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禎很憤怒,他不太明白,為什麼好端端的,西山玻璃廠利潤下滑的如此嚴重。
按理說,這西山玻璃廠是壟斷行業,價格由自己說了算。說什麼價,就是什麼價。利潤,那自然是高家莊豬八戒的媳婦,高翠蘭的高。
可如此高額利潤的西山玻璃廠,居然利潤下跌了三分之一。這讓趙禎,不由得不憤怒。
要知道,這西山可是自己的搖錢樹。石小凡這個敗家子還算講義氣,將整個西山給了趙禎。為此,趙禎是賺的盆滿缽滿。
有了錢的趙禎,自然不再需要看言官們的臉色行事。那些言官們,吃飽了撐的,冇事就上書彈劾。彈劾這個彈劾哪個,似乎這是彰顯他們清流支柱的機會。彈劾的越多,越是顯得他們清正廉明。
其中,尤其是那個工作狂人包拯最為過分。這個該死的包拯,偏偏要去學那個什麼唐太宗時期的魏征,處處挑刺。不止是跳大臣的刺,也挑趙禎的刺。
趙禎終究是個好皇帝,他是寬厚仁慈的,每次,麵對包拯的喋喋不休,趙禎都選擇了忍耐。
甚至於,趙禎花的是自己在西山賺的錢,包拯還一直勸阻,讓陛下厲行節儉,方為聖君之道。
趙禎每次都是不置可否的答應著,奈何這些錢都是趙禎的私房錢,冇有取自於國庫一文錢。包拯雖然囉嗦,好在也無可奈何。
而趙禎依舊我行我素,反正手裡有的是錢。西山可以說是日進鬥金,這些錢乾嘛不花。後宮嬪妃們吃穿用度,不求最好,但求最貴。
至於自己日常開支,什麼修建亭台樓閣,什麼一言不合出宮微服私訪,什麼想南下就南下。全憑趙禎一己喜好,誰也管不著,朕花的是自己的錢。
好在皇子趙昕也爭氣,趙昕監國,將國事處理的井井有條。同時,趙禎重用範仲淹、韓琦、包拯、歐陽修、蘇轍之類的名臣,使得朝政清明。
對於趙禎這個皇帝的胡鬨,群臣也都采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辦法。而如今,自己的搖錢樹賺錢的速度慢了,趙禎怎能不著急。
很快,那個小太監便說出了其中的原因:“回陛下,奴婢聽聞,那個、那個駙馬爺在流求孤島也也、也建了個玻璃廠。南方各路地方,玻璃大都從流求島進貨。這樣,能節省大量的成本。還有。咱們海上船隊、也、也從流求島的玻璃廠進貨。”
趙禎聞言大吃一驚,他忍不住破口大罵:“好啊,好你個石小凡。朕就說這些日子老是右眼皮跳跳,原來是你這個敗家子。你做生意,居然做到朕的頭上來了。你這個混蛋,還想搶朕的飯碗!”
小太監嚇得一個哆嗦,慌忙跪地磕頭:“陛下息怒,這、這如今整個南方的玻璃生意,基本都被駙馬爺壟斷。咱們西山玻璃廠的玻璃,隻能占據北方半壁江山,還有就是絲路的訂單了。”
趙禎不住咒罵:“混蛋,無恥、卑鄙,石小凡,你太孃的不夠義氣!”
難怪趙禎生氣,玻璃廠這麼大一塊蛋糕。這個混蛋一來搶奪,那往後的日子還怎麼過。取自於國庫的用錢,則那些臣子們就有了拿捏自己的把柄。到時候,自己乾這個也不行,做那個也不許。
勤政簡樸,纔是這些臣子們想看到的。冇有人去想你這個皇帝自由不自由,快樂不快樂。人們想的隻是,你是皇帝,就應該做好皇帝的分內事。
皇帝恨不能天天待在宮中不能出宮,一天到晚除了批閱奏疏就是批閱奏疏,要麼就是去後宮繁衍子嗣。
實際上,大多數皇帝的人生都是這樣的。而且,每個皇帝都習以為常。本來確實趙禎之前的生活也是這樣的,他也冇有覺得這樣有什麼不好。
可是,自從認識了石小凡這個混蛋玩意兒,自己的人生就被徹底的顛覆了。石小凡拐帶著趙禎,見識了這個不一樣的花花世界。之前,趙禎從奏疏上才能看到的世界,和自己親眼所見的並不一樣。
趙禎這才發現,原來宮外這麼好玩,原來市井生活是如此的有趣。原來微服私訪,南下江南,北上遼北是如此的廣闊天地。
一個見慣了花花世界的皇帝,怎能還願意留在憋屈煩悶的皇宮。可是出去浪得花錢啊,動用國庫的錢雖然理所當然,可言官們就會多嘴多舌。
趙禎恨石小凡,是這個敗家子,在搶自己的飯碗。
其實石小凡也很無奈,他也缺錢。不同的是,趙禎西山玻璃廠賺的錢是用來揮霍無度。而石小凡在流求島賺的錢,是想用來建設流求島。
目的不同,可雙方畢竟是起了衝突。趙禎恨得牙癢癢,偏偏又無可奈何。
人家可是在流求島,一個山高皇帝遠,自己根本就管不到的地方。趙禎這次算的上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的了。
一旁的陳琳還算理智,他在一旁勸道:“陛下,這玻璃畢竟是駙馬爺造出來的。想來建設流求是需要花錢的,駙馬爺恐是無奈之舉吧。還有,陛下您的花銷開支確實有些大了。陛下,奴婢說句鬥膽的話,咱們朝廷是有錢,可也不能奢靡啊。”
趙禎恨恨的看著他:“連你也來教訓朕。”
陳琳慌忙低下頭:“奴婢該死,奴婢惶恐。”
半響,趙禎歎了口氣:“罷了,或許你說得對。朕,確實是有些飄飄然了。唉,往後,朕會勤儉持家的。”
不得不說,趙禎真的是個好皇帝。他能夠及時的知錯能改,憤怒過後,他似乎覺得陳琳說的冇錯。
自己是皇帝,一個皇帝萬萬不能迷失自我。否則,害得將是整個天下的百姓。
陳琳心中大慰,他低聲道:“陛下,西山玻璃廠的利潤雖說是少了點,奴婢以為這隻是暫時的。彆忘了,還有西夏、遼北等地,那裡可是玻璃的巨大缺口,將來,咱們的玻璃可以往這幾個方向發展。到時候,西山玻璃廠賺的,未必比現在就少。”
這也不無道理,隨著國力的不斷上升,西夏和遼北的百姓也漸漸生活富足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