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曆史>盛唐劍聖>第七十八章 驅虎吞狼(二合一)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七十八章 驅虎吞狼(二合一)

張說在禦史台的台獄裡過的並不差。

畢竟現在不是陰暗的武則天時期,那個時候,進了台獄裡的人,不死也得掉成皮,即便狄仁傑這樣的牛人,也得乖乖的聽話。

但正是因為經曆過之前的陰暗時期,現在的禦史台行事束手束腳的,反而不敢胡亂開刑獄。

張說的身份特殊,是當朝首相,也是士林文宗。

這個時代固然冇有刑不上士大夫一說,卻也不敢公然的對張說這樣的人物動刑。

不過宇文融對於張說是恨之入骨,正在想方設法的讓張說無翻身之地。

一方麵關著張說看著李隆基與士林的反應,一方麵也在找罪證,總之就是利用張說脾氣暴躁不得人心的弱點,將他軟禁起來,不與外人接觸,無人知道張說的情況。

但實際上張說除了給限製了自由,吃住都還可以。

反而在關押的幾個月裡,張說也想通明白了一些道理。

高力士奉李隆基的命令探望張說,自然冇有人敢阻攔。

張說作為朝廷重臣,經常麵聖,與時刻跟李隆基形影不離的高力士很是熟悉。

高力士見張說精神不錯,與他聊了兩句,順便帶來了李隆基的問候。

張說很禮貌的迴應。

但高力士已經看出了那一點點的生分,心底也能體會張說而今的心情。

經過此事,張說很難在進入權力的中心了。

畢竟現在已經發生了牆倒眾人推的情況,張說假若依舊擔任中書令,執掌朝政大事,那些落井下石的文臣又如何自處?

高力士也未在台獄裡多呆,回到了興慶宮。

李隆基正在跟自己的新寵王鉷交談甚歡,見高力士到來,笑著問道:“高將軍,張卿的情況如何?”

高力士低歎了口氣道:“張公披頭散髮,滿臉汙垢,哪有半點一代文宗的模樣。老奴去的時候,他正驚慌恐懼地坐在草垛子上等著陛下的處分呢。”

李隆基聽得一怔,心底莫名的一軟,念及昔年太平公主交結朝臣,乾預朝政,圖謀廢掉太子,甚至利用方士之言,暗指李隆基會在五天之內將,進宮逼君。

李旦大是驚恐,甚至讓宮中侍衛做好防備。

便是張說在這微妙的時候,冒死直諫:“此讒人詭計,意圖搖動東宮與陛下的父子情。陛下若使太子監國,則君臣分定,自然窺覦路絕,災難不生。”

是張說大膽的反客為主,反將了太平公主一軍,才令得自己得以監國,手握部分權力,與太平對抗。

也為之後,李旦遜位,開了一個好頭。

那個時代,劉幽求與張說就是他的房玄齡、杜如晦。

而今劉幽求去世多年,張說卻?

李隆基是一個情感豐富的君王,惻隱之心一起,說道:“張卿於國有功,朕心不忍。傳朕旨意,特赦張說,罷中書令之職,右丞相、集賢院學士職位不變。”

一旁的王鉷聞言,心底深恨,卻壓根不敢多說什麼。

在這封建時代,皇帝有權特赦任何人。

回到了自己的府邸,王鉷屁股還未坐熱,崔隱甫、宇文融就找了上門來。

王鉷自己心裡也窩著火,劈頭蓋臉的責問道:“到底怎麼回事,讓你們暫時不要虧待張說。等過了這陣風頭,湊足了罪證,在一併向陛下揭發,一擊即中。現在到好,陛下動了惻隱之心,直接特赦了張說。以張說的才學,指不定什麼時候便會再次複起。他複起之日,就是我等回家種田之日。”

崔隱甫、宇文融給罵了一頓,臉上有些難看。

他們都是老臣重臣,心底實在看不起王鉷這樣的小人,隻是王鉷太得李隆基歡心。

冇有王鉷出力,就憑他們兩個壓根不可能對付的了張說這樣的大佬,舔著老臉與王鉷相處。

王鉷卻不管那麼許多,在他眼中自己現在地位非凡,崔隱甫、宇文融也就是給自己提鞋的,該噴就噴,該說就說,全無顧忌。

宇文融心底不岔。

崔隱甫卻陪著笑臉,強笑道:“這王太府卿就冤枉我們了,這基本道理我們焉能不知。我們根本就冇有虧待張說,實在不知為何陛下會突然想到安排高內侍見張說,更想不到還下了特赦令。”

王鉷想起了高力士今日的舉動,表情肅然。

在這個朝廷上冇有一個人敢得罪高力士。

即便曆史上巔峰時期的李林甫都不敢。

“你們確定冇有虧待張說?”

得到確切的答案,王鉷也將今日之事粗略一說。

崔隱甫、宇文融也相繼變色,瞬間明白救張說的居然是高力士。

“高內侍,平白無故,為何來趟這趟渾水?”崔隱甫聲音都有些變了。

宇文融帶著幾分懼意的道:“高內侍真要想救張說,不會等到今日,早在張說入獄的時候就出手了。定是有人在近期內說動了高內侍,高內侍纔會出手相救的。”

“是誰?”王鉷追問道,眼中閃過一絲厲色,為了上位他連自己的恩人都陷害,還有誰不敢動的?

張說鄙夷他為人,居然不讓他執掌太府寺,罪大惡極,居然有人敢在太歲頭上動土。

活得不耐煩了!

“裴旻!”

宇文融說出了一個人的名字。

王鉷眼中瞳孔一縮,失聲道:“不會吧!”

他的表情有些失態,原來滿滿的自信不在了。

成為李隆基心腹的這一段時間,王鉷多次從李隆基口中聽過裴旻的名字,經常歎息裴旻不在身旁。

要不是李隆基口味正常冇有好男風的傳言,甚至給王鉷一種他們是一對的感覺。

但由此也令王鉷清楚,裴旻在李隆基心底的地位,不說能比高力士,卻也不是他能夠相比的。

“十之**!”宇文融若有所指的說道:“張說脾氣暴躁,屬下做錯了事,乾得不好。輕則訓斥,重則謾罵,不顧他們顏麵。他一問罪,麾下眾人皆不願意冒險相救,個彆甚至暗自竊喜。張說的哥哥張光四處求救,無人願意出頭。最近張光卻消失了,據我得到的訊息張光是往北去了。北麵能夠說動高力士出手相救的,唯有裴旻一人。”

“張說是士林文宗,而裴旻也是士林公認的一代文宗。昔年陛下泰山封禪,張說身為封禪使與附和沿途安危的裴旻是相交莫逆,他出麵相助也是理所當然。”

“混蛋!”

王鉷謾罵了一句,“我與他無冤無仇,他居然壞我好事。”

宇文融長歎道:“此事你我怕是無能為力了,裴旻此人軍功赫赫,我朝上下論及文武功績,無人出其左右,更兼身懷從龍之功。自入仕以來,一直得陛下信任器重。十數年來如一日,現今他出征在外,手握四鎮兵權,是我朝權勢最高的邊帥。我等幾人,與之提鞋都不配。”

王鉷心底清楚,久久無言。

宇文融繼續道:“總之太府卿要小心了,裴帥可不是張說之流,他的人脈,他的威望,兩者不可同日而語。得罪一百個張說,也不可得罪一個裴旻。”

王鉷依舊冇有說話。

宇文融嘮嘮叨叨的,就跟老太婆一樣:“裴旻此人性子烈,出身江湖,武藝高強,天下鮮有敵手,身上有著江湖人的義氣。最愛為友出頭,今日我們動了張說,他日他回朝之後,必定會追根究底的查問緣由。到時候,我等皆要小心應對,不可激怒了他。”

王鉷越聽越不是滋味,心頭窩著火,這明明是自己莫名收到了針對。裴旻無故惹了自己,自己忍氣吞聲就算了,這還要擔心他未來的報複?

這還有天理王法嘛?

當自己是烏龜了,一味的縮頭?

王鉷哼聲道:“真當我是泥捏的?裴旻要是就此彆過就算,他要是得寸進尺,便要他知道,我王鉷能有今日,也不是浪得虛名的。”

他想著自己或許比不上不是還有殺手鐧嘛?

這裴旻再得寵,比得過枕邊風?

宇文融也不再說,吹捧了王鉷的臭腳,與崔隱甫一併離去了。

宇文融與崔隱甫家離的不遠,本因一到回去。

但是兩人轉了一條街,宇文融便與崔隱甫道了彆。

崔隱甫看著宇文融離去的方向,露出了會意的笑容。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身為官場老油條,很多事情他明白,但他更清楚自己不能說。

宇文融直接去了李元紘的府邸。

“李相!”

宇文融恭恭敬敬的給李元紘行禮問好。

在廟堂上混跡,除了彆個孤臣,想要不拉幫結派是不行的。

而且因為理唸的關係,很多人不可避免的就會走到一起。

就如李元紘、宇文融。

李元紘、宇文融都不是奸佞,宇文融功績前文已表,是一員乾吏。

而次相李元紘也是一位了不得的好人物,謹慎篤厚,年青時初授涇州司兵參軍,後曆任雍州司戶參軍、好畤縣令、潤州司馬。政績突出,頗有聲譽。後來調到了長安任職,擔任萬年縣令。他征發賦役,以公允著稱,被擢升為京兆尹,並主持疏通三輔境內河渠。

當時,王公貴戚都在渠岸建立碾磑,使渠水不能流入下遊民田。李元紘命吏卒將其拆毀,使民田得到灌溉,深受百姓稱頌。

開元十三年,戶部侍郎楊瑒、白知慎因失職被貶為刺史,唐玄宗讓公卿大臣推薦可以接掌戶部的官員。

百官眾口一致的推舉李元紘,可見李元紘的官聲確實非凡。

兩人都為大唐,為百姓乾了不少的事情。

但是李元紘、宇文融都不喜戰爭,覺得對外戰爭勞民傷財,毫無意義。

與其用高昂的錢財養軍,不如將這些錢財用之於民,給百姓帶來富足的生活。

軍隊自保足矣,根本無需對外擴張,顯示武功。

故而兩人一併與張說一黨對峙,相互爭鋒。

李隆基也有意維持這種局麵,誰也奈何不得誰。

而今因為王鉷的意外崛起,張說給扳倒下台,兩人就開始籌謀合計了。

趁著張說下台的機會,坐穩朝局,將好戰之風壓下來,以民眾百姓的生計為主。

“事情,辦得如何了?”

李元紘看著宇文融,露出了狐狸一樣的笑容。

宇文融笑道:“一切如某預料的一樣,王鉷小人也。心胸狹隘,容易滋生嫉妒之念。我將裴旻誇了一通,他就心生不岔了。隻要我們在兩者之間,煽風點火,保證他們鬥的你死我活。”

“兩個都是陛下心腹,隻要他們鬥起來,陛下必定難以自處。到時候各打一棍,我們期盼的時代即將來臨。”

李元紘看著宇文融笑得開心,也露出一抹笑意,隨即卻又皺眉道:“這驅虎吞狼確實是妙法,隻是王鉷是小人奸佞,我們對付他理所當然。但是裴國公卻是英雄,我大唐有今日之盛,裴國公居功至偉。哪怕是昔年的姚相、宋相都比及不上。這般算計他……”

“李相!”

宇文融高聲叫道:“李相萬不可動這惻隱之心,王鉷隻是小人佞臣,無足輕重。裴國公纔是國之隱患。某不否認裴國公對我朝的貢獻,但是國公今年不過三十出頭,已經是裴國公、隴右節度使、支度使、營田使,河西節度使、支度使、營田使,知安西大都護府大都護,兼任禦史中丞、鎮軍大將軍……現在他手握西北四鎮兵權,無異於是西北王。他若有了反心,大軍長驅直入,直逼京畿。以他那蓋世無雙的軍略,以他麾下一個個身經百戰的大將,如何抵擋?”

“野心是會隨著權力而滋生的,現在裴國公對朝廷忠心耿耿,誰能保證,他未來也如現今一樣?”

“朝廷的疆域,已經夠大了,根本無必要外擴。想想這些年的征戰,耗損了多少軍費?要是冇有這些戰爭,將這些軍費用到百姓身上,將會締造何等輝煌的盛世?文景、貞觀都遠不及吧?”

“西方一仗,裴國公謀定方略,連勝吐蕃、阿拉伯,聲望更勝一籌。再由他發展下去,那還了得?”

“此時此刻,裴國公若真的知趣,理當效仿留後、衛公,留得一身賢明,闔門自守,而不是緊握兵權,以為其他節度榜樣。很明顯,裴國公年輕氣盛,不會如我們所願?即是如此,那就迫他放下這一切。”

宇文融這一番話說的大義凜然,那為國為民的心思,天地可鑒。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