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檢測到豐臣秀吉自儘身亡,宿主獲得靈魂點數9個,當前靈魂點數總額上升至723個。”
就在豐臣秀吉自儘的時候,楊杲的腦海中就響起了係統的提示音。
“叮咚,由於豐臣秀吉是織田信長實質的接班人,首次以天下人的稱號統一日本的戰國三傑之一,屬於君主級彆敵人,故係統即將執行亂入程式,請宿主注意記錄。”
“本次亂入第一人:梁山好漢青麵獸楊誌,統率81,武力95,智力*****51。當前植入身份為楊業之侄,宿主的族人。”
“95點的武力值勉勉強強還算湊合吧,當個副將還是綽綽有餘的。隻要彆像厲天閏那樣遇到一個bug型的對手成醬油黨就行!”
楊杲緩緩歎了口氣,提筆記錄下了楊誌的名字。
“本次亂入第二人:日本著名武將本多忠勝,統率86,武力98,智力71,政治68。當前植入身份為織田信長麾下大將。”
“小日本到底還是向著小日本呢!”
楊杲淡淡一笑:“臨了了還要給織田信長添個幫手。”
這個本多忠勝也算是倭國數一數二的猛將,生平出入五十七場戰役未曾受傷,故有人稱其為“八幡大菩薩”的化身。因其勇武,被織田信長稱作“花實兼備之將”,被豐臣秀吉稱作“日本第一、古今獨步之勇士”。世稱“三河飛將”、“鬼之平八”、“日本之張飛”、“戰國第一猛將”。
看他的武力值,也算勉強夠上了一流武將的門檻,隻要不是遇上李存孝、宇文成都這樣的超一流猛將,在沙場上也能有幾分引入注目的表現。
“本次亂入第三人:金朝廢帝海陵王完顏亮,統率89,武力96,智力83,政治85。當前植入身份為完顏阿骨打侄兒。”
這個完顏亮是金朝的第四位皇帝,自幼聰敏好學,能詩善文,向深沉有大略,風儀閒逸靜和,體態雄偉練達,並極度崇尚漢文化,愛與留居於金地的遼宋名士交往,宗室之內名聲頗善。
當時的金朝第三任皇帝金熙宗完顏亶十分忌憚完顏亮,最終在皇統九年被完顏亮弑殺。
完顏亮稱帝之後,一麵勵精圖治,鼓勵農業,整頓吏政,厲行革新,完善財製,並大力推廣漢化,遷都燕京,極度加強中央集權,成就《續降製書》。
可與此同時,他殘忍好殺荒淫無道的一麵也展露無遺,大肆屠殺宗室,逼死太後投骨於水,搶奪臣妻**無度。
金正隆六年,南宋紹興三十一年,完顏亮兵分四路,對南宋發動全麵進攻。結果在采石磯成就了南宋一代名臣虞允文的威名。此時完顏亮的從弟完顏雍,乘他南征和中原空虛在遼陽稱帝。完顏亮人心儘失,兵馬都統領耶律元宜與其子王祥和都總管徒單守素、猛安唐括烏野等聯兵反叛,與完顏亮近衛軍將士共謀,縊死了完顏亮。
“本次亂入第四人:唐朝中期將領李懷光,統帥88,武力97,智力71,政治55。當前植入身份為李淵族人,唐朝將領。”
李懷光是海靺鞨族人,本姓茹,他的祖先是柔然人,父親茹常任朔方將領,因戰功賜姓李,改名為李嘉慶。
李懷光少年從軍,以武藝高強、勇敢出名,受得當時的朔州節度使郭子儀的賞識看重,從平安史之亂,抵禦吐蕃入侵,討伐魏博節度使田悅。涇原兵變後,攻打賊將朱泚,拜副元帥、檢校太尉兼中書令,冊封連城郡王,功勳日盛。
李懷光生性粗疏而且固執,多次奏本揭露盧杞等人的罪狀惡行,又威逼唐德宗李適殺了他信任的宦官翟文秀,引發奸相盧杞妒忌與構陷和唐德宗的猜忌,遂聯合朱泚反叛朝廷,兵敗被部將所殺。
“本次亂入第五人:東漢演義猛將馬雄馬山威,統帥78,武力101,智力57,政治43。當前植入身份為戚繼光新軍當中的校尉。”
馬山威是東漢演義當中的虛構人物,勇武過人,僅次於賈複和巨毋霸,綽號“鐵霸王”,賈複稱讚其為“霸王再世”,手使寶槍,坐下捲毛獅子黑,曾一個回合槍挑飛虎帥梁林頭盔。
不過最後馬山威在一次追擊梁林的時候一槍刺到了樹上,在他背對大樹撥槍時被梁林大錘偷襲而亡。
“本次亂入第六人:唐朝時期後突厥汗國可汗阿史那·骨篤祿,統帥95,武力100,智力87,政治83。當前植入身份為突厥大將。”
阿史那·骨篤祿,亦稱骨咄祿,唐朝時期後突厥汗國的創立者,著名的軍事統帥。據突厥文《闕特勤碑》記載,阿史那·骨篤祿自從自立為後突厥可汗後,率軍東征西討,多次出征,先後進攻過唐朝北部、九姓鐵勒、三十姓韃靼、契丹、奚等,共出征四十七次,其中親自參加作戰的達二十次,奠定了後突厥汗國的基業。
骨咄祿是一個非常善於捕捉戰機的軍事統帥,他乘武則天擅政政局動盪,唐軍分軍作戰,無力實行大規模有效反擊的時機,多次把握有利戰機,充分發揮騎兵快速機動的優勢,頻頻攻掠唐王朝北方各地,給武則天政權造成了極大的困擾。
唐王朝當時雖有黑齒常之、程務挺等名將,並取得了一些勝利,但由於武則天在軍事戰略上的白癡,終不能改變戰略上被動捱打的態勢。
“叮咚,本次亂入完畢,請宿主注意記錄亂入人物資訊。”
隋軍將士破城而入,開始依照軍令對城內展開了清洗,倭人四散逃避,哀嚎不已,被隋軍追趕上來砍殺在血泊當中。最終還是文官出身的寇準心有不忍,向來護兒和戚繼光兩位主帥提出放婦孺一條活路。
來護兒和戚繼光思慮再三,勉強同意了寇準的建議,將冇有抵抗力的老弱婦孺集中看押起來,至於成年的精壯男子,來護兒和戚繼光不敢再大戰之前冒險,而寇準也並非不知兵事之人,聽之任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