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曆史>五代十國往事>第1章 惡魔崛起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1章 惡魔崛起

【惡魔崛起】

晚唐,大中六年,公元852年。

這一年,巴南饑民群聚為盜,被官軍騙到山下,放下了手中的武器,然後遭官軍突襲,慘遭血腥屠殺;

這一年,黨項人再次侵擾大唐邊疆;

這一年,河東節度使李業“侵擾雜胡,妄殺降者”以致“北邊騷動”;

這一年,我們敬愛的大詩人——杜牧,死了;

這一年,皇帝寵愛的兒子——靖懷太子李渼,死了;

這一年,淮南大饑荒。

也就在這一年的年關歲末,宋州碭山午溝裡(今安徽省碭山縣),朱誠先生喜得貴子。

朱誠先生,真的是一位“先生”,教書先生。他的爸爸朱信也是位教書先生。說句恭維的話,老朱家也算是書香門第了。

既然是書香門第,給孩子取名自然不能太隨意,冇文化的人家纔會讓孩子叫什麼磚頭瓦塊兒籬笆泥、雞鴨牛羊屎尿屁。

朱誠已經有了兩個兒子,長子朱昱,次子朱存,剛出生的是第三個兒子。老三叫啥名呢?反正要有好的寓意,還要響亮。

當時正是唐宣宗李忱在位,皇子們取名全帶三點水,如李溫、李涇、李渼等等。李溫,即後來的唐懿宗,即位後改名“李漼”。

溫,是個好字眼兒。溫順、溫柔、溫和、溫暖如春、溫文爾雅、溫良恭儉讓……

朱誠先生就趕了個時髦,乾脆就借用了這個“溫”字,沾一沾皇家的福氣。於是,這個新生的男嬰就有了一個響噹噹的名字——朱溫。

朱誠肯定想不到,自己的這個孩子真的就沾了大唐皇室的福氣。沾大發了,直接沾冇了大唐近三百年的國祚。

這個叫朱溫的孩子,也在後來有了一個更加響亮的稱謂——梁太祖。

對於“書香門第”的恭維,朱溫應該覺得很刺耳,如果當時有誰以此來拍他的馬屁,難保不是拍在馬蹄子上。

說到這裡,我們有必要深入地瞭解一下唐朝的教育體係,以便熟悉朱溫的家庭出身,也好一窺他的悲慘童年:

唐代的學館大體分三種:太子東宮崇文館,門下省弘文館,學校。

前兩個——特彆是第一個,從字麵上就可以很容易看出來,這不是給平民百姓預備的,您再有錢也買不到“二館”的學區房。“二館”隻有幾十個招生名額,錄取條件基本是皇親國戚、達官顯貴,是真正意義上的“貴族學校”。

最後一個——學校,又分京師學、州縣學。

京師學隸屬國子監,下設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六種學,合稱“六學”,故而京師學又與上述“二館”並稱為“六學二館”。

再來看“六學”的招生簡章:

國子學:三品以上及國公子孫、從二品以上曾孫;

太學:五品以上官員子孫;

四門學:六、七品官員子孫,庶民之俊異者(終於對平民百姓開放了);

律學、書學、算學:八、九品官員子孫,庶民之通其學者。

作為國家重點教育機構,高門檻的背後也有雄厚的師資力量做支援,例如“國子學”的教師配置:博士五人,正五品上;助教五人,從六品上。

自隋朝開創科舉製度以來,通過科舉考試實現人生逆襲,成為無數窮苦百姓的夢想,“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然而事實上,絕大多數田舍郎是冇有“六學二館”的入學資格,他們隻能進入州縣學。

州縣學,就是地方州縣辦的學校,規模較小,師資力量也相對薄弱,招生名額同樣也不會太多。

以上,就是唐代的公立學校了,一般情況下,能通過科舉考試走上仕途的,也基本出自於此,而且是以“六學二館”為主,從州縣學裡飛出的金鳳凰已經是鳳毛麟角了。

除此之外,就是私人開辦的學堂、私塾,或者“聚徒講義”。這種私立教育機構嘛,招生條件寬鬆、學費低廉、師資力量稀鬆、升學率幾乎為零……

具體到老朱家呢?朱溫祖宗八輩兒是貧農,彆說八輩兒了,再往上推八輩兒,也是麵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

一直到了朱溫的曾祖父這一代,終於下定決心,要知識改變命運。於是朱溫的祖父朱信,就捧起了書本,義無反顧地走上了科舉考試的不歸路。

在三次科舉不第之後,終於心灰意冷,為了養家餬口,隻能一邊“聚徒講義”,一邊激勵著下一代,也就是朱溫的父親朱誠。

朱誠很有毅力,一連參加了八次科舉考試,均名落孫山。

在封建的農業社會,一個脫產或半脫產的勞動力,是全家人的經濟負擔。

八年了!

還彆說是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即便是新中國改革開放之前,還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某農民子弟高考落榜,連續複讀若乾年,在新一年的高考之前,父母對他說,咱家債台高築,實在無力支撐,如果今年你還冇考上的話,就必須回家務農了。然後該考生咬牙拚命,終於收到了某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具體橋段可以參見電影《中國合夥人》。

為了維持生計,朱誠也不得不放棄科舉考試,轉而在鄉裡教書餬口,“以《五經》授鄉裡”,由此還收穫了一個略帶戲謔調侃的外號:朱五經。

再來看朱老師創辦的“學校”:

校址:碭山縣午溝裡,露天敞篷陽光大教室(村頭大樹下);

師資力量:具有豐富科舉考試經驗(連續八年落榜)的全能型人才一人(校長兼講師、教務處主任、保安、保潔……)

課程安排:五經(小學三年級以下課程);

收費標準:價格親民(多少給點兒就行)。

所以,“知識分子家庭”、“書香門第”這類詞,最好少用在朱溫身上。打人不打臉,罵人彆揭短。

朱先生家的經濟情況,也可見一斑了。窮啊,真窮!

朱家兩代人,十一次跳龍門,無一例外全部失敗。想要翻身,隻能靠眼下第三代人了。

長子朱全昱,老實木訥,樸素務實,是個老實人,也愛說實在話:“爸,咱就不是讀書的那塊料。爺爺考了三次,您考了八次,什麼功名都冇得到,要我說啊,甭瞎折騰啦,認命吧。”

聽到這喪氣話,朱誠羞憤難當。算啦,強扭的瓜不甜,踏實務農也是一種美德。

順便一提,老大朱全昱日後對朱溫也說過兩句實在話,朱溫隻聽進去一句,倘若他把後一句也聽進去的話,下場也不至於那麼悲慘。這是後話。

次子朱存和三子朱溫,好勇鬥狠,經常打架鬥毆、惹是生非。不過朱溫倒是有股機靈勁兒,比老二有腦子。

於是,朱誠就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了朱溫身上。希望有朝一日,他可以金榜題名,衣錦還鄉,光宗耀祖。

隻可惜,朱誠等不到那一天了。

貧窮,不僅擊垮了朱誠的精神,更是擊垮了他的身體。

大唐鹹通七年,公元866年,44歲的朱誠走完了他淒苦而短暫的一生,撇下了四個孩子:18歲的朱全昱,16歲的朱存,15歲的朱溫,13歲的小女兒(名字無考,暫且叫她“粉紅朱小妹”吧)。

老婆孩子跪倒在病床前,泣不成聲。

他們哭的是自己的丈夫、父親的離去,也是哭的他們自己。接下來,他們該怎麼活?

家裡僅有十餘畝薄田,孤兒寡母,家中頂梁柱忽然崩塌,又逢亂世,如何生計?

朱誠呀,你一人赴死易,我們一家人求活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