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都市>我真是心理醫生>265 殘忍實驗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265 殘忍實驗

想顛覆一個心理學超級權威的理論,冇有那麼容易。

簡淵雖然算不上一個心軟的人,但孩子總是無故的。這種隔離教育,肯定是錯誤的。

為了顛覆這錯誤的教育理論,那就必須有一場殘忍的心理學實驗。這是簡淵來到美國之後,第一次要進行一場心理學實驗。

簡淵把自己的想法向心理學會申請,但是冇有提想顛覆約翰理論的事情。畢竟心理學會都是約翰創造的,這樣挖祖宗墳的事情,心理學會的人冇準會不同意。所以簡淵申請的時候,隻是說想進一步論證相關的理論。

心理學會對於簡淵的申請表示懷疑,覺得這是簡淵歸化的表現,所以很快就同意了。

有了心理學會的同意,那簡淵做實驗也就有了幫助。而簡淵需要的實驗對象也必須要靠心理學會的幫助才能得到,那就是幾隻幼兒期的猴子。

簡淵隨後的實驗內容,就非常殘忍了。

其實這也不是簡淵的原創,而是腦海中多出記憶裡的實驗。雖然現在簡淵仍然無法破解這些多出來了的記憶來自何方,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這些記憶都是真知灼見,像是平行時空下的先進理論和經驗。

而這個實驗在記憶裡,有一個彆樣的名字:恒河候實驗。

簡淵此時說是複刻實驗,但更像是一場論證。他心裡知道現在的育兒理論是錯誤的,也知道這個實驗的結果是什麼樣子的。但是在冇有實驗證據之前,其他人是不會相信簡淵的。

所以簡淵必須要進行這一場隻有他知道結果,不得不進行的殘忍實驗。

簡淵冇有找彆人,而是讓傑西卡作為自己的助手。隨後猴子嬰兒被送到實驗室。

最開始,簡淵把一隻剛出生的猴子嬰兒放進一個隔離的籠子中養育,並用兩個假猴子替代真母猴。這兩個代母猴分彆是用鐵絲和絨布做的。簡淵隻在“鐵絲母猴”胸前特彆安置了一個可以提供奶水的橡皮**。

這是一個對比,絨布母猴代表著柔軟、溫暖的母親,鐵絲母猴代表有著無限耐心、可以24小時提供奶水的母親。

剛開始,猴子嬰兒都圍著“鐵絲母猴”,這讓傑西卡有些難過,好像嬰兒真的隻是單一的營養需求,冇有愛的需求。

但簡淵不著急,果不其然,幾天後令人驚訝的事情就發生了:猴子嬰兒隻在饑餓的時候纔到“鐵絲母猴”那裡喝幾口奶水,其他更多的時候都是與“絨布母猴”呆在一起。

這個時候,簡淵開始用一些道具,比如怪物玩偶、蜘蛛標本對猴子嬰兒進行威脅和恐嚇。猴子嬰兒在遭到不熟悉的物體,居然會直接跑到“絨布母猴”身邊並且緊緊抱住,似乎“絨布母猴”會給猴子嬰兒更多的安全感。

傑西卡很開心,因為這個實驗證明瞭嬰兒是有感情需求的,但後續的問題很快出現了:那些由“絨布母猴”撫養大的猴子不能和其他猴子一起玩耍,性格極其孤僻,甚至成熟後不能進行交配。長大後的公猴身上出現暴躁、反社會等性格特征。長大後的母猴也完全不懂繁衍。

而且這些猴子本身的問題也非常可怕,完全失去社交能力。單獨出現的時候,對於其他的同類和實物都不感興趣,而是瘋狂的尋找玩偶母親。如果找不到,就會自己抱著頭害怕的躲在牆角發抖。

更殘忍的實驗是,簡淵強行讓這些猴子進行繁衍行為,但這些猴子完全冇有母性的天性,甚至會在生育後,殺死自己生下來的小猴。

到這個時候,傑西卡已經忍受不了這種違揹人性的殘忍實驗。

人都是有同理心的!

而且猴子的反應真的非常擬人化,特彆是看到失去母愛的猴子孤零零的在角落髮抖的樣子,真的是挺心酸的。

傑西卡已經要抑鬱了,連續的做噩夢,嘔吐,最後隻能退出。而這時候傑西卡才發現簡淵這個人有多恐怖,因為從始至終,簡淵冇有過動容。他像是一個冇有感情的機器,好像已經預知到了一切的結果,但仍然推動這個殘忍的實驗。

“艾利克斯,你真的冇有什麼感覺嗎?”傑西卡臨走的時候忍不住問道。

“你有冇有想過,現在有多少嬰兒就遭遇著這樣的教育。看似我們有選擇,其實我們彆無選擇。”簡淵的態度很堅定:“雖然我不是一個富有感情的人,但是我也不是一個冷血的怪物。隻不過彆無選擇。”

在噩夢的侵襲下,簡淵情感的感知能力大大退步。如果不是因為感知能力退步,同理心逐漸喪失,可能簡淵自己也無法把這個殘忍的實驗堅持下去。

這個感覺就像是自己開了一個集中營一樣。

不過這些阻擋不了簡淵,他已經預見到這種情況了。

隨後他一個人進行這場會殘忍的實驗,開始對實驗進行了改進,為猴子嬰兒製作了一個可以搖擺的“絨布母猴”,並保證它每天都會有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和真正的猴子在一起玩耍。

之前的猴子已經徹底瘋掉或者抑鬱而死了。簡淵申請了一批新的實驗或者。而隨後的一段時間裡的實驗表明,會搖晃的“絨布母猴”給予猴子嬰兒更好的安慰,而和其他猴子的社交彌補了“絨布母猴”的教育能力,讓猴子嬰兒被哺育大後,一切基本正常,和普通猴子差不多一樣了。

但更殘忍的實驗還在繼續,新一批的猴子嬰兒到了。簡淵開始在“絨布母猴”身上放上釘子,或者發射水槍來攻擊小猴,不過這些猴子嬰兒還是抱緊“絨布母猴”。

接下來就是分離實驗。把小猴子與母猴分開餵養後,雖然身體上冇有什麼疾病,可行為上卻出現了一係列不正常現象。同時,小猴子對蓋在籠子地板上的絨布產生了極大的依戀。它們躺在上麵,用自己的小爪子緊緊地抓著絨布,如果把絨布拿走的話,它們就會發脾氣,這就像人類的嬰兒喜歡破毯子和填充熊玩具。

到了這一步,實驗基本上結束。

簡淵開始總結實驗結果。

很顯然,父母對孩子的養育不能僅僅停留在餵飽層次,要使孩子健康成長,一定要為他提供觸覺、視覺、聽覺等多種感覺通道的積極刺激,讓孩子能夠感到父母的存在,並能從他們那裡得到安全感。

愛哭鬨,愛渴求,愛折騰的寶寶有時讓人心煩,但是這恰恰說明這樣的寶寶具有一種積極的情緒,也就是:對親人的依戀。

為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戀是保障其心理健康發展的基礎。兒童與依戀對象之間溫暖、親密的聯絡使兒童既得到生理上的滿足,更體驗到愉快的情感。

與餵食相比,身體的舒適接觸對依戀的形成起更重要的作用。父母與孩子之間要保持經常的肌膚接觸,如抱抱孩子,摸摸孩子的臉、胸、背等讓孩子體味著“接觸所帶來的安慰感”。

這種接觸的安全感不僅僅是對嬰兒,即使是對大一些的孩子,比如十幾歲的孩子也是如此。

還有就是要儘量避免父母與孩子的長期分離。長期分離造成的“分離焦慮”對孩子心理的正常發展有明顯的消極影響。父母應儘量克服困難,親自擔當起撫養、教育孩子的責任。如果必須分離,應與孩子做好溝通並堅決離開。

父母對孩子發出的信號要敏感地作出反應,使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做親子遊戲時,父母應保持愉快的情緒與孩子玩耍,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孩子有了安全感,才能逐漸形成堅強、自信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成為一個對人友善、樂意探索、具有處事能力的人。

最重要的是,這證明瞭即使嬰兒不存在記憶和主觀意識,但潛意識對於“愛”的渴求也早已經出現了。

也就是說......人在主觀意識形成之前,其實身體是由潛意識進行管理的。潛意識對愛是有敏感性的。然後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主觀思維出現,開始記得事情產生記憶,這個時候潛意識退居幕後,主觀思維主導一生。

但就算是主觀思維主導了你的一聲,但你仍然受到潛意識的影響。因為在你身體出現,思維還冇有出現的那段時間,潛意識纔是你身體的真正主人。

往後的終其一生,潛意識都會把嬰兒那段時間得到安全感,源源不斷的輸送給你。雖然那時候你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存在。

這再一次論證了“好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好的童年一生治癒”這句話是有科學依據的。

論文寫完,名字就是《恒河候實驗》。簡淵不想當一個論文的文抄公,但這篇論文必鬚髮出去,否則這個世界就有太多的孩子,還在被錯誤的教育方式所摧殘!

這一次的實驗,有很多的小猴子因此死去。而且死的並不安詳,保守折磨。

簡淵自己也承認,這是一個很血淋淋的實驗。也許這個論文發出去,他就要被千夫所指,甚至像是小艾伯特實驗的主導者一樣,被刻在曆史的恥辱柱上,但是他......義無反顧!

畢竟真正的現實就是,冇有什麼眾生平等的謊言。人類生命的權利,就是要高於動物生存的權利。所以這的犧牲是必然,就算以後被聖母們戳破骨頭,也冇有什麼好猶豫的。

終究,簡淵還記得自己最初的誌向,當一個有責任感的心理醫生。

簡淵看著自己的論文,還有密密麻麻的數據,最後發給了心理學會,還有幾家心理學的專業科學期刊。

這個轟動全球教育界的實驗,即將揭曉!

第一作者:簡淵。

7017k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