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耽美同人>少帝成長計劃>第0360章 朝堂廟算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0360章 朝堂廟算

“諸位將軍都來了啊~”

在和柴武簡單達成一致之後,劉弘便順勢召見瞭如今尚在長安城,且對軍士有一定影響力的軍方武將,就幾個月後可能發生的戰鬥,開始了具體的推演謀劃。

正所謂戰者,廟算也,多則勝,寡則敗。

經過數百上千年的演化,作為華夏原始軍事謀劃的‘廟算’,也早已經從最開始的算命占卜跳大神,變成了秦漢時期專業性相對較高的站前推演。

就拿春秋時期著名的典故:曹劌論戰來說,曹劌大言不慚的說出那句‘肉食者鄙’,實際上就是在魯國朝堂針對齊國的侵略,而正在進行的‘廟算’過程當中。

到後來的戰國時期,秦國更是在蘇秦、張儀等外交家,軍事家的影響下,形成了類似‘不打冇準備的仗’的優良傳統。

每逢秦師東出函穀,必是做好充足的站前物資、戰略準備,把一切都安排妥當,纔開始具體實施。

秦末紛爭、楚漢爭霸時期,各方陣營‘伐謀’專業的謀士,那也是層出不窮。

霸王項羽自是不用多說,光是一個亞夫範增,就是謀略不亞於張良的猛人。

項羽在楚漢爭霸中開始處於劣勢地位,也是在鴻門之宴後,劉邦派張良臥底項羽身旁,張良又屢屢在項羽麵前說範增壞話,導致項羽對範增的信任逐漸喪失為開端。

高皇帝劉邦的陣營,那更是不用多提——先有張良屢獻良策,得劉邦‘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的美譽,後又有蕭何穩守關中,乃至於後世記載中,演繹出‘陳平六出奇謀’的神話典故。

在後世絕大多數人的刻板印象中,‘謀士’的人設,基本都是以諸葛武侯為典範:羽扇錦綸,儒雅溫和,一副文士打扮,卻能在彈指間決定百十萬人生死。

但讓絕大多數人失望的是:這一切,不過是在後世近兩千年的演化當中,文人士大夫階級往自己臉上貼的金而已。

道理再簡單不過: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一個整日搖頭晃腦,之乎者也,自詡‘飽讀兵書’的所謂文人,真有能力掌控一支上萬人規模的部隊?

隻怕是一次五十裡的急行軍,就足以讓這樣一個‘新兵蛋子’上吐下瀉,而後在醫療條件幾近於無的古代一命嗚呼!

就算此時,文人當中最‘柔弱’的儒家,也還冇有在君子六藝的某一方麵偏科,儒家士子也大都還是喝的了烈酒,拉的開強攻,甚至騎的了烈馬的壯漢,也有一個致命的問題,將一位謀士‘軍略滿分,武力不及格’的可能性全盤否認。

——兵書裡會教軍陣、行軍、謀略,會教如何指揮嗎?

要知道此時還冇有紙,文字的載體還都是以竹簡為主!

此時絕大多數書籍被創作的時候,創作者最先考慮的,都永遠不會是‘怎麼把話說的更清楚,讓彆人聽懂’,而是‘怎樣以更簡練、更精簡的話,把大概意思表達出來,好節省點篇幅’。

說白了就是:和後世酷愛水字數的保底作者截然,此時的書籍創作者,都喜歡‘筆削春秋’。

就拿此時的曠世神書:《孫臏兵法》來說,其中一句,就足以讓冇有戰場經驗的所為‘謀士’,一輩子都冇有將所學付諸實踐的可能。

——梁君將攻邯鄲,使將軍龐涓帶甲八萬至於茬丘。齊君聞之,使將軍忌子帶甲八萬至···

這句話的意思非常通俗易懂:梁國君王想攻打邯鄲,就讓龐涓帶了八萬軍隊過去,齊王聽到訊息,就派忌子也帶八萬兵過去。

乍一眼看上去,這句話並冇有什麼資訊量,或者值得學習的地方。

——兵力對等嘛!

但就是這個堪稱‘常識’的點,就能暴露出一個飽讀兵書的‘謀士’,究竟有冇有真本事。

舉個簡單的例子。

某一天,北牆外來報:匈奴派來了八萬騎兵,向雲中城高速靠近,其攻掠意圖明顯。

按照如今漢匈步騎實力對比,以及雲中城自帶的防守屬性,長安至少要往雲中加派五萬人的部隊,才能基本保證雲中城的安穩。

這樣的結論,一個從冇上過戰場,卻‘飽讀兵書’的謀士也確實能輕鬆得出。

但這五萬人的部隊,應該以什麼樣的路線從長安抵達雲中?

抵達之後,應當如何排兵佈陣?

是全部進駐雲中城駐防,還是分成兩部分,留一部分在城外作為機動力量?

甚至於:這五萬人的增援部隊,應該以什麼樣的行軍姿態前往雲中?

這一切,都不可能在一位毫無戰場經驗的‘謀士’那裡,得到一個合格的答案。

原因很簡單:無論是《孫臏兵法》,《太公兵法》,亦或是在漢室極具神秘色彩的《淮陰兵法》,都不會講這些最基本的軍事常識。

因為孫斌、薑太公、韓信等軍事大家,在創作這些兵書的時候,都從未想過讓一個戰場都冇上過的新兵蛋子,能通過自己的書一舉成為‘戰神’。

所謂‘屠龍術’,必然是給勇者準備,而不是一個手持針線的婦人。

也就是說,對於自己所著兵書的受眾群體,兵書創作者是默認其讀者,是有一定基礎的軍事素養的。

就像後世現代醫學著作《人體解剖學》,本身就默認其讀者為‘具有一定醫學知識基礎’的醫學研究者,而不是小學生的課外讀物。

所以,實際情況便和人們的刻板印象,有了那麼些許出入。

——傳說中神機妙算的諸葛丞相,實際上就是個文官;其絕大多數‘神話事蹟’,基本都是彆人的。

如赤壁之戰,‘草船借箭’的是孫權,‘火燒赤壁’是黃蓋提出。

至於說出那句‘萬事俱備,隻欠東風’的諸葛丞相,在整場赤壁之戰中,實際上僅僅隻做了一件事。

——出使東吳,促成‘孫劉聯盟’。

至於後世演義中仙風道骨,頗有仙道氣息的留侯張良,實際上卻是一個身強力壯,一邊吃著主要成分為重金屬的‘仙丹’,一邊還能活到七老八十的猛男!

具體到現在,劉弘打算就即將發生的漢匈戰爭,進行一定程度的預先推演、籌劃,參與其中的,也是清一色的武將。

撇開後世自媒體營銷號的演繹不說,漢室提的上名號的軍事家、戰略家,也無一不是久經戰陣,戰功赫赫的武將。

如高皇帝劉邦、平陽侯曹參,乃至於安國侯王陵、北平侯張蒼等,那都是殺過秦卒、砍過楚兵的硬漢。

可千萬彆信後世儒家演繹的‘武夫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抹黑了。

——術業有專攻~

打仗的事不問武將軍官們,難道還要劉弘去問問賈誼,問問浮丘伯?

有了這樣的認知,劉弘召入宮內商討的人員陣容,也就冇什麼意外的了。

最靠前的位置,大將軍棘蒲侯柴武當仁不讓!

緊隨其後的,便是九卿當中,與武職關聯最深的衛尉秦牧、郎中令欒布二人,以及新鮮出爐的藍田都尉:曲周侯酈寄。

更靠後的,便是徹侯勳貴當中,在軍隊稍有名望的幾個小透明,以及在長安三軍履任的高層軍官。

但不出意外的話,這一場關於漢匈戰役的推演會議,隻有先前提到的四個巨頭,能有自主發言的資格。

甚至若是劉弘不主動問起,唯一一個能隨時開口說話得,很可能隻有柴武一人!

但這絲毫不影響烏泱泱幾十號人甲冑齊備,擠在清涼殿後不算太大的演武堂,看著劉弘對那副巨大的堪輿指指畫畫。

簡單打了個招呼,劉弘便也冇再繞彎子,決定直入正題。

“韓王部之事,諸位將軍應當都知曉了。”

“韓王部何時歸漢,尚有不明;然一俟事定,則匈奴必雲集精銳騎卒,以攻掠吾漢地!”

“今日,諸位將軍便議一議:若韓王部於晚秋歸漢,則匈奴之騎,當從何而來。”

“吾漢家又當如何調兵遣將,方可不受胡虜之欺···”

言罷,劉弘便淡笑著稍後退一些,將堪輿前的位置讓了出來,最先看向離自己最近的柴武。

實際上,劉弘這番話還是保守了些。

韓王部迴歸一事,基本已經確定在了八月!

劉弘之所以冇篤定的說出這則訊息,不過是擔心回頭有什麼意外,讓自己落得一個‘瞎扯’的汙名而已。

至於‘想個能不被匈奴人欺負的辦法’的說法,也是劉弘把話說到了最有轉圜餘地的程度。

——在已經確定韓王部迴歸時間的情況下,匈奴人前來的時間,劉弘幾乎也能有九成以上的把握!

左右不過是小股部隊尾隨追殺韓王部,發現韓王部跨過長城就回去彙報,隨後,便是大軍壓境,長城戒嚴。

從匈奴過往的入侵習慣,以及匈奴在幕南地區的大致兵力分佈,也能大致推斷出此番,匈奴人會出動多少兵力。

時間、兵力基本確定,要是在確定下匈奴人入侵的方向,那就不是應對侵略者的防守戰了。

——時間、地點、目標、兵力都確定,這特麼叫打伏擊!

都打伏擊了,要還是以‘不受侵略’為目的,那劉弘也著實太窩囊了些。

但至於這場仗,究竟是一場麵對侵略者的保衛戰,還是麵對無知獵物的伏擊戰,最關鍵的一點,就在於劉弘提出的那個問題。

匈奴人可能來犯的方向,就能不能通過推演提請確認?

在一場伏擊戰中,時間、地點、目標、對方兵力四個要素,地點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的排在第一位!

時間不確定,可以多花點時間埋伏;目標不確定,問題也不是很大;至於對方兵力不確定,也頂多會對成敗產生一定的影響。

但要是地點不確定,那就根本不可能成功。

因為隻有確定了伏擊地點,纔有可能促成一場伏擊戰;若冇有地點,那伏擊戰就根本無從說起。

——總不能在長達萬餘裡的長城一線,都駐紮足以對十萬數量級的騎兵集群造成威脅的兵力吧?

彆說漢室根本冇有如此兵力了,就算是有,漢室如今的財政也根本無法負擔得起。

那麼接下來,劉弘地關注點,也就非常簡潔明瞭了。

很顯然,對此間之事有更多瞭解的柴武,很精準的聽出了劉弘話中的深意。

就見柴武稍一拱手,便緩緩向前,在眼前的堪輿之上大致掃了一圈,便轉過身,麵向演武堂內的數十位武將。

這幾十個人,或許不是這個時間點,已知世界最能打的幾十個。

但若要是漢室有大規模軍事行動,那在場的幾十個人,基本都會成為漢室軍隊的中堅骨乾。

自然,柴武在這場商討中代表軍方,向劉弘彙報最終意見之前,需要得到在場這幾十位精英的認同。

“陛下即問,老朽又身負大將軍之重擔,實當無所不言,還請諸位勿怪。”

常規的與在場眾人客套一句,待眾人‘誠惶誠恐’的拱手回禮,口稱不敢過後,柴武才側過身,指向堪輿最上方的那條直線。

“今之北牆,西起隴右,北至燕國右北平郡,其長萬餘裡;除右北平東線,餘者俱於匈奴接之。”

“然匈奴多騎卒,無攻堅攀牆之器,故其每攻吾漢地,必尋北牆之缺以繞行,弛騎以掠民,見漢纛而北遁。”

“北牆之缺數以十計,故往昔,胡多以騎千百以入缺,掠殺北牆漢民。”

“然若匈奴以騎軍萬計,及數萬計侵漢地,則其所當入之所,唯此四處。”

說到這裡,柴武不忘禮貌性的對劉弘點點頭,從一旁拿起長棍,在堪輿右上角、左上角分彆點了一下,又在長線中間的一小段距離左右點了一點。

“北地、隴右之交界;雲中城;馬邑城;右北平!”

順著柴武手中的長棍望去,劉弘不出意料的看到,在那條象征著漢長城,準確的說,是那條象征秦長城的長線之上,確實有四處缺口。

按照柴武話中透露出的訊息,匈奴如果大規模入侵漢室,就隻能從這四個方向跨過長城。

“嗯···”

“四個可能發生的伏擊點···”

真當劉弘考慮起派四支軍隊,分彆在四個地方埋伏到底蠢不蠢的時候,柴武下一句話,卻是讓劉弘收穫了一個巨大的驚喜。

就見柴武將手中長棍,再度指向了那條長線中間部分,稍靠近右的那一點,旋即輕輕點了幾下。

“然老夫以為,匈奴若欲以大軍壓境,其之來向,必為燕-代之交,即代北、燕西一帶!”

聽著柴武滿是自信的描述,劉弘卻是不敢置信的看著長棍下,那兩個由小篆寫成的黑色字體。

“馬邑···”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