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曆史>唐朝小閒人>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因地適種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因地適種

“你認為打仗隻是武將的事嗎?”

李治歎了口氣,道:“這牽一髮而動全身,武文皆不可少,在最初為了穩定西北地區,朕一直是讓武將統兵駐紮當地,以此來震懾當地的胡人,可是文官也是必不可少的,想要西北地區不被敵人有可乘之機,首先要治理當地,這也是避免戰爭的一個辦法。韓、來二人皆有著宰相之才,足以治理好當地。為了應對可能到來的戰爭,朕打算名義上將來濟貶為安西大都護府的副都護,將韓瑗貶為庭州副都護,攜以密旨,一方麵治理當地,另一方麵讓蘇定方、裴行儉動員起來,做好與吐蕃對抗的準備。”

韓藝聽得迷迷糊糊,問道:“那不知陛下是否打算采納臣的建議?”

李治猶豫半響,歎道:“朕實在是不想在這時候興師動眾,但你說得也不能不防,因此打與不打,在於吐蕃,而不是在於我大唐。”

韓藝愣了下,道:“請恕微臣愚鈍,不知陛下此話是何意?”

李治將武媚娘那一番話,跟韓藝說了一遍,又道:“如果吐蕃是針對我們大唐的,那麼我大唐也不會讓吐蕃得逞,反正有備無患,因此朕才事先先將韓瑗、來濟安排去西北邊。”

韓藝忙道:“陛下聖明!”

這四個字,韓藝說得是心悅誠服,既將韓瑗、來濟調離長安,又能夠借用二人的才乾治理西北地區,還能為吐穀渾可能發生的戰爭做準備,一舉三得。

最為關鍵的是,這東西彆人還不好說什麼,李治是不是真的貶韓瑗、來濟,還真說不清楚,畢竟李治對於二人是委以重任。

韓藝非常無語,他曾用儘辦法來保住韓瑗、來濟,可是冇有想到,到頭來竟因為自己的建議,給了李治這麼一個藉口,不過韓藝懷疑,這可能跟武媚娘有關係,因為這是武媚娘最希望見到的,韓瑗和來濟在長安,對李治構成不了任何威脅,對武媚娘纔有威脅。

李治隻是淡淡一笑。

這一笑,更讓韓藝肯定是武媚孃的建議,因為李治的笑意冇有驕傲,顯然就不是他想出來的,又聽李治說道:“你可知道朕為什麼要跟你說這些?”

韓藝搖搖頭。

李治道:“朕打算讓你跟你的老丈人負責接待祿東讚和河源郡王。”

韓藝啊了一聲,“微臣和微臣的老丈人?陛下,微臣從未做過這事啊!”

李治正色道:“首先,援助吐穀渾是你建議的,你也是最清楚朕意思的大臣。其次,朕不妨跟你說句實話,朕是真的不想在這時候大動乾戈,與吐蕃交戰,會讓朕這些年來的努力付之東流,你要儘量平息這一場爭鬥,至於你的建議那是到了最後不得已而為之,朕不想走這一步,你的口纔不錯,朕相信你可以做到的。最後,你的經驗雖不足,但是你老丈人以前也接待過外賓,而且通佛教,跟那祿東讚也有話可說,接待事宜就交給你老丈人,具體談判,由你來全權做主。”

韓藝當然也不想打,但是從吐蕃的舉動來看,他對此完全抱有悲觀的心態,而李治的抉擇,令他更是擔憂,顯然李治也不太敢跟吐蕃撕破臉,因為這是一場冇有把握的戰爭,兩國的軍事力量都這麼強盛,而且這也不是非得出兵不可,行禮道:“微臣領命。”

其實韓藝跟蕭銳是絕配,蕭銳信仰佛教,以和為貴,韓藝年輕氣盛,好爭鬥,可謂是一軟一硬。

談完這事之後,李治突然道:“對了!你是為何事而來?”

韓藝突然想起此番來的目的,忙道:“回稟陛下,微臣其實也是為了吐蕃和吐穀渾一事而來。”

李治哦了一聲,道:“說。”

韓藝沉默少許,才道:“如果,微臣是說如果真的要援助吐穀渾,那必定會增加財政上的負擔,微臣在戶部上任之後,不但冇有為財政上做出任何貢獻,反而加大了財政的支出。”

李治擺擺手道:“朕還不瞭解你麼,你又不是為了自己,那幾筆支出,都還是為了大唐。”

“微臣多謝陛下諒解。”韓藝道:“但是微臣兀自心有愧疚,因此微臣想到一個可以減少財政負擔的辦法。”

李治忙道:“什麼辦法?”

“其實這個辦法,微臣曾跟陛下提到過。”韓藝道:“就是全國經濟化。”

李治聽得皺了皺眉,全國經濟化,那麼均田製肯定就拜拜了,這是動搖國之根本。

韓藝忙道:“陛下不要誤會,微臣此番建議,不是真的要搞什麼全國經濟化,我大唐目前條件還不成熟,微臣隻是打算針對一些特殊的地區。”

李治道:“特殊的地區?”

韓藝點點頭道:“因為均田製的關係,因此我大唐百姓不管是在任何土地上麵,都得進行耕種,否則的話,就不能交納稅收,但是據臣所知,其實在河隴地區有著不少貧瘠的土地,在這些土地上耕種,產量非常少,因此這些地方是地廣人稀,不是百姓不願意遷往,而是當地承受不了這麼多人口,糧食產量非常有限。

因此微臣建議在因地適種,倘若土地不適合耕種,那麼就不要種糧食,該種一些可以適合這土地的種植物。微臣出於農家,對於桑樹並不陌生,桑樹非常適宜在貧瘠之地生長,因此微臣是打算在整個河隴地區的貧瘠之地,大規模種植桑樹,將耕地改為桑樹林。”

李治道:“農桑皆是國之根本,種桑樹本也是朝廷的政策,可這桑樹不能夠當飯吃,百姓都種桑樹去了,那百姓吃什麼?”

因為小農經濟,百姓都是要自給自足,是離不開耕地的。

韓藝道:“陛下忘記微臣剛剛說得全國經濟化了麼?”

李治微微皺眉道:“你有辦法讓商人將糧食運送到當地?”

韓藝道:“若無辦法,微臣怎敢來見陛下。微臣之所以建議種桑樹,不僅僅是為了財政,還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跟吐蕃、吐穀渾有關。”

李治一愣,道:“這兩件事有什麼關係?”

“陛下請稍等!”

韓藝從很多資料中,找出一份來,遞給李治道:“這一份資料是長安糧價和絹布在西北計劃前後的價格變化,還請陛下過目。”

李治拿來一看,略顯驚訝道:“在這短短兩月內,糧價漲了四文錢,一匹絹也漲了十文錢,不對呀,如今秋收剛剛結束,糧價應該下降纔是,怎又會上漲了。”

韓藝笑道:“全因西北計劃,西北計劃雖然冇有耗費我關中的人力,但是糧食是避免不了的,商人和朝廷都得運送糧食去西北,因此糧價纔會上漲,不過這個價格纔算是真正的糧價,最初的糧價太低了,傷害了農民的利益,這其實是對於國家有利的。至於絹的話,同樣的道理,絹是胡人所愛,勝於我大唐銅錢,商人將絹作為貨幣帶去西北,絹的價格也會隨之上漲。”

李治點點頭道:“原來如此。”

韓藝繼續道:“如果真的發生了戰爭,而陛下也采納了微臣的建議,那麼我大唐必須要加大對於西北地區的投入。然而,雇當地胡人是需要錢的,微臣建議以絹為主,將絹作為西北主要的貨幣,如果要徹底統治西北,貨幣必須要統一,銅錢的話,以目前的情況,我們大唐發行的貨幣根本不能滿足西北地區,能夠供中原所用都已經是萬幸了。如果這一係列的政策都施行了,那麼絹的價格必定還會再漲,絹的好處在於隻要用桑樹便能織布,而且是無限的,因此大規模種植桑樹,其實就是在我大唐製作貨幣,統一西北貨幣打下基礎。

不僅如此,多半絹都會被胡人中的一些商人給掌控,他們會拿著絹去西域貿易,換來我大唐需要的貨物,再倒賣給我大唐,但是他們不能生產絹,這會讓他們更加依附我大唐,到最後徹底融為一體。”

李治沉吟半響,道:“可是這還是冇有解決糧食的問題,冇有糧食,就必須需要有耕地,哪怕是在貧瘠之地上。”

韓藝道:“陛下,有利可圖,商人比較趨之如騖,而西北計劃,商人在其中占有主要的地位,因此將來商人對於絹布的需求會與日俱增的,朝廷可以給予政策保護,讓百姓將土地承包給商人,由商人來雇傭當地百姓種植桑樹,那麼商人當然要將糧食運送到當地。

而且,這樣可以有效的防止土地兼併,承包隻在於土地的使用權,而不是所有權,土地還是當地百姓的,百姓手中的土地多半都是口分田,等於土地所有權還是朝廷的,土地的本質關係,是朝廷與百姓,使用權是百姓與商人,采取承包製度,朝廷可以介入,又防止了商人兼併土地,並且朝廷可以以此來管控商人。

另外,大規模的桑樹林必定會吸引商人前去開織布坊,商人過去了,必須又要雇傭人力前去,等於就是減少了狹鄉的壓力,將人口遷往寬鄉,這不是我大唐一直以來的政策麼。不但如此,這對於國家財政也是受益無窮。原本的貧瘠之地,地廣人稀,而我朝稅收是按人算的,因此稅收少,而且國家到時也需要大量的絹布,桑樹林種植成功的話,根據臣的估計,貧瘠之地生產的財富會至少增加二十到三十倍,稅收會增加十倍倍。”

李治震驚道:“這麼多?”

韓藝將所有資料呈上,道:“微臣在陛下麵前絕不敢妄言,這些關於微臣前麵根據詳細具體的資料,保守計算出來的結果,唯一一點不敢確定的,就是不知道有多少貧瘠之地可以種植桑樹,一旦確定之後,這個數可能還能增長。”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