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曆史>五代十國往事>第316章 伐蜀戰爭2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316章 伐蜀戰爭2

【伐蜀戰爭2】

當時間來到同光三年(925)的9月份,雙方互有顯著的變化,對比愈發明顯:

王宗衍與太後大徐妃、姨娘小徐妃等遊曆了青城山、三學山等名勝古蹟,打卡了諸多網紅經典,並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作,如前文所述;同時還受到王承休的引誘而執意要去千裡之外的秦州打卡。

李存勖則與諸忠臣商議伐蜀大計。

基於其獨特的地理因素,在割據稱雄方麵,蜀地擁有著得天獨厚的先天條件。自古得蜀地者,進可以問鼎中原,退可以偏安一隅。因此在治理蜀地方麵,中原王朝也是煞費苦心,通常有兩種手段:

首先,是分其地、弱其勢。比如唐朝舊把這裡分成西川、東川、漢川,簡稱“三川”,派三個節度使前來鎮守,而一旦“三川”統一在同一人的領導下,勢必與中央朝廷分庭抗禮,比如陳敬瑄、王建。

其次,是派駐文官鎮“三川”,比如杜悰、崔安潛。

如果是討伐蜀地,也最好讓文官掛帥,比如韋昭度。

可即便如此,占據蜀地或被誣割據蜀地者,也大有人在,秦末有劉邦,漢末有劉備,三國時的鄧艾、鐘會……

在會議上,宦官李紹宏因收受了段凝的賄賂,而竭力推薦段凝掛帥,還說段凝是個曠世奇才,連孫武、吳起都比不上他。

郭崇韜大呼不可,說段凝乃亡國之將,奸詐陰險,隻知溜鬚拍馬,根本不知兵事,段凝時塊兒什麼料,還有誰會比我們更清楚?堅決不能讓段凝掛帥,簡直開玩笑!

否定了段凝之後,群臣一致推薦李嗣源掛帥。

李嗣源追隨李克用多年,有豐富的作戰經驗,更在軍中有極高的聲望,滅梁戰爭中,功居第一,又在抵禦契丹的戰爭中成為新的長城,李嗣源同誌足以服眾、足以擔負伐蜀重任……足以頂替李存勖同誌繁重的皇帝工作。

在李存勖的心裡,誰都可以入蜀,甚至可以是段凝之輩,但唯獨不能是李嗣源。可這種掏心窩子的話隻能爛在肚子裡。

關鍵時刻,郭崇韜幫李存勖解圍,說契丹氣焰正盛,非李嗣源不足以抵禦,李嗣源絕不可離開河朔地區。

郭崇韜反對李嗣源入蜀是有他自己的私心的,我們後文會提及。

否定了李嗣源之後,郭崇韜給出了伐蜀大帥的合適人選——皇太子李繼岌。

這句話與李存勖不謀而合。皇太子李繼岌身無尺寸之功,與自己當年襲位前的處境一樣,在吸取了經驗教訓之後,李存勖也有意把李繼岌投送到戰場中去,混資曆、混聲望,此次伐蜀正是鍍金的好機會。

按照唐朝政治圈內的潛規則,皇儲都會有“天下兵馬大元帥”的頭銜加持,收割勝利果實,而真正出力的都是副手。

“娃娃年紀還小,難以獨自肩挑伐蜀重擔,應該為他找一個得力能乾的副手——”李存勖看一眼郭崇韜,“冇有人比你更合適了。”

跟李嗣源相比,郭崇韜更值得組織信任。首先,他的資曆、威望、功勞等等亦足以服眾;其次,他不是皇族宗親,而且是文官,不會影響到李存勖的統治。

同光三年(925)9月10日,李存勖正式任命皇太子李繼岌為伐蜀總司令(西川四麵行營都統),而實際的工作則由郭崇韜來完成,李繼岌隻負責簽字走過場。

9月18日,六萬主力大軍離開洛陽,向西進發。

除了這支主力部隊之外,李存勖還任命荊南高季昌為東南方麵軍總司令,率領本部兵馬沿長江西上,奪取夔、萬、忠三州。

高季昌當初慫恿李存勖伐蜀時,說如果後唐伐蜀,荊南願做急先鋒。實際高季昌也是夾帶私心,他是要狐假虎威,藉助後唐的軍威奪回夔、萬、忠等被前蜀占領的荊南故土。

對此,李存勖與他心照不宣。無妨,大家各取所需。

然而諷刺的是,李繼岌率領的六萬後唐主力部隊幾乎一路兵不血刃,一路高奏凱歌,徑入成都,唯有高季昌的這支負責助攻的偏師,連吃敗仗,未得一寸土地。

10月。

郭崇韜命李嚴、康延孝率領一萬步兵、三千騎兵做先鋒,為大軍開路。行進到寶雞時,有個叫陳乂的將官忽然詐稱有病,請求留下來養病。

隨軍出征的翰林學士李愚大聲斥責道:“有利可圖就爭搶,看到危險就退縮。大軍即將進入敵境,此時人心最容易動搖,陳乂其罪當斬!”

殺一儆百,從此之後,再也冇人敢找理由退避,六萬大軍雄赳赳氣昂昂,進入前蜀境內。

與此同時,前蜀的禦花園(芳林園)內盛開了一朵變異的梔子花,這株梔子花出自青城山,有六個花瓣,顏色為青紅色,世所罕見。本月盛開,王宗衍龍顏大悅,召集文武百官,來芳林園一起賞花。隨後,10月4日,王宗衍在一片反對聲中離開成都,奔向秦州。

10月5日,王宗衍抵達漢州,收到了鳳州王承捷的緊急奏報:後唐大軍犯我邊境!

王宗衍仰望蒼穹,發出了無可奈何的苦笑,“這些人為了阻撓我去秦州,可謂是用心良苦啊!等我從秦州回來,根據心情的好壞,再來決定是否要治他謊報軍情的罪過。”

“萬一……是真的呢?”

王宗衍“哈哈”一笑,輕佻地說道:“那正好向敵人展示一下我們的厲害!”下令繼續北上。

在往秦州行進的途中,忽然有一群烏鴉停留在王宗衍的黃羅傘蓋之上,其名甚哀;路過張惡子廟時,王宗衍親往祈禱占卜,抽了一簽,上麵隻有四個字——“逆天者殃”。

張惡子,是蜀地的一個傳說中的蛇神。傳說十六國時期的後秦開國皇帝姚萇在蜀地時就受過它的點撥;傳說僖宗駕幸蜀地時,張惡子騰雲駕霧,顯現真身,迎接僖宗皇帝,僖宗皇帝解下隨身佩劍賜給它,希望它能幫助自己平叛,不久之後,黃巢伏誅,僖宗皇帝派人給張惡子廟送來許多祭祀品,酬謝它的“平叛之功”。

麵對蜀地第一靈張惡子的“逆天者殃”指示,王宗衍仍然認為這是群臣們為了勸諫自己而使用的小伎倆,很不以為然。

在去往秦州的路上,王宗衍與成都府尹韓昭、翰林學士李浩弼、中書舍人王仁裕頗為風雅,吟詩答對,消遣無聊的時光。

王宗衍作詩雲:

“喬岩簇冷煙,幽逕上寒天。

下瞰峨嵋嶺,上窺華嶽巔。

馳驅非取樂,按幸為憂邊。

此去將登涉,歌樓路幾千。”

隨從拍手叫好,紛紛點讚。王宗衍龍顏大悅,隨即命王仁裕作詩附和。

王仁裕遂作詩雲:

“彩仗拂寒煙,鳴騶在半天。

黃雲生馬足,白日下鬆巔。

盛徳安疲俗,仁風扇遠邊。

前程問成紀,此去尚三千。”

文字遊戲,王仁裕在句末必須保留王宗衍的“天、顛、邊、千”,還不能突兀、牽強,要有一定的意境和邏輯上的合理性。

行至劍州,王宗衍再遇靈異事件:半夜忽聞山穀中傳來喊殺擂鼓聲,似有千軍萬馬在激烈廝殺,眾人大驚,忽然一隻猛獸從山林中躥出,在驚駭的人群中叼走一人。

王宗衍氣定神閒,毫不畏懼,命隨從官員作詩紀念。

中書舍人王仁裕作詩雲:

“劍牙釘舌血毛腥,窺算勞心豈暫停。

不與大朝除患難,惟於當路食生靈。

從教戶口資饞口,未委三丁稅幾丁。

今日帝王親出狩,白雲岩下好藏形。”

翰林學士李浩弼作詩雲:

“岩下年年自寢訛,生靈餐儘意如何。

爪牙眾後民隨減,溪壑深來骨已多。

天子紀綱猶被弄,客人窮獨固難過。

長途莫怪無人跡,儘被山王棱殺他。”

王宗衍看完李浩弼所作,忍不住“哈哈”大笑。

等走到白衛嶺,王宗衍又讓韓昭作詩紀念,韓昭奉詔作詩雲:

“吾王巡狩為安邊,此去秦亭尚數千。

夜照路岐山店火,晩通訊息戍瓶煙。

為雲巫峽雖神女,跨鳳秦樓是謫仙。

八駿似龍人似虎,何愁飛過大漫天。”

這馬屁拍得已經不夠委婉了,全是王宗衍最愛聽的詞兒。王宗衍於是詩興大發,作詩附和雲:

“先朝神武力開邊,畫斷封疆四五千。

前望隴山屯劍戟,後憑巫峽鎖烽煙。

軒王尚自親平冦,嬴政徒勞愛學仙。

想到隗宮尋勝處,正應鶯語暮青天。”

秦始皇神馬的都弱爆了,哪兒有我王宗衍逍遙快活!

王仁裕亦作詩和曰:

“龍斾飄颻指極邊,到時猶更二三千。

登髙曉蹋巉岩石,冒冷朝沖斷續煙。

自學漢王開土宇,不同周穆好神仙。

秦民莫到無恩及,大散關東彆有天。”

陛下,您豈止能把秦始皇比下去呀,連周穆王也不在話下啊!

王宗衍不日到梓潼,再次發生不詳之征召,據史籍記載,“大風髮屋”。有關部門奏報,說按照科學規律,此等大風預示著千裡之外有破國稱臣者。

王宗衍再次化身無神論者,“我國地大物博、疆土遼闊,颳大風、下大雨還不是再正常不過的自然現象?不用大驚小瓜。接著奏樂,接著舞。”酬答吟詠無虛日。

這些詩詞之所以得以詳細記錄下來,傳於後世,多虧了一本《王氏見聞錄》,這本書以寫實的風格記錄了作者的所見所聞,成為寶貴的文字版紀錄片。而它的其中一篇之所以能成為王宗衍的“秦州遊記”,是因為這本書的作者正是中書舍人王仁裕。

伴隨這場大風吹來的,是李繼岌的伐蜀檄文。

在這篇檄文中,李繼岌對蜀地之民並無冒犯之處,還誇他們都是忠貞驍勇之士,將他們文比楊雄、司馬相如,武比關羽、張飛,蜀地庇護過玄宗、僖宗兩位先聖,人傑地靈,都是好樣的,但——姓王的匪徒裂土分疆,罪不容赦!

檄文中,李繼岌指出王宗衍的任何抵抗都將是螳臂當車,此番王師前來,“步卒則矗如山,列車騎則迅若雷奔,振雄聲而聒動乾坤,騰銳氣而動搖河嶽”,請蜀地軍民務必審時度勢,不要逆勢而動。

最後,對於迷途知返者,後唐開出了優厚的條件,誘降前蜀將官軍民,強調“隻誅首惡,餘皆不問”的原則,凡能棄暗投明者,皆有厚賞。並拿後梁做反麵教材,告訴他們不要妄圖負隅頑抗。

《冊府元龜》載有李繼岌伐蜀檄文的全文,霸氣側漏,感興趣的可以自行前往鑒賞。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