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自嘀咕著,百官卻做出不甚惶恐的模樣,趕忙分列城門兩側,雙手抱腹,等候其餘人到齊。
而作為百官的領銜者,陳平也是早早趕到城門外,閉目養神之餘,不忘思量著劉恒此舉中暗含的深意。
——自北而來,卻出現在長安城西牆上的直城門外,劉恒此舉,顯然是在避免入城之後發生變故。
而完全不遵守遊戲規則,比大部分朝臣更早趕到城門外,則是透露出兩種截然不同的可能性:要麼,是劉恒急不可耐,在唾手可得的皇位麵前,連半刻都按捺不住。
如果是這樣,那陳平等‘老臣’自然是要長鬆一口氣,然後籌謀起將來的朝堂格局:如此急不可耐,就意味著冇有城府,日後朝政大權之著落,還有爭奪的空間···
而另一種可能性,則是讓陳平略有些焦慮起來。
——繼位之後,新君劉恒,恐怕不會像小皇帝那般遵守遊戲規則,維持表麵上最起碼的體麵了!
一旦事態發展到那種程度,陳平等人能否繼續掌權,甚至都不再重要——當皇帝親自擼袖下場,肆無忌憚的破壞政治規則時,政權,便必然會陷入漫長的動盪。
很淺顯的道理:如果劉恒這般作態,是想要提醒朝臣百官:如今做主的,是新君劉恒,那漢室朝堂,就將進入新一階段的君臣博弈,以及權力碾壓之中。
而且這種博弈,與先前朝臣與小皇帝之間的博弈還有所不同。
先前,陳平為首的朝臣與小皇帝劉弘博弈,表麵上看,是在爭論劉弘究竟是否為劉氏血脈,但雙方的實際矛盾,其實是呂後病逝之後的朝政大權歸屬——大權,究竟是由陳平、周勃這樣的開國老臣把持,還是年少的皇帝劉弘把持。
對於劉弘掌權,陳平等老臣所擔憂的,也不過是前時諸侯大臣共誅諸呂一事,是否引起了小皇帝劉弘的不滿,是否存在劉弘掌權之後,針對開國功勳集團秋後算賬的可能性。
簡單而言,雙方矛盾還在可控製的範圍內,還屬於權力鬥爭的範疇。
即便小皇帝最終被戴上‘偽帝’大帽,其原罪也根本不是血脈存疑,而是小皇帝可能存在一個危險的動機:因誅呂之事為由,針對陳周功勳集團發起報複。
而現在,代王劉恒幾乎憑藉一己之力強勢奪位,在漢室皇統傳至第三代的情況,以第二代庶支的身份登基,情況就不太一樣了。
就算閉著眼睛,陳平都能猜到劉恒登基之後,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給天下人一個合理得交代:劉漢江山,為什麼在傳到第三的情況下,又落到了身為第二代的劉恒身上。
也就是說,劉恒首先需要解決的,是皇位合法性的問題。
可千萬不要以為‘兵強馬壯者為王’的道理,適用於此時的漢室——尤其是在劉邦以近乎庶民的身份,鯨吞天下之後不過二十餘年的此時,無論是民間輿論,還是政權引導的方向,都是在極力淡化劉邦的‘神武’。
原因很簡單:富有者恐懼的從來不是貧窮,而是貧窮者同樣變得富有。
具體到漢室,便是以武得天下的漢政權,最擔心下一個沛公出現,如高皇帝劉邦那般鯨吞天下。
所以在漢初,政權對於輿論的導向,實際上是在極力強調劉邦得天下的玄幻部分——斬白蛇起義也好,赤帝之子也罷,乃至於呂後憑藉一片雲朵就找到劉邦,實際上都是劉漢政權刻意引導的結果。
為了將劉邦得天下刻畫的更加神秘,更加‘命中註定’,劉漢政權不惜淡化甚至抹黑劉邦的文治武功,將劉邦的能力全盤淡化處理,以求凸顯出劉邦‘君權神授’的一麵。
——高皇帝冇什麼了不起的~就是個老流氓~啥也不懂啥也不會~
——高皇帝得天下,跟邀買人心雄心壯誌都毫無關係~
因為隻有這樣,纔有可能讓這個時代的底層百姓相信:高祖皇帝的天下,果然是天意啊···
如若不然,這樣一個一無是處的人,怎麼可能會坐的上皇位呢?
而這樣的輿論引導,是從二十餘年前,漢太祖高皇帝尚為漢王之時,就開始貫徹的普世價值。
如今二十餘年過去,神州大地經曆了一代人的沉澱,對於劉邦得天下,也早已認同了劉漢政權的定義:高皇帝得天下者,無他,唯天命爾!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劉恒如果撇開臉不要,承認自己登上皇位,是憑藉在蕭關打敗了劉弘大軍,那劉恒的皇位合法性非但無法得到天下人認可,就連劉漢政權的合法性,都將被動搖根基。
——哦~代王打敗天子,就搶到了皇位啊~
漢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隻要這樣的認知,出現在那些坐擁千裡疆土,手中有錢有人,擁有號召力的關東諸侯腦海中,漢室天下,就將一夜之間倒退到戰國時期,列國紛爭的時代。
所以,劉恒無論是出於自身皇位合法性的考慮,還是劉漢政權統治合法性的考量,都必須在堅持‘君權神授’的前提之下,為自己成為天子給出合理解釋。
就目前而言,這個解釋,看上去已經被朝堂擺上了檯麵:偽帝劉弘,常山王劉朝,淮陽王劉武,梁王劉太,皆非孝惠後嗣。
身為嫡脈二代的劉盈冇有留下血脈,劉氏嫡脈宣告絕嗣;按照周禮中關於皇位繼承的‘兄終弟及’之傳統,代王劉恒以孝惠皇帝的弟弟中,年紀最長者的身份入繼大統,取代孝惠一脈,成為了劉氏嫡係。
但這樣的解釋,頂多隻能騙一騙俯首耕地的底層百姓,根本不可能騙得過那些居心叵測,想過一把皇帝癮的關東諸侯。
——嫡庶分門彆戶,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使旁支庶脈不再具備繼承資格,以確保嫡脈不會被旁支奪去,從而避免旁支奪嫡的狀況發生。
現在,代王劉恒以劉氏旁支的身份,單憑武裝造反取代了嫡係,那對於其餘旁支,即關東劉姓諸侯而言,自然是再好不過的訊息。
——旁支也能做皇帝?
嘿嘿嘿嘿···
巧了,寡人好像也是劉氏旁支來著!
這也是曆史上,原本在孝惠時期乃至於前後少帝時期,都對長安保持謙恭的關東諸侯,在文帝劉恒繼位之後一改往日麵目,直到景帝朝,引發吳楚七國之亂的緣由所在。
——對於劉恒成為皇帝,關東諸侯不服。
很簡單的道理:劉盈做皇帝,那是高皇帝決定的,冇人能說什麼,人家是嫡係。
就算後來前後兩個兒皇帝登基,那也是嫡係的事兒,跟旁支毫無關係——旁支,說好聽了叫親戚,說難聽點,也終歸是外人。
而劉恒做皇帝,那就不是嫡係的事兒了——代王這個旁支都能做皇帝,那我們為啥不能?
我們也是旁支啊!
都不用說彆人,光是此時此刻重兵駐紮在睢陽城外的齊王,就足以讓劉恒頭疼——人家可是連嫡係的劉弘,都敢駁斥為‘非惠帝子’的!
對於劉恒這樣一個旁支得到皇位,齊王能服?
劉肥那十幾個兒子,哀王劉襄親愛的弟弟們能服?
從這一點而言,劉恒所要麵對的問題,比小皇帝劉弘要嚴峻的多。
為了避免那樣的事發生,劉恒有且隻有兩種選擇:要麼將關東諸侯,尤其是齊王一脈儘數剪除;要麼,接受‘關東失去中央掌控’的現實,成為末代周天子那樣的名譽皇帝。
答案不言而喻:但凡是個腦子正常的人,都會選擇前者。
這也是陳平與朝堂的共識:代王登基之後,首要大事是關東諸侯;而陳平的開國老臣能作為博弈籌碼的,也恰恰是此事。
劉恒要想剪除關東諸侯,除了要在大義層麵站住腳之外,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得到長安中樞的一致支援。
尤其是在小皇帝劉弘,剛剛演示過‘在冇得到朝堂支援時,鎮壓諸侯王會發生什麼事’的實踐課之後,代王劉恒必然會為了壓住關東諸侯,而在一定程度上向朝堂妥協。
比如為了朝堂安穩,而保留陳平的丞相之位,恢複周勃的太尉職務···
等等。
這纔是陳平甘願接受劉恒成為皇帝的事實,攜百官之城門外迎接劉恒的原因——事態,或許會在可控範圍之內?
而此時此刻,看著那輛早早出現在直城門外的禦輦,陳平卻有些拿不準譜了。
如果劉恒想跟朝堂相安無事,又怎麼會做出如此‘失禮’的舉措?
在陳平的預想中,劉恒必然會戰戰兢兢的出現在直城門外,惶恐的接受百官拜謁,然後當場宣佈任陳平為丞相,周勃為太尉,以此安朝臣之心。
但現在?
劉恒彆說惶恐了,就連禦輦,都毫無忌憚的坐上去了!
這意味著什麼?
劉恒是否決定扒開朝堂單乾?亦或是直接清洗朝堂,全麵安插心腹?
想到這個可能性,陳平便有些焦躁起來;藏於衣袖中的手輕握成拳,手指不安的互相揉搓著。
“丞相。”
一聲低沉的輕呼,將陳平的注意力從思慮中吸引回現實。
稍側過頭,看清那張滿是憔悴,眼眸佈滿血絲,神情中滿帶著失落的麵龐,陳平隻的輕歎一聲,又緩緩閉上了眼。
劉恒對朝堂的態度不得而知,陳平不知道自己會是什麼結局;但周勃,卻幾乎將所有的前途葬送。
未央宮冇攻下來就算了,居然還···
回想起方纔,在未央宮外所見,那一根根插入宮牆的巨矢,陳平隻能出於同僚之間的交情,默默為周勃默哀三秒。
抬起頭,大致掃視一圈,見百官都大致到齊,陳平正要上前拜謁,又似想起什麼般呆愣原地。
按常理,劉恒此時還尚未拜謁高廟,祭祀告祖的程式未完成,其身份仍舊是‘代王’;即便百官此番乃出城迎接新君,也應該暫以‘代王’相稱。
但劉恒此時,卻是直接坐上了禦輦···
對著禦輦叫‘代王’,與禮製不符;稱呼尚未登基的劉恒為‘陛下’,同樣與禮製相悖。
“哼!到底是旁門庶子,端得不知禮數!”
暗自腹誹一番,陳平隻好下定決心,緩步上前,正欲拜謁,就聞城門處傳來一陣騷動聲。
回頭望去,隻見一道蒼老萎靡的身影,在身旁貴勳扶持擁護下,緩緩向百官所在的方向走來。
朝臣百官本為劉恒車駕預留的‘通道’,此時卻成了那位老者閃亮登場的舞台···
“安國侯無恙。”
“敬拜北平侯。”
“義安侯安好···”
稀稀散散的拜謁聲傳來,惹得陳平緩緩睜大雙眼,滿是驚駭的望向迎麵而來的十數人。
而在陳平身旁,周勃神情中的驚詫,在一道‘曲成侯無恙’的拜謁聲中到達頂峰。
——半個時辰之前,尚身披甲冑,戎裝屹立於宮牆之上的蟲達,此時卻是一副標準的徹侯打扮,出現在了城門之外!
在皇黨一係成員出現的一刹那,陳平頓覺一陣陰謀的氣息撲麵而來,卻一時之間,摸不到那藏於迷霧中的真相。
“嘿!吾還以為,爾僚果乃忠義之輩矣!”
周勃一聲夾怒的嘀咕聲,將百官的議論一同送至陳平耳中。
“古人誠不欺我:識時務者,方為俊傑啊···”
“噤聲!此皆重臣矣;拂了此僚顏麵,當心日後···”
耳邊響起百官的‘低聲’議論,眼前是皇黨成員麵色莊嚴的進入班列,讓陳平心中的危機感逐漸散退。
朝臣百官基本到齊,陳平終是一咬牙,上前一拜:“臣等,恭迎陛下~”
嘴上拜謁著,陳平心中不忘吐槽:粗野匹夫···
見丞相出身,朝臣百官也趕忙跟上:“謹拜陛下~”
俯首拜喏的百官卻冇有發現,身為劉弘心腹的皇黨成員,同樣俯首稱臣;甚至比起其餘人,皇黨成員的拜謁更由衷,甚至帶著些許期待和興奮。
在漢庭滿堂人傑的注視之下,劉恒的麵容從輦車後探出,出現在百官麵前。
但令百官詫異的是:劉恒並冇有如眾人的預想中那般緩步下車,躬身回拜;而是慌忙跳下輦車,旋即向著輦車跪拜在地,同樣嗬出一聲‘恭迎陛下’後,將額頭緊緊貼在了地上。
片刻之後,一道令百官驚駭欲絕的身影,在一位婦人的陪同下走下輦車,出現在長安城直城門外。
“諸公免禮。”
隻見劉弘拱手稍一彎腰以作回禮,便扶著身旁的老婦人,來到不遠處的朝臣麵前,在陳平麵前停了下來。
在陳平驚懼的目光中,滿臉淡笑的劉弘卻是稍一詫異,旋即困惑道:“朕臨行之時,太後曾令絳侯於府中思過?”
“今絳侯與百官一同出城迎駕,可是絳侯知過,太後恩赦絳侯否?”
劉弘語氣中滿帶著困惑,似是真的對此不解;但隻有劉弘身前呆愣原地的陳平和周勃,看得見劉弘目光中,那毫不掩飾的銳意。
“庶子安敢欺我至斯!”
哆嗦著發出一聲似弩似俱的咆哮,周勃趕忙跑向城門處,欲要再回北營。
就見初晨原本空蕩蕩的城門門洞下,片刻之間湧出數十武士,將周勃團團圍住。
門洞陰暗處,緩緩走出一道麵白無鬚,體形修長的聲音,嗓音頗有些尖銳。
“鄙人待絳侯,可有數十日啊···”
城門外的百官,乃至於劉弘地注意力,此刻卻已不在周勃身上。
“王太後車馬勞頓,朕甚愧矣。”
溫笑著扶起薄太後的手臂,劉弘似無任何事發生一般,向身後的禦輦走去。
而朝臣百官深埋進泥土裡的額頭,則將仍舊站立於城門外,隻弓腰拱手的皇黨官員的身影,襯托的無比挺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