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劉弘在長安城內饒了好大一圈,方來到溫室殿時,公卿百官自是早已等候。
在朝臣百官的拜喏聲中,劉弘走上禦階,在禦榻之上安坐下來,元朔朝,也就正式開始了。
“諸公卿有奏,自可明言,朕當兼聽百官之言,共定國之大策。”
雖說相較於大朝儀,元朔朝氛圍更輕鬆一些,但畢竟是朝議,終歸不可避免的要沾染上一些政治色彩。
——撇開今日是元朔日不說,即便不是,朔望朝也總得討論一些政治內容。
劉弘話音剛落,丞相審食其便順勢出班,對禦階之上稍一拜。
“丞相臣食其昧死百拜,以奏陛下:自悼惠王諸子之亂息,天下民心向安;陛下又擬三十取一之稅、三口一算之賦,誠三皇五帝,縱不能及也。”
毫不違和的端上一串彩虹屁,審食其便話頭一轉:“陛下以天子之身臨天下元元,代天牧民,臣等食漢祿,亦當唯陛下聖命是從。”
“然今三公缺其一,九卿缺其二,臣等縱有心助陛下厘清吏治,亦心有未遂···”
“故臣昧死,懇請陛下:遴德行端正之良士,以充三公、九卿之缺,使諸屬有主官掌事,吏有命可奉,諸司屬衙之政暢行,而於國無弊。”
“臣昧死百拜,頓首頓首···”
隨著審食其深深一拜,殿內眾臣稍一思慮,便也齊齊出班:“臣等以為,丞相所言甚善,懇請陛下遴德行端正之良士,以充有司之缺。”
見殿內陷入短暫的寂靜,劉弘饒有興致的望向審食其,心中頗有些好笑起來。
“朕的這位丞相,還真是異想天開的緊。”
審食其的疏奏,乍一看上去冇什麼問題:三公九卿有空缺,對於中央心中有弊端,確實應該商討人選。
但光聽聽附議的群臣,和審食其話語中的區彆,就不難發現問題所在。
——朝臣附議,說的是‘充有司之缺’,審食其說的,卻是‘充三公、九卿之缺’。
那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附議的朝臣不直接重複審食其的奏疏,而是將‘三公九卿’,替換為‘有司屬衙’呢?
答案不言而喻——如今審食其為相,張蒼任禦史大夫,三公唯一的一處空缺,正是太尉!
審食其話裡的意思,是勸劉弘重設太尉,以掌天下兵權!
“這麼愚鈍的政治嗅覺,真不知道是怎麼活過漢初,那風雲突變的時代的···”
——就連朝臣百官,都知道在附議的同時,巧妙地對‘三公有缺’這件事閉口不談!
審食其卻彷彿對此毫無知曉,可真的是···
“張蒼為相之事,還是得提早準備了啊···”
暗自為審食其的政治生涯畫上句號,劉弘便做出一副沉思的神態。
過了好一會兒,劉弘纔有些遲疑道:“這太尉之缺···”
“實無合適之人選啊?”
隻輕輕一語,朝臣百官就不約而同的將頭低的更深了些。
——冇有合適的人選擔任太尉?
要知道今日,可是元朔朝!
此時殿內,可就站著百十來號開國元勳!
撇開其中的紈絝子弟,以及年幼的二代、三代不論,光是初代元勳功侯,就不下十指之數!
這十幾號人,是完全有資格出任太尉,位列三公的!
但從百官諱莫如深的麵色,就不難看出此事的本質——太尉一職有冇有合適的人選,還得上麵那位說了算···
劉弘說有,那即便冇有,百官也得想辦法,找出這麼一個‘合適’的人才。
可劉弘說冇有,那即便全天下的人都有資格出任太尉,百官也得想辦法,讓所有的人都出於某種原因,而‘不適合’出任太尉。
食君之祿,為君分憂,不外如是。
即便不考慮這層現實角度的考量,光是此時的狀況,就足以讓百官將所有的意見收回肚子裡,把所有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地板之上,觀察木板的紋路。
——當今罷設太尉的風聲,早在周勃死後,就已經為整個朝堂所熟知了!
在灌嬰班師回朝,卻並冇有升任太尉,而是‘升職’為皇帝太傅之後,此事更是從‘傳聞’,變成了漢室君臣間不成文的默契——不要再提太尉了!
在這種情況下,身為丞相的審食其卻依舊開口,提議劉弘‘選人擔任三公、九卿空缺的之位’,其意圖不言而喻。
如果百官過去幾十年的官僚生涯,冇活到狗肚子裡去的話,此時的朝堂之上,正在上演一樁曆代封建王朝,都無法避免的場景。
——君相爭權!
雖然冇有經曆過後世那些權臣當道的年代,但對於漢室朝臣而言,帝王和丞相之間的明爭暗鬥,卻也不是什麼陌生的事。
戰國之時,秦有相國呂不韋擅權,楚有屈、景、昭三家掌政。
即便是在漢室,也曾有類似的事發生:高皇帝一朝,有丞相蕭何自汙;孝惠一朝,身為丞相的曹參,也有‘禦劍收藏家’的斜杠身份。
曹參之後,也有王陵麵對呂後時不畏強權,義正言辭的拒絕呂後‘遍封呂氏子弟為王’的提議。
在王陵被呂後明升暗貶為皇帝太傅之後,漢室‘君相之爭’的局麵,被呂氏外戚亂政所掩蓋。
可即便如此,王陵的繼任者陳平,也是在去年年初,發動了青史留名的‘諸侯大臣共誅諸呂’,開了外臣以武力清洗皇室的先河。
正是陳平開了這個先河之後,後來的景帝在晚年才夜不能寐,隻一句‘此此怏怏,者非少主臣’,就將丞相周亞夫活活餓死在詔獄!
武帝豬爺,更是在晚年成為了‘被迫害妄想症’的資深患者,為巫蠱之禍埋下了最主要的隱患。
高皇帝有蕭何自汙、孝惠皇帝有曹參‘垂拱而治聖天子’;
呂後時期有王陵麵折廷爭、陳平內外勾結剷除誅呂;
曆史上的文帝陛下,有張蒼因‘黃龍改元’而被罷免;
景帝有那句‘此此怏怏,者非少主臣’;
武帝有冤死丞相公孫賀、腰斬丞相劉屈氂。
結合此間種種就不難發現,無論是在此之前的太祖、孝惠、呂後時期,還是在曆史上的文、景、武帝時期,漢室天子與丞相之間的茅盾,都從來冇有消失。
而此刻,便是當朝丞相辟陽侯審食其,接過曆代前輩們的重擔,正式開始履行自己的天然職責——奪權!
“臣以為,陛下所言雖有理,卻略有不當之處。”
審食其一語,頓時惹得殿內忠臣紛紛側目,就連在左側朝拜最前方閉目養神,和此事毫無乾聯的梁王劉恒,都是忍不住回過頭,看了審食其一眼。
就見審食其再一拜,旋即無視劉弘陰沉若水的麵色,徑直道:“皇帝太傅潁陰侯灌嬰,乃太祖高皇帝所封之開國元勳,後又多有武勳,先搓齊哀王之不軌,後止悼惠諸子之亂,於情於理,當可承太尉之重!”
聽到這裡,劉弘地臉已經徹底黑了下去。
——審食其,居然跟灌嬰混到一起去了!
“怪不得功侯元勳愈髮式微。”
“領頭的是這樣的蠢貨,能不式微就怪了!”
咬牙切齒的自語著,劉弘語氣中便帶上了一絲寒意。
“朕欲血高皇帝白登之恥、冒頓國書遮羞呂太後之辱,故以潁陰侯教朕以兵法軍陣,以備將來!”
隻一句駁斥,劉弘便拒絕了審食其的提議。
如今朝堂局勢三分,外朝強盛,外戚、功侯式微,劉弘也確實有心拉功侯勳臣一把,以權衡外朝愈發鼎盛的威勢。
但這絕不意味著劉弘,會允許有政治劣跡的灌嬰,重新回到權力中樞!
更何況罷設太尉,絕不是因為什麼‘冇有合適的人選’,而是劉弘出於政治,出於政權安穩的考慮,而擬定的長期國策。
但看起來,審食其卻並冇有因為灌嬰失去候選資格,而放棄自己的意圖。
“既如此,臣再舉博陽侯陳濞。”
“博陽侯亦高皇帝所恩封之功臣,允文允武,當可任之以為太尉。”
聞言,劉弘依舊是那副陰沉麵向。
“朕說了,朕欲血先祖之恥,執狄酋之首獻於高廟!”
“太仆掌天下馬政,於朕所欲立之騎軍大有裨益,太仆一職,非博陽侯不可勝任。”
說到這裡,劉弘地語調中,已經帶上了一絲怒火。
可即便如此,審食其依舊是提出了自己的第三個人選。
“陛下!”
“太祖高皇帝製:太尉掌天下兵馬,以鎮天下不臣,今陛下如此作為,於太祖高皇帝之遺誌,斷不相符啊~”
“陛下~”
看著審食其聲淚俱下的再度跪倒在地,劉弘的耐心,已經光速趨近於零。
“嗬,作為···”
“既朕之作為,不入辟陽侯之眼,那辟陽侯不妨教朕:該當若何,方不違高皇帝祖製?”
——劉弘無論如何都冇有想到,在後世臭名昭著的‘祖製一詞’,居然是從審食其嘴裡第一個冒出來的!
回想起半年前,陳平周勃俱在、劉弘為了撐起張-呂外戚,以抗衡陳周等人,方與張嫣扶審食其為相的日子,劉弘不由覺得,自己這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而劉弘這一句反問,幾乎是以最為嚴厲的口吻,甚至隱隱有些咬牙切齒間說出。
尋常臣子被這麼駁斥一番,自然是該誠惶誠恐的脫帽謝罪,而後退回朝班了。
但審食其的韌性,讓劉弘深刻的意識到:在皇權麵前,相權究竟可以頑強到什麼地步。
“陛下既問,臣自當有所答。”
就見審食其麵上毫無意識,彷彿劉弘真的是在詢問他意見般,稍一思慮,便開口道:“臣以為,棘蒲侯柴武,功勳卓著,當可任太尉之責!”
言罷,審食其便滿是莊嚴一拜:“臣請陛下,三思!”
見審食其依舊不肯死心,劉弘終是冷笑著站起身,怒極反笑起來。
“被朕逼到如此地步,竟然開始打起柴武的主意了嗎···”
腹誹著站起身,緩緩來到禦階邊沿,劉弘意味深長的注視了審食其片刻,便稍整麵色,饒有興致的望向右側朝班,正躬身而立的柴武。
“蒙丞相諫舉,棘蒲侯不該道謝一番,以謝辟陽侯知遇之恩?”
說話間,劉弘地麵色依舊是人畜無害,語調也是親和中帶著一絲調侃。
“陛下!”
“太祖高皇帝製:太尉掌天下兵馬,以鎮天下不臣,今陛下如此作為,於太祖高皇帝之遺誌,斷不相符啊~”
“陛下~”
看著審食其聲淚俱下的再度跪倒在地,劉弘的耐心,已經光速趨近於零。
“嗬,作為···”
“既朕之作為,不入辟陽侯之眼,那辟陽侯不妨教朕:該當若何,方不違高皇帝祖製?”
——劉弘無論如何都冇有想到,在後世臭名昭著的‘祖製一詞’,居然是從審食其嘴裡第一個冒出來的!
回想起半年前,陳平周勃俱在、劉弘為了撐起張-呂外戚,以抗衡陳周等人,方與張嫣扶審食其為相的日子,劉弘不由覺得,自己這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而劉弘這一句反問,幾乎是以最為嚴厲的口吻,甚至隱隱有些咬牙切齒間說出。
尋常臣子被這麼駁斥一番,自然是該誠惶誠恐的脫帽謝罪,而後退回朝班了。
但審食其的韌性,讓劉弘深刻的意識到:在皇權麵前,相權究竟可以頑強到什麼地步。
“陛下既問,臣自當有所答。”
就見審食其麵上毫無意識,彷彿劉弘真的是在詢問他意見般,稍一思慮,便開口道:“臣以為,棘蒲侯柴武,功勳卓著,當可任太尉之責!”
言罷,審食其便滿是莊嚴一拜:“臣請陛下,三思!”
見審食其依舊不肯死心,劉弘終是冷笑著站起身,怒極反笑起來。
“被朕逼到如此地步,竟然開始打起柴武的主意了嗎···”
腹誹著站起身,緩緩來到禦階邊沿,劉弘意味深長的注視了審食其片刻,便稍整麵色,饒有興致的望向右側朝班,正躬身而立的柴武。
“蒙丞相諫舉,棘蒲侯不該道謝一番,以謝辟陽侯知遇之恩?”
說話間,劉弘地麵色依舊是人畜無害,語調也是親和中帶著一絲調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