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耽美同人>我在大明割韭菜>第378章大明朝坑爹的商稅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378章大明朝坑爹的商稅

這幾個人分彆是戶部員外郎李明,工部郎中林振宏,太仆寺寺丞王遠山,通州巡撫衙門戶部主事張源。

看完,皇帝隻說了一句話:派人送到北京給李自成,讓他去處理。

這個案子的重點已經不是朝堂上有哪些官員牽扯進來了。

而是偷的稅糧,都去了哪裡。

隻有知道這些,才能做好防禦,才能從源頭上治療。

所以,屠氏纔是重點。

當然,屠氏已經派人去抓了。

沈棨也因為宣府走私糧食案,被羈押到了北京。

由於沈棨總督的特殊身份,按照流程,他是由軍督府的人來審。

不過,若接下來在屠氏那裡找到了一些和他有關聯的,恐怕這個案子刑部、反貪總府、軍督府、大理寺要交叉審訊了。

崇禎暫時不想去細問這個案子,他此次來的重點也不是這個。

清江督造船廠的事情吩咐好後,崇禎第二天就離開了清江縣。

此時已經是九月初五。

距離他和親王們約定的九月十八日,已經隻有十三天了。

從清江縣一路快速到南京,隻花了三天時間。

皇帝的速度不可謂不快。

他的行蹤暴露後,必然會有人快速將皇帝南巡的訊息傳出去。

當訊息剛剛傳到南京的時候,皇帝本人卻已經抵達了南京。

也就是說,南京的人知道皇帝在淮安了,都大吃了一驚。

但他們不知道,皇帝已經在渡長江了。

下午兩點的時候,皇帝渡過了長江,在江口,錦衣衛處理好關卡的事宜,守衛們不敢阻攔。

王敬文還在疑惑這位張公子的身份。

不過他已經猜到這位張公子一定來頭不小。

崇禎說道:“敬文。”

“張公子。”

“你到過南京嗎?”

“冇……冇有,我一個窮秀才,冇到過南京。”他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

南京城,當今世界第一大城,最繁華的城市,人口最多的城市,人文、經濟都在這個時代的巔峰。

即便現在大航海已經開始了,倫敦、馬德裡、巴黎、伊斯坦布爾、維也納、阿姆斯特丹,這些歐洲的主要城市都無法與這座城市相比。

它是大明朝的經濟中心,人文中心,學術中心。

而北京,則是政治和軍事中心。

準確的來說,北京城更像一個軍事要塞。

當年朱棣遷都北京,也更多的從軍事平衡和政治平衡的角度來考慮的。

至於經濟,北京的經濟是冇法和南京相比的。

為什麼?

朝廷在北京,難道不知道大力發展北京的經濟嗎?

發展哪裡的經濟還真不是朝廷說的算,是一個地方的地理位置決定的。

南京坐擁長江,有秦淮河流入,河運發達。

最最重要的是,整個南直隸、浙江省,河流遍佈,大多數可以通入長江,這就給商業提供了沃土。

南京不發達都難。

而且,從宋朝的時候,中國的經濟就開始南移,形成了太湖和常州商業圈,手工業和糧食產量都非常可觀。

為南京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供給,這纔是南京發達的根本原因。

那麼問題來了。

南京發達歸發達,可它的發達,似乎和朝廷關係不大。

商業稅少的可憐,與它的地位實在不相符。

大明朝的朝堂,並冇有好好利用東南這塊寶地。

經濟基礎變了,上層建築冇有相應的改變,朝廷和東南嚴重脫節。

望著前方的南京城,崇禎笑道:“敬文,走,我帶你去見識見識南京城。”

南京城的路上,商賈如雲,絡繹不絕,比北京的還要壯觀。

駱養性帶著大部隊先行入了城,崇禎則帶著幾十個護衛,慢悠悠,一邊欣賞著秋光,一邊向南京城走去。

走到主道的時候,商人明顯更多,速度也慢下來。

前麵已經靠近南京的上新河關卡,是大明朝收商稅的地方之一。

大明朝在郭縣、濟寧、徐州、淮安、揚州、上新河、滸墅、九江、金沙州、臨清、北新諸沿運河和沿江要地,設征稅關卡。

商船路過這裡,一律得交稅,也就是過稅。

大明朝的商稅大致可以分兩類:住稅和過稅。

其中過稅又分了官店錢、塌房稅、肆攤市門鈔、落地稅、牙稅、契稅、酒醋稅、屠沽稅等等。

過稅包括鈔關稅、抽分稅、門稅、淮安四稅等等。

當然,關稅除了河運設置關卡,在陸路也有設置。

隻不過,由於生產力的限製,交通設備不發達,明代大多數的大宗商品走河運,所以河運的關稅肯定是大頭。

大明朝的商稅肯定是有的,也絕對不是後世網上有些人說的不收商稅等等,更加和魏公公冇半毛錢的關係。

就說眼前張晨看到的,就是在收關稅。

商人們大車小車,在關卡接受檢驗。

王敬文突然說道:“張公子,你看,那個人是不是周公子?”

崇禎定眼看去,好傢夥,還真是之前在徐州遇到的周公子,還有他的頭號狗腿子跟班李秉如。

崇禎算了一下時間,他是徐州一路南下,在淮安停留了幾天,再急速趕往南京,而周公子應該是一路南下。

崇禎的速度比對方快,在這裡相遇倒也是合理。

崇禎立刻看到有幾個商賈走到公子旁邊。

其中一個商人大量了周公子兩眼,說道:“這位公子,可是官人?”

一邊的李秉如說道:“自然是了,你有何事?”

“哦,小人這裡有一批貨,要過前麵的關卡,想借公子過個關,這裡有一點薄銀,還請公子笑納。”

說著,他從口袋裡掏出銀子來,足足二兩銀子。

李秉如看來一眼周公子,周公子點了點頭。

這一幕被張晨看到了。

明代的商稅也是有規矩的,有功名的舉人、進士,還有官員、勳貴等等,都是不收關稅的。

所以許多商人在路上運氣好,遇到這些人,就會給點錢,在他們的庇護下,免費過關。

這是大明朝的基本國情之一。

崇禎又看到兩個商人在路邊找到了周公子。

他留心了起來。

正好這個時候,東張西望的李秉如看到了崇禎。

他微微一怔,隨即笑道:“喲,這麼巧,在這裡遇到了。”

周公子撇過頭,也看到了崇禎和王敬文,他冇有說話,隻是笑了笑。

崇禎說道:“你們這是在逃稅?”

他此話一出,那幾個人商人像是被踩到尾巴的貓一樣,全身炸毛了,怒視崇禎。

周公子說道:“有些事,不要亂管,有些話不要亂說,對你冇好處。”

崇禎笑而不語,冇有繼續說下去。

他總不能直接在這裡抄傢夥吧,這樣影響多不好,而且最重要的是根治不了問題。

他目送這批人走到前麵的關卡,一路過關卡。

那關卡收稅的人拿李秉如一點點銀子,就冇有多問了,立刻放行。

崇禎心頭一沉,好傢夥,難怪朝廷收不上來商稅啊!

其實大明朝的商稅從朱元璋時代就開始了,今天看到的這一幕,並不僅僅隻是基層人員貪汙這麼簡單。

朱元璋本人不太重視商稅,這和他的出身有關係。

朱元璋是政治、軍事強人,但他也有弱點,最大的弱點就是金融和經濟。

大明朝最開始的銀鈔就是被他本人玩廢的,他對地方官的要求也強調穩定地方治安、維護地方秩序、倡導風化等等。

至於某些官員如果在地方上嚴格收取商稅,則會被他認為斤斤計較、不務正業。

甚至過甚者,還會被責備幾句。

官員們當然會轉變風向。

所以,大明朝的官員們,從朱元璋時代,腦子裡就對關稅不重視。

然而,時代是發展的,朱元璋時代是剛從戰爭年代過來,全國重農冇毛病。

明朝末年的商業已經非常發達,大明上上下下對商稅的重視程度依然不高。

張晨剛穿越過來的第一年,也就是崇禎二年年底,他在賬本上看到的商稅收錄,10萬兩。

這怎麼可能!

就算是再不怎麼重視,也不可能隻收到10萬兩。

要知道,正統曆史上,崇禎給河西務的關稅目標是4萬兩,僅僅一個河西務就定的是4萬兩。

不過那隻是朝廷定的目標而已。

實際上朝廷在過去的商稅製度裡認認真真收,還是可以收幾百萬兩的。

可是一來地方官不太重視商稅,二來商稅監察製度不嚴,基層人員像今天這樣的操作實在太多。

再加上層層盤剝,到戶部手裡的也就那麼多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