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耽美同人>我在大明割韭菜>第163章信口雌黃之人,乃無恥之人!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163章信口雌黃之人,乃無恥之人!

一月二十六日,小雪。

距離皇家票號開業,已經過去十天。

票號兌換出去的銀票總共高達5萬兩(約3250元)。

而乾元堂這十天的收入一共到了3萬兩,也就是說,每天3000兩的收入。

這個售賣速度,剛好到出貨速度的一半。

什麼意思?

例如今天乾元堂賣出去10000件商品,而北京製造局一天的20000件。

當賣出去的天銷售量達到20000件的時候,就是持平了,即受到產能的約束,天營業額無法再往上提升。

一半銷量到了出貨速度的70%,就要考慮擴大產能了。

但產能擴大後,就要考慮增加門店。

等門店增加到足夠多,而天銷售量區域平穩的時候,說明市場飽和了,這個時候可以增加品類來形成品牌護城河。

崇禎放下筆,將這本書合上,書的封麵叫《生產與營銷》,通篇白話文。

尚未寫完,更談不上印刷。

但之後肯定是要送到國立北京大學去的。

現在的營業額已經非常可觀了,甚至超出了崇禎的與其。

也就是說,可能要提前增加生產線。

不多時,畢自嚴就送過來了每天詳細的兌換銀票人數和數額。

崇禎用毛筆化出一個曲線圖,是一個弧形向上的。

這說明不僅僅每天在增加,而且後一天增加的數量也比前一天增加的要多。

銀票正在加快速度流入民間。

而乾元堂銷售的數據曲線冇有票號銀票增加陡,說明有些人兌換銀票,不僅僅是用於在乾元堂消費的。

這說明,其實有一部分人確實更喜歡銀票。

想想就知道了,銀票多方便?

碎銀子很難評估,也不好找零。

銀票除了損害錢莊、官員和地主鄉紳的利益,對普通人來說絕對是好上加好的。

銀票之事暫且在向穩定的方向發展。

中午的時候,張晨在乾清宮梳理目前整個大明的局勢,將所有重中之重的事情擰出來,準備排個優先級一件一件交代安排下去。

不過,剛吃完午飯,就接到了一封遼東來的奏疏。

誰寫的?

還能是誰?

袁崇煥!

要乾什麼?

要增加人手。

為什麼要增加人手?

因為要築城,築大淩河城。

曆史上的大淩河城是個什麼情況呢?

袁崇煥在崇禎三年被殺,孫承宗臨危受命,督師遼東,在崇禎四年正月築造大淩河城。

七月,皇太極揮師五萬,遼東局勢轉折點大淩河之戰拉開序幕。

結果就是,明軍戰敗,大淩河城被毀。

還冇完,戰爭是政治的延伸。

孫承宗下台,祖大壽投降,三順王反叛,孫元化被殺,關寧軍損失慘重。

自此,孫承宗和袁崇煥徹底推出大明朝堂,遼東係也徹底開始軍閥化。

這一戰的戰敗,對遼東局勢的打擊,是不可逆轉的,對大明朝是雪上加霜。

國家的治理,也是謀求的投入產出。

隻不過國家大多數時候是長期投入,看長遠回報。

例如對軍隊的投入,是長期的,而長遠的包括邊境穩定和擴張疆域兩部分。

擴張疆域帶來的錢財、土地和糧食,是最直接的回報。

邊境穩定和疆域擴張的回報,大於軍隊的投入,這一筆開支就是正向的。

如果花錢投資大量的軍隊,不但冇有擴張疆域,防線也崩了,就不是邊境危機這麼簡單了。

而是中央財政危機。

袁崇煥在的時候,壓縮到每年480萬兩,可也是钜額開支了。

而崇禎四年大淩河戰敗,相當於以前的投入基本打水漂,冇有任何收穫,還要額外發撫卹。

這就是投入產出嚴重不對等。

而造成這個局麵的並不是戰略上的錯誤,而是戰術上的失敗。

眼下,袁崇煥請示要加派人手築城,加不加?

加!

必須加!

這就是張晨的態度。

因為這個戰略是正確的,這一步,直接戳中了皇太極最痛的地方。

所以,今年七月,他親率五萬大軍在大淩河和明軍拉開最慘烈的鏖戰。

那麼,曆史上的大淩河之戰為什麼會敗?

原因也很清晰:

一、大淩河有1.3萬明軍,建奴有5萬大軍,孫承宗上台,想要提前加人手,受到崇禎和朝中大臣的掣肘,無法伸展開。

等到皇太極七月份來進攻的時候,崇禎慌了,慌忙增派援兵,而援兵一支支前後抵達遼東,被建奴各個擊破。也就是圍點打援。

二、袁崇煥被臨陣抓入監獄,後被殺,祖大壽變得自想自保,關寧軍軍心受到了極大的損害。

三、孫承宗古稀之年,隻能坐在山海關遙控指揮,如此在戰局中,資訊傳達必然慢了好幾步。

戰爭中,軍機一閃即逝。

四、祖大壽並未遵守袁崇煥交代下來的守城之戰,而貿然與建奴發生野戰,兵力不敵的情況下,戰敗。

大淩河之敗,看似敗在軍事,實則敗在後方的政治。

張晨隨手拿出一張新的宣紙。

一、築城,對戰,守住了大淩河城,戰勝。

二、築城,戰敗,大淩河城被毀,則立刻退守錦州,建奴得不到任何好處,還調動兵力損耗糧草。等建奴走後,再築城,如此往複,展開拉鋸戰,即所謂的消耗戰。

三、遼東之戰局,必然是消耗戰,所以要做好長期向遼東輸血的準備。

遼東為何是消耗戰?

一、為了牽製皇太極征討蒙古。

二、大明看似地大物博,實則行政僵化,邊軍**,大明的優勢就是地大物博,耗死對方。

但耗死對方的前提是拉鋸戰,而不是像曆史上那樣大明朝一直敗。

寫完這些,張晨感覺自己的思路清晰了不少。

隨即,他有寫了一條:給遼東增兵8萬。

這一條是為了防止之後又斷斷續續增派援兵被敵人各個擊破。

將所有的重點理出來後,崇禎將袁崇煥的奏疏給了方正化,讓司禮監簽字。

當然,其實還有很重要的一條:弄死三順王。

以免吳橋兵變,大量火器流入建奴。

崇禎剛將奏疏給方正化,王承恩便急匆匆進來:“皇爺,六部大臣和內閣大臣在外求見,說是要與皇爺商議遼東局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