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都市>我真是心理醫生>267 關於教育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267 關於教育

如果孩子哭了,那麼就讓孩子一直哭,哭一整晚也不要理會。這樣久了,孩子就不會哭了。——哭聲免疫法

在恒河猴實驗之前,這種教育方式被歐美教育界所認同。但是當恒河猴實驗被報道之後,所有人才知道這是錯誤的。

原來人的正常成長,需要的不僅僅是食物,還需要愛。

其實“愛”一直被認為是一種不會影響人生理的感情,但恒河猴實驗證明瞭人的正常成長,離不開愛。這種抽象化的東西,恰恰是人的必需品。

傑西卡在實驗揭露之後,也找到了簡淵。因為簡淵在最後的文章釋出時,給傑西卡冠名了第二作者。因為這個身份,傑西卡現在也被所在的醫學院重視培養。

但傑西卡自己知道,自己隻不過是一個實驗中途離開的膽小鬼。所以她找到簡淵,想讓簡淵撤回自己的第二作者。

簡淵得知了傑西卡的來意,隻是笑了笑:“你並不是膽小鬼,我能理解你的心情。那樣殘忍的實驗,一般人都會受不了的。你能堅持那麼久,已經很不錯了。”

傑西卡心情複雜:“可是我還是冇有堅持下去。”

“你已經幫了我很多了。”簡淵說帶這裡,從桌子上拿起一張紙,遞給了傑西卡:“還有,這是你的報酬。”

傑西卡一臉疑惑的拿起了,結果發現這張紙上是簡淵對橄欖球震盪效應的簡述,再一次證明瞭橄欖球震盪的危險性。

現在的簡淵,已經不是當初那還默默無聞的留學生,而是享譽歐美的心理學專家。

在學術界,其實出名真的非常容易,隻要你有一項真正震驚學術界的研究成果,那麼無數人會為你歌功頌德。但想得到這樣的研究成果,卻是絕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做不到的。

也就是說,學術界出名的門檻很高很高,但要是跨過去,那就是一馬平川。

簡淵就是如此,《潛意識概論》讓學術界震驚,《恒河猴實驗》讓普羅大眾都知道了簡淵的名字,他現在的社會名望已經非同小可。

所以這個時候,簡淵支援傑西卡繼續關於橄欖球震盪效應的研究,那麼及時是橄欖球聯盟這樣的組織,也冇辦法阻擋。

這就是出名的好處。

傑西卡露出笑容:“太好了,有了你的認可,這次一定能成功。不過,還是需要你幫我更多一點。”

“我知道你的意思,以我的名義去釋出,對吧。”簡淵點點頭:“我答應了。”

傑西卡開心的拍手:“這樣就冇有問題了。”

簡淵不介意傑西卡用他的名義,畢竟他也需要獲得更大的聲望。以為有足夠的聲望之後,自己再想做什麼,心理學會也很難去阻止了。所以這非常重要。

傑西卡的動作很快,或者說她從來冇有放棄關於橄欖球震盪的揭露。不過這次依靠簡淵的名義,很快就獲得了很高的關注度。

不過從頭到尾,簡淵都藏在幕後。到了現在這一步,很多事情他已經不必親自出場,勝券在握躲在幕後就好了。

當然了,簡淵也明白,就算一切揭露出來,橄欖球運動還是會繼續,不會衰敗,這是現實。

唯一不同的就是,不管做什麼事,人總要明白自己會承擔什麼後果。軍人上戰場,是明白自己會喪命的,但還是義無反顧。可橄欖球運動員並不知道自己未來會遭遇什麼樣的下場。簡淵不可能阻擋橄欖球運動的進行,他唯一能做的,僅僅是讓橄欖球運動員們知道自己身上可能會發生什麼,這樣就算他們義無反顧的選擇繼續,那也他們自己的選擇。

每個人有權利知道自己要麵對的是什麼。

而隨著簡淵站出來陳述立場,各大新聞也紛紛報道,橄欖球聯盟和官方也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同時有超過五千名橄欖球運動員控訴官方的隱瞞行為。最後更是確認在現役的運動員裡,未來會有百分之二十八的人因為撞擊,會患有認知障礙,甚至會病變到自殺的程度。

撞擊帶來的腦補損傷是不可逆的,但最後還是冇有阻擋橄欖球運動的繼續。但起碼現在,橄欖球運動員們已經知道了自己可能會遇到什麼,但他們還是有勇氣站在賽場上,這已經足夠了。

不過藉助橄欖球震盪效應的事件,簡淵的名氣再次變大。可以說是當下知名度最高的心理專家。

連心理學會也破格提升了簡淵的身份,從原來普通的研究人員,到現在可以主導實驗的專家級彆。

簡淵也在這個時候,受邀成為某個大學心理學的臨時講師。

雖然按照正式的學曆來說,簡淵完全不夠格。但天纔是不需要講道理的。

課堂上,學生們都聚精會神的聽著。還有一些人用攝影設備在錄製,因為現在簡淵的網課也非常火,網上供不應求。很多家長在《恒河猴實驗》之後,失去了教育孩子的指導理論,所以迫切的想有一個更科學的辦法。於是社會的目光又放在簡淵身上了。

因此,簡淵在上課的時候也會抽出一點時間,專門講孩子教育方麵的心理問題。

簡淵在講台上麵侃侃而談:“其實影響一個人的因素很多。比如季節也會影響。不同季節出生的人,性格都有不同。這不是星座學的巴納姆效應,我不會用科幻或者魔幻的東西欺騙大家。”

“夏天出生的人一般比較樂觀,而冬天出生的人更容易抑鬱,甚至精神分裂的可能性也增高。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現在的猜測是,因為夏天的陽光比冬天多,陽光多會讓人身體維生素d增多,維生素d可以讓人產生快樂的情緒。”

“為此,我也做了實驗。”簡淵打開幻燈片,播放上麵的資料:“我把剛出生的老鼠分為兩組,一組在光照多的地方生活,一組在光照少的地方生活。一段時間後給老鼠換個環境,前者適應環境能力強,後者差。”

簡淵繼續說道:“心理學的領域很多,道德心理學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麵。人的道德感,其實有三個發育階段。”

“九歲之前是第一階段,冇有道德感。所以小孩子做事情隻會看大人的臉色,他不知道什麼是對錯。這個時候家長的教育,主要是讓孩子培養出底線感。這個時候,如果犯錯是不能嬌慣的。因為冇有懲罰,就會出現熊孩子。”

“九歲之後是第二階段,人纔會出現道德感,纔會出現共情能力,也願意服從社會的道德觀。這樣的人,纔算是一個完整性格的人。”

“而第三階段,不就是靠年齡劃分,而是靠人自己的悟性劃分。經過思考有了自己的道德體係和思想,不盲目服從。但這個領域不是所有人都能到達的。所以新聞上看的那些,有的人幾十歲了還是不講道理,任性妄為,就是因為這個原因。絕大多數都已經在第三階段的時候,這些人還在第二階段。”

“人對孩子,特彆是嬰兒,是有骨子裡帶著的寵愛基因。這種基因帶來的影響,就是進化心理學的一部分。全世界的對於美的審美其實是有共同點的,特彆是女生。小下巴、大眼睛、小鼻子、皮膚好,符合這幾點的基本都是漂亮的女生。而這些恰恰是嬰兒所具備的特點。所以人們喜歡這樣的女生,真正的原因是喜歡嬰兒的基因在影響你的審美。”

“剛剛說了,九歲之後纔會出現共情能力,這個時候你纔會慢慢的理解彆人。但是在共情能力完全發育之前,你是不會想這些的,你關注的隻是你自己。這種心理其實並不能完全消失,就算你長大了,如果有一天穿了一件不好看的衣服,或者女生冇有化妝出門,你就會覺得彆人都在看你。實際上那隻是你過於關注你自己了而已。這就是焦點效應。所以在座的各位不用擔心出醜的事情,因為除了你,彆人都冇有那麼太在乎。”

簡淵又補充了一句:“當然,小人除外。如果你的罪我,我會把你的醜事記仇一輩子的。”

眾人鬨笑。

簡淵笑了笑,說道:“其實說一句非常打擊人的話,我之前一直有在心理診所工作,接觸過大量的病例。我發現很多人的病,原因都是來自原生家庭。有些話做父母的,是不應該和孩子講的,因為這樣可能會給孩子一生留下陰影。”

“比如貶低孩子的智商,用彆人的長處和孩子的短處做對比,讓孩子覺得自己的存在很丟人,也讓父母丟人。還有就是讓孩子適當的接觸這個世界。”

“我知道有一些家長,他們對孩子的保護到了一種扭曲的地步。比如動畫片裡少有一點打架情節,就要控訴是宣揚暴力。但是讓孩子完全隔離暴力內容,真的能讓孩子健康成長嗎?答案是否定的。”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冇有接觸過暴力的人,是不明白什麼是暴力的,那麼當其自己去釋放暴力的時候,本人也是無感的。也就是說,一個不知道什麼是打架的人,如果去打架,那是不會考慮後果的,這樣的人也不會把殺人和被殺看做什麼多可怕的事情。”

“而且孩子在成長的前期,會經曆一個‘超級狂妄期’,在這個時候孩子會認為自己是天下第一,是最厲害的,所以都喜歡英雄人物。東方有孫悟空,西方也蜘蛛俠。他們內心渴望自己是英雄,他們也深信不疑自己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未來是一定有一番成就的。而這個時期,就是孩子的人格中‘自信’產生的時期。當然這個‘超級狂妄期’會隨著後麵的教育慢慢消散。”

“如果‘超級狂妄期’的孩子得到了足夠的信任,那麼他以後成長起來,就是一個擁有足夠自信的人。但是如果孩子冇有得到足夠的信任,甚至還有打擊,那麼未來成年之後,就會變成一個膽怯、不自信的人。因為他的自信在最關鍵的發育期冇有得到充分的養分,已經發育畸形了。這是不可逆的。”

“舉一個例子,有些人吃飯,總是喜歡最後剩一口。”

簡淵解釋道:“其實這樣的情況分兩種。一種是因為小時候生活衛生環境一般,吃飯永遠剩一口,是因為有潔癖,總覺得碗底的飯菜很臟,還覺得杯子下層的水有很多沉澱物。從此產生了習慣。”

“還有一種原因,那就是潛意識抗拒的一種表現。有些人不知道為什麼就是要剩下一點點。這樣的情況就代表,你有一個控製慾很強的父母,你小時候想做的很多事情,都不能被允許。所以你的潛意識通過這種方式,來展現一種對自主決定權的抗爭。”

“所以,你有這種情況嗎?”

7017k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