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本的曆史中,未央宮北闕外的登聞鼓,得等到四年後的漢文帝前元三年,纔會被孝女——緹縈第一次打響。
而在後世的記載中,關於那次登聞鼓事件的結果,能看到的就隻有文帝劉恒感動於緹縈的純孝,便赦免了緹縈之父:太倉公淳於意,並順勢廢除了肉刑。
但很少有人知道,那次事件中的其他人物,落到了什麼下場。
——汙衊淳於意的那家權貴,在事件發生後的第二年,被強遷至關中霸淩邑!
——收受賄賂,治罪淳於意的那個官員,終生未再升遷!
——在未央宮北闕外,試圖阻止緹縈敲響登聞鼓的廷尉役卒,儘流千裡!
朝堂為之一靖!
從那以後,就連地方豪強權貴也是收斂了許多,很多見不得人的事,也都從光明正大的做,轉變成了暗地裡苟且。
在現在這個時空,那枚徑約一丈的大鼓卻在今天,在這個朝局撲朔迷離的時間點被敲響,所產生的影響必然不會小。
這,也是劉弘地機會!
且先不論彆的,光是藉此機會出現在長安百姓麵前,對劉弘來說就已經彌足珍貴!
如是想著,劉弘看向不遠處,著急忙慌入宮,又趕忙從階梯爬上宮牆的陳平,露出了一個燦爛的笑容。
然後,在陳平呆滯的注視下,劉弘緩緩抬起頭,看向宮牆之外,那個手持鼓錘,身著縞素的青年。
“爾何人?”
那青年深深一叩首,便直起上身,滿目悲壯:“草民田氏子蘭,謹拜陛下,唯陛下長樂未央!”
聞言,剛來到宮牆上的陳平縱是萬般不願,也隻能咬著牙,對劉弘一拜:“丞相臣平,謹拜陛下···”
劉弘亦是側過身,微微彎腰對拜:“丞相安好。”
目睹這一切,宮牆下的士卒、平民,哪怕是大腦再遲鈍的,也都跪倒在了地上:“草民等恭迎陛下駕臨~”
回過身,看著宮牆下跪作一片的士卒、百姓,劉弘氣息不由粗重了起來,麵色也不可避免的微微漲紅。
——天見可憐!
做皇帝都半個多月了,這還是劉弘第一次切身感受到:對哈,爺們兒還是皇帝來著···
在此之前,劉弘就像是被丟進獸圈裡的孩童,無時不刻絞儘腦汁,試圖逃出這個危險之地,或者弄死圈內的野獸!
片刻之間,劉弘便調整好了情緒,露出一個和煦的笑容,來到宮牆邊:“平身。”
此時跪在宮牆外的,除卻不能確認成分的士卒外,尋常百姓有一個算一個,全都是劉弘真正意義上的子民!
——糧價飆升,可不是這幾天纔有的事!
自九月末呂太後駕崩,長安陷入混亂開始,關中糧價就從冇有哪一分一秒是在下降的!
十月中旬開始,更是已經超過了原本糧價的兩倍:一百七十錢!
所以,現在跪倒在北闕外的百姓,很有可能是挨著餓,卻依舊對劉弘彎下了自己的膝蓋。
要知道此時還不是元清,漢人血脈中的骨氣還相當硬朗!
尋常時日,即便是身處最底層的貧農甚至佃農,碰到大漢政權的二把手——丞相召見,也都不會下跪的!
至於影視劇中那般,隨便一個小縣令出巡,道路兩側便有百姓跪迎、或朝會中百官跪地叩首,口稱奴才的場景,更是完全不可能在漢時出現。
——前者如若真的發生了,那這個‘作威作福’官員就離‘羞愧自儘’不遠了。
後者如果發生···
那劉弘就可以從‘荒’、‘煬’、‘厲’、‘幽’等諡號中,提前為自己預定一個了。
此時的漢人,隻跪天地君親師。
上跪天神太一,下跪土地灶王;跪君主,跪父母長親,跪授業恩師。
身為皇帝的劉弘,雖然是大漢江山的主宰,天下萬民之君主,但這並不表明,見到劉弘的人都必須下跪。
即便在朝會中,身處最低一級的百石小官,也不用對劉弘下跪,隻需要深深彎腰,拱手拜之即可。
到了九卿、三公甚至丞相,劉弘更是要如方纔陳平到來時那般,微微躬身回禮。
戰國剛過去不久,漢又初立,戰國遺風尚濃厚,百姓的膝蓋還是很硬的!
但凡能不跪,那即便是在皇帝劉弘麵前,尋常百姓也會儘量避免下跪。
若是有年過七十的老者,那更恐怖——人家剛做出要跪的動作,劉弘就得要趕緊上前扶起,表示自己‘不敢受老者之禮’。
而此時,北闕之外,無論男女老幼,上千士民皆跪倒在地,拜厄自己的君王,這便是對劉弘最大的認可。
當然,也有可能是百姓對劉弘地期許,比如‘陛下,糧價要不出手管一管啊?’之類的。
但這都無所謂。
如果糧食就能換來忠誠,那劉弘絕對願意把手上那三十萬萬錢全部換成粟米,全天下百姓每家每戶發個十石!
看著宮牆下,饑餓都快被寫上額頭的百姓,劉弘不由暗自感傷起來。
無論是呂後駕崩,還是諸侯大臣共誅諸呂,亦或是劉弘如今與朝臣勳貴暗中角力,其實與這些百姓,都冇有什麼關係。
呂後冇死,粟米就煮不熟了?
諸呂未滅,柴火就點不著了?
說到底,還是那句話:天下興亡,皆唯百姓承其哀苦。
想到這裡,劉弘便放下了‘趁此機會掀桌子’的打算。
隻見劉弘麵色一沉,側過身,對身邊的陳平冷聲道:“朕觀百姓民皆麵呈菜色,若久未飽食?”
“朕交代少府之事,丞相可曾親視?”
放到正常年代,這頂天了,也不過是皇帝對臣子的一聲責問。
可這句話,卻幾乎是劉弘咆哮出來的···
彆說是宮牆下的百姓了,估計就連一裡外的戚裡,或許都能隱約聽見劉弘地聲音!
跪於宮牆下的百姓聞聲抬起頭,就看見年幼的君王‘怒目圓睜’,嗬斥著食祿萬石的老相國···
無數百姓頓時熱淚盈眶,不顧地上冰冷僵硬,對著宮牆連連磕頭叩首,‘陛下仁慈’‘民等困苦’之類的苦水夾雜著哭嚎聲,頓時響徹北闕上空,久不息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