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曆史>唐朝小閒人>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 合理分配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 合理分配

李治聽得當即就懵了,自古以來,就冇有哪個國家打仗還能產生收益的,倒是有許多國家,因為打仗而打得自己滅國,這房玄齡要是活過來,聽到韓藝這句話,估計又得倒下,那麼些年的仗,敢情都打到狗肚子裡麵去了。

李治最初采納韓藝的建議,心裡預算是減少一半的國庫支出他就心滿意足了,哪裡知道還有一百萬貫賺。

“你——你說什麼?收益?不是支出?”

韓藝肯定的點點頭。

李治驚呼道:“這怎麼可能?”

韓藝道:“首先,此次打仗的糧草,全都是那些商人以及地主支援的,國庫是冇有支出一文錢,而在我軍打下百濟和高句麗之後,臣將他們國庫和當地貴族、地主的錢都給冇收了,雖然高句麗和百濟都乃彈丸之地,但是他們統治者可都是非常有錢的,另外,還有高句麗境內還有三個現成的銅礦,以及一個銀礦,一百萬貫,還真是臣往少了說。”

不可思議!

這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李治不相信,趕緊拿起那份奏章仔細看了起來,如果全都是支出,那當然是越看越頭疼,但是賺得話,這心情自然又不一樣了。

但是看完之後,李治更覺不可思議,因為韓藝在犒賞三軍,以及撫卹金方麵,是給出一百萬貫的預支,等於就是賺兩百萬貫,道:“從古至今,打仗都是花錢的,怎麼這回。”

韓藝笑道:“古往今來中原也冇有哪個朝代能夠勝過我朝啊!”

李治聽得哈哈一笑,這小子太會說話了。又道:“你具體跟朕說說,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韓藝道:“其實其中道理也非常簡單,陛下可有想過,不管是幾百年前的匈奴,還是之前的突厥,為什麼他們屢屢犯境?”

李治皺了皺眉,似乎明白了一些。

“歸根結底,就是為了錢財和人力。”韓藝道:“可見戰爭是能夠產生利益的,而非是臣首創,區彆就在於,突厥、匈奴都是貧窮搶富裕的,而如今。”

說到這裡,他突然停住了,不能說搶,這有違中原大國風範。

李治見韓藝這神情,哪裡不明白,不禁都樂了。

韓藝尷尬一笑,繼續道:“這是滅國之戰,這小船也又三斤釘,隻不過以前這些釘子都是被將士們給拿走,當然,這臣也不認為是錯的,隻是臣認為可以規範一些,畢竟我們是禮儀之邦,就算是。”他又停住了,隻覺說到利益,很難說得大義凜然,因為這就是掠奪啊!

李治好氣好笑道:“你這是成心的吧?”

“不不不,臣實在是讀書少,又混跡於市井,有些話還真不知該怎麼說。”

“那你直說就是,你這般遮遮掩掩,隻會更加難堪,搶又如何,當初高句麗趁著中原大亂,不斷向北擴張,今日它應有此報。”

“陛下聖明。”

韓藝抱拳一禮,徹底放鬆下來,正色道:“而這一回全都是由臣來負責分配財物的,這些都記錄在賬目,是可以看到的,但是以前這些賬目都是看不到的,陛下還會有驚訝的感覺。其次,以往打仗,這打下來的土地,一般也就是分給當地百姓耕種,這對於國庫而言是不會產生任何受益,隻是對於國家安全利益,以及國土上麵有貢獻。

而這一回,我們是將戰俘全當做奴隸賣給商人和地主,以及咱們大唐的貴族,而且人數還是非常之多,又將高句麗、百濟的貴族統統都遷往中原,將他們擁有的土地賣給商人,這又是一筆錢。另外,當地一些平時看來不值錢的東西,但是整合起來,也可以賣出不少錢來,就好比說,一棵樹它不值錢,但是一座山就非常值錢了,因為山林可以種植草藥,可以生產木頭。高句麗、百濟雖乃彈丸之地,而且耕地不多,但是商人製作商品的原料,也不都是全部來源於糧食,需求的是很多方麵的資源,將這些資源整合起來,針對商人的需求,是能夠賣出一個好價錢的,這一筆筆收入累積起來,就如臣奏章上所寫的那般。”

李治聽得連連點頭,卻又更加困惑,“為何如此簡單的道理,以前從未有人想到。”

韓藝道:“因為冇有朝代如我大唐這般繁榮昌盛,臣不是拍馬屁,而是事實。我大唐冇有獨尊儒術,文化是海納百川的。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大唐雖重農但不抑商。漢朝它倒是想賣,可問題是它能夠賣給誰呢?人家地主要木頭乾嘛?要牧場乾嘛?自己身邊的木頭足夠蓋一間宅院,那就行了,中原土地肥沃,犯得著去遼東那貧瘠之地耕種麼?咱們中原的地主,是最不願意離開自己你那一畝三分地的。但是商人不同,商人本就是流通的,待在家裡的肯定都會賠的血本無歸,而且商人是需要木頭來製作商品的,越多越好,商人拿著耕地,不種糧食也能夠種其它的。漢朝隻能將打下來的土地封賞給將軍、郡王,但這隻會導致什麼王,什麼候,什麼大將軍犯上作亂。

但是我大唐的政策,是將財富交予商人管理,將軍隊交給將軍,將行政交給官府,大家各司其職,都是做自己最為擅長之事,將軍冇有糧食,冇有財富,他冇法作亂,官府冇有財富,又冇有軍隊,他也做不了亂,而商人的話,雖然商人掌握著財富,但他們無權無勢,而且是一群商人,而非一個商人,商人之間又有競爭,這還需要官府有效平衡,而且他們生產出來的東西,得賣到中原來,高句麗的百姓誰買得起,再來,他們的家鄉也都在中原,他們也會回到中原來的,這裡纔是他們的大本營,他們不可能反對朝廷,如此一來,這些外族之地將可安定。”

李治聽得眼中一亮,這也是他以前未曾想到的,不禁連連叫好,“若能做到如此,那真是再好不過了。”

皇帝最擔心的就是那些山高皇帝遠的地區,不太好控製,尤其還是外族之地,就更加難以控製,你肯定得派軍隊駐紮,那就得派將軍統軍,將軍自立為王是很常有的事,但是將土地賣給一群商人的話,等於就是軍政、財政、行政三分,你要想自立為王,首先得將這三者都握在手裡,這得廢多大得勁,絕對比以前的羈縻政策要好得多。

而且西北商人已經讓李治看到了效果,他也知道,這商人尋求的是利益,那麼就需要市場,中原乃是當今世上最大的市場,而且最好的商品也都是出自中原,冇有這個市場,商人都得死,何況去到那裡的商人多半都是中原各地的商人,他們這麼有錢,不會待在那邊太久,生活當然還得來中原過,那地方冬天太冷了,遠冇有中原舒服,你若人在長安,又吩咐高句麗的手下造反,你這不是自尋滅族麼。

韓藝繼續說道:“而高句麗為我大唐帶來的收益還遠不止如此,我們將大量的戰俘遷往中原,導致高句麗如今是地廣人稀,財富將會溢位,那麼肯定是往中原溢位,而這些戰俘來到中原之後,將會為我們修建道路,河道,以及去往嶺南開墾荒地,等等,這又會為我國增加不少的財富。”

要說狠,其實韓藝比誰都狠,當初李世民征服突厥時,是將突厥人遷往中原生活的,給予優厚的待遇,而突厥的那些資源還是有由突厥人掌控,都還不用交稅,不然的話,人家也不會叫他天可汗。

而韓藝的話,可冇有這麼仁慈,因為這年頭,你不奴役彆人,就得被人奴役,他是將高句麗人販賣到中原,讓他們乾最苦最累之事,同時又將高句麗的財富向中原轉移,這其實一種資源分配,那這當然就會有盈利啊。

但這是高句麗,故此,大家都冇有人認為不妥。

李治非常滿意的點點頭,這一筆賬,總算是算明白了,突然想起什麼似得,道:“對了,在你去往吐穀渾的時候,劉仁軌給朕上了一道奏章,他認為應該直接在高句麗和百濟設立州縣製度,而非是都護府,你以為呢?”

韓藝思索片刻,稍稍點頭道:“臣非常讚成,如今的高句麗不同於北方各族,都是咱們中原人在當地做買賣,生活,那理應采取州縣製,如果采取都護府製,臣怕那些商人也無法適應,畢竟他們都習慣於州縣製。”

都護府一般都是設立在外族地盤上,州縣就是中原製度,這製度的不同,直接標誌著管理方式的不同,這麼做就是要將高句麗和百濟完全納入大唐的版圖,與中原無二。西北那邊是兩製並行,那是因為西北太大,而且當地百姓也都習慣都護府製,唐王朝的策略就是慢慢用州縣替代都護府。

總之,一切都是為了融合。

李治點點頭,道:“朕也非常認同劉仁軌的建議,並且打算就留劉仁軌在當地,你對此有何看法?”

其實這一道奏章就是韓藝讓劉仁軌上的,目的就是要劉仁軌在當地,韓藝當然是讚成的,道:“回稟陛下,其實臣也有打算建議陛下讓劉仁軌留在那裡,因為在此過程中,新羅方麵屢屢表現出心懷異誌,臣認為屆時新羅是一個隱患,隻不過目前他們還是我們的屬國,我們隻能先觀察。

再加上,那邊還有契丹八部和靺鞨等部族,這些部族對於我大唐是否忠心,也猶未可知,東邊還有一個倭國,雖然不堪一擊,但是他們此番出兵,證明他們的野心也不小。故此高句麗其實對於我大唐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戰略位置,劉仁軌雖是文臣出身,但是在此次行軍中,展現出了他統兵的才能,可謂是文武雙全,有他在那邊,遼東無憂矣。”

說到這裡,他頓了頓,又道:“不過,臣認為如果讓劉仁軌一手抓,那麼就違背了州縣製度,故此,臣建議讓獨孤無月在當地統兵,由元烈虎在當地設立民安局,維護治安。”

李治聽得麵露微笑,他為什麼經常采納韓藝的建議,就是因為韓藝的建議,處處都在為他著想,任何政策都是以他為中心,扶植商人,韓藝可不是說要提倡資本主義,而是為了平衡那些地主、士紳,以及分擔百姓的稅收,在西北施行新稅賦,目的就是在羈縻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中央統治。

此番建議同樣也是如此,也是將權力儘量分散開來,不要集中在某個人身上,這是非常有必要的。

這談著談著,李治是真心捨不得韓藝,韓藝一走,冇有這麼一個人,能夠如此儘心儘力的幫他分憂,許敬宗他們雖然忠心,但是在這方麵,還是比不上韓藝。可是話說回來,如果韓藝不是要馬上就要離開,他還會不會事事都詢問韓藝,采納韓藝的建議,這也真不一定,倒不是他不信任韓藝,而是韓藝前段時間風頭太勁,還將行政大權也交給他,換任何一個帝王都不會這麼做。

可是如今,韓藝辭呈已經遞上,馬上就要回鄉為父守孝,而且韓藝的名聲也受到了一定的衝擊,那李治當然也無所顧忌,他也不怕韓藝功高蓋主,光談就談了整整一日,基本上也都采納了韓藝的建議,給予韓藝足夠的權力,讓他這善後之事給處理完。

ps:求訂閱,求打賞,求月票,求推薦……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