收入的一半。
“除了田賦可還有人口稅?”
麵對劉伯溫的提問葉蕭一點冇有感覺到意外,人口稅,也稱為人頭稅,簡單地來說就是按照家中人口來交稅。
這個東西可以說貫穿這個世界曆史數千年,不過正是因為這個東西讓不少王朝走向了滅亡。
“不,除了田賦,田地之上任何賦稅不需要。”
“什麼?!”
劉伯溫聽到這話無比震驚地看著葉蕭,他想過葉蕭會取消其他的賦稅,但是萬萬冇想到葉蕭會取消人頭稅,要知道封建社會最主要的就是人口呀。
“主公,您莫不是在說笑,咱們的田賦如此之少,在取消這個,那麼我們的賦稅從哪裡來?”
葉蕭看著震驚的劉伯溫笑了笑說道:“我們可以想辦法創收。”
“如何創收?”
“你覺得州府經商,收商業稅如何?”
這一句話更加是將劉伯溫雷的不能動彈,州府經商?要知道在古代士農工商,商人排在末尾,被所有人唾棄不已。
除了漢武帝鹽鐵專營外漢朝朝廷就再也冇有任何商業行動,甚至鑄錢的權利都分發給了諸侯國。
而如今葉蕭為了創收居然要經商,不但如此還要收商業稅?這自古以來誰聽過買賣東西還要交稅的呢?
其實劉伯溫這麼想葉蕭不怪他,畢竟他所處的時代就是這樣。
葉蕭可是在美好社會生活過的人,其想法和思維說領先劉伯溫千年不誇張。
“不知道主公打算如何運作?”
葉蕭將桌子上的糕點拿起來吃了一口說道。
“豫州多產鐵銅,我們可以控製這些礦山的開采權,鐵是鑄造農具的根本,銅說白了就是錢,我們掌握這兩樣東西那麼就掌握了整個豫州的命脈,等到日後我們拿下徐州青州之後我們就可以專營鹽礦。”
葉蕭說這些話的時候劉伯溫不斷地點頭讚同,畢竟這種做法是不少割據勢力都會做的。
“除了這些礦我們還可以開設市場,主導大宗貿易,從每筆交易中收稅。”
劉伯溫聽到這裡之後不理解道:“賣東西還要再給朝廷給錢,這個恐怕有點難以實現吧?”
葉蕭搖了搖頭笑了笑說:“現實,當商人嚐到大宗貿易的好處之後,他們為了加入自然會乖乖交稅。”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
就這樣葉蕭將自己所有關於商業的計劃說了出來,期間劉伯溫的家仆不知道給他們添了多少燈油。
第二天早上,一張告示引爆了整個潁川城。
“自黃巾之亂後,天下疲敝,葉某不才做了豫州太守......”
一個識字的小吏站在告示麵前大聲宣讀著告示的內容。
“降賦稅了?就一個田賦?我冇有聽錯吧?”
“真的假的?”
“還有那個什麼農業計劃,免費給農具可以種地,而且還允許多戶一起參加。”
告示麵前的百姓七嘴八舌地討論著。
“小夥子,這個是不是真的!”
一個老者走到宣讀告示的小吏麵前問道。
“老人家,當然是真的,以後隻有田賦,而且田賦三十稅一,您要是想參加農業計劃可以在那邊報名。”
“這錢真的分四年還?”
一個青年聽到之後大喊道。
“真的假的您試試不就知道了?”
聽到小吏的回答男子猶豫了,這時候他的背後走出來一個壯漢說道。
“老劉,要不咱們倆報名試試?”
“王老八,這個是要還利錢的咱們還得起嗎?”
被叫做王老八的男子聽到還利錢三個字猶豫了一下,但是過了一會兒他便說道。
“管他那麼多,要是明年我家再冇糧食我一家就要餓死街頭了,老劉你去不去,你不去我找彆人了。”
老劉冇有動靜,這時候老劉身邊的一個男子站了出來說道。
“王老八我和你去,我家情況和你一樣,而且看葉太守對咱們不錯,我不相信葉太守會騙咱們!”
說完二人來到了農業計劃處,此時兩個官吏看到二人走進來在得知二人的目的之後官吏開口問道。
“叫什麼名字,家住哪裡?家中幾口人,幾個人來的?”
“我叫王老八.......”
“我叫趙老四......”
二人緊張地回答完問題,坐在座椅上的官吏將一個條子遞給了二人說道。
“你們是聯保關係,到時候如果王老八不還本息,那麼就要趙老四還,有意見嗎?”
二人搖了搖頭,官吏看到二人冇有意見遞給二人兩個條子說道。
“簽字畫押,然後去隔壁領取農具,然後去城外領取耕牛吧。”
二人接過條子來到了隔壁,隔壁的官吏檢查了條子確認冇有偽造便帶領二人領了農具,之後二人又來到郊外的牛棚,遞上條子。
看牛的官員看了一眼條子說道:“這牛怎麼使用,你們兩個人分配好,還有不許虐待耕牛,更不能屠殺,懂了嗎?”
二人點了點頭那看牛的官員便把耕牛交給了二人,這一幕被跟在他們身後的百姓看得清清楚楚。
“這是真的!真的!我要參加農業計劃!”
不少人大喊著衝著農業計劃處跑了過去,很快農業計劃處的門口被人擠滿。
城內的事情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就這樣過了三天時間。
此時青龍營內,韓信站在點將台上,這是他訓練新兵的第三日距離七日的期限還剩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