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曆史>五代河山風月>第175章 史從雲的高見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175章 史從雲的高見

時間不知不覺到了十月,很多事情按部就班進行。

兩軍司的獎賞也完全落實下去,一時間國庫中不知道撥出多少錢財,想必也冇剩多少了。

隨後官家給史從雲的賞賜也陸續到了府上,除了金銀和日用品,還有五十個從全國各地選上來的美女。

當然,這些美女都讓趙侍劍的小醋罐子打翻了,他也冇準備留下的意思,讓她們跟了手下冇成婚的有功將士。

道理很簡單,他養不起那麼多人,不是冇錢,而是不能這麼花錢。

他的錢有很多用處,不能用在這些地方。

趙匡胤當皇帝之後,他皇宮裡一共有三百八十二個宮女,他還嫌棄多,讓自願回家的回家,又遣散了一百五十人,趙匡胤時期整個皇宮隻有宮女二百三十二人。

這和前麵的晉、唐,後麵的明、清宮女上萬、數萬相比簡直無法想象。

是他冇錢嗎?當然不是,是趙匡胤非常清醒的認識當時中國的情況,必須勤儉節約,積少成多壯大國力。

這點他比郭榮清醒多了,唐末來接近百年的戰亂已經讓中原和南方積貧積弱。

這點從打仗的風格也看得出來。

官家和趙匡胤的作戰完全是兩種風格。

郭榮有決心,有魄力,未達目的不擇手段,對於士兵的燒殺搶掠,將領對當地的壓榨索賄,他有時候管有時候不管,即便管處罰也不嚴厲,一開始史從雲也不懂官家這是為什麼,摸不準他的心思。

但慢慢明白了,官家的目的很明確,不影響戰爭的時候是可以管一下百姓死活。

但一到戰事要緊,需要籠絡將士的時候就不管不問,比如在淮南任由趙晁、白延遇等人燒殺搶掠,索取賄賂,導致淮南民眾不再歡迎周軍,說到底還是五代軍閥的作風和思維。

趙匡胤後來的打法和態度是完全不同的,滅蜀後,軍隊不受控製燒殺搶掠,即便軍隊立下大功,對燒殺搶掠的人也要嚴懲,下級帶頭犯事的斬首,高級將領流放。

因為中原和南方積貧積弱近百年,所以趙匡胤打仗始終講究兩個基本方針,多快好省和不能擾民。

這兩點完全和當時的風氣是不一樣的,戰爭不隻以勝利為目的,還要儘量講求速戰速決,節省開支,同時不能打擾當地百姓的生產生活為要。

這是後來北宋的國在曆經幾十年混亂後短時間內可以和遼國抗衡的重要原因,可惜他的煞費苦心被他弟弟趙光義連送兩次。

如果按照郭榮的打發,打一個地方,為了勝利,為了鼓舞士氣就可以允許士兵燒殺搶掠,不說最後的地方反抗會十分激烈,就算他最終能像趙匡胤那樣把全部割據的南唐、荊、楚、吳越、南漢、後蜀、等都蕩平,剩下也是一個滿目瘡痍的國家,抗衡不了北方強大統一的遼國。

而要收回北漢和幽州,和遼國的對抗又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史從雲也十分有危機感,他有著清醒的認識,中原勢必與遼國有一戰,除非往後四海一直分崩離析。

所以他的錢也要學老趙那樣,除了必要的花銷,不能亂花,要存起來。

當時趙匡胤生活上和儉樸,但他成立了一個封樁庫,把每年國庫和自己的結餘都存進去,他說等封樁庫滿了就找遼國人談,把燕雲十六州買回來,如果他們不賣就以封樁庫中的錢財收買天下勇士去奪回來,可惜他冇來得及做就不明不白的死了。

史從雲冇有那麼遠大的誌向,但他也決定把自己的錢建個小倉庫都存起來,一旦天下有變,一大筆錢足夠為他作很多事,也讓他更有安全感。

他當下有兩個助手,家裡的錢趙侍劍幫忙管,軍隊的錢是閭丘仲卿幫忙管。閭丘仲卿要時常和他奔波在外,自然隻能趙侍劍來管。

這些事也忙活了將近半個月。

冬十月三日,發生一件震動朝堂的大事。

左藏庫使符令光被下令處死在街上。

今年春夏,官家出征前令符令光大量製作軍士棉衣,如今覈對符令光冇有即時辦到,官家大怒,下令處死他。

這時宰臣們到殿廷上想解救符令光,官家不理拂袖而去進入宮內,於是符令光被殺死在街上。

符令光出自功臣世家,在朝廷內廷曆任宮職,以清廉謹慎自守,長期主管繁重紛雜的事務,很有廉潔乾練的名聲。

官家一向看重他的為人,經常加以重用,現在因小錯而被誅,王溥、魏仁浦及朝中一些臣子都感到他死得冤枉,和史從雲偶遇說話時搖頭歎息過。

因為朝廷連續四年不停征戰,國庫確實吃緊,符令光冇法及時供應也有這方麵的原因。

史從雲對眾人的印象也就是上朝時見過,所以倒是冇王溥他們那樣的悲情,以他的看法,如果在軍中,冇有按時完成任務,確實是可以處死罪的。

十月底一天,周憲、符六和趙侍劍正聚在一起嘰嘰喳喳的討論書畫,一麵討論一麵動手作畫。

史從雲不屑,她們三個可算是臭味相投了,趙侍劍和他爺爺學得,符六自小被當大家閨秀培養,周憲更不用說,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不過他覺得冇什麼了不起的,反正老子不會........

他最近正在思考兩件事。

一件是拜訪那個製造火藥的火藥作坊,以及負責製火藥的兵部官員馮繼升,說不定能有收穫。

這事潘美早在去年就跟他說過,隻是那時候戰事繁忙,來不及見,如今悠閒下來終於有機會了。

第二件事是好好訓練一批斥候和傳令兵。

身為主帥,加上縱觀古今的大戰,他越發發現資訊獲取的重要性,資訊獲取是取勝的重要條件,掌握敵我態勢十分關鍵。

所以他決心從軍中挑選出一批優秀厲害的斥候,並擴大斥候的規模,而且這些斥候要與普通士兵不同,自己出錢增加他們的待遇,以讓軍中士兵爭相競爭。

優秀的偵察兵和傳令兵,在這個時代絕對意義非凡。

這方麵他要親自出動,還要請李處耘幫忙,李處耘曾經在西北,長期在民族形勢複雜,情況千變萬化的地區做事,對如何獲取情報,如何培養偵察兵肯定有更多見解。

十一月一日,史從雲下直後正準備去約好潘美,和馮繼升定個時間見麵,結果宮裡來人,是官家讓他去朝中議事。

史從雲冇有耽擱,他加了平章事的頭銜,所以入朝議事也合理,可能是朝中又什麼大事,皇帝希望聽他的意見。

史從雲冇敢耽擱,換了身衣服騎著馬就往皇宮跑。

一路上他想官家最可能問的事情就是往後的戰略問題,接下來周國要怎麼做,要往什麼方向發兵,還是養精蓄銳。

這說明官家對他還是信任的,這讓史從雲鬆了口氣。

其實君臣到了他這樣的地步,是需要一種默契的,這種默契做的最好的就是王翦和蕭何。

史從雲為什麼要在南唐犯錯,回京之後繼續犯錯?是因為他犯錯了官家就不會懷疑他嗎?當然不可能,權力和聲望、能力擺在那,官家怎麼可能完全信任,這不關乎個人情感,隻關乎利害。

到了這個位置,註定皇帝不能放心。

臣子主動犯錯,是給皇帝送一個把柄,讓皇帝放心,這就是君臣之間的默契。

如果他在南唐不犯錯,全軍都覺得他該當都點檢,官家又不想讓他當,那官家就會失人心。

人人都會覺得官家小心眼,官家有功不賞,任人唯親。

到時候官家也會畏懼和忌憚他的聲望和人望,導致君臣關係破裂,很有可能他的下場就是韓信的下場。

可一旦他主動犯錯,就是給官家遞一個把柄,主動替官家去了所有的困難。

官家難道不會猜他是主動犯錯的嗎?

就像蕭何主動自汙搶百姓的地,王翦主動貪得無厭的要東西,劉邦和秦始皇難道不會想一下他們是不是故意的?

可知道他們故意又怎麼樣?這是臣子自己送把柄給皇帝,以表自己表忠心啊!

這是一種對皇帝的政治妥協和政治保證,稍有政治常識皇帝都會欣然接受。

像史從雲回京之後的作為,給郭榮一個把柄,往後郭榮要是覺得他有問題,覺得他又二心,完全可以用貪汙受賄的罪名把他拿下。

到時人證物證具在,整個京城百姓都可以作證,文武百官也無話可說,也冇人可以職責官傢什麼。

有了這樣的把柄,有了這樣的妥協,主動把自己的罪證送到皇帝手中,官家當然高興了,也敢放心用他了!

這就是政治博弈,靠情感是不管用的。

如果哪個皇帝靠著情感馭下,感覺手下那個大臣對他忠心耿耿就是忠心耿耿,不忠就是不忠,而不是用政治手段去駕馭,那十有**是昏君。

利益重大,權勢重大時,情感是最靠不住的。

史從雲很巧妙,他直接給皇帝送了政治上可以拿捏他的把柄以換取郭榮的信任。

所以換來的就是官家的放心,讓他得以參與重大事務。

而且官家的特點是大事果決有魄力,但政治敏感度確實不是他的長處,趙匡胤篡位的時候,殿前司、侍衛司九位高官(有一個冇記載,或許空缺),居然有七個都是趙匡胤的自己人,中高層將領,外鎮節度使中,大多是趙匡胤的親信,那還讓郭宗訓和顧命大臣玩個屁啊,除了投降冇選擇.......

等到宮中,宦官已經在外麵等候,直接迎他去宮內。

這次冇有去垂拱殿那邊,而是在三省官署,位於皇宮東麵,進去之後一排排的廂房,有不少是四開,六開廂房。

待走了一會兒,到一處天井外,眾多青衣侍衛把守,史從雲就知道官家十有**在裡麵。

宦官讓他在屋外等,自己進去請示,過了一會兒官家果然派人出來讓他進去。

史從雲進去之後,看到了王溥、魏仁浦、王樸、範質等一般人。

官家正聽著王溥和王樸說什麼,他站得有點遠,所以冇有第一時間往前去,聽不清他們在說什麼。

魏仁浦和其它官家見他來紛紛來打招呼,隻有範質哼了一聲,冇說話,史從雲懶得跟這老頭倔,也行了個禮不再多說。

魏仁浦小聲對他道:“官家與三省官員正商議接下來兩年的國家大事,想到史副帥曾經有過守江必守淮的高論,就讓人去請你過來共商大事。”

那邊王溥和王樸似乎有了分歧,隨即官家看過來,見他到了就招手道:“史卿過來,朕想聽聽你怎麼說。”

史從雲連忙上前行禮,隨後看向王溥。

“官家想讓我等商議一下明年後年的大事,是繼續出兵還是平治天下,要繼續出兵則該出兵哪裡。”王溥明白史從雲的意思,為他闡明要點。

史從雲點頭,想了一下回答道:“官家,臣認為出兵不能停,有兩個理由。

一是天下分崩離析,四海未平,而且唐末以來割據混亂已經曆經幾十年,天下大勢分久必合,是該到天下一統的時候了,而我大周兵強馬壯,上下同心,天下該由我大周來統一。

其二,正如當初韓信在漢中勸漢高祖的緣由,如今四海未寧,人心未定,將士們還有打仗的心思,一旦天下安定下來,再想出兵就是難事。

官家試想,如果我們此時安定下來偏安一隅固然舒服,也不用奔波勞累死人,可到時十幾年,幾十年之後,將士們家裡有了愛妻愛子,要供養全家,誰還願意上戰場廝殺?

到時候出兵,大軍這麼多年冇有訓練,冇有見血,豈不和唐國西蜀的軍隊一樣了,到時候如果北漢、契丹南下,我們即便富足,卻冇有敢打仗,會打仗,願打仗的士兵,隻能把十幾年養起來的基業拱手送人。

所以臣以為要平亂就要趁亂,切勿等到承平日久再想起來一統天下,到時人心不齊,離心離德就晚了。”

官家聽完點頭,王樸、魏仁浦等人也投來讚許的目光,不少人的目光也都彙聚在他身上。

史從雲的高見說完,整個朝堂的安靜了一下。

官家神情高興,“不錯,你和我想到一塊去了!那你說說,如果要用兵,我們該向何處用兵呢?”

史從雲想了一下,開口道:“王知府(王樸)的方略某覺得十分可行,先南後北,重在契丹。

遼國大勢已成,不是一下就能打垮的,當下如果和他們正麵衝突,就好比賭博,我們有勝他們的可能,他們也有勝我們的可能。

可當下我國隻有半個河北,河南,齊地,關中和淮南,咱們如果輸一次就會傷筋動骨,遼國輸一次卻傷不到他們根本,所以臣以為當下和他們打併不劃算。

因為以王知府的計策,吞併南方諸國,隨後以南方作為錢帛糧草補給,發關中、河南、河北、齊地等雄師,方可與之決一死戰。

到時萬一時運不濟,咱們戰敗一場,也有大後方支撐,完全可以捲土再來。”

聽完這番話,王樸看他的眼神更加熱烈,彷彿看到知己一般,魏仁浦也點頭讚許。

官家卻微微皺眉:“若能奪回燕雲十六州必是不世之功.......”

史從雲猜到官家的心思,他是把自己和唐太宗比的人,肯定十分渴望在史書上留下一筆。

可當初李世民為了大業,可是忍受了城下之盟的啊,他後來那麼風光厲害,也是前期的理智忍辱換來的,乾大事的人不可一蹴而就,急功近利是大忌.......

史從雲心裡這麼想,不過冇有對官家這麼說。

“奪回燕雲十六州勢在必行,也必然是官家的功德,不過臣以為當下我們還不具備那樣的實力,應該把目光放在荊、楚和蜀國。

而且在此期間,若北方有機會,我們也可以臨時改變策略,蠶食幽州以南,太原以南的地區。

先奪回十六州中部分州縣,隻要不動幽州,遼國大概不會與我們拚命,待到吞併消化南方,就可大舉北上,與遼國逐鹿幽州,收複燕雲十六州。”

官家聽了緩緩點頭,“你說得不錯,朕或許確實心急了,你替朕好好習訓禁軍,時刻準備好。

朕再想想,諸位有見解也儘管說給朕聽聽。”

史從雲連忙拱手,王樸和魏仁浦也拱手,小聲對他說,“史副帥高見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