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耽美同人>我在大明割韭菜>第354章毀滅與建設同步進行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354章毀滅與建設同步進行

“大學建立了,五所?”

“是的,陛下,大學目前建立了五所,分彆在北京和南京,每一所學校可招募學生3000人,一共可保證一萬五千人在讀。”

“現在已是六月,北京大學的學生要卒業了,本屆一共有多少卒業生?”

“回稟陛下,臣去查了,本屆一共有869名卒業生。”

“方正化。”

“奴婢在。”

“你去給周延儒傳個話,這一屆北京大學卒業的學生,除了少部分格物院需要的,其餘的全部入基層新官,讓他和王永光安排一下。”

“是,奴婢這就去。”

“等等!”

“皇爺,還有何吩咐?”

“讓北京大學準備一下,就安排在六月二十二日,朕要參加北京大學學生卒業典禮。”

方正化一臉的問號,不太懂皇帝的意思。

“將卒業生全部聚集到禮堂,朕要跟他們說說話。”

“是,奴婢這就去操辦。”

回到和李岩的討論上來,崇禎說道:“目前的新學教材完善得如何了?”

“目前新學教材彙編已經初步完善,包含了儒學、法學、道學、數學、物理學、工學、農學。”

“另外,按照陛下的意思,開設了社會學和經濟學兩門學科,這兩門學科招生人數也做了一定的限定。”

“教材中的度量衡已經全部修整了麼?”

“已經全部修整,目前初代的大明新學教材基本上做出來了,臣分彆呈遞給了孔貞運孔大人、徐光啟徐大人、宋應星宋大人、王徵王大人看到,儒學還給了周延儒周閣老、韓閣老看過,他們做了一定程度的註釋和修整,臣正在整理最終稿件,大約五天之後可以上呈陛下。”

崇禎想了想,說道:“朝廷現在正是在用人之際,朕求賢若渴,新學你好好盯著,非常時期非常之計,新學學生有出類拔萃者,可一邊讀書,一邊引薦到相關衙門去辦事。”

他歎了口氣,說道:“目前工學是最缺的,朕打算在順天府和湖廣省之間,修建一條寬大的水泥路出來,朕需要他們!”

李岩立刻明白皇帝的意圖了。

當今天下,湖廣乃是產糧最多的地方,有諺語這樣說:湖廣熟,天下足。

李岩去看到從北京出發到遵化的水泥路。

那樣的路麵,的確比以前的路麵要好太好太好,如果真的能修建一條從北京到湖廣的水泥路,運糧的時間,可以提升一倍起來。

即便是下雨,也不會出現輪子陷入淤泥中起不來的情況。

而且還有一點,現在武昌的楚王作亂,朝廷派兵馬過去,正逢雨季,行軍速度會大受影響。

如果有水泥路,火炮和軍糧的運輸,將會更加方便快捷。

總體來說,交通道路的完善,肯定是大大加強了中央朝廷對地方的管控。

李岩突然說道:“陛下聖明,若是水泥路能連通北京和湖廣省,湖廣省的糧食可以更快的運輸到京師,對京師的糧價穩定也有很大的幫助。”

“你說的對,這是朕想修這條水泥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陛下,臣有一言,不知當說不當說。”

“你但說無妨。”

“東南糧食也很富足,陛下為何不在東南修建一個港口,將東南的糧食走海路,運輸到大沽口?”

崇禎倒是對李岩有些刮目相看了,他說道:“你說的這一點,朕已經安排好了。”

李岩連忙說道:“陛下聖明,臣不該僭越。”

“無妨,以後你想說什麼,儘管跟朕說,暢所欲言。”

“陛下垂憐,臣銘感五內。”

“若陛下冇有其它事,臣先告退。”

“下去吧。”

李岩從乾清宮離開後,心裡一直在琢磨。

皇帝陛下已經推出了新農政,並且頒佈了十年計劃,這十年,大明朝主要解決吃飯的問題。

但現在看來,皇帝陛下不僅僅要做新農政,新學改革,交通新建,甚至船運新建也開始了。

難怪陛下對新學加大扶持,因為這些全部需要新的人才。

皇帝陛下到底要乾什麼?

李岩想不通,看不透,索性也就不去想,老老實實安排他的大學。

李岩走之後,崇禎走到地圖前,觀看了起來。

水泥路豈止是運糧食那麼簡單?

想要進入商業社會,就必須提升生產力,例如蒸汽機和飛梭紡紗機。

而一旦提升了生產力,商品數量增多,則必須修建交通。

否則商品無法快速流通,商業成本巨大,哪個商人願意大規模做買賣?

同時代的歐洲之所以商業崛起,是因為歐洲有地中海,水運永遠比陸運更加便宜且高效。

話說回來了,是該抽時間去見見鄭芝龍了。

畢竟,想要發展內陸商業,就必須由國營商社牽頭,想要大力扶持國營商業,就必須有大把的錢。

想要有大把的錢入賬,就必須開海做海貿。

這就外貿和內貿雙循環,通過打開外貿,積累資金,反向哺育國內。

當然,這個過程肯定很漫長,倒也不急。

等鄭芝龍和荷蘭人打完了,再慢慢談,慢慢聊,朕有的是時間。

歪脖子樹畢竟還有11年。

其實構建更加便捷的交通網,還有加大反彈力度的作用。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古代權貴階層瘋狂魚肉百姓,有一個很重要的點,那就是交通不發達。

彆說去告禦狀,大明朝的普通老百姓是不能離家十裡的,如果要出遠門,必須路引,冇路引被官府抓到,要論罪。

當然,這種極端規定是為了將農民固定下來種田。

不過從這些也都可以看出,各地幾乎是隔絕的,這也是為什麼數十裡一個方言的原因。

能夠在華夏大地自由奔馳的,都必須是有朝廷文書的,除非是造反。

哦,對了,這個禁錮老百姓的製度,為什麼現在不廢除?

當然不能一句話立刻廢除。

在戶籍製度改革之前,把這一條廢除後,會出現大量老百姓自由遷徙,各地官府無法做到人員登記入冊,這將給國家的治理帶來空前的災難。

所以,改革,那是抽絲剝繭,都得一步步來。

先將各地頑固派壓下去吧,至少保證新農政落地。

隻要新農政落地,大部分老百姓有田了,他們就不會造反。

他們不造反,天下就相對安定一些。

這個時候,皇帝再怎麼折騰,也不會出大問題,給他後續各項新政的彈性空間就會更大。

張晨不由得歎了口氣,管理一個2億人口的國家,真的是一個重大的挑戰啊,在17世紀這樣的生產力水平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