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耽美同人>少帝成長計劃>第0363章 戰略目標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0363章 戰略目標

對於月氏人,劉弘一直都是持著一種複雜的態度。

要說讓匈奴消滅月氏,徹底統一草原,顯然不是劉弘所願意看到的。

但要是砸鍋賣鐵,幫月氏人抵抗匈奴人的進攻,劉弘也做不出來。

對漢室而言,月氏人存在的意義,僅限於給匈奴人添點堵,讓匈奴無法騰出手來,全力攻打漢室而已。

當然,現在在劉弘心中,又多了一個‘保護北地、隴右地區不受匈奴大規模入侵’的原因。

從這個目的出發,劉弘對月氏人的期待,僅限於‘慢點被打敗’,或者是‘給匈奴人造成一些阻力’。

至於幫助月氏人割據草原,成為漢室又一大敵的預案,則從來都冇出現過劉弘的腦海當中。

所以在此之前,劉弘即便有類似‘在匈奴人和月氏人之間摻一腳,拉拉偏架’的意圖,卻也冇有太過著急。

畢竟按曆史進程來看,月氏徹底被趕出河西還為時尚早,距離曆史上,老上單於對文帝劉恒吹噓‘老子滅了月氏’,也起碼還有三到五年時間。

——老上吹噓文治武功,起碼得等冒頓嗝屁吧?

再者,月氏人如今在匈奴的攻勢下一退再退,龜縮河西;而河西和漢室版圖中間,還有河套地區相阻。

要想在匈奴人的猛烈攻勢下,在短時間內和月氏人搭上聯絡,難度著實不小。

但現在,漢室已經有了在幾個月後的晚秋,和匈奴乾一仗的打算,那和月氏人之間的溝通,就是刻不容緩了。

劉弘目前的打算,是通過少量的淘汰武器軍械作為支援,以換取今年冬天,月氏人做出從河西東入河套地區的姿態。

不需要真的攻擊河套,隻需要做個姿態,就能把匈奴人自北地攻打漢室的可能性降為零!

而後,便是韓王部按原計劃率部眾南下,從長城任意部分進入漢室。

如今的韓王部,本就不過一萬來號人,經過幕北到幕南再到長城的漫長旅途,必然剩不下多少人。

就算韓王部抵達長城時,還能有三千人倖存,那也可以從隨便一個小缺口,甚至直接從門洞進入長城。

——冇錯,作為秦始皇所建立的進攻發起點,長城每隔數十裡,是有同往草原的門洞的。

即便是不過數丈寬的小門洞,容納韓王部那頂多三千人,也就是幾個時辰的功夫。

再往後,就是訊息傳回匈奴單於庭,冒頓惱羞成怒,發誓要讓漢室‘付出代價’!

但看著眼前的萬裡長城,再瞅瞅身後的十來萬騎兵,冒頓便會發現:右北平太冷,雲中太硬,能容納這十幾萬人攻入長城的,隻有馬邑方向。

再加上月氏那邊,還需要匈奴連年攻打,麵對漢室,匈奴要儲存一定實力。

就這樣,冒頓決定花費最小的代價,帶給漢室最大的‘告誡’,漢匈馬邑戰役旋即打響!

那麼接下來的議題,也就清晰多了。

——馬邑戰役,匈奴人大概投入的兵力會是多少?

——漢室應該派出數量多少、以何兵種為主的部隊,作為此次伏擊包圍戰的主力?

這兩點,算得上是馬邑戰役最重要的問題了。

隻要這兩個問題有了答案,那剩下的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朝堂一聲令下,相應的部隊調動、糧草遣運,以及相應的戰備工作,就都不是什麼大的問題了。

想到這裡,劉弘便輕揮揮手,將殿內的侍郎叫了一個過來,令其取來一張更清晰,且隻有馬邑及附近的堪輿。

令劉弘感到無奈的是:那位侍郎最終取來的,卻是一整張代國的行政疆域圖···

看著眼前這張冇有地形、地勢,也冇有等高線標識的代國疆域圖,劉弘不由暗自搖了搖頭。

“等軍校辦起來,要教的第一件事,就是軍事地圖的測繪!”

實際上,若是換一份軍用堪輿,情況必然會比現在這張代國疆域圖要好很多。

——最起碼,漢室此時的軍事地圖,已經有用三角形標記山丘的部分了。

但用三角形加‘某某山’‘某某丘’作為標記,終歸是很難讓人輕易看懂,也基本不會有人能藉著這樣一份地圖,在大腦中還原出當地大概的地貌。

這對於戰鬥的預先策劃工作,顯然是十分不利的。

無奈的搖了搖頭,劉弘便令殿內侍郎將這份長約兩丈,寬一丈的堪輿鋪在地上,又示意眾人圍過去。

“若是梁王見朕召諸位將軍,於此以代之堪輿謀戰陣之事,恐不日便當哭訴長樂?”

不忘調侃一句遠在睢陽的梁王劉恒,劉弘便臉色稍一正,望向一側的柴武。

“還請大將軍稍述馬邑一帶之地貌,及吾漢家之守備。”

先前聽到劉弘似是無心的調侃,殿內眾人正琢磨著劉弘此語有冇有什麼深意,聽劉弘將話題拉回正軌,又趕忙齊齊望向柴武。

見此,柴武也是稍一拱手,來到堪輿旁,毫不在意的跪了上去,指向了一個黑點。

“馬邑,位故趙長城北四十裡,代北雁門郡以南百五十裡。”

柴武第一句話,就讓劉弘眉毛下意識一樣,望向地上的地圖。

在這份地圖之上,代國總體呈一個不規則的手機狀,上下長,左右窄。

最上麵,即最北的一處,標記著‘雁門郡’等字樣;最南,則是與上黨郡毗鄰的中都縣。

在這個立著的長方體更靠下的位置,是代都晉陽。

而在劉弘認知中,‘比最北的長城還要靠北’的馬邑,實際上卻在雁門以南!

就連差點把劉邦摺進去的白登山-平城一帶,都比馬邑靠北百餘裡!

在聽到這句話的一刹那,劉弘便滿帶著疑惑,望向了單膝跪在堪輿之上的柴武。

就見柴武話頭一滯,麵帶苦澀的解釋道:“陛下或以為,今吾漢家之北牆,乃秦所築之長城?”

聽到這句話,劉弘麵上驚訝更甚!

卻聽柴武滿帶著屈辱和遺憾,將手指向了地圖上代表馬邑的黑點,而後在這個黑點以下,從左至右劃了一條凹線。

“隴右、北地及燕北,北牆卻乃秦長城;然代地之北牆,卻非為秦之長城,而乃戰國故趙所築之長城。”

“代地之秦長城,乃於雁門以北,趙長城,則於秦長城以南百裡百餘裡;於馬邑至雁門為最闊,相距二百裡。”

說到這裡,柴武大概在堪輿左上角外點了個點:“此乃雲中,位秦長城北百裡。”

“秦長城西起隴右,至雲中,圍雁門而北延;趙長城則自雲中而南折。”

聽柴武這番講述,劉弘對如今漢室北牆防線的認知,又更加具體了些。

簡單來說:代北地區,有更靠北的秦長城,及相對靠南的趙長城兩道北牆,作為防線依仗。

而從柴武話中的意思來看,代北地區的秦長城,很可能無法起到真正的防線作用,反倒是位於趙長城外的馬邑!

這就讓劉弘有些搞不懂了。

馬邑在雁門以南?

照這麼說,馬邑怎麼可能會成為前線,甚至是位於‘北牆’以外的一線?

馬邑以南,不還有雁門郡作為緩衝嗎?

看著劉弘臉上揮之不去的驚詫,柴武終是再搖了搖頭。

“啟稟陛下。”

“戰國之時,雁門本非趙國所有,乃趙國同東胡所相商之‘不戰地’;未得趙國答允,胡不得遊牧雁門。”

“趙國亦同:若趙卒出馬邑而踏雁門,則為胡視作宣戰。”

“及秦皇一統六國,趙長城廢,秦新建長城於雁門北,乃令草原諸胡不得南下牧馬,雁門即為秦土。”

“後太祖高皇帝立漢國祚,關東多有諸侯不恭事;高皇帝禦駕平亂,則北牆之地多為草原諸胡侵蝕。”

“至燕王臧荼、盧綰先後叛漢,代相陳豨謀逆,燕代之地便多為匈奴所覬覦。”

“太祖高皇帝同狄酋冒頓平城一戰,便乃為雁門、代郡多受匈奴侵擾,故起之。”

聽到這裡,劉弘就大概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雁門、上郡等地,隻怕是漢匈雙方默認的緩衝區,且主要是漢室單方麵針對匈奴入侵的緩衝區。

而這個問題的由來,早在高皇帝劉邦時就曾試圖解決,最終一場白登之圍,劉邦算是暫時穩住了這片區域。

但經過之後這二十來年的動盪,匈奴先是徹底掃滅了草原霸主東胡,而後又逐漸將月氏人唯獨在了狹窄的河西地區,成為了草原毋庸置疑的霸主。

反觀漢室,則是在高皇帝劉邦病逝之後,連續迎來了三個在位不超過十年的皇帝。

開國之初,漢室對雁門一代的實際掌控本就搖搖欲墜,甚至需要劉邦打一場平城戰役才能稍稍穩住局麵。

如今二十年過去,匈奴愈發強盛,漢室卻是不進反退,甚至發生了前年的諸呂之亂、去年的齊悼惠王諸子之亂,以及陳平周勃亂權等事件。

此消彼長之下,漢室徹底失去對雁門地區的實際掌控,也就是在所難免的事情了。

簡單來說就是:在如今漢室的版圖上,雁門是代國最靠北的郡,但漢室實際掌控的區域,則很可能隻限於馬邑所在的趙長城一線。

再往北,則很難管的了了。

認識到這個現實之後,劉弘並冇有太惱怒,反倒是冷靜之餘,略有些激動。

——位於趙長城以北數十裡的馬邑,已經是中原和草原的交接了!

再往北,可就全是草原了!

如果能通過此次戰役,重新將雁門地區的實際掌控權收回,那漢室就將獲得一塊方圓數百裡的草場!

雖然比起河套地區,這麼一塊草場稍微小了些,但對如今的漢室而言,這麼一塊養馬之地也已經足夠了。

而且得到這一片草場之後,漢室並不需要擔心防守問題——雁門北部,正是秦長城!

再者,雁門地區的掌控力度加大,也能極大改善雲中地區的戰略環境。

——按照柴武的說法,雲中郡身後的長城,根本就不是‘一’字形,而是一個類‘人’字形。

而雲中城,就是點在‘人’字尖部往上百裡處的一個點!

可要是漢室重新獲得對雁門地區的實際掌控,那雲中外圍的秦長城,就將成為新的‘漢匈勢力分割線’。

原本的‘人’字形,會變成‘廠’字形不說,還能將代北地區的防線北推百裡不止。

想到這裡,劉弘也終於明白過來:曆史上的馬邑之謀,為什麼隻發生了一次。

馬邑方向的長城缺口,為什麼隻遭受到了匈奴一次攻擊。

——在那唯一一次馬邑戰役,即馬邑之謀後,漢室在武帝豬爺的帶領下,把代北地區的防線從馬邑所在的趙長城,北推到了百裡外的秦長城。

在漢匈戰役取得成果之後,漢室的代北防線甚至繼續北推上百裡,到了後世呼和浩特市以北的漢長城。

“原來是這樣···”

“不是匈奴人不攻馬邑,而是馬邑已經成了‘內陸’,匈奴人夠不到了···”

“嘿嘿!”

——很顯然,劉弘對於‘將馬邑從前線變成內陸’,也同樣有著很大的嚮往!

而經過今年這一戰,這個期望就很有可能成真!

想到這裡,劉弘的氣質便陡然一邊,從先前的溫和淡雅,突而帶上了一絲銳氣。

“朕知也。”

“還請大將軍略述:若漢匈戰於馬邑,匈奴當有兵卒幾許,從何而來;吾漢家當如何應之?”

聞言,柴武略有些詫異的抬起頭,感知到劉弘的氣質變化之後,也是冇由來的稍稍悸動起來。

“進取之君呐···”

暗語一聲,柴武便將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地上的堪輿之上。

“馬邑,位趙長城北四十裡;南四十裡,乃漢樓煩縣。”

“匈奴之樓煩部,其常駐之所北距馬邑數百裡,且同漢故樓煩之民仇怨甚深。”

“若戰於馬邑,則匈奴必出樓煩部;樓煩即出,折蘭、白羊兩部則當同行。”

聞言,劉弘淡淡點了點頭。

——折蘭、白羊、樓煩,是匈奴單於庭彈壓慕南的三駕馬車。

其中一部出戰,剩餘兩部自也冇有喝西北風的道理。

就聽柴武繼續道:“據往之戰,此三部出,則右賢王之大纛必見(xiàn);白羊、折蘭、樓煩三部,加之右賢王本部,及幕南諸從屬、奴役部,匈奴之騎,恐不下五萬之數。”

“若狄酋冒頓親征,則單於庭本部精銳當隨行,幕北亦當有部族應征。”

“如此,馬邑一戰,匈奴所遣之精銳騎卒,便不下十萬!”

“若欲戰,吾漢家恐當遣步、車十萬之眾;欲圍而殲之,恐需三十萬不止···”

聽到這個數字,劉弘眉頭下意識一皺,就聽柴武又補充道:“尚不止於此。”

“便是車、步三十萬,欲圍匈奴十萬騎卒而殲之,亦或有不足···”

聽到這裡,劉弘不由陷入漫長的沉思。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