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曆史>盛唐劍聖>第十八章 來至張九齡的舉薦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十八章 來至張九齡的舉薦

長安武德殿!

李隆基下得朝來,諸事無聊在後殿取來琵琶自彈自唱,自得其樂。天籟『小說ww.『.

這古來音樂素有雅俗之分,所謂雅樂是用在國家祭祀、宗廟、朝會等隆重的慶典活動中,而吹奏的音樂,有著一定的政治效果。而俗樂則主要是供人欣賞、娛樂的。箇中差彆有點類似於後世的美聲歌曲與流行歌曲。因孔子重視雅樂,而貶斥俗樂。以故後來萬千儒家學子紛紛覺得俗樂不堪而雅樂高尚。

但李隆基卻不這麼認為,他自幼精通音律,熱愛歌舞表演,覺得俗樂雖然比雅樂少了幾分的莊重嚴肅,卻多了一些藝術性,更加悅耳動聽,對於俗樂的熱愛,由在雅樂之上。

李隆基此刻自彈自唱的便是由西域龜茲傳來的胡曲,相較中原音樂的婉約優美,年輕氣盛的他更加喜歡慷慨激昂的胡樂,他的手指靈活跳動,澎湃的旋律在殿中盪漾,粗獷而激昂的詞句,由他口中傳出,整個人沉溺於音樂之中,扭著屁股搖晃著身子,特彆開心。若讓人瞧見這一幕,哪個敢相信他就是大唐天子?簡直與戲院裡披著龍袍的戲子一般無二。

“陛下,陛下!”一個身形魁梧一點兒也不像太監的太監衝進了殿內。

“力士,冇見我正忙著?”李隆基正彈唱的開心,讓人強行打斷,麵上不悅。在所有宦官中隻有高力士得他允許能夠不經通傳進入殿內。他與高力士感情深厚,明是主仆卻宛如朋友,倒也不會為這點小事與之動怒,隻是興致給打斷,很是煩悶。

高力士忙道:“是右拾遺求見,不然老奴豈敢打擾陛下雅興?”

李隆基一聽“右拾遺”,忍不住脊背麻,大有太宗見魏征的感覺。

當任這個右拾遺職位的叫張九齡,韶州曲江人,出生於世代仕宦家庭,年少英才,九歲知屬文,十三歲便寫出轟動一時的好文章。武則天長安二年登進士及第,後來一直當任秘書郎,他政績出色,卻得不到調遷,萌生歸鄉之念。正好李隆基求才若渴,舉天下文藻之士,親自策問,張九齡應試道牟伊呂科,對策優等,升為右拾遺。右拾遺字麵意思是撿起皇帝的遺漏,也就是諫官。

唐朝自太宗皇帝李世民起,賦予了諫官極大的權力,官階不高,卻能隨時隨地的麵見天子,指點天子的錯處,進行批評。

張九齡精明乾略不畏強權,好似昔年魏征。而李隆基性子歡脫,雖有明君風采,卻喜好玩樂,由擅音樂,而且是俗樂,張九齡不止一次跟李隆基指他不務正業,弄得他聽到“右拾遺”這幾個字就怵,時常背地裡感慨:自作孽,不可活。

李隆基忙將手中琵琶交給高力士道:“快,藏起來,讓他看見,又要說通大道理了。”

殿外傳來賀知章、張九齡求見的訊息。

李隆基當做冇聽見,見高力士藏好了琵琶方纔將兩人請入殿內。

多了一個賀知章,李隆基心底踏實許多。張九齡不同於魏征的地方在於不會在其他官員麵前數落他的不是,這也是他一直留著張九齡的原因,不是每個皇帝都如李世民那樣,能夠容忍一個在大庭廣眾之下,讓人下不了台甩袖而走的臣子。

“兩位愛卿,何事覲見?”

張九齡四方臉,俊雅不凡,作揖道:“回陛下,臣向陛下舉薦一位人才。”右拾遺除了指正帝王的錯處還有舉薦人才的義務。

李隆基精神一震,現今滿朝文武大多屍位素餐,部分有能力的多為太平公主與他拉攏,成為腹心,缺的正是人才,忙道:“愛卿舉薦何人?”

“幽州懷柔縣裴旻!”

原來賀知章無法分辨募兵製到底如何,於是請教好友張九齡。張九齡不但文采斐然,他的政治水平也是出類拔萃。府兵製的敗壞,以張九齡的見識如何不知,隻是在冇有全新兵製的基礎上,冒然改變反而會造成府兵的動盪。因此張九齡即便知道其中關鍵之處,卻冇有做任何舉措。

裴旻的募兵製,深得他口味,細細琢磨下來,對照當前大唐的局麵,募兵製是大有可為。

張九齡最重視人才,最當任“右拾遺”的第一天,他便向李隆基闡述人才的重要:主張重視地方官人選,糾正重內輕外風氣,並且選官應重賢能,不循資曆。這意外現有如此人物,哪裡坐得住,直接邀請賀知章一到入皇宮舉纔來了。

“裴旻?這名字倒是有點耳熟?”李隆基對於這名字竟然有點印象。

張九齡道:“就是半年前,斬殺奚族王子的那個少年。”

“原來是他……”當年孫佺幽州慘敗震動朝野,李隆基當時身為太子自然知道此事,裴旻領懷柔縣民殲滅奚族千餘精騎他也略有耳聞:“我記得他年歲不大,不知何德何能,進愛卿慧眼?”

張九齡慎重道:“有誌不在年高,有纔不在年少,陛下且不聞甘羅十二為秦相,霍去病十七上陣殺敵……”

李隆基見張九齡又要表長篇大論,忙道:“道理朕明白,隻是不知那裴旻有何乾略?”

張九齡讓賀知章來說。賀知章將與裴旻結識的經過,以及對他的考驗細說,尤其是關於府兵製的描述以及募兵製的介紹,一字不漏的詳細說明。

李隆基動容起身,低呼道:“這些當真是裴旻所說?”

賀知章道:“臣不敢有半點隱瞞。”

李隆基有些激動的來回走了兩步,府兵製的敗壞,身為皇帝,他豈能不知,不止一次針對此事與心腹商議,如何才能讓府兵製恢複如初。但是府兵製的關鍵在於均田製,均田製若不能徹底實行,府兵製的情況就不可能得到改善。

唯有宰相張說提議捨棄府兵製,以募兵的方式來解決兵源問題。但是即便以張說之才,也隻是思考大概,未得細節。

裴旻竟然將募兵說的如此完備,委實驚人。

張說可是他心中最得力的臂膀,未來不可或缺的名相,那裴旻竟比張說還看的遠?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