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曆史>我在三國救蜀漢>第572章 董允與薑維的配合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572章 董允與薑維的配合

薑維直接封鎖大營,將大軍帶到了冀州府邸,將大軍鎖在了這敵軍的包圍之中。

這在很多人眼中進入薑維的大營就是保命的基礎,隻要他們能夠在大戰之中活下來,定然就可以化危為安。

這雖然很是危險但是這卻是現在最好的辦法。

但是他們殊不知這已經是薑維和董允挖好了的一個大坑。

從弘農開始就已經佈下來的大坑。

或者說從長安離開就已經挖下來的大坑。

這天下人都冇有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董允這個老傢夥的是怎麼能夠讓自己的動作這麼大的。

或者說,是怎麼讓他的事情這麼快傳遍了這個天下的。

弘農雖然也算是重地了,但是比弘農更加重要的地方比比皆是,董允為何會第一站選擇弘農之地。

如果他就是為了立威,那麼長安毫無意外就是最正確的地方。

因為長安的世家豪族更多,他們的威望更重,守備更加森嚴,可是董允卻忽視了最該清理的長安,或者說忽視了這個本來就隻需要清理的地方,長安。

而是選擇了當不當正不正的弘農郡!

他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弘農除了是一個大郡之外,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家族。

弘農華陰楊家!

也就是當初被稱為大漢才子的楊修楊德祖所在的那個楊家。

其八世祖赤泉候楊喜當初分到了項羽一條腿而得以封侯,不過楊家的傳承其實也就到此為止了。

而事實也的確與此,楊家與其他諸多家族並不一樣,在赤泉候楊喜得勢之後,其子楊敷走的是純武將的路子,襲赤泉侯,卒諡忠定。

孫子楊殷,同樣如此,世襲赤泉侯,卒諡忠賢。

楊家最後再度雄起和這祖孫三代是一丁點的關係冇有,真正雄起眾人都是以弘農楊家高祖,安平侯,大漢丞相楊敞那一代開始算起來的。

而他之所以能夠雄起,並不是因為他是丞相。

而是因為他老丈人,也就是那位堪稱文人典範,史家標杆,天下楷模的司馬公,司馬遷!

而楊敞崛起也是因為當年霍光輔政的時候,看著這個傢夥謹言慎行,應該不是一個會給自己找麻煩的傢夥。

所以,將他提拔為了自己的軍司馬,之後他也一直做的都是了長史、搜粟都尉等官職。

最後他當上大司農的時候,也因為太過於謹慎而被人詬病,左將軍上官桀謀反,被自家下屬發現之後直接告訴了楊敞,結果楊敞躲了。

然後最後這件事情還是杜延年,也就是杜預的老祖宗知道了,直接將左將軍上官桀給弄了下來。

為此楊敞算是徹底的出了名,不過不是什麼好名聲罷了。

而霍光也的確是看上了他這一點纔在昭帝年間替代王欣成為大漢丞相。

要知道那個年代....需要個屁的丞相,有霍光還不夠麼?

大家看在楊敞老丈人的份兒上,這才一直對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但是誰也冇有想到楊敞丟人了一輩子,最後卻有一個將楊家一舉抬到天下望族的兒子。

也就是司馬遷最為喜愛的外孫子,楊惲!

從小被司馬遷教導修行那不出世的《太史公書》,以及被司馬遷傳承《史記》之人。

畢竟司馬公自己也知道自己寫了一個什麼玩意,這東西若是被那位武帝知道之後,恐怕是逃脫不了被一把火點了的結局。

為此他又是藏在大山裡,又是讓人在民間流傳,就是怕被武帝給禁了,不過武帝最後搭理都冇搭理他,反倒是民間冇人敢刊印此等東西,不敢為之流傳。

然後武帝嘉獎了幾個有眼力勁兒的....

而楊敞幼子楊惲就做了一件讓天下的都為之驚詫的事情,他將這書獻出去了,不但獻出去了,他還說服了宣帝將這本書當成大漢所著史書....

當初不知道多少人覺得楊惲這傢夥是不是瘋了。

雖然當時的那位聖上的確是從小被養在了民間,不但仁厚,更是對皇家冇啥太大的感情。

但這不是你把罵人家祖宗的玩意送到人家麵前的理由啊。

不過楊惲卻是有常人所冇有的本事,自幼被司馬公教導的他,愣是生生的打動了宣帝,讓朝廷承認了這本在後世聞名久遠的《史記》

而楊家,也正是因為楊惲的這一舉動,徹底的站在了天下豪族的頂尖上。

因為《史記》越是聞名,太史公司馬遷就越是聞名,同樣將《史記》拿出來的楊惲,也就越是聞名。

不過作為代價,在楊家的那一代中。

無論是楊敞的長子楊忠,還是做出了這般努力的楊惲,都冇有能夠出仕。

但是這不妨礙楊家的傳承,就靠著一部《史記》楊家愣是生生的扛到了楊震的時代,並且在這些年之中闖出來了偌大的名聲。

並且通過包括且不限於聯姻結交了大半天下豪族,當楊家再次出現在世人的眼中隻是。

楊家楊震高居大漢太尉一職。

而之後兒子楊秉再次擔任太尉,孫子楊賜擔任司空,曾孫楊彪再次擔任太尉,並進位光祿大夫。

其餘諸子,也絕無可讓人小覷之人。

那個時候,不懂事兒的都說大漢世家魁首,乃是四世三公的袁家。

但是真正身在朝堂之中的,誰見了姓楊的不得退避三舍。

楊家滿門,讓人不敢有絲毫小覷!

而這個楊家,當年卻是參與到了一場刺王殺駕之中,當初的劉禪為了平息局勢,在眾人的求情和已故皇後張氏的勸說之下。

他放了眾人一馬。

但是這不代表他不知道是誰乾的。

王異死去之後,鄭度親自去了一趟楊家,將這顆腦袋放到了楊修之子楊囂的麵前,一言不發卻是讓楊囂雙股顫抖,不敢言語。

之後無論是鄭度還是劉禪都冇有再多說什麼,彷彿這件事情就放過了他們,但是楊囂自己也知道,這件事情決計是過不去的。

但是他也知道,楊家可以保住,隻不過他需要付出的東西,很多,很多。

果不其然,當他再次見到鄭度的時候,他就知道代價是什麼了,他要親手將弘農的世家出賣。

還有誰比弘農楊家更加的瞭解弘農?

曆任弘農郡守敢說這句話麼,最瞭解一個地方的永遠不是當地官員,最瞭解一個地方的,隻有當地最大的那個世家。

因為那是在這裡生存了足足數百年的勢力。

有了楊家在暗中相助,董允很容易就選出來想要立威的世家,殺伐之後,再一次將這件事情交給了楊家處理。

楊囂需要壓製住弘農的反彈,不讓弘農世家有任何的過分之舉,這並不算難。

隻需要告訴剩下的那些人,你們現在還活著,那就好好活著,非要現在出去再將董允請回來,這是何必?

自古成王敗寇,讓他們認清這件事情並不算是多麼的困難。

同時,楊囂再次將這件事情廣泛流傳,讓越來越多的人知道董允在弘農的所作所為。

正是因為楊家這麼多年的人脈關係,才能夠讓弘農的事情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如此廣泛傳播到整個天下之中。

也才能夠引動這麼大的恐慌。

因為誰也不會懷疑弘農楊家的訊息....

而這個時候,隻需要一點點的引導,加上絲絲的機會,薑維再十分是時候的拋出自己的好處。

他們自然而然的就會朝著薑維而去,而去還會將足夠保護自己的實力都帶過去。

等到了那個時候,他們各自的家中可就冇有足夠的力量與董允抗衡了,加上徐州和豫州兩地本就有文欽與張翼兩人盯著。

董允有十足的把握將這件事情在薑維的配合之下解決。

或者說從一開始,董允出行的第一目的就是這些傢夥,隻要將向他們這些害群之馬,外加為首之人一網打儘之後,那麼徐州和豫州的世家頓時就會輕鬆許多。

剩下的,隻要盧毓等人願意為之安撫,這兩州的世家豪族也不會對漢室多麼牴觸。

而董允會順勢再在兩州就地施行變法,任命全新的官吏,將兩州的各個郡縣從當地世家手中收回朝廷。

尤其是徐州這個地方,從曹丕時代就是這天下有名的禍害,就是這天下出了名折騰。

強行鎮壓換來的恐怕也不會是安穩,所以單單依靠張翼和文欽兩人,能壓得住一時,決計壓不住一世。

畢竟誰也不想前方打著仗,後麵突然就反了,陳騫現在還能夠靠著那些同袍的微末支援支撐到現在,雖然冇有證據,但是總是有人在懷疑。

這裡麵有冇有徐州的某些家族還想要首鼠兩端。

如今董允直接越過了洛陽和那關中八關之地,直接從弘農繞過荊州直撲豫州之地。

然後從豫州開始,那流言蜚語就出現了,這豫州諸多世家豪族的各種秘聞,不知道怎麼地就被傳了出來。

每一個被傳得有模有樣的也就罷了,最特殊的是,每一件事似乎還真有那麼些許的證據表明著件事情似乎就是真的一樣。

如此一來,這豫州世家被人放到了風口浪尖上,尤其是某些已經投靠了薑維的家族,聽著自家的秘聞。

他們的心中是最為驚詫的。

此時他們已經是不些事情到底是怎麼傳出去的。

是某些對他們早有敵意的傢夥,還是某些彆與用心之徒,亦或者是大漢的那些人想要對他們做些什麼,讓他們低頭認輸。

亦或者是司馬昭再對他們進行報複。

總之有太多太多的可能了。

在這所有的可能之中,董允如約而至,開始對這件事情進行徹查。

而這豫州的諸多世家想要將這些事情遮掩,但是因為幾乎被擺在了明麵上的證據,還有各種流言四處亂飛。

他們手中實力嚴重不足,終於還是隱藏不住,被董允看了一個真真切切。

在這個時候,眾人也不敢奢求董允能夠對他們主動網開一麵了,他的名聲同樣是在外的。

在這種情況下,數個家族直接聚集在了一起,然後主動找到了董允麵前,希望董允能夠對他們網開一麵。

就當是他們主動投身大軍北伐大業的代價也好。

畢竟現在他們家族之中的子弟,正在前線和曹魏大軍廝殺。

這一點無人可以否認,而且也未曾傳出他們在薑維軍中做了什麼事情的傳言來。

希望董允能夠看在這一點上,讓他們功過相抵。

而董允在得知幾個家族聯合拜訪之下,卻是冇有著急見他們,而是直接將他們晾在了外麵。

就將他們晾在了驛站的外麵。

與此同時,這一次代天巡視的眾人卻是已經聚集在了起來,似乎就是在商討這件事情。

被董允首先點名了的就是那位曾經的曹魏重臣,司馬昭麾下心腹,潁川長社鐘家鐘毓。

這一次宇宙之星,他也冇有辦法獨善其身,雖然鐘家已經很早就搬到了洛陽之中。

而鐘繇也就隻有兩個兒子,長子鐘毓,次子鐘會。

但是不代表鐘家就隻有這兩個人。

單單鐘毓的父親鐘繇就有一個親兄弟鐘演,而鐘演也同樣有不少子嗣,其中兒子鐘劭、孫子鐘豫更是因為鐘繇的功勞而被封為列侯。

與此同時,鐘繇的父輩之中,尚且還有其父鐘迪,親叔父鐘敷,資助鐘繇讀書的族中從父鐘瑜,還有一個從父鐘覲。

當然,這不是說他的長輩隻有四個,而是這四個很重要。

父親和叔父屬於同一脈的分支,而族中叔父則是資助鐘繇讀書學習,至於從父,那不是因為他對鐘繇有幫助。

是因為那一代他的名聲最大,是長社鐘家扛鼎之人。

所以很是重要。

而他們也是各自都有子嗣留下。

潁川長社鐘家可謂是已經綿延數百年了,其祖鐘皓當年也是和陳太丘齊名的潁川四長之一。

端的是一代豪強,自然不會隻有三兩人存在。

這種情況下在荀家也同樣十分明顯,單單一個荀氏八龍,那就是一個荀神君的八個兒子,一脈分八脈,脈脈相承之下也是互相糾結。

同時各個家族之間的相互聯姻,諸多交往,也讓豫州這裡的情況錯綜複雜。

如果說徐州一直解決不了是因為徐州世家的劣性根,那豫州世家解決不了,那就是因為豫州的這些世家著實有些太過於經典了。

一個兩個的都牽連了起來,他們就像是一張編織起來的大網。

此時豫州站出來的隻是幾個家族,但是董允和盧毓,甚至這裡的所有人都知道。

他們的背後,整個豫州都在看著。

“董公,此時到了這個地步,還請董公給老夫一個準話,老夫可以從這一刻開始,不再走出這間屋子,以保證不會耽誤朝廷的事情。

還請董公言語一聲!”

麵對之前董允的寒暄和試探,盧毓完全冇有在乎。

他隻是開門見山,請董允給一個明確的話語,無論如何,他都認了。

或者說,盧毓覺得到了這裡,他也應該知道,他們的計劃到底是什麼。

不是董允與薑維的合作那麼簡單,這一點他已經看出來了,但是能夠想到這種計策的人,絕對不會不知道豫州世家的情況和力量。

若是豫州世家真的這麼好對付,又如何會讓當年那威名赫赫的大魏王朝,都幾乎走向了覆滅的邊緣。

或者說,已經在覆滅的邊緣,生死,都已經不能自己做主了。

朝堂上稚子當道,當真可笑。

可是董允到現在所表現出來的模樣,他所展露出來的實力,無疑不證明著一件事情,那就是他對於豫州的情況有著近乎於十足的把握。

或者說最起碼這件事情有五成以上的勝算!

前者是董允個人的信心,而後者是劉禪出手的條件。

可正是因為看出來了這些,盧毓才很是驚訝,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他實在是想不出來,現在的董允到底還有什麼手段冇有用出來。

不過董允看著盧毓卻並冇有回答他的話,反倒是繼續朝著鐘毓問了起來。

“既然鐘毓兄說到了這裡,老夫卻也有個問題,不知道鐘毓兄能否如實相告?“

鐘毓看到董允這般模樣,不由的一愣,卻也是微微點頭,坐等董允說話。

“不知道鐘毓兄對著豫州情勢可有什麼看法,或者可有什麼手段?”

鐘毓聽到了這個問題之後,立刻就是露出來了滿臉的無奈苦笑。

“還請董公不要怪罪,並非是老夫想要為他們說話,而是老夫著實想不出有什麼辦法。

這豫州的諸多世家,並不是因為他們互相聯姻,最終纔有如此聯合。

而是因為他們現有如此聯合纔會有這般多的聯姻。

這一點是豫州世家們的本事,他們大多數是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裡,對豫州以及豫州的諸多情況都是十分的瞭解。

從某家出生起,就經常見到減重會有各大世家之人前來。

這數百年間,整個豫州的世家幾乎都已經連成了一片,他們之間的恩恩怨怨太多了。

但是他們仍然會保持著最起碼的默契,那就是當危險到來之時。

他們會優先想儘辦法保全所有,為此他們可以互相為之犧牲,因為他們也知道,自家的後人會被豫州的其他家族保護。

同時也會權利幫助他們再度崛起。

這天下從來冇有哪一地的世家會如此詭異的團結。

當年西涼軍暴亂,李傕屠殺豫州刺史孔伷,攻打勤王將軍朱儁,袁術禍害豫州。

這豫州遭到了太多太多的危險,但是豫州的諸多世家卻是從來冇有受到過什麼毀滅性的損失。

便是當年李傕殺紅了眼,都有荀令君提前招呼荀家,通知豫州世家撤離。

讓豫州的不少世家都逃過了一難。

豫州的風氣也詭異,冇有事情的時候,他們就會互相爭鬥不休,但是當有事情的時候,他們會各顯其能。

當他們發現僅憑自己解決不了的時候,他們立刻就會抱作一團。

老夫覺得,此時的豫州世家已經做出了讓步,他們已經足夠的退讓。

不如就此收手,薑維將軍那裡從他們身上老道足夠多的好處,斷了他們不少的力量。

我等在這裡讓他們拿出自己的土地和底蘊,同意施行朝廷變法。

久而久之,慢慢化解便是了。”

盧毓說完之後就直接退到了一旁不再說話。

他的話語也讓在做的諸位不斷的點頭,雖然說的十分不好聽,但是這卻是事實。

如此行事的確穩妥,既然已經得了先手,豫州的世家也冇有立刻就奮起反抗,而是想要息事寧人。

何不藉此機會,乾脆和解,各自拿走各自的好處,然後就此結束這件事情。

日後天下一統之後,再行想辦法就是了,何必非要急在一時呢。

隻不過幾乎所有人都暗暗點頭之下,董允卻是輕輕的將頭搖了起來,這一搖頭,頓時讓眾人的心,立刻就重重的沉了下去。

這個頑固的董公,仍然是那麼的不聽勸啊。

而董允也的確是給出來了足夠的理由。

“盧公所說,老夫也是知曉,但是在做的諸位或許有不少私心,或許心中有不少的秘密,但是在座諸位恐怕絕非不智之人。

既然如此,向來諸位也是知道。

這變法絕非一朝之功,也絕非千古不變之理。

當年之變法並不適合現在之形式,所以陛下纔沒有強行推行這變法之事。

其次,萬事有利有弊,從無十全十美,毫無瑕疵之事,變法亦如是,變法之策有好,便會有瑕疵,便會有讓人轉空子的地方。

這也是這一次我等外出的主要原因,查漏補缺,亡羊補牢。

此時豫州世家做出退讓的模樣,這是在退讓不假,但這同樣是在宣告,他們希望老夫能夠見好就收。

莫要自誤罷了!

老夫不能說他們不對,這也是那鄴城的司馬小賊所想看到的事情。

他為何捨棄這豫州徐州等中原腹地。

無非就是因為他也看出來了世家已經慢慢成為天下的毒瘤。

割不掉,甩不開,動不得,用不了。

陛下仁慈厚重,不想生靈塗炭,遂讓老夫前來中原。

老夫這一次前來,不是看他們給老夫忠告,而是再給他們忠告。

生死,僅在一念之間!”

同時董允也想到了離開之前,那鄭度對自己輕聲說的一句話。

“這朝廷的勝敗,天下的歸屬,便看董公的手段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