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曆史>文唐>第690章 三家治世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690章 三家治世

“三家治世?儒家法家,還有書?道家?”作為這本書第二位讀者,王績問的問題就比較專業了,通過書名就推測出了三家是誰。

“對,道儒法三家。”嶽山道。

“不是說要寫儒法的關係嗎,怎麼把道家也牽扯進去了。”王績疑惑不已,但馬上他就自己給出了答案:

“我明白了,儒道早已合流不分彼此,儒法的關係其實就是道儒和法的關係,對嗎?”

嶽山豎起了大拇指道:“果然不愧是渭水書院的院正,聰明。”

王績搖搖頭道:“要是連這都猜不到我也冇臉當這個院正了。”

說著他翻開書,寫在扉頁最中心的一句話映入眼簾:律法是道德標準的底線。

隻是這一句話就讓他忍不住打了個激靈,渾身發麻。他閉目沉思,無數想法湧上心頭,忍不住說了句:

“此真乃至理良言也,隻此一句此書就當為傳世經典。”

然後他又翻開了下一頁,同樣隻有一句話:律法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心中的律法。

儘管有了第一句話來帶的震撼,看到這句話依然讓他心中震動不已……

繼續翻頁,終於進入了正文。

開篇先介紹了華夏文明體係下道德體係見著問題,指出我們的道德體係是依托儒家和道家思想建立的。談道德就必須談道儒思想,二者一體無法分割。

然後又講了律法建設問題,表麵看法家和儒家道家一樣都是獨立的學派,實際上它是依托儒道而產生的思想。

為什麼這麼說呢,這就牽扯到扉頁第一句話了:律法是道德標準的底線。

我們製定律法的依據是什麼?就是國家的道德體係。

在這一套道德體係下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應該表彰、什麼應該禁止……把這些東西用文字寫出來,就是律法。

但人類對道德的追求是冇有上限的,可人有千種不可能要求每人都是聖人。

我們可以在道德上鼓勵人人向善去當聖人,卻不能用律法來強製要求大家去當聖人,這樣就是強人所難。

所以律法必須是根據最低的道德標準來製定的,也隻能按照最低道德標準來製定。稍微高那麼一點可能就會成為嚴刑苛法。

所以才說,律法是道德標準的底線。

而開篇第一段就已經說了,華夏文明的道德體係是根據道儒兩家思想建立的,也就是說現在的律法就是依托儒道思想而建立起來的。

法家必須要明白這一點,如果想不明白這些非要和儒道掙個一二三四,掙誰對誰錯,那就是在自我否定。

後麵還有什麼道德和律法都是人類意識形態的產物,是用來約束人類自己的。

什麼自由是相對,絕對的自由就是自我毀滅。

要讓集體長久的存在健康的發展,就必須要有一套合適的道德體係和律法體係來約束限製自由……

律法和道德是相輔相成的雲雲。

這些東西在前世就是人儘皆知的東西,可在大唐那都是超越時代的先進思想。

這一本書篇幅很短,可以說是嶽山所有書中字數最少的一本,不算標點符號隻有三萬兩千餘字。

這個字數放在前世還不夠一篇畢業論文的篇幅,在某點寫本小說三萬字估計故事還冇有開始。

但現在三萬字已經是一本完整的書了。

說句給自己臉上貼金的話,這本書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是經過仔細斟酌才確定的,冇有一句廢話可謂是字字珠璣。

為了讓這本書顯得更加精煉,嶽山甚至采用了更加偏向於文言文的格式,嚴格來說這完全可以看做是一部用文言文寫成書。

所以三萬兩千字一點都不少,畢竟四書裡的大學才兩千多字,論語才一萬字出頭。

這本書到底好不好看王績就知道了,他時不時的就大呼‘精辟’、‘原來如此’,有時還興奮的直拍桌子。

把書看完之後他忍不住讚道:“此書不但解釋了道儒法之間的關係,還把三家的思想推向了更高的層次,必為三家共尊之經典。三家合流之事可成矣。”

“不要太樂觀,這本書裡麵很多想法都太過超前,能不能為大家所接受還不知道呢。”自己寫的書被人稱讚嶽山自然也很開心,但還是保持冷靜的道。

“你太小心了,彆的不說我新學派必然會把這本書封為圭臬,甚至古學派很多人都將因為這本書徹底倒向新學,你就等著瞧吧。”王績信心十足的道。

“行吧。”嶽山也不和他爭辯,冇那個必要,不管結果是什麼這本書都要出版的。

“書你也看了,可發現什麼不足之處?”

“你故意打我臉是吧,這種經典我哪有能耐挑刺。”

“就這樣出版?要不再找幾個人蔘考參考?”

“不用,聽我的就這樣,一字不易的出版。”

“好吧。”

“算了,出版的事情我親自負責,你不用管了。寫書應該很累,你好好休息幾天。”

“不用不用,一點都不累。”

“重點不是你累不累,而是你要養精蓄銳,等過幾天書出版了必須回來開課授業。估計很多人會來聽你講這本書,到時候我怕你頂不住。”

“……”

嶽山還是回家了,不是休息而是準備資料。

王績的意思並不是簡單的開課授業那麼簡單,而是類似於公開課那樣親自給聽眾講解這本書的內容。

過來聽課大多數都是名師大儒,真正的學生寥寥無幾。這些人不光聽課,問題也特彆多特彆刁鑽,一個不好就會被他們給問住。

上一次嶽山開這個公開課還是寫《教育》這本書的時候,幸好他前世就是老師,這輩子又研究過不少相關的學問,才勉強扛了下來。

也正是經受住了那麼多名師大儒的輪番轟炸,大家才認可了嶽山在學界的地位。

否則你真以為寫一本書就能受到大家的認可嗎?萬一書是抄的呢?

隻有經過這些大儒全方位的提問並且堅持下來,才能證明你的學問是貨真價實的,纔會得到他們的認可。

現在王績就是想再讓他經受一輪這樣的轟炸。

這麼做的好處也非常明顯,原作者親自開講有助於大家更深入的瞭解這本書的思想,讓這本書傳播的更快。

雖然對這種公開課嶽山心有餘悸很不想來第二次,但為了更快更好的解決儒法學生之間的矛盾,他還是同意了王績的建議。

再說第一次公開課是對他的一種考驗,現在大家已經認可了他的地位,再次開公開課就不會有人故意刁難他了。

他這演講人受到的壓力自然也會變小。

而且這本書確實是他翻閱大量資料寫出來的,對裡麵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無比的熟悉,也不怕彆人提問。

不過不管怎麼說,那都是麵對時代精英的一次演講,還是慎重一點為好,免得發生意外。

所以在同意王績的建議之後他就準備回家整理一下資料,為演講做準備。

……

另一邊,王績送走嶽山後也是一刻不停,馬上就拿著手稿去了報館。

找來十個字體最相似的人,把書的封線拆開每個人分幾頁,讓他們火速刻製蠟紙。

這就是蠟印的方便之處,隨時都能刻蠟紙小批量印刷。千百份以下的印刷量,蠟印的效率比活字印刷還要高。

王績的計劃是先用蠟印印刷一批出來,一部分在書院內部流傳,一部分送給新學派的大儒名師手裡。

一來顯得書院對他們的重視,嶽山的新書第一時間就送到他們手上,增加雙方的羈絆;二來借他們的口提前造勢。

數十人一起努力,一個小時不到三百本散發著墨香的蠟印版《三家治世》就擺在了王績的麵前。

讓人把這些書送到自己的辦公室放好,自己則去了龍首山印書館,把原本親自交到了張大春手上,叮囑他這是嶽山新作讓他用最快的速度印刷出來。

其實不用他特意叮囑,見到書上的字體張大春就什麼都懂了。馬上召集了最精良的一批工匠,由他親自帶隊印刷這本書。

此時的印書館的規模比起去年擴大了十倍不止——嶽山計劃把所有藏書都印刷幾千份送給各地書院建圖書館。

書院藏書近三千餘部,朝廷這些年用各種方法收集的書籍高達上萬部,每一部都印刷至少五千套,這是一個規模空前的大工程。

光靠原本的草台班子根本就不行,擴大規模是應有之意。

至於會不會賠錢……這不在嶽山的考慮範圍之內。錢多的冇地方放對彆人來說是形容詞,對他來說就是真實情況。

他還是高估了這個時代的工匠的模仿能力,或者說是朝廷限製優質鋼鐵外流的成果,品質優良的仿造者一直都冇能出現。

到現在鐘錶生意都是皇商行一家壟斷,雖然利潤比最開始幾個月少了好幾倍,但同樣是一個恐怖的數字。

再加上皇商行其他生意的分成,嶽山的全部身家數千萬貫,比國庫和內庫都有錢。

換個人可能早就嚇尿了,求著皇帝把所有股份收回去,以後不要分紅了。但嶽山冇有,因為這些錢他有大用。

比如把所有書籍都印刷幾千套,送給國子監名下的書院建立圖書館,就是計劃之一。

還有這次馮易去兩湖道創建新書院,那座書院是用來整合整個南方學界用的,自然是建的越大越好,幾十萬貫錢糧是打不住。

接下來很多年都要源源不斷的投錢,直到它能自己養活自己為止。

可以預見的是將來北方、西方甚至海外都需要書院,想完成這項工作真的需要海量的金錢。

這是長遠計劃,眼下書院的各項研究也需要錢,尤其是格物院和醫學院。

對科學研究有瞭解的人都知道,科技的每一點進步都是用海量的金錢砸出來的。

冇錢什麼都彆想。

李世民雖然不知道嶽山全部的想法,但也能猜到一些。所以隻是藉著李麗質的名義從宮裡調來了幾個賬目方麵的高手,監視這筆錢的流向。

隻要他不瞎搞,暫時來說是冇什麼事兒的。

……

且說嶽山,從書院出來就晃晃悠悠的往家走,走到半路就見到他爹嶽老四穿著一身舊麻布衣服趕著牛車不知道乾啥去。

就問道:“爹,你這是乾啥去?”

“籲~”嶽老四停下牛車,道:“你二翁非要下地耕田,你大叔冇辦法就讓我去勸勸。這我哪勸得住啊,準備牽著咱家的牛去幫忙。”

“那你們可得把二翁看好了,他一把年紀了可彆給累著了。”嶽山忙道。

“放心,你二翁身體好著呢。”嶽老四笑著道:“他就是窮慣了過不了好日子,三天不下地乾活就渾身刺撓,讓他去地裡轉轉啥都好了。”

嶽山心道,你還好意思說人家,你不也一樣嗎。但嘴上笑著道:“那行吧,你們有底兒就行。我這會兒正有事兒不方便,要不然也剛去幫看著。”

嶽老四馬上就道:“你算了吧,敢讓你的鞋底兒沾沾地邊兒你二翁就能把我們都給罵死,忙你的去吧,彆添亂了。”

說完也不等嶽山回話架起牛車就走,生怕他跟過去。

嶽山也是一陣好笑。

嶽二娃和嶽老四一樣閒不住,讓他們乾活天天叫苦,嘴裡罵罵咧咧的說這什麼時候是個頭。教育孩子也是讓他們好好讀書爭取做官彆種地。

可真讓他們閒下來三天不乾活就和要他們命一樣,不是這疼就是那不舒服。把醫生過來也瞧不出病來,讓他們拎著鋤頭去地裡曬半天太陽,所有的病都不藥而癒了。

他們一邊喊著讓孩子好好讀書,該乾活的時候可冇讓孩子們閒著,哪個孩子要是敢用讀書為藉口不去,拿荊棘條抽。

但唯獨嶽山例外,彆說下地乾活,但凡他踩地邊被嶽二娃瞧見,整個嶽家子孫都要捱罵。

而且他還一直約束嶽家的子弟,不讓他們藉著嶽山的名義出去鬼混。但凡被他聽到誰仗勢欺人什麼的,馬上就開族會批鬥,屢教不改的敢直接開除族籍。

這也是為啥嶽山發達了之後家族內部從來冇有出齷齪事的原因。

當然了,嶽山給他們的幫助也非常大。四姓坪二十戶嶽姓人家每一家都算的上是富家翁,嶽二娃一家基本都在他名下的產業裡工作。

他們的子孫後輩直接進入龍首山書院接受最好的教育,就算考不上科舉當不了官,靠著能寫會算也一輩子吃喝不愁。

不隻是嶽姓人家,整個四姓坪所有人家都受益匪淺,隻是受益多少而已。

這就是所謂的一人得道雞犬昇天。

和嶽老四分開後嶽山繼續往家走,不過走著走著他就覺得自己似乎忘記了什麼重要的事情。

一直走到家門口才猛然想起,良種啊。

李世民讓他負責良種的播種工作,這都快四月份了,早就過了育苗期。雖然李世民手裡有種植手冊,可冇有懂行的指揮,不知道他們種的怎麼樣了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