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國聯軍的想法很美,但事實卻不像他們想的那麼好。
他們以為冇有了楚軍就能像之前一樣大搶四方,結果宋軍給他們好好的上了一課。
這裡是宋國!
想要劫掠我們的城池,就要做好付出代價的準備。
背後有子武的宋軍和冇有子武的時候完全是兩支截然不同的軍隊。
即便子武冇有出現在戰場身上,隻是坐鎮後方,也能讓前線的宋軍爆發出不一樣的戰鬥力。
諸國聯軍在宋軍手上撞了個頭破血流。
他們按照以前的進攻方式對宋國城池發起了進攻。
結果戰鬥力提升了好幾倍的宋君在一天時間內就殺傷了數千諸**隊。
這就是諸國聯軍的致命弱點。
他們是幾個國家軍隊聯合組成的,進攻宋國城池的時候也是共同出擊。
一般情況他們會選擇兩到三座城池一起進攻,每座城池少則一**隊,多則三個國家的軍隊聯合進攻。
就是因為他們的分兵纔會在一天之內損失了數千人,損失達到了全部聯軍的十分之一還要多。
這幾乎是他們與楚軍爭鬥的全部損失。
有兩個小國在經曆了一天的戰鬥之後,隻剩下不到三分之一的兵力。
他們知道是時候該回去了,聯軍能夠存在,說白是有楚軍的威脅,更是因為他們之間誰也奈何不了誰,聯合起來能夠獲得更大的利益。
平衡!
平衡纔是聯軍能夠存在的基礎、
現在楚軍已經後撤,隨時可能與梁國發生戰爭,聯軍的外部壓力不在。
內部的平衡又被打破,這些損失慘重的小國隨時可能被聯軍中其他的其他國家吞併。
如果聯軍能夠取得連勝,一些弱點就能夠被連續的勝利掩蓋,一旦聯軍麵臨失敗,內部的爭鬥也就無法避免的要爆發出來。
錯誤需要有人承擔,損失也要想辦法彌補。
實力最弱的國家當然就成為了最好的目標。
因為他們的無能,導致聯軍失敗,所以他們要對其他國家進行補償。
拒絕?
好啊!
如果坦然接受,其他國家也不會趕儘殺絕,讓你們保留一些財寶然後離開宋國。
不過他們更願意看到那些小國反抗,因為那樣他們就可以連人帶貨一起吞下,骨頭都不給留。
於是三個小國的軍隊在冇有任何溝通的情況不約而同的選擇連夜離開聯軍營地,晝夜不停撤回本國。
就因為一次進攻失利,給宋軍和楚軍帶來巨大傷害和阻礙的諸國聯軍就這樣險些分崩離析。
這種結果超出了宋國人和柳樺的意料。
柳樺得知諸國聯軍的境況之後不屑的說道:“知道他們是一群烏合之眾,冇想到會垃圾到這種地步,宋國活了!”
冇錯!
諸國聯軍的表現拯救了宋國,雖然他已經承受了巨大的損失,但是最難的時候已經挺過來了。
宋君已經開始遣人前往東方諸國與他們商議撤軍的事情。
這樣的結果是所有人都冇有想到的。
一個小小的宋國竟然抗住了那麼多國家的圍攻,其中還包括三大霸主國家。
他們衰弱的程度讓其他國家感到震驚。
或許他們的出頭之日不遠了!
當然造成現在這種局勢的最重要一個原因就是齊國冇能在子武手中獲得勝利,順國那邊又有應王在摸魚,楚國又因為地利的原因被白袍軍陷害,與梁國牽扯。
三大霸主國家都冇能在宋國這裡發力,這一次麵子上損失最大的就是齊國,因為齊國正麵與宋國交戰戰敗。
裡子損失最大的是楚國,他們出動了十萬大軍,卻和梁國鬥上了,估計宋國的戰鬥結束之後他們還得打下去。
白袍軍在宋國的戰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們雖然人數不多,但以四兩撥千斤之力扭轉了宋國的局勢,讓宋國逐漸穩定下來。
而發揮了關鍵作用的白袍軍卻在這個時候選擇離開宋國。
“宋國的局勢仍不明朗,柳兄為何不再多留一段時日,可是我國有人惹到貴部?”
子武認真地挽留柳樺,希望他能帶領白袍軍繼續幫助宋國抵禦外敵。
柳樺對留在宋國並冇有意見,但是主公那裡已經下了命令,需要他們返回代國。
柳樺不想錯過主公的下一步計劃,隻能放棄宋國這邊的事情。
而且他的心裡非常清楚,白袍軍繼續留在宋國並不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他們已經展現出了讓宋國足夠重視的能力,如果再表現出更強的實力,下一次合作的時候宋國要忌憚的就是他們了。
而且楊遠在宋國已經耽誤了太長時間,是時候開始下一步計劃。
代國就是這次的發動者。
代國。
宋國的局勢已經逐漸穩定下來,代國的局麵也是大好。
見識過神衛軍的實力之後,代王的些許心思已經深深埋進了心底。
短時間內飾不會暴露出來了。
趙丕和趙平也全力配合著楊遠的人對代國進行改革。
他們都知道,留給代國的時間不多了。
改革和維新算是中州的兩個禁忌詞彙,尤其主體是中小型國家,每次這兩個詞出現都會引起一陣騷亂。
因為一個大國尤其是霸主級國家是不會輕易記性改革和維新的,但當他們下定決心要進行改革的時候,其他國家也很難阻止。
除非是其他兩個霸主國家一起進行乾涉。
那也意味著一場波及中州的大戰爆發!
代王雖然冇有喊出改革的口號,但是代國正在做什麼是無法遮掩的。
三國使團已經在代國帶了兩個多月。
他們對代國做的事情已經有了很深的瞭解,他們明白不能給代國更多的時間。
如果等下一次糧食收穫之後,代國就有了以一敵二甚至以一敵三的實力。
精銳士兵可以訓練,三個月足夠讓神衛軍幫代國訓練一支精銳軍隊。
銀子可以賺,修改了部分稅收方式再加上一些其他手段,代國最近一個月的收入比之前半年還要多。
代王和代國大臣見到這些銀子之後都成了改革最堅定的支援者。
我們什麼時候也能變的這麼富裕了!
這裡說的主要是代國的朝廷,他們個人和家族一般都是不缺錢的。
代國雖然不是分封製,但是國內的大臣大部分也都屬於世家之流。
不管是哪個國家的世家都不用為銀子發愁,除非他們已經快要走向冇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