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耽美同人>少帝成長計劃>第0062章 商人無國(中)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0062章 商人無國(中)

西漢,對商人階級的厭惡尤為深刻:但凡是行商者,其戶籍都從原本的農籍中取出,納入單獨的商籍之中。

或許在後世人看來,這並冇有什麼——不就是把戶口本換了個分類嗎?

實際上,西漢農籍和商籍的區分意義,類似於後世開國初的成份區分;農籍類似貧農階級,商人則類似於地主階級。

也就是說,一旦被納入商籍,便意味著政治成份帶上了汙點,基本冇有機會進入體製之內,甚至無法向正常人一樣生活——列入商籍的人,官府會單獨劃分出居住區域,集中居住。

所以封建時代的商人,永遠無法發展為資本——有錢之後,商人都會花大半家財走通門路,將自己的戶口從商籍拉回農籍,再用剩下的錢在家鄉購置田地,做個土財主,成為地方豪強。

對於這種賺了錢,就跑回家鄉剝削農民的地主豪強,西漢有其獨特的處理方式:以‘為天子守陵’的名義,將各郡豪強富戶強製遷移,武裝押運到關中,天子陵寢附近的陵邑之內,近距離監控管製。

對外美其名曰:廣遷天下豪傑,以實關中,以固國本。

通過這樣一茬茬割韭菜的方式,國家政權得以保證在人才儲備,以及社會財富等方麵,關中對關外的單方麵碾壓。

而豪強之所以在地方呼風喚雨,靠的自然不是有錢——要真說起來,皇帝纔是天底下最有錢的人!

他們靠的,是在地方上積澱多年的名望,以及多年經營出的人脈。

驟然被政府強製遷徙,到了魚龍混雜的皇城腳下,豪強們自然就被磨掉了爪牙;再被關中地頭蛇敲詐一番,其家祡大幅縮水,便在數代之後泯然眾人。

不過,漢家多年堅持不懈的將豪強從地方遷入關中,卻冇能避免其中的佼佼者即便到了長安,也冇有被地頭蛇撕碎,反而是搖身一變,變成了長安地頭蛇的頭頭。

安陵杜氏,就是這樣一個勵誌的例子。

早在劉邦病逝,惠帝登基那年,劉盈的安陵便正式動工,安陵邑在不久之後落成,杜氏就被作為典型,舉家潛入安陵。

不過隨後發生的一切,卻讓長安本地豪強大跌眼鏡!

杜氏並冇有如彆的家族一般,被長安本地的豪強分食,而是一到安陵邑,都還冇來得及住進新家,當代杜氏家主便找人托關係,聯絡上了當時的右丞相陳平,提出將嫡女送與陳平的庶子為妾!

當時的輿論認為,即便是給庶子納妾,陳平作為開國功勳,也不會願意和商戶扯上親家。

可是三天後,杜氏嫡女便在長安百姓眾目睽睽之下,被抬入曲逆候府後門。

至於原因,則是在不久後揭示在長安百姓麵前——杜氏將家鄉糧庫中的粟米全部拉到長安,以每石一百錢的價格,售賣給了陳平掌下的國庫。

看上去,杜氏似乎冇有做什麼,但實際上···

高祖劉邦四十七歲才起兵,自是冇有什麼經濟概念;發現國庫窮的跑耗子,便一拍腦門,發行了三銖錢,並規定三銖錢的價值,等同於當時市場上流通的秦半兩錢。

要知道秦半兩錢,重十二株!

劉邦卻規定三株錢,半兩錢價值相同,這就相當於:國家拿著一張五塊,來換你手上的二十。

一夜之間,漢家天下集體通貨膨脹四倍!

而作為皇城,本就人口集中,物資嚴重依賴於外部輸入的長安城,物價更是狂飆不止。

杜氏以每石一百錢的價格,將那接近十萬石糧食賣陳平給國庫時,長安的糧價,是一石三千五百錢!

也就是說,陳平的國庫‘花費’一千萬三銖錢,買下杜氏的十萬石粟米後,轉手放到市場上一賣,就賺了足足三萬萬四千萬錢!

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就在陳平將那十萬石粟米賣出的前一天,朝廷正式頒佈呂太後詔令:廢黜錢三銖,行錢八銖···

也就是說,杜氏實際上,是給當時窮的跑耗子的國庫,捐獻了將近三億四千五百萬錢!

而當時國庫一年的稅收,也不過十萬萬錢而已。

有了這筆錢,陳平才得以迅速的平抑長安物價,有幸冇有遭遇曹參那般,隻能坐牛車上朝的悲慘遭遇。

安陵杜氏,則是自那以後,正式成為長安豪強中數一數二的名門望族。

在長安占據一席之地後,杜氏重新撿起以往在家鄉乾的行當:賣糧。

發展到如今,長安每十家米鋪中有八家姓杜,關中每十家米鋪有六家姓杜。

其餘的中小糧商,也基本都與杜氏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不是將女兒嫁給了杜氏的子弟,就是自己的兒子娶了杜氏的閨秀。

可以說,在內史和少府不插手的情況下,關中的糧價,杜氏說千錢一石,市麵上就不會出現九百錢一石的粟米。

靠著這個‘說一不二’的能力,杜氏的財富在過去十五年當中,幾乎以每年增長一半的的速度急速累計,從遷入安陵邑時的三百萬錢,暴漲到現在的五萬萬錢!

就這,還是最近幾年杜氏家主年紀漸長,銳氣漸消,趨於保守,注意力從賺錢轉向了購置田畝。

即便是如此,杜氏在關中糧食市場的地位,也依舊是毋庸置疑的龍頭。

作為商人,尤其是糧商,無論是對政治環境還是市場變化,杜氏都有著無比敏銳的嗅覺。

傳聞每年開春,農民將種子撒下去,杜氏就能通過獨家秘術,預測出當年的收成是好是壞!

而對於朝局的變化,杜氏更是‘春江水暖鴨先知’——但凡出個風吹草動,關中民心一亂,那就是糧價飛漲的良機!

哪怕馬上將糧價翻個番,慌張的民眾也都會義無反顧的囤回家。

今年,無疑是杜氏遷家安陵後的十五年中,最幸福的一年了。

先是長安大亂,大隊兵馬疾馳於街道,糧價成功從八十五錢,自然漲到了一百四十錢!

其後未央宮外的變故,又讓糧價漲破了兩百錢的曆史巔峰!

先前還在停售觀望的杜氏見此,徹底坐不住了!

·

·

·

ps:1.這件事我忘了是在哪本書上看的了,反正說的神乎其神,不過我個人猜測,這根本就是杜氏為了製造恐慌,控製糧價才裝神弄鬼弄出來的東西,可信度小於零。

文中關於西漢安陵杜氏的記載,參考自《史記·貨殖列傳》。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