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科幻>神話三國之人皇路>第313章 鬱悶的波才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313章 鬱悶的波才

王允聽到皇甫嵩的話語,臉上露出了得意之色,緩緩說道:“我所說的就是這兩個人,這次黨錮之禍終於開啟,孔文舉和荀慈明看在我的麵子上,也終於願意出山對付黃巾軍了。

這次我出手,就是要徹底將蛾賊首領波纔給剷除掉。

波纔是豫州黃巾軍的靈魂人物,他一日不除,我這豫州刺史的位置就一日做不安穩。

除這兩人外,我這次還帶來了80萬的士兵,雖都是些新招募的新兵,但相信也可幫義真你一把了。”

80萬人?

皇甫嵩聽到王允說這次足足帶來了80萬的援軍,心中大喜了起來。

漢朝的刺史原本實際上是冇有統兵募兵的權利的。

不過從王莽的時期開始為了鎮壓農民起義,漢廷逐漸轉變,開始允許個彆州牧,刺史開始擁兵,

到東漢之時,農民起義開始不斷出現,邊郡的戰事頻繁。

光武皇帝劉秀曾經下詔,處罰不能平定本州盜賊叛亂的刺史。

由此,當有戰亂之時,州牧、刺史實際上成為了本州諸郡聯合防區的最高長官、

他們可以直接率領本州的郡國兵統一作戰。

同時,各州還相繼建立了直屬的常備軍,稱為州兵,如“豫州兵”,“荊州兵”、“益州兵”等。

州兵之來源主要是要靠刺史自己招募。

這次黃巾起義之後,為了對付各地的黃巾軍,劉宏下令各地刺史可以大量征募州兵。

王允從太原王氏的家產中拿出了不少,許下重賞。

他招募到了不少失地的農人百姓主動從軍,組成了這支軍馬,足足有80萬人。

當然也有不少漢廷陣營的玩家聽說豫州刺史王允來招募士兵,也是紛紛前去參軍。

豫州刺史,刺殺董卓的王司徒,又是貂蟬義父,有這幾塊金子招牌在。

自然有許多的異人玩家紛紛響應了王允的募兵行動,在招募到了80萬人之後,王允在簡單的操練之後就趕來支援皇甫嵩了。

因此王允在短短的時間內就聚集起來了80萬人士兵,這可是一個不小的數量。

聽到這次王允帶來的人數有80人,皇甫嵩頗為的高興,

這是解了漢軍的燃眉之急了,這80萬人,無疑是一群新的生力軍了。

當即皇甫嵩對著王允說道:“子師這次前來支援,確實是幫了我們大忙啊,有這80萬人來支援,我對於拿下波才守衛的陽翟城可是又多了幾分的信心了啊。”

王允則笑道:“好了,軍務之事先暫且放到一邊,義真,我們先去你的軍帳敘敘舊吧。”

在接回了王允之後,皇甫嵩安排人手安置王允新到的軍馬,而他則和王允敘舊去了。

葉天也聽聞了孔融,荀爽,王允一齊來到陽翟之戰戰場處的事情。

他不是特彆驚訝,此事情和前世中一樣,這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不過他還是相當欣喜的,孔融,荀爽,王允這三人的實力,

都是曆史謀士,一定都不弱的,可以在陽翟之戰中大發神威。

接下去的事情,就是靜靜等待幾日之後的攻城了,到時候就是真正硬碰硬的時候了。

傍晚,天色漸漸變的陰沉了下來,陽翟城外遠處的夕陽漸漸消失。

暮色迷茫帶著些許的燥熱,就如同陽翟城內不斷浮動的人心一般焦躁。

如今陽翟城被團團圍住,陽翟城中的數十萬守軍如同困獸一般,被牢牢限製在這一座大城之中。

好在這幾日的夏風格外喧囂起來,吹間拂似乎在某種程度上微微沖淡了數日間肆無忌憚的暑氣。

被漢軍團團包圍住的陽翟城,此時氣氛異常的壓抑。

誰也冇有想到,在豫州的局勢會變化的如此之快、

之前還占儘優勢的豫州黃巾賊會在轉眼之間就在長社城被徹底擊潰。

被漢軍恐怖的軍勢所迫,黃巾軍隻能接連度過淇水和潁水。

倉促地逃到了城防還算堅固的陽翟城來尋求暫時的自保。

尤其是那些選擇加入了黃巾陣營的異人玩家們,此時此刻更是在陽翟城內哀聲歎氣。

他們在深深後悔自己的選擇。

為何要選擇脆弱的大漢陣營,而不是大漢陣營。

此時,陽翟城東側一處高聳的城牆之上,正站立一名身穿白甲的高大武將。

此人身上氣勢驚人,一股縹緲玄奧之氣繚繞在其周身。

那濛濛白氣氣勢滔天,凝聚在他的身邊久久不散去,帶著一股玄之又玄的氣質。

假如是葉天在此處的話,必然能夠認出來此人正是當初在長社之戰中大發神威的豫州黃巾大渠帥波才。

豫州一共隻有兩位大渠帥,分彆是波才和彭脫。

不過眾人公認的是,同為大渠帥,波才的實力要遠遠強過彭脫。

波才身材高大,氣質不凡,眼光深沉,不是大多數黃巾軍那般是農夫或者流寇出生。

他在黃巾軍中身份特殊,是少有的豪族子弟出生。

他家族之中有許多太平道的信奉者,乃是太平道在豫州的鐵桿支援之人。

而且他也算是十分幸運,後來波纔在一次機緣巧合之中被大賢良師張角看中他天賦。收為了親傳弟子。

同時他在得了張角的傳承之後刻苦修煉,在不俗的天賦加上萬分的努力之下。

很快就成為了太平道之中數一數二的厲害人物,可以和張寶,張曼成,張牛角等二代弟子中的最強者媲美。

波才所在波家雖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世家,但是家中資財豐厚。

波才作為波家的當代家主,很早便開始持家並操作潁川太平道的活動,算得上是有上位者的曆練。

而在潁川這個地方長大的豪族子弟,同時他還年富力強,野心勃勃,又是張角的親傳弟子,天賦又過人、

張角也是頗為看重欣賞他,很快波才被任命為了黃巾軍在豫州的大渠帥。

特彆是當馬元義在洛陽城中意外身死之後,波纔在黃巾教之中的地位更是可以說是提高了不少,他成為了下一任天師信子最有力的爭奪者。

在數月前起兵之後,作為豫州大渠帥波才表現極為不錯,很短的時間內便勢如破竹地攻占了大半個豫州。

之後朝廷反應過來之後,很快就派遣了皇甫嵩和朱儁來剿滅他,但是他同樣絲毫不懼,剛一交手,就大敗一直以來有善戰之名的右中郎將朱儁。

他這一戰,震動天下,誰也冇有想到蛾賊會如此厲害。

之後他又聯合豫州在汝南一帶同樣勢力強大的大渠帥彭脫一起合兵圍攻被迫困守在長社城的皇甫嵩。

除了兩人之外,太平道聖女張寧知道皇甫嵩是西北名將,難以對付,更是同樣來到長社城,試圖幫助兩人將皇甫嵩徹底拿下。

在他原本的計劃裡麵,是將皇甫嵩徹底消滅在長社城之中,

這樣漢廷派來討伐黃巾軍的三路人馬之中,兩路為自己擊敗後。

自己便可北上旋門關和大穀關,徹底威脅到帝都洛陽城。

到時候在圍魏救趙的情況之下,盧植肯定被迫不得不回軍,他還能夠幫助張角一解冀州之圍。

隻是冇有想到的是,在長社之戰中的發展徹底出乎了他的意料。

他被皇甫嵩設計勾引,派出其精銳健卒營引誘他使出了法術,將他的魂力給徹底地耗儘了。

隨後修為驚人的皇甫嵩使出安定皇甫氏《火雲經》之中的終極法門天地俱焚將整個黃巾主營化作了一片的火海、

就連張寧想要喚來大雨將大火徹底撲滅都冇有成功。

就此黃巾軍的防禦體係被這一把大火徹底破壞,在敵方無數精銳騎兵的犁庭掃穴,瘋狂衝擊下。

整個長社的黃巾軍就此一夜崩散,徹底潰敗,四處潰敗,損失無數。

可以說,這一戰的結果他是完全冇有想到的。

他冇有想到這一戰會輸,更冇有想到這一戰會輸的如此之慘。

可是事已至此,波才也是無奈,

如今,彭脫在大敗之後已經徹底被嚇破了膽,倉促領兵撤回了自己的老巢汝南郡之內。

而張寧施展張角留給他的符籙遁走,如今不知所蹤。

隻有他一人聚攏殘兵,無奈之下隻能退守陽翟城,以徐徐圖之,以求東山再起的契機。

波才遙望遠處漢軍整齊嚴謹,如同長龍一般前麵的營帳,不由得微微皺眉,皇甫嵩,朱儁等人不愧是當世名將,他的紮營佈陣顯然是十分有章法的。

之前的長社之戰黃巾軍損失相當的大,死於火海之中的,被漢廷精銳騎兵所擊殺的,四處潰逃不知所蹤的黃巾軍無數,

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如今陽翟城中依舊有著接近300萬的守軍。

現在城外漢軍的數量並不比城中的黃巾守軍多,但是他並不敢主動出擊或者突圍。

第一,城中的守軍大部分都是經曆過之前長社之戰慘烈一戰的黃巾軍、

如今大部分都被漢軍打的嚇破了膽子,現在守軍士氣低落,根本完全發揮不出實力。

第二,論起士兵的精銳程度,城中的這一些黃巾守軍也是遠遠不如城外的漢廷士兵。

城外的漢廷士兵大多是久經戰陣的老兵,黃巾軍起事到目前為止不過數月而已,肯定是不如這些漢廷老兵的。

其中波才更是知道,其中有漢廷三河騎兵,北軍騎兵,更是有極少出動的漢軍禁軍羽林衛。

假如出城突圍和這些漢廷精心編練的頂級騎兵來打野戰的話,基本上就是和送死冇有什麼區彆。

主動和漢軍出城交戰的話,那就是自尋死路罷了。

如今的局勢,對於波纔來說,實在是相當的劣勢了。

“何曼,情況打探的如何了?”

突然城牆上一陣腳步聲響起,通過強悍五感六識,他感到自己的心腹渠帥何曼已經來到了他的身後。

波才並冇有回頭,繼續看著遠處漢軍營寨語氣沉穩地發問道。

自從長社之戰之後,自己的幾大心腹渠帥黃邵,何儀都不知所蹤,不知是死了還是如何,如今自己手下的心腹也冇有了幾個。

現在他所能真正信任的,不過還有渠帥何曼,他的弟弟波義等寥寥數人而已。

“報告大渠帥,外麵的情況似乎有些麻煩。”

何曼走到波才的身後,臉上的表情凝重,顯得有些難看。

“有何情況,速速跟我說來。”

波才語氣依舊平靜,對著何曼問道。

何曼不在遲疑,恭敬地對著:“外麵的暗探已經傳來了訊息,豫州刺史王允已經率領大軍前來支援皇甫嵩和朱儁,而且人數不少。

現在城外漢軍得知了援軍到來的訊息士氣正旺,各個都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地準備攻城了。”

聽到豫州刺史王允率兵前來支援的訊息,波才的臉色微變、

現在陽翟城內比起城外的漢軍唯一的優勢可能就是人數了。

要是王允這次帶的人數夠多的話,連陽翟城中最後的優勢人數消失了。

何況王允上任之時波才也有對他有所耳聞,知道王允是太原王氏之柱石,波才家族雖然是潁川大族,但是比起太原王氏這等累世為官,有頂級功法傳承的世家來說差距太遠。

他也知王允絕非草包,隻是他冇有想到的是這次王允的支援會來的如此之快。

王允這一到來,陽翟之戰獲勝的機會又是少了許多。

當下波才心中一緊,對著何曼追問道:“王允這次帶來了多少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