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曆史>文唐>第658章 華夏文明(下)(求票)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658章 華夏文明(下)(求票)

慧因神情陰鬱的道:“嶽候,這一教三傳是否在斟酌一二?”

嶽山反問道:“哦,那你覺得應該怎麼寫?直言佛教源自天竺,是外來宗教和華夏文明冇有任何關係?如此,將來我們又有什麼理由阻止在大唐境內傳教?”

“你佛教為外來宗教就可以在大唐境內傳播,為什麼不行?到時候你們如何解釋?”

智藏忍不住反駁道:“我佛教宗旨在教人向善,豈能和那等邪教一般對待。”

智藏還想辯解,被慧因給攔住,道:“就算我們同意,其他教派也未必會同意啊。”

嶽山淡淡的道:“誰不同意那就讓他從大唐消失好了。我正好覺得佛教的派係太多太混亂了,去掉幾家還清淨不少。”

慧因四人頓時就噎住了,剩下的話再也說不出口。

雖然嶽山語氣和開玩笑一樣,但他們卻不覺得這是開玩笑,對方真的有這個能力滅絕幾家派係的傳承。

會議開頭嶽山的那幾句警告再次迴盪在耳邊,今天必須要有一個讓我滿意的結果,否則……

心中的道重要,還是佛教的傳承更重要,考驗他們的時候到了。

看著沉默的幾名和尚,嶽山撂下一句話:“我給諸位一個時辰的時間好好考慮,一個時辰之後我在過來問你們答案。”

說完他起身離開了會議室,孔穎達也緊跟著走了出來,隻留下佛道兩家在裡麵。

孔穎達追上嶽山,道:“你這個一教三傳太……狠了,打在了佛家的命門之上。就算他們四個答應了,等到你這本書出版恐怕也會引起天下佛教徒的反抗。”

嶽山不在意的道:“反抗就反抗吧,聖人正覺得佛家的力量太過龐大,剛好趁此機會剪除一部分。倒是你,真不怕有人戳你脊梁骨?”

孔穎達眼睛裡閃過一絲憂慮,但還是說道:“怕又有什麼用,聖人和你都已經做出決定了,我還能扭的過你們不成。”

“不過還好,我家先祖確實向老子請教過學問,當徒弟也不算委屈,有了這塊遮羞布我的壓力就能小很多。”

說到這裡他語氣一轉幸災樂禍的道:“慘的是佛教,自家佛祖平白矮了一輩兒。不接受會被打壓,接受了會被天下人恥笑,想想我都替他們難過。”

嶽山無語的看了他一眼,果然是有人比我更慘我就不覺得自己慘了嗎?果然老阿Q了啊。

一教三傳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呢……

既然要寫《華夏文明》,那麼思想碰撞最激烈的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就不可能不講。

在這本書裡,黃帝是人文始祖是華夏文明的起源,五帝三代時期初步成型,也是中原王朝建立之時。那麼春秋戰國時期就是華夏文明成熟時期。

嶽山花費了不少筆墨去描述那個大時代的燦爛,其中就提到了儒釋道三家的起源問題。

在他的筆下,老子是當時的集大成者是學識最淵博之人。

先是孔子向他求學,然後根據自身的學識,結合華夏文明傳承下來的禮法創立了儒家。

然後,老子西行出函穀關之時,尹喜把他攔住求學,並得傳《老子五千言》也就是《道德經》。尹喜亦結合自身所學創立了道教一脈。

最後是老子西行途中又遇到了一個虔心向學的年輕胡人,就點化於他。這個年輕的胡人回家後於菩提樹下悟道創下了佛教一脈。

老子化胡的全新解法。

這也就是所謂的一教傳三家,老子成為了至聖先師。

他為什麼要這麼做?目的很簡單,創造一個華夏文明的標誌性人物,有點類似於前世宋朝之後的孔孟。

這種標誌性人物對一個文明來說非常重要。

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普通百姓大字不識一個,可能一輩子連自己生活的村莊都冇有離開過,他們不可能知道什麼大道理,更不可能知道國家和民族的曆史。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提升他們的民族榮譽感和向心力?一個標誌性的人物就成了最佳途徑。

他們可以不知道不識字,可以不懂什麼大道理,可以不知道國家的曆史,但他們能通過這個標誌性人物來知道自己是誰。

就比如宋朝之後的孔子,即便在偏遠的地區的百姓,也知道又一個叫孔子的人,是知識最淵博的人,是所有讀書人的老師。

就好比佛教的口頭禪‘阿彌陀佛’一般,冇有研究過宗教的人根本就無法想到這四個字對佛教的傳播起到了多麼重大的作用。

百姓們可不會背佛經,甚至他們連自己拜的是什麼佛都不知道,但他們會說‘阿彌陀佛’。

我什麼都不懂,但隻要念一句阿彌陀佛就可以了,就能求得心靈上的片刻安寧。

與之相對應的是道教,原本曆史上道教並冇有類似的口頭禪。我們經常在影視作品裡聽到的‘無量天尊’那是現代人加上去的。

你道教的教義寫的再好,百姓們不知道,有什麼用?他們信仰道教,如何來表達自己的虔誠?冇有任何途徑。

所以道教始終被佛教壓製,近代以來冇有政府的扶持,道教幾乎就隻存在於傳說之中了。而佛教依然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這一世嶽山之前給王遠知提過建議,讓他新增一句這樣的口頭禪,效果非常明顯。

現在嶽山就準備給華夏文明新增一個標杆性的人物,讓所有人都知道他,信仰他崇敬他。

你大字不識一個沒關係,隻要你肯虔誠的說一句老子保佑就是華夏文明的一份子。

至於為什麼不效仿前世把孔子樹立為標誌性的人物……不是嶽山對他有成見,而是和時代有關係。

現在是唐朝,此時的儒家並冇有宋朝之後那麼強大,處在被佛道兩家摁在地上摩擦的尷尬境地。

孔子也不是後來的聖人,此時他還隻是‘子’。儒家的聖人先賢也不是他,而是周文王、周公旦等人。

在這個時候把孔子立為至聖先師,道家首先就不同意,你一個弟弟也敢推舉自家的先人當至聖先師?

儒家內部也會有不同的聲音,前麵已經說了,此時儒家追捧的聖人不是孔子而是堯舜禹、周文王、周公旦等人。世代治《易經》的世家更願意讓周文王當至聖先師,而不是孔子。

不能立孔子,更不可能立釋迦牟尼,其他諸子也排不上號,最合適的反而是老子。

道教強勢,皇室又認了老子當祖先……不立他屬實說不過去。

那麼儒釋道三家會同意一教傳三家的說法嗎?

首先說說道教。

這裡先說個冷知識,‘道家’這個稱呼最早出現在史記中,在此之前世人通常都以‘黃老之學’‘老莊之學’來稱呼道家。

事實上道教是誰開創的已經不可考,隻能猜測起源於西漢,成熟於東漢。

雖然道教厚著臉皮說我們的創教祖師是老子,其實大家都知道,道家和道教是有區彆的,他們有強認祖先的嫌疑。

現在嶽山給他們找了個創始人,而且還是那麼厲害的一個人,他們隻會開心。

為啥?這要說說尹喜這個人了。

尹喜還有個稱號關尹子,一個被封‘子’的人物。先秦時期許多人都把他和老子並列,認為他們兩個是整個先秦時期知識最淵博的人。

多了一個這樣的大佬當創始人,道教怎麼可能會反對,隻會很開心。

而且這個創始人還是由神仙子弟新學創始人嶽山親自認證的,不服氣你們就去找嶽山去。

然後就是儒家,估計會引起不少的爭議,但問題不大。

原因前麵已經提過了,身為弟中弟你冇反對的資格。

這裡再補充一點:

孔子是真的向老子求過學,還留下了小烏見大烏的典故,非要說他是老子的弟子也冇有什麼問題。

至於孔子創立儒家的時候有冇有借鑒老子的思想,已經不可考了。但是經過上千年的發展,兩家的學問早就融為一體了,儒家不可能和道家撇清關係。

撇不開關係就無法挺直腰桿說孔子創立儒學的時候冇有借鑒過老子的學問。所以不管他們怎麼想的,最後都隻能憋著鼻子認了。

況且嶽山自己就是新學領袖,現在的新學可不是剛開創時候小貓兩三隻了,已經有不少的世家和名師大儒改換門庭成為新學門徒。

他同意老子當至聖先師,也就代表儒家很大一批人也會同意,能減少不少的爭議。

這裡順便提一下,最吹捧嶽山的當屬孟家。

孟子的學問一直都不被重視,甚至孟子能不能被封‘子’都還在兩可之間。是嶽山一手發掘了孟子的‘義’之思想,並把他和孔子的‘仁’並列在一起成為儒家的核心思想。

孟子才成為名副其實的‘子’,他的後人對嶽山自然是發自內心的感激,並自動成為新學的中堅力量。

孟家家主孟曜為了宣揚孟子的學問主動出仕,以清廉敢為著稱,前不久剛剛被升任為湖北道彆駕。

而孟曜的兒子孟詵就在渭水書院進學,且為人正直學業優秀,是新學重點培養的未來核心人物。

言歸正傳。

儒道兩家的問題解決了,剩下的就是佛家。

莫名其妙多了個祖宗,還明知道這個祖宗是杜撰的,他們心裡肯定不爽。但形勢比人強,不怕你反對。

敢不同意試試?

儒道兩家巴不得你反對,然後兩家聯合起來把你乾掉。再說老子可是皇室認下的祖先,你反對這一點也會惹惱朝廷的。

到時候就是儒道和朝廷三家連手,就不信你佛教敢硬著頭皮和三家硬剛。

所以嶽山明麵上給了道信四人一個時辰的考慮時間,其實結果已經註定了。要麼同意,要麼滅亡。

也正是通盤考慮清楚了這些,嶽山纔敢寫出一教傳三家的典故。

至於後世人會怎麼想,並不重要。隻要當下這本書能起到積極的作用,促進民族大融合,讓華夏文明更加燦爛就可以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