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景略唸完,一臉期期然。
然而就連在他旁邊的吳陌桑都在撫額頭,一臉的不忍,顯然連她也不看好父親這一首詩,李鳳梧也是暗歎一聲,論詩,大宋怎麼也比不過盛唐,可惜南宋隻有一位陸遊。
半刻而作,這首詩略算工整,平仄勉強及格,意境也有,可總讓人覺得差些意境,就好像前麵就是一扇門,推開這扇門就能看見一片廣闊的天空,而這首詩恰好差了臨門那一腳。
不是佳作,也算好詩。
至少繪慧樓中有六七人聞聽得吳景略唸完之後,再和自己胸中所想之詩一比,便生了放棄之心,自己所想之詩還不如這寒酸秀才,又怎麼去和木待問蘇子簌爭雄?
零零落落有撫掌聲,吳景略臉色期然褪去,隻剩淒然。
看來自己終究不能乘風化龍,這一次的學會,又要和以往遊學途中參加的諸多學會一般,空手而歸,博不來半點才氣名聲了。
蘇子簌畢竟是主翁,起身笑道:“吳兄此詩極好,鐵馬望關山,吳鉤耀江蘺,當是我大宋雄師此時在邊關的寫照,假以時日,吳兄之才華必然耀京華,也讓此次學會留下美談。”
吳景略這幾日住在蘇園,蘇子簌已看清,這人不是懷纔不孕,而是懷裡確實冇才,不過終究是讀書人,還是要給他一些顏麵。
吳景略點頭謝過蘇子簌,黯然落座。
一旁的女童吳陌桑輕輕拉住父親的衣袂,小小的眼神裡滿是焦急,深恐父親又因此生出心病,吳景略看見女兒,微微笑笑示意自己不礙事。
吳景略之後,又有兩三人起身吟出自己的作品,有吳景略拋磚在前,後麵兩三人的作品倒也不差,但都算不上出彩,更彆提驚豔了。
眼看無人再出聲,眾人便看向蘇子簌和木待問。
詩魁必然是在這兩人之中了。
至於陸放翁帶來的兩位士子,青衫士子楊邁隻是和白衣士子李鳳梧交談片刻,並冇有起身將自己作品廣而告之的意思,先前對對大出風頭堪稱驚豔的白衣士子李鳳梧則是氣定神閒,也不知他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蘇子簌看向木待問,俊朗風姿的微笑:“木兄先請?”
木待問聞言撩撩襴衫,先前因為風頭被李鳳梧所搶的憤懣已逐漸平息下來,心緒平和的拱手示意:“蘇兄先請。”
君子之交禮在前。
中華文明傳承數千年,忠孝禮信義等思想如一串串珍珠,就算是讀書賤如狗的元朝,這些基本的美德也依然閃耀著光華,何況是禮儀清明的南宋。
蘇子簌便笑笑,長出一口氣,一手揹負,一手扶在胸側,琅琅而吟:“春風鍍舊鞍,寒光曳壁關,仲謀驅天狼,何人憶長安?”
蘇子簌誦完,揹負雙手傲視群子,頗有揮斥方遒的書生意氣,一時間身上散出的風|流氣讓人著迷,就連見多識廣的耶律彌勒也暗歎一聲這蘇公子好一副皮囊。
此詩一出,繪慧樓一片寂然。
良久,纔有喝彩聲四起,同樣是五言絕句,蘇子簌這一首詩便遠勝於吳景略,春風鍍舊鞍,是指舊朝張浚新來春風得意,承蒙官家旨意除樞密使督師淮上,寒光曳壁關,則是指北伐兵起於靈璧,仲謀驅天狼,寥落一句指出大宋王師之雄武如那三國之孫仲謀,最後一句何人憶長安堪稱畫龍點睛之筆。
此處長安,當然不是指盛唐的帝都長安,而是暗指大宋舊都開封,以前朝帝都暗指舊朝都城,堪稱完美,全詩引用時勢,又借喻經典,最後一句畫龍點睛指出當今大宋之人的共同心思。
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好詩。
陸遊微微頷首,蘇子簌果然有才,這一首詩雖然也有瑕疵,但卻在半刻之內作出,以後再精雕細琢一番,未嘗不能成為千古名作。
一直闔目休憩的米友仁睜開眼,得意的笑了笑。
今科狀元熱門木待問悚然動容,起身微微躬身禮道:“蘇兄大才,此等佳作必然千古留名。”
蘇子簌心有得意,臉上謙然淡定,笑著回禮,“木兄過獎,想必木兄早有佳作成竹,還請不要藏拙,讓我等慕狀元之彩。”
同是少年郎,皆是心比天高的年齡,這種年齡段,多有一種天老爺第一我第二的心思,焉能冇有爭強好勝之心,蘇子簌一首出彩的詩激起木待問爭雄之心,聞言也不再謙虛,笑道:“那就獻醜了。”
起身對著陸遊,念道:“也是首五言,還請先生斧正。”
陸遊頷首,“不敢當,請。”
木待問便念道:“鄙夫六尺軀,俯仰歎逼仄,炙手事當路,快意已爛額。檄書傳九州,將軍齊過河,攙槍墮九霄,列缺亂阡陌。”
樓內沸然。
蘇子簌一詩,平正之中隨著畫龍點睛也現妖嬈,那麼木待問這一首詩,便是山高月小之後的大水拂江,一陣平緩的鋪墊之後陡起波瀾,意境之壯闊更上了層樓。
不從用詞遣句,單從意境上來說,便淩駕了蘇子簌一籌。
文人相輕,縱然木待問早有狀元之名,這鎮江諸多士子也大多是看不慣他的,總覺得是吹噓出來的名聲,然而此詩一出,不少人便心服口服了。
就是蘇子簌,也不得不為之暗歎一聲,狀元之才果然名不虛傳。
蘇子簌原本是存著要和木待問一較高低,自己隻要能在今日學會上勝了木待問,明年的春闈中,自己縱然考不過他,在士林中也能傲然自吹,那木待問的詩文才華可是不如我蘇子簌的。
可此時一比較,才發現木待問的詩文才華遠勝自己。
蘇子簌不由得黯然神傷,很有點當年那位周公瑾的心境,既生木待問,又何生我蘇子簌。
木待問唸完,便坐下,安靜的坐下,眼裡再冇有絲毫焦躁神色。
米友仁再次睜開眼,笑了笑,看了一眼自己的得意門生蘇子簌,暗道此子有心魔,須得找個時候開導一番,此次輸給木待問並不算得什麼,要知道我大宋蘇仙,當年科舉不也冇有中得狀元。
百年過去,如今人皆知蘇仙之風|流,有幾多人還記得當年的金榜狀元?
陸遊先不著痕跡的看了一眼李鳳梧,這纔對眾人笑歎道:“慧子此詩已臻完美,某亦無詞可評,若無意外,當是本次蘇園學會之詩魁,實為詩家之幸事。”
連山陰陸氏的陸放翁都如此說,眾人無不歎服。
蘇園學會的詩魁,非木待問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